一种中间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6599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间包,挡板的设置可以延长铅元素在钢水中的时间,实现铅的均匀化;通钢孔Ⅰ、通钢孔Ⅱ倾斜设置,让缓冲区及冲击区内部分沉淀的铅能回流到透气砖上方,通过吹氩形成的动能让铅再次变成细小颗粒,与钢水均匀地混在一起,然后通过挡渣墙的两个通钢孔Ⅰ,向分流区侧上方按抛物线的轨迹流出,尽可能减少铅在分流区的沉锭的机率,避开对塞棒的冲击。引铅装置的设置可以避免铅沉淀后在分流区个别水口富积而造成生产事故和产品质量问题。永久层上表面的引铅孔互相连通,这样既保证安全,又便于将从砖缝渗下来的铅快速引出,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从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中间包寿命长,Pb成分合格率达100%,Pb收得率控制在74%‑80%。

A Tundish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undish, in which the setting of baffles can prolong the time of lead element in molten steel and realize the homogenization of lead; the inclined setting of the through steel holes I and II enables the precipitated lead in the buffer zone and the impact zone to flow back to the top of the permeable brick, and through the movement of argon blowing, the lead can become fine particles again, mix with the molten steel evenly, and then through the slag blocking. The two through steel holes I of the wall flow out parabolically to the side of the distributor to minimize the probability of lead ingot sinking in the distributor and avoid the impact on the plug rod. The installation of lead diversion device can avoid the production accidents and product quality problems caus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lead precipitation at individual nozzles in the diversion zone. The lead-lead holes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permanent layer are interconnected, which not only ensures safety, but also facilitates the rapid extraction of lead from the cracks of bricks, thus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Thus, the tundish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has long service life, the qualified rate of Pb component reaches 100%, and the recovery rate of Pb is controlled at 74%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间包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间包。
技术介绍
Pb易切削钢中在精炼炉Pb合金化及后续的连铸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烟尘,且在钢包中残留的Pb会对其它优特钢的品质造成一定影响,为了降低铅对环境和生产的影响,提出了在中间包中进行铅合金化的设想。而且铅的比重大、易沉淀,其沉淀后在个别水口富积会造成生产事故和产品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中间包,可以提高中间包寿命,Pb成分合格率达100%,Pb收得率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间包,中间包的上部敞口,中间包包括侧壁和底面,底面包括钢板,钢板的上部紧贴永久层,永久层的上部紧贴工作层,中间包内设有与侧壁和底面相连的挡渣墙,通过挡渣墙把中间包分为冲击区和分流区,在挡渣墙前方的冲击区内设有与侧壁和底面相连的挡板,挡渣墙与挡板之间的部分形成缓冲区;冲击区的底面上设有透气砖,冲击区底面上端从透气砖四周到设有透气砖处为向下倾斜设置;挡渣墙上开设有连通缓冲区和分流区的通钢孔Ⅰ,通钢孔Ⅰ从通钢孔Ⅰ位于缓冲区的一端到通钢孔Ⅰ位于分流区的一端为向上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8°-12°,且通钢孔Ⅰ位于缓冲区的一端下端高出缓冲区底部9cm--11cm;挡板上设有连通缓冲区和冲击区的通钢孔Ⅱ,通钢孔Ⅱ从通钢孔Ⅱ位于缓冲区的一端到通钢孔Ⅱ位于冲击区的一端为向下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3°-5°,通钢孔Ⅱ位于冲击区的一端下端与冲击区底面上端位于同一平面上。分流区的底面上设有水口,在每两个水口之间的中间包底面上开设引铅装置,引铅装置包括工作层上部开设的凹槽,与凹槽对应的永久层上均匀地开设有小孔为引铅孔,永久层上表面的引铅孔互相连通,钢板上开设有与引铅孔连通的排铅孔。永久层上均匀地开设有12个小孔作为引铅孔,引铅孔在平面上的排列为三排四列或四排三列,永久层上表面的引铅孔之间开设有用于连通相邻引铅孔的沟槽。沟槽的排布对应引铅孔的排布,为三排四列或四排三列。引铅孔为圆孔,沟槽的宽度大于等于引铅孔的直径。钢板上开设的排铅孔与引铅孔一一对应。引铅装置处的工作层为碳镁砖,中间包底面上其它部位的工作层为镁质干湿料形成的工作层。通钢孔Ⅰ为两个,通钢孔Ⅱ为两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挡板的设置可以延长铅元素在钢水中的时间,实现铅的均匀化;通钢孔Ⅰ、通钢孔Ⅱ倾斜设置,让缓冲区及冲击区内部分沉淀的铅能回流到透气砖上方,通过吹氩形成的动能让铅再次变成细小颗粒,与钢水均匀地混在一起,然后通过挡渣墙的两个通钢孔Ⅰ,向分流区侧上方按抛物线的轨迹流出,尽可能减少铅在分流区的沉锭的机率,避开对塞棒的冲击。引铅装置的设置可以避免铅沉淀后在分流区个别水口富积而造成生产事故和产品质量问题。永久层上表面的引铅孔互相连通,这样既保证安全,又便于将从砖缝渗下来的铅快速引出,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从而本技术提供的中间包寿命长,Pb成分合格率达100%,Pb收得率控制在74%-80%。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引铅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引铅孔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一种中间包,中间包的上部敞口,中间包包括侧壁1和底面2,底面2包括钢板20,钢板20的上部紧贴永久层21,永久层21的上部紧贴工作层22,中间包内设有与侧壁1和底面2相连的挡渣墙3,通过挡渣墙把中间包分为冲击区5和分流区6,在挡渣墙前方的冲击区内设有与侧壁和底面相连的挡板4,挡渣墙与挡板之间的部分形成缓冲区7。冲击区的底面上设有透气砖8,冲击区5底面2上端从透气砖四周到设有透气砖处8为向下倾斜设置;挡渣墙3上开设有连通缓冲区7和分流区6的通钢孔Ⅰ30,通钢孔Ⅰ30从通钢孔Ⅰ30位于缓冲区的一端到通钢孔Ⅰ30位于分流区的一端为向上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8°-12°,最好为10°,且通钢孔Ⅰ位于缓冲区的一端下端高出缓冲区底面上端9-11cm,最好为10cm。挡板4上设有连通缓冲区和冲击区的通钢孔Ⅱ40,通钢孔Ⅱ从通钢孔Ⅱ位于缓冲区的一端到通钢孔Ⅱ位于冲击区的一端为向下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3°-5°,最好为4°,通钢孔Ⅱ位于冲击区的一端下端与冲击区底面上端位于同一平面上。目的是让缓冲区及冲击区内部分沉淀的铅能回流到透气砖上方,通过吹氩形成的动能让铅再次变成细小颗粒,与钢水均匀地混在一起,然后通过挡渣墙的两个通钢孔Ⅰ,向分流区侧上方按抛物线的轨迹流出,尽可能减少铅在分流区的沉淀的机率,避开对水口内塞棒的冲击。分流区6的底面上设有水口60,在每两个水口60之间的中间包底面上开设引铅装置61,引铅装置61包括工作层22上部开设的凹槽62,与凹槽对应的永久层21上均匀地开设有小孔为引铅孔63,永久层21上表面的引铅孔63互相连通,钢板20上开设有与引铅孔63连通的排铅孔64。永久层上表面的引铅孔63互相连通,这样既保证安全,又便于将从砖缝渗下来的铅快速引出,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永久层上均匀地开设有12个小孔作为引铅孔,引铅孔在平面上的排列为三排四列或四排三列,永久层上表面的引铅孔之间开设有用于连通相邻引铅孔63的沟槽65。沟槽的排布对应引铅孔的排布,也符合三排四列或四排三列。引铅孔为圆孔,沟槽的宽度大于等于引铅孔的直径。钢板上开设的排铅孔与引铅孔一一对应。引铅装置61处的工作层为碳镁砖66,中间包底面上其它部位的工作层为镁质干湿料形成的工作层。通钢孔Ⅰ为两个,通钢孔Ⅱ为两个。冲击区5的下方底面上设有透气砖8,方便吹入氩气对冲击区进行搅拌。缓冲区7底面上设有气幕挡墙9。钢水从钢包10的水口到达中间包的冲击区5,铅线11以一定的速度送入冲击区,从透气砖吹入氩气对冲击区进行搅拌,使铅在钢水中尽量均匀分布,然后铅水通过通钢孔Ⅱ和通钢孔Ⅰ进入分流区,钢水从分流区的水口排出。挡板的设置可以延长铅元素在钢水中的时间,实现铅的均匀化;通钢孔Ⅰ、通钢孔Ⅱ倾斜设置,让缓冲区及冲击区内部分沉淀的铅能回流到透气砖上方,通过吹氩形成的动能让铅再次变成细小颗粒,与钢水均匀地混在一起,然后通过挡渣墙的两个通钢孔Ⅰ,向分流区侧上方按抛物线的轨迹流出,尽可能减少铅在分流区的沉锭的机率,避开对塞棒的冲击。引铅装置的设置可以避免铅沉淀后在分流区个别水口富积而造成生产事故和产品质量问题。永久层上表面的引铅孔互相连通,这样既保证安全,又便于将从砖缝渗下来的铅快速引出,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从而本技术提供的中间包寿命长,中间包的寿命为至少8炉,Pb成分合格率达100%,Pb收得率控制在74%-80%。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间包,其特征在于:中间包的上部敞口,中间包包括侧壁和底面,底面包括钢板,钢板的上部紧贴永久层,永久层的上部紧贴工作层,中间包内设有与侧壁和底面相连的挡渣墙,通过挡渣墙把中间包分为冲击区和分流区,在挡渣墙前方的冲击区内设有与侧壁和底面相连的挡板,挡渣墙与挡板之间的部分形成缓冲区;冲击区的底面上设有透气砖,冲击区底面上端从透气砖四周到设有透气砖处为向下倾斜设置;挡渣墙上开设有连通缓冲区和分流区的通钢孔Ⅰ,通钢孔Ⅰ从通钢孔Ⅰ位于缓冲区的一端到通钢孔Ⅰ位于分流区的一端为向上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8°‑12°,且通钢孔Ⅰ位于缓冲区的一端下端高出缓冲区底部9cm‑‑11cm;挡板上设有连通缓冲区和冲击区的通钢孔Ⅱ,通钢孔Ⅱ从通钢孔Ⅱ位于缓冲区的一端到通钢孔Ⅱ位于冲击区的一端为向下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3°‑5°,通钢孔Ⅱ位于冲击区的一端下端与冲击区底面上端位于同一平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间包,其特征在于:中间包的上部敞口,中间包包括侧壁和底面,底面包括钢板,钢板的上部紧贴永久层,永久层的上部紧贴工作层,中间包内设有与侧壁和底面相连的挡渣墙,通过挡渣墙把中间包分为冲击区和分流区,在挡渣墙前方的冲击区内设有与侧壁和底面相连的挡板,挡渣墙与挡板之间的部分形成缓冲区;冲击区的底面上设有透气砖,冲击区底面上端从透气砖四周到设有透气砖处为向下倾斜设置;挡渣墙上开设有连通缓冲区和分流区的通钢孔Ⅰ,通钢孔Ⅰ从通钢孔Ⅰ位于缓冲区的一端到通钢孔Ⅰ位于分流区的一端为向上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8°-12°,且通钢孔Ⅰ位于缓冲区的一端下端高出缓冲区底部9cm--11cm;挡板上设有连通缓冲区和冲击区的通钢孔Ⅱ,通钢孔Ⅱ从通钢孔Ⅱ位于缓冲区的一端到通钢孔Ⅱ位于冲击区的一端为向下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3°-5°,通钢孔Ⅱ位于冲击区的一端下端与冲击区底面上端位于同一平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包,其特征在于:分流区的底面上设有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虎王行华李冰郭江增高飞李云丰王波波高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