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琴专利>正文

一种麻醉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6227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麻醉面罩。该麻醉面罩包括罩体和面带,罩体具有由内侧向外侧凹陷的凹腔,在罩体的内侧上边沿固定有棉层,在罩体的内侧边沿上除被棉层覆盖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上设有第一条状水凝胶层,面带围绕罩体的左侧、右侧和下侧并与罩体连接,面带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左挂耳部和右挂耳部,面带的内侧面与罩体邻接的区域设有第二条状水凝胶层。该麻醉面罩通过面带的设计,能够直接戴在患者头部,进一步结合罩体上棉层和第一条状水凝胶层的设计以及面带上第二条状水凝胶层的设计,可以使得该麻醉面罩与患者面部形成多层密封连接,进而形成良好的密封效果,防止麻醉面罩漏气,提高麻醉效果。

An anesthetic mask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nesthetic mask. The anesthetic mask includes a mask body and a face band. The mask body has a concave cavity from the inside to the outside. A cotton layer is fixed on the inside and upper edges of the cover body. The first hydrogel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edge of the cover body except the area covered by the cotton layer. The face b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ver body around the left, right and lower sides of the cover body. The left ear hanging parts are arrang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ends of the face band respectively.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facial band adjacent to the cov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strip of hydrogel layer. The anesthesia mask can be directly worn on the patient's head through the design of face band. Further combining the design of cotton layer and the first hydrogel layer on the mask body with the design of the second hydrogel layer on the face band, the anesthesia mask can form a multi-layer sealing connection with the patient's face, thus forming a good sealing effect, preventing the leakage of the anesthesia mask and improving the anesthesia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麻醉面罩
本技术涉及一种麻醉面罩。
技术介绍
在大型手术中基本上都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的麻醉面罩。目前的麻醉面罩的内侧设有充气气垫,通过麻醉医生的按压使充气气垫与患者面部贴合,防止漏气。一方面,麻醉医生的按压力度可能会过大,给还处于清醒状态或有意识状态的患者造成不适,尤其是加重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另一方面,因必须有一个麻醉医生按压麻醉面罩,导致还需其他麻醉医生进行控制药量等麻醉相关工作,在目前医疗人才紧缺的情况下,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亟需一种无须麻醉医生按压就能形成良好密封的麻醉面罩。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须麻醉医生按压就能形成良好密封的麻醉面罩。(二)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本技术提供一种麻醉面罩,包括:罩体,罩体具有由内侧向外侧凹陷的凹腔,在罩体的内侧上边沿形成有缺口,缺口上固定有棉层,在罩体的内侧边沿上除缺口以外的区域上固定有第一条状水凝胶层,第一条状水凝胶层邻接缺口的左右两端;麻醉气送入管,麻醉气送入管固定在罩体上并沿从罩体的外侧向内侧的方向贯穿罩体,麻醉气送入管中设有第一单向阀,该第一单向阀布置为沿从罩体的外侧向内侧的方向单向导通;氧气送入管,氧气送入管固定在罩体上并沿从罩体的外侧向内侧的方向贯穿罩体,氧气送入管中设有第二单向阀,该第二单向阀布置为沿从罩体的外侧向内侧的方向单向导通;面带,面带围绕罩体的左侧、右侧和下侧并与罩体连接,面带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左挂耳部和右挂耳部,面带的内侧面与罩体邻接的区域固定有第二条状水凝胶层,第二条状水凝胶层包围第一条状水凝胶层,并且第二条状水凝胶层的背离面带的表面与第一条状水凝胶层的背离内侧边沿的表面平齐。根据本技术,面带包括左弹性带和右弹性带,左弹性带位于左挂耳部和第二条状水凝胶层之间,右弹性带位于右挂耳部和第二条状水凝胶层之间。根据本技术,在面带的内侧面上、位于左弹性带和第二条状水凝胶层之间设有多个左凹坑,在每个左凹坑中填充有粘结胶,形成左粘结点;在面带的内侧面上、位于右弹性带和第二条状水凝胶层之间设有多个右凹坑,在每个右凹坑中填充有粘结胶,形成右粘结点。根据本技术,多个左凹坑相对于罩体呈辐射状布置;多个右凹坑相对于罩体呈辐射状布置;左凹坑和右凹坑的直径为0.1-0.2cm;左凹坑和右凹坑的数量为20-30个。根据本技术,还包括:无纺布层,无纺布层通过第一条状水凝胶层、第二条状水凝胶层、左粘结点和右粘结点粘接在罩体和面带的内侧。根据本技术,左挂耳部和右挂耳部的内边缘套设有环形棉层。根据本技术,在罩体上设有连通凹腔和罩体的外侧空间的出气孔,在罩体的外侧壁上设有能够在覆盖出气孔的闭合位置和敞开出气孔的打开位置之间运动的呼动片;呼动片连接有固定带,固定带的远离呼动片的一端设有第一魔术贴,在罩体的外侧壁上设有与第一魔术贴配合的第二魔术贴。根据本技术,呼动片的顶端铆接在罩体上,并且铆接处位于出气孔的上方;呼动片的厚度为0.6-1.2mm,呼动片为塑料片。根据本技术,第一条状水凝胶层与第二条状水凝胶层之间间隔0.8-1.2cm。根据本技术,面带的下部设有挂颏部,在挂颏部和第二条状水凝胶层之间设有口部通气口。(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麻醉面罩,通过面带的设计,能够直接戴在患者头部,进一步结合罩体上棉层和第一条状水凝胶层的设计以及面带上第二条状水凝胶层的设计,可以使得该麻醉面罩与患者面部形成多层密封连接,进而形成良好的密封效果,防止麻醉面罩漏气,提高麻醉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麻醉面罩的立体示意图,其主要示出的麻醉面罩的外侧;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麻醉面罩的后侧示意图;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麻醉面罩的罩体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罩体;2:凹腔;3:棉层;4:第一条状水凝胶层;5:内侧边沿;6:麻醉气送入管;7:氧气送入管;8:第一单向阀;9:面带;10:左挂耳部;11:右挂耳部;12:第二条状水凝胶层;13:左弹性带;14:右弹性带;15:左粘结点;16:右粘结点;17:出气孔;18:呼动片;19:固定带;20:第一魔术贴;21:挂颏部;22:口部通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解释本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其中,本文所涉及的“上”、“下”等方位术语,以图1中示出的定向为参考。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麻醉面罩,该麻醉面罩包括罩体1、麻醉气送入管6、氧气送入管7和面带9。罩体1具有由内侧(使用时面向患者面部的一侧)向外侧(使用时远离患者面部的一侧)凹陷的凹腔2,该凹腔2用于容纳患者的鼻子并且提供一定的空间供送入的氧气和麻醉气体混合。麻醉气送入管6固定在罩体1上并沿从罩体1的外侧向内侧的方向贯穿罩体1,具体而言,麻醉气送入管6的第一端与凹腔2连通,麻醉气送入管6的与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与罩体1的外侧空间连通,麻醉气送入管6中设有第一单向阀8,该第一单向阀8布置为沿麻醉气送入管6的第二端朝向第一端(即沿从罩体1外侧向内侧的方向)单向导通,由此麻醉气送入管6只能向罩体1中送入麻醉气,而罩体1中的气体无法从麻醉气送入管6中导出。优选地,麻醉气送入管6与罩体1一体成型,以提高密封性。氧气送入管7固定在罩体1上并沿从罩体1的外侧向内侧的方向贯穿罩体1,氧气送入管7的第一端与凹腔2连通,氧气送入管7的与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与罩体1的外侧空间连通,氧气送入管7中设有第二单向阀,该第二单向阀布置为沿氧气送入管7的第二端朝向第一端(即沿从罩体1外侧向内侧的方向)单向导通,由此氧气送入管7只能向罩体1中送入氧气,而罩体1中的气体无法从氧气送入管7中导出。优选地,氧气送入管7与罩体1一体成型,以提高密封性。在罩体1的内侧上边沿形成有缺口,缺口上固定有棉层3,该缺口对应于患者的位于眼睛下方的鼻部位置,设置棉层3使得麻醉面罩与患者的鼻部的贴合度更高。优选地,缺口为U形,棉层3覆盖U形的全部3个内侧表面。在罩体1的内侧边沿5上除缺口以外的区域上固定有第一条状水凝胶层4,第一条状水凝胶层4随着罩体的内侧边沿的形状形成上侧敞开的U形,第一条状水凝胶层4的两个敞开端分别邻接缺口的左右两端,换言之,罩体1的内侧边沿5因有上部有缺口而形成突出的U形,第一条状水凝胶层4沿着罩体1的内侧边沿5的整个延伸方向延伸,第一条状水凝胶层4的两个敞开端与内侧边沿5的两个敞开端平齐,以保证密封效果。其中,第一条状水凝胶层4是由水凝胶形成的条状层,水凝胶与面部能够形成一定的连接力,并且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可更好的贴合面部。并且,水凝胶有非常好的吸水能力,能够吸收罩体1内部的潮湿,防止患者鼻部以及周围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面带9围绕罩体1的左侧、右侧和下侧并与罩体1连接,即面带9仅不围绕上述缺口的地方,以尽可能多地包围罩体1。面带9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左挂耳部10和右挂耳部11,用于将该麻醉面罩挂在患者的耳朵上。面带9的内侧面(即在使用时面向患者脸部的一侧侧面)与罩体1邻接的区域固定有第二条状水凝胶层12,第二条状水凝胶层12包围第一条状水凝胶层4,即第二条状水凝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麻醉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罩体(1),所述罩体(1)具有由内侧向外侧凹陷的凹腔(2),在所述罩体(1)的内侧上边沿形成有缺口,所述缺口为U形,所述缺口上固定有棉层,所述棉层(3)覆盖U形的全部3个内侧表面,在所述罩体(1)的内侧边沿(5)上除所述缺口以外的区域上固定有第一条状水凝胶层(4),所述第一条状水凝胶层(4)邻接所述缺口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条状水凝胶层(4)随着所述罩体的内侧边沿的形状形成上侧敞开的U形;麻醉气送入管(6),所述麻醉气送入管(6)固定在所述罩体(1)上并沿从所述罩体(1)的外侧向内侧的方向贯穿所述罩体(1),所述麻醉气送入管(6)中设有第一单向阀(8),该第一单向阀(8)布置为沿从所述罩体(1)的外侧向内侧的方向单向导通;氧气送入管(7),所述氧气送入管(7)固定在所述罩体(1)上并沿从所述罩体(1)的外侧向内侧的方向贯穿所述罩体(1),所述氧气送入管(7)中设有第二单向阀,该第二单向阀布置为沿从所述罩体(1)的外侧向内侧的方向单向导通;面带(9),所述面带(9)围绕所述罩体(1)的左侧、右侧和下侧并与所述罩体(1)连接,所述面带(9)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左挂耳部(10)和右挂耳部(11),所述面带(9)的内侧面与所述罩体(1)邻接的区域固定有第二条状水凝胶层(12),所述第二条状水凝胶层(12)包围所述第一条状水凝胶层(4),并且所述第二条状水凝胶层(12)的背离所述面带(9)的表面与所述第一条状水凝胶层(4)的背离所述内侧边沿(5)的表面平齐,所述第二条状水凝胶层(12)呈U形,其两个自由端一直延伸到所述面带(9)的上端;所述面带(9)包括左弹性带(13)和右弹性带(14),所述左弹性带(13)位于所述左挂耳部(10)和所述第二条状水凝胶层(12)之间,所述右弹性带(14)位于所述右挂耳部(11)和所述第二条状水凝胶层(12)之间;在所述面带(9)的内侧面上、位于所述左弹性带(13)和所述第二条状水凝胶层(12)之间设有多个左凹坑,在每个所述左凹坑中填充有粘结胶,形成左粘结点(15);在所述面带(9)的内侧面上、位于所述右弹性带(14)和所述第二条状水凝胶层(12)之间设有多个右凹坑,在每个所述右凹坑中填充有粘结胶,形成右粘结点(16);多个所述左凹坑相对于所述罩体(1)呈辐射状布置;多个所述右凹坑相对于所述罩体(1)呈辐射状布置;所述左凹坑和所述右凹坑的直径为0.1‑0.2cm;所述左凹坑和所述右凹坑的数量为20‑30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麻醉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罩体(1),所述罩体(1)具有由内侧向外侧凹陷的凹腔(2),在所述罩体(1)的内侧上边沿形成有缺口,所述缺口为U形,所述缺口上固定有棉层,所述棉层(3)覆盖U形的全部3个内侧表面,在所述罩体(1)的内侧边沿(5)上除所述缺口以外的区域上固定有第一条状水凝胶层(4),所述第一条状水凝胶层(4)邻接所述缺口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条状水凝胶层(4)随着所述罩体的内侧边沿的形状形成上侧敞开的U形;麻醉气送入管(6),所述麻醉气送入管(6)固定在所述罩体(1)上并沿从所述罩体(1)的外侧向内侧的方向贯穿所述罩体(1),所述麻醉气送入管(6)中设有第一单向阀(8),该第一单向阀(8)布置为沿从所述罩体(1)的外侧向内侧的方向单向导通;氧气送入管(7),所述氧气送入管(7)固定在所述罩体(1)上并沿从所述罩体(1)的外侧向内侧的方向贯穿所述罩体(1),所述氧气送入管(7)中设有第二单向阀,该第二单向阀布置为沿从所述罩体(1)的外侧向内侧的方向单向导通;面带(9),所述面带(9)围绕所述罩体(1)的左侧、右侧和下侧并与所述罩体(1)连接,所述面带(9)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左挂耳部(10)和右挂耳部(11),所述面带(9)的内侧面与所述罩体(1)邻接的区域固定有第二条状水凝胶层(12),所述第二条状水凝胶层(12)包围所述第一条状水凝胶层(4),并且所述第二条状水凝胶层(12)的背离所述面带(9)的表面与所述第一条状水凝胶层(4)的背离所述内侧边沿(5)的表面平齐,所述第二条状水凝胶层(12)呈U形,其两个自由端一直延伸到所述面带(9)的上端;所述面带(9)包括左弹性带(13)和右弹性带(14),所述左弹性带(13)位于所述左挂耳部(10)和所述第二条状水凝胶层(12)之间,所述右弹性带(14)位于所述右挂耳部(11)和所述第二条状水凝胶层(12)之间;在所述面带(9)的内侧面上、位于所述左弹性带(13)和所述第二条状水凝胶层(12)之间设有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琴霍旭芳王秋萍
申请(专利权)人:杨琴霍旭芳王秋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