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导联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6031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0:28
一种心电导联线,其左电极和右电极层叠设置并一起围成用于电极接头穿过的容置孔,该左电极和右电极中至少其一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和/或由弹性件驱动,使左电极和右电极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移动而扩大容置孔,并在弹性作用力下相对移动而缩小容置孔。由于该容置孔的大小可以变化,因此该电极夹能够适配市面上多种尺寸的电极接头,使其连接牢固,从而保证信号传输稳定可靠。

ECG leads

A ECG lead wire whose left and right electrodes are stacked and enclosed together to form a capacitive hole through which the electrode joint passes. At least one of the left and right electrodes is made of elastic material and/or driven by an elastic element, so that the left and right electrodes can move relatively under external force and expand the capacitive hole, and in the elasticity. Relative movement under force reduces the volume hole. Because the size of the capacitive hole can be changed, the electrode clamp can be adapted to various sizes of electrode joints on the market to make the connection firm, thus ensuring stable and reliable signal transmis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心电导联线
本申请涉及心电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心电导联线的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电监护仪和心电图机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医疗监测和检测设备。一般来说,主机设备、信号传输部分和信号采集部分为心电监测和检测的三个重要部分。信号采集部分和信号传输部分之间通常是通过电极夹连接,市场上现有电极夹导致可分为钳式、扣式、香蕉插等几种方式。但,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电极接头尺寸不统一,因此,当某一厂家生产的电极接头未采用同一厂家配套的电极夹时,容易造成配合时接触不良的问题,导致信号传输不稳定或中断,影响了心电监测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同时也给医护人员的操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的心电导联线。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心电导联线,包括:电极夹,所述电极夹包括连接件、左电极和右电极,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中至少其一与连接件连接,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层叠设置并一起围成用于电极接头穿过的容置孔,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中至少其一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和/或由弹性件驱动,使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移动而扩大容置孔,并在弹性作用力下相对移动而缩小容置孔,用以夹紧电极接头;套体,所述套体包裹在电极夹的外部,所述左电极的至少一部分和右电极的至少一部分从套体中露出;以及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与电极夹的连接件连通,用以传输电信号。作为所述心电导联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采用片状结构,所述左电极具有第一通孔,所述右电极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层叠并错位设置,使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部分重叠,该重叠的部分形成容置孔。作为所述心电导联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采用线状结构。作为所述心电导联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的线状结构分别形成U形体,所述左电极的U形体和右电极的U形体以底部向内的方式层叠设置,并且其底部相互错开,用以围成所述容置孔。作为所述心电导联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极夹具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用于阻止左电极和右电极在使容置孔变小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从而限定容置孔的最小空间。作为所述心电导联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左电极或右电极上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对应设置在右电极或左电极的移动路径上。作为所述心电导联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极夹具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用于阻止左电极和/或右电极在使容置孔变大的方向上的移动,从而限定容置孔的最大空间。作为所述心电导联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左电极或右电极上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对应设置在右电极或左电极的移动路径上。作为所述心电导联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采用片状结构,所述左电极具有第一通孔,所述右电极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边沿向第一通孔方向凸起形成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穿过第一通孔,用以限制左电极和右电极相互靠近的最近位置和相互远离的最远位置。作为所述心电导联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电极具有凸起设置的卡紧部,所述卡紧部穿过所述限位部伸入到第二通孔对应的区域内,所述卡紧部与第二通孔的孔壁用于夹紧所述电极接头。作为所述心电导联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体和连接在连接体上的两个连接支脚,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分别与一个连接支脚连接。作为所述心电导联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大致呈Y形结构。作为所述心电导联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体和连接在连接体上的一个连接支脚,所述套体形成两个相对设置的套体支脚,一个套体支脚包裹在所述连接支脚外面,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中的一个与连接支脚连接,另一个固定在未包裹连接支脚的盖体支脚上。作为所述心电导联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极夹具有防装错挡板,所述防装错挡板伸向容置孔以外的空隙处,用以避免电极接头装错。作为所述心电导联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具有连接槽,所述连接线固定安装在连接槽内。作为所述心电导联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围成的容置孔为封闭的孔体结构。作为所述心电导联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左电极和右电极采用导电金属材料一体成型。作为所述心电导联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体上设置标贴,所述标贴用于指引医护人员按标识连接电极接头。依据上述实施例的心电导联线,其左电极和右电极层叠设置并一起围成用于电极接头穿过的容置孔,该左电极和右电极中至少其一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和/或由弹性件驱动,使左电极和右电极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移动而扩大容置孔,并在弹性作用力下相对移动而缩小容置孔。由于该容置孔的大小可以变化,因此该电极夹能够适配市面上多种尺寸的电极接头,使其连接牢固,从而保证信号传输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1和2为本申请心电导联线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和2所示实施例中心电导联线和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心电导联线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心电导联线和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图6和7为本申请心电导联线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和7所示实施例中心电导联线和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心电导联线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实施例中心电导联线和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心电导联线第五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所示实施例中心电导联线和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心电导联线第六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所示实施例中心电导联线和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二”、“第一”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心电导联线,其用于连接信号采集部分,并将信号采集部分采集的电信号传递给主机设备。请参考图1-3,该心电导联线包括电极夹100、套体200和连接线300。该电极夹100用于与电极接头直接接触并将电极接头所采集的电信号传递给连接线300,然后经连接线300传递到主机部分进行处理。该电极夹100包括连接件110、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该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中至少其一与连接件110连接,该连接件110可用于与连接线300连接,进行电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电导联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夹,所述电极夹包括连接件、左电极和右电极,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中至少其一与连接件连接,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层叠设置并一起围成用于电极接头穿过的容置孔,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中至少其一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和/或由弹性件驱动,使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移动而扩大容置孔,并在弹性作用力下相对移动而缩小容置孔,用以夹紧电极接头;套体,所述套体包裹在电极夹的外部,所述左电极的至少一部分和右电极的至少一部分从套体中露出;以及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与电极夹的连接件连通,用以传输电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电导联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夹,所述电极夹包括连接件、左电极和右电极,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中至少其一与连接件连接,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层叠设置并一起围成用于电极接头穿过的容置孔,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中至少其一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和/或由弹性件驱动,使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移动而扩大容置孔,并在弹性作用力下相对移动而缩小容置孔,用以夹紧电极接头;套体,所述套体包裹在电极夹的外部,所述左电极的至少一部分和右电极的至少一部分从套体中露出;以及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与电极夹的连接件连通,用以传输电信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电导联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采用片状结构,所述左电极具有第一通孔,所述右电极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层叠并错位设置,使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部分重叠,该重叠的部分形成容置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电导联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采用线状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心电导联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的线状结构分别形成U形体,所述左电极的U形体和右电极的U形体以底部向内的方式层叠设置,并且其底部相互错开,用以围成所述容置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电导联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夹具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用于阻止左电极和右电极在使容置孔变小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从而限定容置孔的最小空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心电导联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左电极或右电极上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对应设置在右电极或左电极的移动路径上。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电导联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夹具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用于阻止左电极和/或右电极在使容置孔变大的方向上的移动,从而限定容置孔的最大空间。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心电导联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左电极或右电极上的第二凸起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玉波虞杰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尤迈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