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虾循环水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257626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5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虾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水处理池和对称设置在所述水处理池两侧的养殖池,所述水处理池内依次设有沉淀池、第一好氧反应池、厌氧反应池、第二好氧反应池和回流池,所述沉淀池内设有接虾箱和水泵;所述第一好氧反应池的中间部位设有生物净化区,所述第一好氧反应池的上方设有转鼓微滤机和与所述转鼓微滤机的出水口相连通的过流式紫外线杀菌器,所述转鼓微滤机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水泵相连接,所述回流池通过回流管分别与每个所述养殖池相连通,所述养殖池的中心位置垂直设有集污管,所述集污管的上端通过循环管与所述接虾箱的底部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全封闭式循环水处理系统,污水零排放、养殖产量大、水处理效果好。

A Shrimp Recycling Aquaculture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hrimp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water treatment pond and a aquaculture pond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water treatment pond. The water treatment pond is successively provided with a sedimentation pond, a first aerobic reaction pond, an anaerobic reaction pond, a second aerobic reaction pond and a reflux pond, and the sedimentation pond is provided with a shrimp tank and a water pump; the middle part of the first aerobic reaction pond is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aerobic reaction tank is provided with a rotary drum microfilter and an over-flow ultraviolet sterilizer connected with the outlet of the rotary drum microfilter. The inlet of the rotary drum microfilt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pump through a pipeline. The reflux tank is connected with each of the aquaculture ponds through a reflux pipe, and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the aquaculture pond is vertically provided with a sewage collecting device. The upper end of the sewage collecting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shrimp box through the circulation pipe.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a fully enclosed circulating water treatment system, which has zero sewage discharge, large aquaculture output and good water treatment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虾循环水养殖系统
本技术涉及工业化循环水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虾循环水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现阶段我国养虾主要以土塘、高位池半封闭式循环水和流水式循环水养殖为主,存在着产量低、养殖风险高、排水量大、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现国家正在大力整治取缔规范这些养殖模式。在集约化高密度循环水养殖中,由于虾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虾的粪便,虾粪便持续存在养殖水体中不仅会大量污染水质,而且会滋生大量有害的致病菌,产生硫化氢、甲烷等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影响了虾的生存环境。现有的循环系统工艺复杂、能耗高、废水排放量高、池底容易形成污物沉积,池底水质指标超标、底层缺氧、死虾得不到及时清理,经常存在虾的养殖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封闭式、废水零排放、环境友好型、养殖率高、水质指标良好的虾循环水养殖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虾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水处理池和对称设置在所述水处理池两侧的养殖池,所述水处理池内依次设有沉淀池、第一好氧反应池、厌氧反应池、第二好氧反应池和回流池,所述沉淀池与第一好氧反应池之间设有隔墙,所述第一好氧反应池与厌氧反应池之间、所述厌氧反应池与第二好氧反应池之间、所述第二好氧反应池与回流池之间分别设有隔网;所述沉淀池内设有接虾箱和水泵,所述接虾箱上设有均匀分布圆孔;所述第一好氧反应池的中间部位设有与所述隔墙相平行的生物净化区,所述第一好氧反应池的上方设有转鼓微滤机和与所述转鼓微滤机的出水口相连通的过流式紫外线杀菌器,所述转鼓微滤机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水泵相连接,所述过流式紫外线杀菌器的出水口位于所述生物净化区的前侧;所述厌氧反应池内填充有厌氧菌种堆积包;所述第二好氧反应池的底部设有生物球;所述回流池通过回流管分别与每个所述养殖池相连通,所述回流管位于所述回流池内的进水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回流管位于所述养殖池内的出水口的位置;所述养殖池的中心位置垂直设有集污管,所述集污管的上端通过循环管与所述接虾箱的底部相连通,所述集污管的顶部高于所述接虾箱的底部,所述集污管的底端为污水入口,且所述集污管的底端不与养殖池的底部相接触;所述养殖池底部的四个角处分别设有与所述养殖池侧壁相平行的纳米曝气管,所述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的底部也分别安装有纳米曝气管,所述纳米曝气管依次通过软气管、风机分气管、风机主气管与外部的罗茨风机相连接。针对上述技术特征,纳米曝气管可以增加水中的氧气量,养殖池底部的纳米曝气管位于四个角处使养殖污水形成向中心旋流,并在底部进行集聚,然后使污水进入集污管,可以使养殖池内的污水排出,避免养殖池内相对洁净的水流出,使养殖池内的水达到最大化的应用;养殖池内的污水从集污管的底端污水入口进入,经过循环管到达接虾箱,养殖污水经过接虾箱上的圆孔流入沉淀池,再通过水泵抽至转鼓微滤机内对污水进行初步过滤,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杂物滤除,再经过流式紫外线杀菌器进行杀菌处理,流入第一好氧反应池内,经生物净化区进一步净化,由隔网进入厌氧反应池,再经隔网流入第二好氧反应池,最终经隔网流入回流池,根据虹吸原理,回流池内的水回流至养殖池内;接虾箱可以将虾过滤出来,避免虾随污水流到沉淀池,方便虾的回收,养殖池内的纳米曝气管可以加速养殖水的环流,避免养殖废物的沉积;利用虹吸原理可以节省能源,降低养殖成本。优选的,在所述养殖池的侧壁上安装有加温管道,所述加温管道通过主管道与外部加温设备相连接。用于保持养殖池内的温度。优选的,所述养殖池内还均匀安装有多个曝气石,所述曝气石依次通过软气管、风机分气管、风机主气管与外部的罗茨风机相连接。增加养殖池内的氧气量。优选的,所述生物净化区内填充有生物球,在所述生物球上分布有用于去除氨氮、亚硝酸盐、有机物的菌落和藻种。优选的,在每个养殖池上方均设有投料机。优选的,所述水处理池比所述养殖池高20cm。以保证循环水的整体流速。优选的,每个所述养殖池与所述接虾箱之间的所述循环管上分别设有水管电磁阀,每个所述养殖池与回流池之间的回流管上也分别设有水管电磁阀,所述风机分气管与所述风机主气管连接处设有气管电磁阀。气管电磁阀用以自控制气流的大小,水管电磁阀用以控制回水的速度。优选的,所述接虾箱上的圆孔的直径为0.1-0.4cm。避免虾落至沉淀池内。优选的,所述养殖池的个数为八个,每四个养殖池并排成一组,对称设置在所述水处理池的两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水处理池的水处理效果包括物理过滤效果和杀菌消毒效果及生物过滤效果,物理过滤效果主要以固体颗粒去除率为准,可达95%以上;杀菌消毒效果主要杀灭细菌的杀灭率为准,杀灭率可达99%以上;生物过滤效果以每日除氮量为准,可达3kg以上。养殖池养殖效果主要以最大生物承载量为准,可达2000千克。本技术还可以通过曝气的方式为水体增氧,能够保证养殖过程中养殖品种对溶解氧的基本需求;本技术结构设置合理,操作简便,温棚保温效果好,常年可以使用,不受季节和外界温度的影响。本技术解决了工厂化循环水系统运行成本高、水处理能力不够、排污量大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水处理池的剖视图。图中:1养殖池,2集污管,3循环管,4水管电磁阀,5自动投料机,6罗茨风机,7风机主气管,8气管电磁阀,9风机分气管,10回流管,11软气管,12纳米曝气管,13曝气石,14加温管,15沉淀池,16接虾箱,17水泵,18第一好氧反应池,19转鼓微滤机,20过流式紫外线杀菌器,21生物球,22隔网,23厌氧反应池,24厌氧菌种堆积包,25第二好氧反应池,26回流池,27电器中控箱,28水处理池,29生物净化区,30隔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2所示,一种虾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水处理池28和对称设置在所述水处理池两侧的养殖池1,这里水处理池28为一个,养殖池1的个数为八个,每四个养殖池1并排成一组,对称设置在所述水处理池28的两侧;所述水处理池28比所述养殖池1高20cm;所述水处理池28内依次设有沉淀池15、第一好氧反应池18、厌氧反应池23、第二好氧反应池25和回流池26,所述沉淀池15与第一好氧反应池18之间设有隔墙30;所述第一好氧反应池18与厌氧反应池23之间、所述厌氧反应池23与第二好氧反应池25之间、所述第二好氧反应池25与回流池26之间分别设有隔网22;所述沉淀池15内设有接虾箱16和水泵17,所述接虾箱16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圆孔,所述圆孔的直径为0.1-0.4cm;所述第一好氧反应池18的中间部位设有与所述隔墙30相平行的生物净化区29,所述第一好氧反应池18的上方设有转鼓微滤机19和与所述转鼓微滤机19的出水口相连通的过流式紫外线杀菌器20,所述转鼓微滤机19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水泵17相连接,所述过流式紫外线杀菌器20的出水口位于所述生物净化区29的前侧,所述生物净化区29内填充有生物球21,在所述生物球21上分布有用于去除氨氮、亚硝酸盐、有机物的菌落和藻种;所述厌氧反应池23内填充有厌氧菌种堆积包24;所述第二好氧反应池25的底部设有若干个生物球21;所述回流池26通过回流管10分别与每个所述养殖池1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虾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处理池和对称设置在所述水处理池两侧的养殖池,所述水处理池内依次设有沉淀池、第一好氧反应池、厌氧反应池、第二好氧反应池和回流池,所述沉淀池与第一好氧反应池之间设有隔墙,所述第一好氧反应池与厌氧反应池之间、所述厌氧反应池与第二好氧反应池之间、所述第二好氧反应池与回流池之间分别设有隔网;所述沉淀池内设有接虾箱和水泵,所述接虾箱上设有均匀分布圆孔;所述第一好氧反应池的中间部位设有与所述隔墙相平行的生物净化区,所述第一好氧反应池的上方设有转鼓微滤机和与所述转鼓微滤机的出水口相连通的过流式紫外线杀菌器,所述转鼓微滤机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水泵相连接,所述过流式紫外线杀菌器的出水口位于所述生物净化区的前侧;所述厌氧反应池内填充有厌氧菌种堆积包;所述第二好氧反应池的底部设有生物球;所述回流池通过回流管分别与每个所述养殖池相连通,所述回流管位于所述回流池内的进水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回流管位于所述养殖池内的出水口的位置;所述养殖池的中心位置垂直设有集污管,所述集污管的上端通过循环管与所述接虾箱的底部相连通,所述集污管的顶部高于所述接虾箱的底部,所述集污管的底端为污水入口,且所述集污管的底端不与养殖池的底部相接触;所述养殖池底部的四个角处分别设有与所述养殖池侧壁相平行的纳米曝气管,所述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的底部也分别安装有纳米曝气管,所述纳米曝气管依次通过软气管、风机分气管、风机主管与外部的罗茨风机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虾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处理池和对称设置在所述水处理池两侧的养殖池,所述水处理池内依次设有沉淀池、第一好氧反应池、厌氧反应池、第二好氧反应池和回流池,所述沉淀池与第一好氧反应池之间设有隔墙,所述第一好氧反应池与厌氧反应池之间、所述厌氧反应池与第二好氧反应池之间、所述第二好氧反应池与回流池之间分别设有隔网;所述沉淀池内设有接虾箱和水泵,所述接虾箱上设有均匀分布圆孔;所述第一好氧反应池的中间部位设有与所述隔墙相平行的生物净化区,所述第一好氧反应池的上方设有转鼓微滤机和与所述转鼓微滤机的出水口相连通的过流式紫外线杀菌器,所述转鼓微滤机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水泵相连接,所述过流式紫外线杀菌器的出水口位于所述生物净化区的前侧;所述厌氧反应池内填充有厌氧菌种堆积包;所述第二好氧反应池的底部设有生物球;所述回流池通过回流管分别与每个所述养殖池相连通,所述回流管位于所述回流池内的进水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回流管位于所述养殖池内的出水口的位置;所述养殖池的中心位置垂直设有集污管,所述集污管的上端通过循环管与所述接虾箱的底部相连通,所述集污管的顶部高于所述接虾箱的底部,所述集污管的底端为污水入口,且所述集污管的底端不与养殖池的底部相接触;所述养殖池底部的四个角处分别设有与所述养殖池侧壁相平行的纳米曝气管,所述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的底部也分别安装有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晓彦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蒲善水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