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震高安全性配电柜柜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5582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1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防震高安全性配电柜柜体。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震高安全性配电柜柜体,包括壳体和设有万向轮的底座,所述壳体底部设置多个U形的连接件,所述底座顶部设置多个圆筒形的立柱,所述立柱与连接件一一对应并通过减震装置连接;所述减震装置包括支撑杆和从上往下依次穿设在支撑杆上的第一螺母、第一垫片、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第二垫片、第二螺母;所述连接件底部设置供支撑杆穿过的通孔、并固定在第一减震弹簧与第二减震弹簧之间;所述支撑杆的下部插入立柱内、且其外径与立柱的内径相同;所述立柱内底部设置支撑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移动、防震效果好。

A Seismic-proof and High Safety Distribution Cabinet Bod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aiming at providing an earthquake-proof and high safety distribution cabinet body which is easy to move. The technical scheme adopted is as follows: a shockproof and high safety distribution cabinet body, including a shell and a base with universal wheel, the bottom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U-shaped connectors, and the top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cylindrical columns, which correspond to the connectors one by one and are connected by a shock absorption device; the shock absorption device includes a support rod and a support rod which is pierced successively from top to bottom. The first nut, the first gasket, the first shock absorber spring, the second shock absorber spring, the second gasket and the second nut on the rod; the bottom of the connecting member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for the support rod to pass through and fixed between the first shock absorber spring and the second shock absorber spring; the lower part of the support rod is inserted into the column and its outer diameter is the same as the inner diameter of the column; and the inner bottom of the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a support spring. \u3002 The utility model is convenient to move and has good shock-proof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震高安全性配电柜柜体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防震高安全性配电柜柜体。
技术介绍
配电柜是一种常见的电路监测、分流的电气设备,需要使用稳定电路的地方均不可避免。现有的配电柜大多不便于移动使用,且抗震缓冲效果差,在开关柜的移动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内部电器元件的损坏。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便于移动的防震高安全性配电柜柜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防震高安全性配电柜柜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震高安全性配电柜柜体,包括壳体和设有万向轮的底座,所述壳体底部设置多个U形的连接件,所述底座顶部设置多个圆筒形的立柱,所述立柱与连接件一一对应并通过减震装置连接;所述减震装置包括支撑杆和从上往下依次穿设在支撑杆上的第一螺母、第一垫片、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第二垫片、第二螺母;所述连接件底部设置供支撑杆穿过的通孔、并固定在第一减震弹簧与第二减震弹簧之间;所述支撑杆的下部插入立柱内、且其外径与立柱的内径相同;所述立柱内底部设置支撑弹簧。优选的,所述壳体底部设置进风口、并适配防尘网,所述壳体上部设置排风口、并适配排风扇。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交错设置多块横隔板。优选的,所述横隔板上表面设置多个橡胶垫。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本技术在壳体底部设置了U形的连接件,将支撑杆穿过连接件底部的通孔,并从支撑杆上端依次穿设第一减震弹簧、第一垫片、第一螺母,从支撑杆下端依次穿设第二减震弹簧、第二垫片、第二螺母;最后将支撑弹簧、支撑杆下端依次放入对应的立柱内,即可完成壳体与底座的组装,整个安装过程方便快捷、便于拆装维护。底座设置了万向轮,便于对配电柜进行移动;且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和支撑弹簧可以有效的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大大减缓了配电柜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的震荡,保护了配电柜内的元器件,尤其适用于工地、矿井等复杂地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2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一种防震高安全性配电柜柜体,包括壳体1和设有万向轮的底座3,所述壳体1底部设置多个U形的连接件4,所述底座3顶部设置多个圆筒形的立柱5,所述立柱5与连接件4一一对应并通过减震装置6连接。所述减震装置6包括支撑杆7和从上往下依次穿设在支撑杆7上的第一螺母8、第一垫片9、第一减震弹簧10、第二减震弹簧11、第二垫片12、第二螺母13。应当理解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紧固效果,可以将第一螺母8、第二螺母13与支撑杆7焊接。所述连接件4底部设置供支撑杆7穿过的通孔、并固定在第一减震弹簧10与第二减震弹簧11之间;应当理解的是,将连接件4夹设在第一减震弹簧10与第二减震弹簧11之间,第一减震弹簧10和第二减震弹簧11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少底座3因震动、颠簸而传递给支撑杆7的能量。所述支撑杆7的下部插入立柱5内、且其外径与立柱5的内径相同;所述立柱5内底部设置支撑弹簧14。下面阐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将支撑杆7穿过连接件4底部的通孔,并从支撑杆7上端依次穿设第一减震弹簧10、第一垫片9、第一螺母8,从支撑杆7下端依次穿设第二减震弹簧11、第二垫片12、第二螺母13;最后将支撑弹簧14、支撑杆7下端依次放入对应的立柱5内,即可完成壳体1与底座3的组装,整个安装过程方便快捷、便于拆装维护。底座3设置了万向轮,便于对配电柜进行移动;且第一减震弹簧10、第二减震弹簧11和支撑弹簧14可以有效的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大大减缓了配电柜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的震荡,保护了配电柜内的元器件,尤其适用于工地、矿井等复杂地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壳体1底部设置进风口15、并适配防尘网,所述壳体1上部设置排风口16、并适配排风扇17。应当理解的是,外界的空气会从壳体1底部的进风口15流入壳体1内、并从壳体1上部的排风口16排出,从而起到散热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交错设置多块横隔板18。应当理解的是,横隔板18将壳体1内的空间分隔成蜿蜒向上的气流通道,壳体1内的设备均放置在横隔板18上,从进风口15进入壳体1内的空气可以更加充分地与壳体1内的设备接触,使散热效果更好。进一步地,所述横隔板18上表面设置多个橡胶垫2。应当理解的是,橡胶垫2既可以增大摩擦,避免横隔板18上的设备相对横隔板18滑动;又能使横隔板18上的设备与横隔板18之间留有通风间隙,提升散热效果。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震高安全性配电柜柜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设有万向轮的底座(3),所述壳体(1)底部设置多个U形的连接件(4),所述底座(3)顶部设置多个圆筒形的立柱(5),所述立柱(5)与连接件(4)一一对应并通过减震装置(6)连接;所述减震装置(6)包括支撑杆(7)和从上往下依次穿设在支撑杆(7)上的第一螺母(8)、第一垫片(9)、第一减震弹簧(10)、第二减震弹簧(11)、第二垫片(12)、第二螺母(13);所述连接件(4)底部设置供支撑杆(7)穿过的通孔、并固定在第一减震弹簧(10)与第二减震弹簧(11)之间;所述支撑杆(7)的下部插入立柱(5)内、且其外径与立柱(5)的内径相同;所述立柱(5)内底部设置支撑弹簧(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震高安全性配电柜柜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设有万向轮的底座(3),所述壳体(1)底部设置多个U形的连接件(4),所述底座(3)顶部设置多个圆筒形的立柱(5),所述立柱(5)与连接件(4)一一对应并通过减震装置(6)连接;所述减震装置(6)包括支撑杆(7)和从上往下依次穿设在支撑杆(7)上的第一螺母(8)、第一垫片(9)、第一减震弹簧(10)、第二减震弹簧(11)、第二垫片(12)、第二螺母(13);所述连接件(4)底部设置供支撑杆(7)穿过的通孔、并固定在第一减震弹簧(10)与第二减震弹簧(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帆钱加恒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云图智造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