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线式接地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5557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绕线式接地针,涉及接地件的技术领域。绕线式接地针包括接地体、第一绕线组件和第二绕线组件;接地体一端的连接板用于连接多股软铜芯线,接地体的另一端为尖锐端,尖锐端用于插入地面;第一绕线组件固定连接在接地体靠近连接板的一端,第二绕线组件滑动连接在接地体上,并且第二绕线组件能够定位在接地体靠近尖锐端的一端。解决了多股软铜芯线缠绕接地棒存放,收放线时间长;多股软铜芯线采用接地线保管盒存放,重量沉,需要多次搬运,增加了作业人员的负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接地体上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绕线组件和第二绕线组件,对多股软铜芯线进行缠绕,收放线时间短,便于收放,提高了作业效率。

Winding grounding need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inding grounding needl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grounding parts. The winding grounding needle includes grounding body, first winding component and second winding component; the connecting plate at one end of grounding body is used to connect multiple soft copper cores, the other end of grounding body is sharp end, and the sharp end is used to insert into the ground; the first winding component is fixed at one end of grounding body near the connecting plate, the second winding component slides to the grounding body, and the second winding component can be connected to the grounding body. Enough to be positioned near the sharp end of the grounding body. It solves the problem of multi-strand soft copper cored wire winding grounding rod storage, long time to take in and put out; multi-strand soft copper cored wire storage box with grounding wire storage, heavy weight, need to be carried many times, which increases the burden of operators. The two ends of the grounding body of the utility model are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winding component and the second winding component respectively, and the multi-strand soft copper core wires are wound. The winding time is short, the winding time is convenient to take in and put out, and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绕线式接地针
本技术涉及接地件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绕线式接地针。
技术介绍
目前,在电力线路作业时,经常会使用接地线接地,以确保维修人员的安全。接地线的结构包括:接地棒、多股软铜芯线和接地针。使用时,需要将多股软铜芯线取下,将接地针作为接地体打入大地,用接地棒上的夹头固定到已停电确认无电压的设备上,作业人员才能进行作业。接地线使用完毕后,需要进行收纳存放。多股软铜芯线的存放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使用接地棒缠绕存放,存放时,只需要将多股软铜芯线缠绕在接地棒上,避免了多股软铜芯线凌乱;另一种方式是使用接地线保管盒存放,存放时,将多股软铜芯线缠绕在接地线保管盒内的固定支架上,以完成进行收纳存放。上述现有技术中,采用接地棒缠绕存放的方式,由于接地棒的直径小,多股软铜芯线缠绕接地棒后,多股软铜芯线的收放线时间长,使用起来不便。采用接地线保管盒存放的方式,由于固定支架上的两个支架间的距离大,收放时间虽然比使用接地棒收纳时间缩短,但是,为确保多股软铜芯线的安全,保管盒采用铁制材料制作,重量比较沉,每次使用需要搬运保管盒,增加了作业人员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绕线式接地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多股软铜芯线采用接地棒缠绕存放,收放线时间长;多股软铜芯线采用接地线保管盒存放,接地线保管盒的重量沉,需要多次搬运,增加了作业人员的负担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绕线式接地针,包括接地体、第一绕线组件和第二绕线组件;接地体一端的连接板用于连接多股软铜芯线,接地体的另一端为尖锐端,尖锐端用于插入地面;第一绕线组件固定连接在接地体靠近连接板的一端,第二绕线组件滑动连接在接地体上,并且第二绕线组件能够定位在接地体靠近尖锐端的一端。进一步的,第一绕线组件包括第一弯折管;第一弯折管的一端连接在接地体靠近连接板的一端,第一弯折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堵头;第一弯折管另一端的弯折方向与接地体靠近连接板的方向相同。进一步的,第二绕线组件包括第二弯折管和滑动件,接地体上设有纵向滑槽;滑动件滑动连接在纵向滑槽内;第二弯折管的一端连接在滑动件上,第二弯折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堵头;第二弯折管的另一端的弯折方向与接地体靠近尖锐端的方向相同。进一步的,接地体上设有第一定位槽;滑动件能够锁紧在第一定位槽,以利用第一定位槽对滑动件的滑动位置进行定位。进一步的,滑动件包括滑动部、锁紧部和解锁部;第二弯折管的一端连接在滑动部上,滑动部滑动连接在纵向滑槽内;锁紧部的一端连接滑动部,锁紧部的另一端连接解锁部;锁紧部通过解锁部将滑动部锁紧在第一定位槽内。进一步的,滑动部包括套管、基座和第一连接件;套管套接在接地体上,第一连接件依次穿过基座一端的定位孔、套管,并且第一连接件的末端设置在纵向滑槽内。进一步的,锁紧部包括定位销和第一弹性件,基座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定位槽;定位销穿过第一弹性件连接在第二定位槽内,并且定位销能够通过解锁部卡接在第一定位槽内。进一步的,解锁部包括滑动板、第二弹性件和第二连接件;滑动板滑动连接在基座上,使定位销抵接在滑动板的内底面;基座上设有第三定位槽,第二弹性件连接在第三定位槽内,滑动板扣接在第三定位槽上;滑动板上设有限位孔,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连接在限位孔内,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抵接在第二弹性件的端面。进一步的,基座的侧壁设有凸起,滑动板的侧壁设有连接滑槽;凸起能够在连接滑槽上滑动,以实现滑动板在基座上滑动。进一步的,纵向滑槽为沿着接地体的外周面形成的螺旋槽;或者,纵向滑槽为沿着接地体的外周面形成的直槽。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绕线式接地针,接地体一端的连接板用于连接多股软铜芯线,以对多股软铜芯线的一端位置进行固定;接地体另一端为尖锐端,以利用尖锐端插入地面进行接地,确保使用的安全;第一绕线组件固定连接在接地体靠近连接板的一端,以利用第一绕线组件对多股软铜芯线的一端位置进行缠绕固定;第二绕线组件滑动连接在接地体上,以利用第二绕线组件对多股软铜芯线的另一端位置进行缠绕固定;第二绕线组件能够定位在接地体靠近尖锐端的一端,以利用第二绕线组件对多股软铜芯线的另一端缠绕位置进行限定。本技术在接地体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绕线组件和第二绕线组件,对多股软铜芯线进行缠绕,使多股软铜芯线的收放线时间短,便于收放,提高了作业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绕线式接地针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绕线式接地针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绕线式接地针另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绕线组件滑动至接地体上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绕线式接地针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A部放大图;图7为图5中的B部放大图。图标:100-接地体;200-第一绕线组件;300-第二绕线组件;101-连接板;102-纵向滑槽;103-第一定位槽;201-第一弯折管;202-第一堵头;301-第二弯折管;302-滑动件;303-第二堵头;304-滑动部;305-锁紧部;306-解锁部;307-套管;308-基座;309-第一连接件;310-定位孔;311-定位销;312-第一弹性件;313-第二定位槽;314-滑动板;315-第二弹性件;316-第二连接件;317-第三定位槽;318-限位孔;319-凸起;320-连接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绕线式接地针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绕线式接地针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绕线式接地针另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绕线式接地针,包括接地体100、第一绕线组件200和第二绕线组件300;接地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绕线式接地针,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地体(100)、第一绕线组件(200)和第二绕线组件(300);所述接地体(100)一端的连接板(101)用于连接多股软铜芯线,所述接地体(100)的另一端为尖锐端,尖锐端用于插入地面;所述第一绕线组件(200)固定连接在所述接地体(100)靠近所述连接板(101)的一端,所述第二绕线组件(300)滑动连接在所述接地体(100)上,并且所述第二绕线组件(300)能够定位在所述接地体(100)靠近所述尖锐端的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绕线式接地针,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地体(100)、第一绕线组件(200)和第二绕线组件(300);所述接地体(100)一端的连接板(101)用于连接多股软铜芯线,所述接地体(100)的另一端为尖锐端,尖锐端用于插入地面;所述第一绕线组件(200)固定连接在所述接地体(100)靠近所述连接板(101)的一端,所述第二绕线组件(300)滑动连接在所述接地体(100)上,并且所述第二绕线组件(300)能够定位在所述接地体(100)靠近所述尖锐端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式接地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组件(200)包括第一弯折管(201);所述第一弯折管(20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接地体(100)靠近所述连接板(101)的一端,所述第一弯折管(201)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堵头(202);所述第一弯折管(201)另一端的弯折方向与所述接地体(100)靠近所述连接板(101)的方向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式接地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绕线组件(300)包括第二弯折管(301)和滑动件(302),所述接地体(100)上设有纵向滑槽(102);所述滑动件(302)滑动连接在所述纵向滑槽(102)内;所述第二弯折管(30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滑动件(302)上,所述第二弯折管(301)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堵头(303);所述第二弯折管(301)的另一端的弯折方向与所述接地体(100)靠近所述尖锐端的方向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线式接地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体(100)上设有第一定位槽(103);所述滑动件(302)能够锁紧在所述第一定位槽(103),以利用所述第一定位槽(103)对所述滑动件(302)的滑动位置进行定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绕线式接地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302)包括滑动部(304)、锁紧部(305)和解锁部(306);所述第二弯折管(30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滑动部(304)上,所述滑动部(304)滑动连接在所述纵向滑槽(102)内;所述锁紧部(305)的一端连接所述滑动部(304),所述锁紧部(30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解锁部(3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爱华黄源娣阙胜和吕国全黎紫玲何建荣谢云秋谢荣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韶关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