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5265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其中,新风装置包括:排风管,用于排出新风装置内的气体;调节组件,包括调节结构,调节结构具有用于遮挡排风管的至少部分出风口的遮挡位置和用于避让的出风口的避让位置,调节结构可转动地设置在出风口处,以运动至遮挡位置或避让位置;其中,调节结构的枢转轴线位于排风管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新风装置的出风口始终与室内连通而导致灰尘等杂质易进入出风口内的问题。

Fresh air installations and air conditioners with th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resh air device and an air conditioner with the fresh air device. Among them, the fresh air device includes: an exhaust duct for exhausting the gas in the fresh air device; a regulating component, including a regulating structure, has a shielding position for at least part of the outlet of the shielding exhaust duct and a shielding position for the avoidance outlet, and the regulating structure can be rotatably arranged at the outlet to move to the shielding position or the avoidance position; and a regulating knot is used to shield the exhaust duct. The pivotal axis of the structure is located outside the exhaust pipe. The utility model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air outlet of the fresh air device in the prior art is always connected with the indoor air outlet, which causes the impurities such as dust to easily enter the air outl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空调室内机主要用于实现室内循环,即室内气体从进风口吸进后经过蒸发器换热后从出风口排出至室内。然而,上述循环方式导致室内气体未与室外气体进行交换,空调室内机长期运行过程中导致室内空气质量变差,氧气含量会相对降低,不利于用户健康。在现有技术中,采用在空调室内机内增加新风装置的方式可以实现室内气体与室外气体的交换。然而,即使用户不使用新风装置,新风装置的出风口始终与室内连通,灰尘等杂质易进入出风口而影响空调室内机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新风装置的出风口始终与室内连通而导致灰尘等杂质易进入出风口内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新风装置,包括:排风管,用于排出新风装置内的气体;调节组件,包括调节结构,调节结构具有用于遮挡排风管的至少部分出风口的遮挡位置和用于避让的出风口的避让位置,调节结构可转动地设置在出风口处,以运动至遮挡位置或避让位置;其中,调节结构的枢转轴线位于排风管的外侧。进一步地,排风管具有顺次连接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出风口设置在第三管段上,出风口所在的平面相对于第三管段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当调节结构处于遮挡位置时,调节结构朝向出风口一侧的内表面与至少部分排风管抵接。进一步地,出风口为排风管的管口,调节结构朝向出风口一侧的内表面与排风管具有出风口的端面平行设置。进一步地,调节组件还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第一端为枢转端,连接杆的第二端与调节结构连接,连接杆带动调节结构绕枢转端转动,以使调节结构在遮挡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切换。进一步地,排风管的管壁上具有过孔,连接杆的第二端穿过过孔以与调节结构连接。进一步地,连接杆为弧形杆。进一步地,调节组件还包括:驱动装置,与连接杆的枢转端驱动连接,以驱动连接杆绕枢转端转动。进一步地,驱动装置为电机,调节组件还包括:转轴,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转轴与枢转端连接,转轴的中心轴线与枢转端的枢转轴线相重合,电机驱动转轴绕转轴的轴线转动。进一步地,枢转端具有供转轴穿过的通孔,通孔的内壁具有第一止转面,转轴的外表面具有第二止转面,第一止转面与第二止转面相配合,以实现枢转端与转轴的连接。进一步地,连接杆为多个,多个连接杆沿转轴的轴向间隔设置。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和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新风装置设置在壳体内;其中,新风装置为上述的新风装置。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部,安装部位于新风装置的排风管外且设置在壳体的内表面上,新风装置的驱动装置设置在安装部上。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当需要新风装置送新风时,操作调节结构,以使调节结构处于避让位置,则新风从排风管的出风口排入室内;当不需要新风装置送新风时,操作调节结构,以使调节结构将排风管的至少部分出风口遮挡,以防止室内的灰尘等杂质通过出风口进入排风管内而影响新风装置的正常送新风,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新风装置的出风口始终与室内连通而导致灰尘等杂质易进入出风口内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新风装置的实施例应用于空调室内机的的主视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A-A向剖视图;图3示出了图2中的空调室内机的调节结构处于遮挡位置时的侧视图;图4示出了图2中的空调室内机的调节结构处于遮挡位置时的俯视图;图5示出了图2中的空调室内机的调节结构处于遮挡位置时的仰视图;图6示出了图2中的空调室内机的调节结构处于遮挡位置时的另一角度的侧视图;图7示出了图2中的空调室内机的调节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图8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俯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壳体;12、第一板体;13、进风孔;20、新风装置;21、新风壳体;22、风机组件;23、进风管;24、排风管;241、出风口;242、第一管段;243、第二管段;244、第三管段;245、过孔;25、过滤组件;30、调节组件;31、调节结构;32、连接杆;321、枢转端;321a、通孔;33、驱动装置;34、转轴;40、换热器;50、扫风叶片;60、风机;70、风叶;80、导风板;90、安装部。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新风装置的出风口始终与室内连通而导致灰尘等杂质易进入出风口内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如图2所示,新风装置包括排风管24和调节组件30。其中,排风管24用于排出新风装置内的气体。调节组件30包括调节结构31,调节结构31具有用于遮挡排风管24的至少部分出风口241的遮挡位置和用于避让的出风口241的避让位置,调节结构31可转动地设置在出风口241处,以运动至遮挡位置或避让位置。其中,调节结构31的枢转轴线位于排风管24的外侧。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需要新风装置送新风时,操作调节结构31,以使调节结构31处于避让位置,则新风从排风管24的出风口241排入室内;当不需要新风装置送新风时,操作调节结构31,以使调节结构31将排风管24的至少部分出风口241遮挡,以防止室内的灰尘等杂质通过出风口241进入排风管24内而影响新风装置的正常送新风,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新风装置的出风口始终与室内连通而导致灰尘等杂质易进入出风口内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口241的外侧指的是排风管24的外侧。在调节结构31在避让位置和遮挡位置切换过程中,调节结构31始终处于排风管24外。如图3所示,排风管24具有顺次连接的第一管段242、第二管段243和第三管段244,出风口241设置在第三管段244上,出风口241所在的平面相对于第三管段244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当调节结构31处于遮挡位置时,调节结构31朝向出风口241一侧的内表面与至少部分排风管24抵接。这样,当调节结构31处于遮挡位置时,上述设置一方面避免室内的杂质等大量地进入至出风口241内;另一方面能够使得被遮挡后的排风管24的外观更加整洁。同时,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加工。具体地,第一管段24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管段243的延伸方向呈第一夹角设置,第二管段243的延伸方向与第三管段244的延伸方向呈第二夹角设置。当调节结构31处于遮挡位置时,调节结构31朝向出风口241一侧的内表面与至少部分排风管24抵接,以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风管(24),用于排出所述新风装置内的气体;调节组件(30),包括调节结构(31),所述调节结构(31)具有用于遮挡所述排风管(24)的至少部分出风口(241)的遮挡位置和用于避让所述的出风口(241)的避让位置,所述调节结构(3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出风口(241)处,以运动至所述遮挡位置或所述避让位置;其中,所述调节结构(31)的枢转轴线位于所述排风管(24)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风管(24),用于排出所述新风装置内的气体;调节组件(30),包括调节结构(31),所述调节结构(31)具有用于遮挡所述排风管(24)的至少部分出风口(241)的遮挡位置和用于避让所述的出风口(241)的避让位置,所述调节结构(3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出风口(241)处,以运动至所述遮挡位置或所述避让位置;其中,所述调节结构(31)的枢转轴线位于所述排风管(24)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管(24)具有顺次连接的第一管段(242)、第二管段(243)和第三管段(244),所述出风口(241)设置在所述第三管段(244)上,所述出风口(241)所在的平面相对于所述第三管段(244)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当所述调节结构(31)处于所述遮挡位置时,所述调节结构(31)朝向所述出风口(241)一侧的内表面与至少部分所述排风管(24)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241)为所述排风管(24)的管口,所述调节结构(31)朝向所述出风口(241)一侧的内表面与所述排风管(24)具有所述出风口(241)的端面平行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0)还包括:连接杆(32),所述连接杆(32)的第一端为枢转端(321),所述连接杆(32)的第二端与所述调节结构(31)连接,所述连接杆(32)带动所述调节结构(31)绕所述枢转端(321)转动,以使所述调节结构(31)在所述遮挡位置和所述避让位置之间切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管(24)的管壁上具有过孔(245),所述连接杆(32)的第二端穿过所述过孔(24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兆庆吴丽专安智游俊雄韩宇航陈鹏宇罗镇雄曹端辉袁文昭李瑞敏范哲柳莫建樷吴俊鸿廖俊杰彭光前车雯李啸宇陈志伟陈英强张兴钰刘鹏向新贤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