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速连接器的模块结构及高速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5036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速连接器的模块结构及高速连接器,上述模块结构包括信号传输模块、屏蔽组件和二次塑封板,上述二次塑封板将信号传输模块和屏蔽组件塑封到一起,上述二次塑封板靠近信号传输模块鱼眼针的位置处设置有塑封凸条,并且在上述塑封凸条上对应于鱼眼针的位置处设置有将鱼眼针夹持住的凸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二次塑封的方式将信号传输模块和屏蔽组件紧密结合到一起,从而保证屏蔽组件与信号走线之间的距离,并保证走线区域阻抗的一致性;同时在鱼眼侧也进行二次塑封,从而防止差分信号走线或者屏蔽组件在左右方向上的顶起变形,有利于优化鱼眼根部阻抗。

Module Structure and High Speed Connector for High Speed Connecto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odule structure for high-speed connectors and a high-speed connector. The module structure comprises a signal transmission module, a shielding component and a secondary plastic sealing plate. The secondary plastic sealing plate plastic encapsulates the signal transmission module and the shielding component together. The secondary plastic seal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plastic sealing convex strip near the position of the fish eye needle of the signal transmission module, and the plastic sealing convex strip is arranged at the position of the fish eye needle of the signal transmission module. The convex teeth clamping the fisheye needle are arranged at the posi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fisheye needle on the strip. The present invention combines the signal transmission module and the shielding component closely by the way of secondary plastic sealing, thus ensur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hielding component and the signal line and the consistency of the impedance of the line area; at the same time, the secondary plastic sealing is also carried out on the fish eye side to prevent the differential signal line or the shielding component from lifting up in the left and right directions, which is beneficial to optimizing the fish eye root. Imped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高速连接器的模块结构及高速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速连接器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速连接器的模块结构及高速连接器。
技术介绍
四川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致力于电连接器的研发与生产,是国内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研发能力最强、核心技术最多的电连接器研制和生产企业,是中国电连接器科研生产基地、中国电接插元件行业协会技术中心、中国电接插元件行业协会理事长单位、国际标准化组织IEC/TC48及SC48国内技术归口单位,公司连续二十一年跻身中国电子元件企业百强榜,公司建有一个省级技术中心、两个研究所、五个专业工艺实验室,具有国内一流的产品设计、工模具设计与制造、电镀和检测技术。长期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新型连接器研发任务,填补了国内连接器领域的多项空白。公司研制的各类连接器品种规格超过5万余种,在军事、通讯、工业、汽车等领域广泛应用,并已远销德国、英国、法国、美国、芬兰、俄罗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高速连接器广泛运用于通信技术,它是大型通讯设备、超高性能服务器和巨型计算机、工业计算机、高端存储设备常用的一类连接器,其主要作用是连接单板和背板,单板和背板间成90度垂直结构,传递高速差分信号或单端信号以及传递大电流。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提高,对于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已有的高速连接器由于连接器中各结构的限制,信号之间发生串扰较为严重,影响数据的传输质量。另一方面,由于各零部件配合不够紧密,在连接器插接的过程中可能造成零件之间的移位,影响差分对阻抗的一致性;同时鱼眼侧未进行塑封,容易造成鱼眼侧顶起变形,从而使得差分对阻抗变化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速连接器的模块及高速连接器,解决鱼眼侧未进行塑封,容易造成鱼眼侧顶起变形,从而使得差分对阻抗变化较大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高速连接器的模块结构,包括信号传输模块、屏蔽组件和二次塑封板,上述二次塑封板将信号传输模块和屏蔽组件塑封到一起,上述二次塑封板靠近信号传输模块鱼眼针的位置处设置有塑封凸条,并且在上述塑封凸条上对应于鱼眼针的位置处设置有将鱼眼针夹持住的凸齿。作为优选,上述二次塑封板上设置有多个T型柱,上述信号传输模块和屏蔽组件上设置有与上述T型柱相适配的通孔。作为优选,相邻上述信号传输模块上的屏蔽组件相互接触,其中一个信号传输模块上的屏蔽组件设置有朝向相邻信号传输模块上屏蔽组件凸出的弹性结构,该相邻信号传输模块上的屏蔽组件具有与该弹性结构相搭接的地走线结构。作为优选,上述屏蔽组件包括第一屏蔽件和第二屏蔽件,上述第二屏蔽件通过导向柱固定在第一屏蔽件上,上述弹性结构设置在第二屏蔽件上,上述地走线结构位于上述第一屏蔽件上,并且上述第二屏蔽件与上述第一屏蔽件的地走线结构之间形成Y型连接结构。作为优选,上述第一屏蔽件包括与信号传输模块大小适配的屏蔽件主体和设置在屏蔽件主体一侧的接地尾部,上述地走线结构和上述接地尾部分别位于上述屏蔽件主体相邻的两侧。作为优选,上述信号传输模块包括塑封壳体和差分信号端子,上述差分信号端子成对间隔排列并且塑封在塑封壳体内,上述塑封壳体上沿着差分信号端子的走线路径设置有空腔,并将差分信号端子暴露在外。作为优选,上述地走线结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接触端子,上述接触端子位于相邻的差分信号端子之间。作为优选,上述第二屏蔽件安装于上述第一屏蔽件的地走线结构的上方,并且上述弹性结构的数量与地走线结构的接触端子数量一致并且一一对应。作为优选,上述第二屏蔽件上每个弹性结构的一侧还设置有两个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二弹性结构,并且两个上述第二弹性结构分别位于不同的条形通槽内。作为优选,上述第二屏蔽件的侧边缘处设置有凸起框,上述凸起框与相邻屏蔽组件中的第二屏蔽件的侧边缘相接触,并且相邻的上述屏蔽组件上的凸起框安装位置相反。一种高速连接器,包括安装基座和插接在安装基座内的上述模块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二次塑封的方式将信号传输模块和屏蔽组件紧密结合到一起,从而保证屏蔽组件与信号走线之间的距离,并保证走线区域阻抗的一致性;同时在鱼眼侧也进行二次塑封,从而防止差分信号走线或者屏蔽组件在左右方向上的顶起变形,有利于优化鱼眼根部阻抗。本专利技术采用第一屏蔽件和第二屏蔽件组合形成的屏蔽组件,并且在屏蔽组件中相应的位置设置弹性结构和地走线结构,通过屏蔽组件上的弹性结构与相邻的屏蔽组件上的地走线结构相互搭接,尽可能缩短回流路径,改善差分对之间的串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模块结构的层叠排列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单个模块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二次塑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屏蔽组件与信号走线的距离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信号传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相邻屏蔽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相邻屏蔽组件之间的侧面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图8中B-B向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屏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屏蔽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屏蔽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图1示出了该高速连接器中的模块结构与安装基座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在该高速连接器中,模块结构插接在安装基座40的内部,此模块结构安装在安装基座40内后作为该高速连接器的母端连接器,母端连接器然后与公端连接器插接配合,最终形成完整的连接器结构。图2、3示出了用于该高速连接器中的模块结构,在该模块结构中包括信号传输模块10、屏蔽组件20和二次塑封板30,上述信号传输模块10中间隔设置有差分信号端子101,并且差分信号端子101成对间隔排列并塑封在塑封壳体102内部,在成对出现的差分信号端子101中包括差分对引脚104、差分对本体105和差分对接触尾部106,差分对引脚104和差分对接触尾部106分别设置在差分对本体105的两端,并且差分对引脚104与公端连接器结构相插接,差分对接触尾部106即为鱼眼针;图4示出了二次塑封板的结构示意图,在二次塑封板30靠近信号传输模块10鱼眼针的位置处设置有塑封凸条302,并且在上述塑封凸条302上对应于鱼眼针的位置处设置有将鱼眼针夹持住的凸齿303。即通过塑封凸条302和塑封凸条302上的凸齿303将鱼眼针进行夹持,从而提供了一种有利于优化鱼眼根部阻抗的方式。一般二次塑封仅为简单地将塑封壳体、差分信号端子和屏蔽组件固定在一起,但是位于整个模块最外侧的部分会顶起变形,即鱼眼针部分容易顶起变形,通过塑封凸条和凸齿能够将鱼眼针进行包围塑封,从而防止差分信号走线或者屏蔽组件在左右方向上的顶起变形,有利于优化鱼眼根部阻抗。差分信号端子101所覆盖的路径为差分信号走线,为了保证屏蔽组件20和差分信号走线之间的距离,保证走线区域阻抗一致性,因此将信号传输模块10和屏蔽组件20通过二次塑封板30塑封到一起,同时为了保证差分对阻抗变化尽可能小,上述屏蔽组件20与上述信号传输模块10中的差分信号端子101的垂直距离A与差分对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高速连接器的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传输模块(10)、屏蔽组件(20)和二次塑封板(30),所述二次塑封板(30)将信号传输模块(10)和屏蔽组件(20)塑封到一起,所述二次塑封板(30)靠近信号传输模块(10)鱼眼针的位置处设置有塑封凸条(302),并且在所述塑封凸条(302)上对应于鱼眼针的位置处设置有将鱼眼针夹持住的凸齿(30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速连接器的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传输模块(10)、屏蔽组件(20)和二次塑封板(30),所述二次塑封板(30)将信号传输模块(10)和屏蔽组件(20)塑封到一起,所述二次塑封板(30)靠近信号传输模块(10)鱼眼针的位置处设置有塑封凸条(302),并且在所述塑封凸条(302)上对应于鱼眼针的位置处设置有将鱼眼针夹持住的凸齿(3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速连接器的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塑封板(30)上设置有多个T型柱(301),所述信号传输模块(10)和屏蔽组件(20)上设置有与所述T型柱(301)相适配的通孔(11,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速连接器的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信号传输模块(10)上的屏蔽组件(20)相互接触,其中一个信号传输模块(10)上的屏蔽组件(20)设置有朝向相邻信号传输模块(10)上屏蔽组件(20)凸出的弹性结构(201),该相邻信号传输模块(10)上的屏蔽组件(20)具有与该弹性结构(201)相搭接的地走线结构(20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高速连接器的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组件(20)包括第一屏蔽件(21)和第二屏蔽件(22),所述第二屏蔽件(22)通过导向柱(23)固定在第一屏蔽件(21)上,所述弹性结构(201)设置在第二屏蔽件(22)上,所述地走线结构(202)位于所述第一屏蔽件(21)上,并且所述第二屏蔽件(22)与所述第一屏蔽件(21)的地走线结构(202)之间形成Y型连接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高速连接器的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件(21)包括与信号传输模块(10)大小适配的屏蔽件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大军代秀云何洪张洺诚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