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浮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4568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浮池,属于污水处理设备,用于解决气浮设备产生的气泡的直径过大,气泡在气浮池内尚未与污染物充分接触就已经上浮至水面,导致污水处理效率低,气浮效果差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池体、连接于池体底部的气浮管、连接于池体两侧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气浮管出口处设置有用于将气泡打散的对流组件,池体连接有用于驱动对流组件的电机,对流组件包括叶轮,所述电机驱动叶轮转动,叶轮转动产生的水流冲击于气浮管的出口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合理,实用方便,在气浮设备产生气泡之后,通过对流组件减小气泡的直径,减小气泡的直径就降低了气泡的上升速度,增加了气泡与污染物的接触时间,增强了气浮的效果。

An Air Floating Poo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ir floatation tank, which belongs to the sewage treatment equipment, and i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diameter of bubbles generated by the air floatation equipment is too large, and bubbles have floated to the water surface before they are fully contacted with pollutants in the air floatation tank, resulting in low sewage treatment efficiency and poor air floatation effect. The main points of the technical scheme are as follows: a pool body, an air float pipe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of the pool body, an inlet pipe and an outlet pipe connected to both sides of the pool body, a convection component for dispersing bubbles at the outlet of the air float pipe, a motor for driving the convection component, a convection component including an impeller, which drives the impeller to rotate, and the water generated by the impeller rotation impacts on the air float pipe. Export offic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structure, practicability and convenience. After the air floatation equipment produces bubbles, the diameter of bubbles is reduced by convection components, and the rising speed of bubbles is reduced by reducing the diameter of bubbles, the contact time between bubbles and pollutants is increased, and the effect of air floatation is enhan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浮池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气浮池。
技术介绍
目前在对污水进行处理时,大多数企业均选用气浮式水处理设备对污水进行处理,气浮式水处理设备的工作原理是将气体通入污水中,使气体产生的气泡作为污水中悬浮物、油类及部分COD污染物的载体,使其浮力大于重力和阻力,从而使污染物上浮至水面,形成泡沫,便于清理。公开号为CN202643458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气浮过滤一体化水处理设备其技术要点是:包括溶气泵、溶气罐、可调节溶气释放系统、剪切喷水系统、气浮池、滚轴刮渣系统、过滤池、反洗鼓风机、反洗泵,所述溶气泵出水口分两路,一路经过溶气罐与气浮池内可调节溶气释放系统连接,另一路与气浮池内剪切喷水系统连接,气浮池上设有滚轴刮渣系统,气浮池旁设有过滤池,过滤池与反洗鼓风机和反洗泵连接。该气浮过滤一体化水处理设备产生的气泡的直径过大,气泡在气浮池内尚未与污染物充分接触就已经上浮至水面,因此污水处理时间较长,气浮效果差。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浮池,用于解决气浮池产生的气泡直径过大,气泡在气浮池内尚未与污染物充分接触就已经上浮至水面,因此污水处理时间较长,气浮效果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浮池,包括池体、连接于池体底部的气浮管、连接于池体两侧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气浮管出口处设置有用于将气泡打散的对流组件,所述池体连接有用于驱动对流组件的电机,所述对流组件包括叶轮,所述电机驱动叶轮转动,所述叶轮转动产生的水流冲击于气浮管的出口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气泡从气浮管出口处出现时,对流组件使水流朝向气泡运动,水流的冲击将气泡打散,使气泡的直径变小,气泡的直径变小,从而使得气泡上升的速度降低,增加了气泡与池水的接触时间,进而增强了气浮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对流组件还包括与气浮管连接的冲击板,所述冲击板设置于叶轮下方,所述冲击板的直径大于叶轮的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叶轮带动池水朝向气浮管开口方向流动,当水流与冲击板接触时,冲击板会对水流产生一个反向的冲击力,使水流朝向相反方向运动,从而使水流再次对气泡进行冲击,将气泡打散,进一步减小了气泡的直径;在水流向下产生冲击时,利用冲击板的遮挡,防止水流对池体底部的沉积物产生冲击,影响沉淀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浮管开口处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与气浮管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水流朝向气浮管的开口冲击时,通过挡块阻挡水流正对气浮管开口的冲击,防止因对气浮管的冲击过大而使水倒流进气浮管内,阻碍气泡的产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冲击板上端面同轴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连接有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同轴设置于容纳槽内的安装板、周向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上端面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与安装板的径向线形成的朝向气浮管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90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气泡被水流冲散之后,通过倒流组件使气泡朝向气浮管四周运动,使得气浮池内的气泡分布的更加的均匀,进一步提升了气浮池的气浮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冲击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叶轮与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冲击板上端面同轴设置有分隔罩,所述分隔罩上端与安装架连接,所述分隔罩下端与冲击板连接,所述分隔罩表面贯穿开设有若干分隔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利用导向组件将气泡导向之后,水流需要先通过分隔罩,气泡在通过分隔罩上的分隔孔时,气泡的直径会进一步的减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架外侧壁周向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分隔罩上端周向开设有与滑块配合的滑槽,所述滑块与滑槽滑移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流组件和对流组件上附着有沉积物时,可以将分隔罩与安装架和冲击板分离,进行清洗,通过卡接固定,拆卸分隔罩的过程简单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叶轮同轴固定连接有外齿圈,所述冲击板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外齿圈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安装板内壁同轴固定连接有内齿圈,所述内齿圈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同轴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同一个电机驱动叶轮和导流组件,减少了电机的使用数量,从而节约了成本。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浮管出口处设置有单向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气浮管停止工作后,利用单向阀防止池水倒灌入气浮管内,减小了气浮管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增强了气浮管工作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隔罩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分隔罩为环状,其表面没有可抓持的部位,在需要将分隔罩拆卸时很不方便,通过设置把手,使得分隔罩的拆卸变得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利用水流对气泡进行冲击,从而减小气泡的直径,增加气泡与池水的接触时间,提高了气浮效果;2、在倒流组件外侧设置开设有分隔孔的分隔罩,通过分隔孔进一步减小气泡的直径,增加气浮的效果;3、使用导流组件使气泡在池水中分布的更加均匀,进一步增加了气浮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对流组件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导流组件的剖视图。附图说明:1、池体;11、进水管;12、出水管;13、气浮管;14、气浮机;2、对流组件;21、冲击板;211、容纳槽;212、支撑杆;22、叶轮;23、安装杆;24、安装架;241、通水槽;242、滑块;3、导流组件;31、安装板;32、导向板;4、连接杆;41、挡块;5、分隔罩;51、分隔孔;52、把手;53、滑槽;6、外齿圈;61、第一齿轮;62、内齿圈;63、第二齿轮;64、转轴;65、电机;7、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一种气浮池,如图1所示,包括圆柱状池体1、穿射于池体1下端面的气浮管13、位于气浮管13出口处的对流组件2、与池体1连接的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均与池体1内腔连通,通过进水管11将污水排入池体1内,通过出水管12将经过气浮的池水排出。气浮管13的出口朝向池体1的开口端,气浮管13的进气口连接有气浮机14,气浮机14通过气浮管13向池体1内供气,气体在池水中形成气泡,气泡捕捉和吸附细小颗粒上浮,达到固液分离的效果。通过对流组件2产生的水流将气浮管13喷出的气泡打散,减小气泡的直径,增加气泡与池水的接触时间,增强了气浮效果。如图2所示,对流组件2包括与气浮管13套接的冲击板21、用于驱动池水运动的叶轮22。冲击板21为圆环形,其直径大于叶轮22的直径。冲击板21和气浮管13同轴设置,冲击板21的上端面低于气浮管13的出口端。冲击板21上端面焊接固定有四根周向设置的圆柱形安装杆23,安装杆23远离冲击板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盘形安装架24,安装架24上端面周向贯穿开设有四个扇形的通水槽241,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浮池,包括池体(1)、连接于池体底部的气浮管(13)、连接于池体两侧的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管(13)出口处设置有用于将气泡打散的对流组件(2),所述池体(1)连接有用于驱动对流组件(2)的电机(65),所述对流组件(2)包括叶轮(22),所述电机(65)驱动叶轮(22)转动,所述叶轮(22)转动产生的水流冲击于气浮管(13)的出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浮池,包括池体(1)、连接于池体底部的气浮管(13)、连接于池体两侧的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管(13)出口处设置有用于将气泡打散的对流组件(2),所述池体(1)连接有用于驱动对流组件(2)的电机(65),所述对流组件(2)包括叶轮(22),所述电机(65)驱动叶轮(22)转动,所述叶轮(22)转动产生的水流冲击于气浮管(13)的出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浮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流组件(2)还包括与气浮管(13)连接的冲击板(21),所述冲击板(21)设置于叶轮(22)下方,所述冲击板(21)的直径大于叶轮(22)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浮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管(13)开口处设置有挡块(41),所述挡块(41)与气浮管(13)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杆(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浮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板(21)上端面同轴开设有容纳槽(211),所述容纳槽(211)内连接有导流组件(3),所述导流组件(3)包括同轴设置于容纳槽(211)内的安装板(31)、周向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31)上端面的导向板(32),所述导向板(32)与安装板(31)的径向线形成的朝向气浮管(13)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90度。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建锋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金乐染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