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铜线生产用自动放线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4488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铜线生产用自动放线架,涉及放线架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工字轮,工字轮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周侧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架;工字轮周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支撑架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周侧面与第一齿轮周侧面啮合;第一支撑架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一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电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解决了现有的放线架在放线时,放线架本身没有动力的问题;通过设置电推杆和润滑箱,解决了现有的放线架在放线时,人工拖动电铜线向前移动,会造成电铜线损耗的问题。

An Automatic Placement Frame for Copper Wire Prod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wiring rack for copper wire production,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iring rack.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I-wheel, whose inner surface is fixed with a first rotating shaft; the first supporting frame is connected by a bearing rotation on the circumferential side of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the first gear is fixed on the circumferential side of the I-wheel; the first motor is fix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first supporting frame; the output shaft end of the first motor is fixed with a second gear; and the circumferential side of the second gear is fixed with the circumferential side of the first gear. Meshing; the first support frame is fixed on one surface and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upport frame; the second support frame is fixed on one surface and connected with two push rods.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wire rack has no power when it is put out by setting up the first and second motors, and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wire rack manually drags the copper wire forward when it is put out by setting up the push rod and the lubrication box, which will cause the loss of the copper w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铜线生产用自动放线架
本技术属于放线架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铜线生产用自动放线架。
技术介绍
放线架根据用途又被称作为,线盘支架,导线轴盘架,放线支架等,电缆放线架根据用途又被称作为,电缆线盘支架,导线轴盘架,电缆放线支架等。根据提升形式可以分为,液压式电缆放线架,机械式电缆放线支架。根据用途及结构形式又分为,可调式液压放线架,立柱式放线支架,顶杆式电缆放线架,卧式电缆线盘架,脚制动电缆放线架,拆卸式电缆放线架,张力放线架。根据负载能力分为:3T电缆放线架,5T电缆放线架,10T电缆放线架,15T电缆盘轴支架,20T电缆线盘支架及更大吨位的线缆盘放线支架。现有的放线架在放线时,放线架本身没有动力,需要人工拉动电铜线带动电铜线转动,从而达到放线目的,而人工拉动电铜线会耗费工作人员大量体力;现有的放线架在放线时,人工拖动电铜线向前移动,电铜线与底面不断摩擦,会造成电铜线损耗,甚至电铜线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铜线生产用自动放线架,通过设置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解决了现有的放线架在放线时,放线架本身没有动力的问题;通过设置电推杆和润滑箱,解决了现有的放线架在放线时,人工拖动电铜线向前移动,会造成电铜线损耗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电铜线生产用自动放线架,包括工字轮,所述工字轮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周侧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架;所述工字轮周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支撑架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周侧面与第一齿轮周侧面啮合;所述第一支撑架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一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电推杆;两个所述电推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三支撑架一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贯穿第一固定架且与第一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周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辊;所述第三支撑架一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内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周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辊;所述第三支撑架一表面固定连接有一润滑箱;所述润滑箱内表面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周侧面啮合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一端贯穿润滑箱底部且与润滑箱底部且固定连接有一毛刷。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转轴为中空结构;所述第四转轴周侧面开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位于润滑箱内部;所述毛刷一表面开有漏液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辊和第二传动辊均为工字形结构;所述第一传动辊周侧面和第二传动辊周侧面间隙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电机输出轴端设有防水层;所述第四转轴周侧面通过防水轴承与润滑箱下表面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位于工字轮外侧。进一步地,所述毛刷下表面位于第一传动辊和第二传动辊之间。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解决了现有的放线架在放线时,放线架本身没有动力,需要人工拉动电铜线带动电铜线转动,从而达到放线目的,而人工拉动电铜线会耗费工作人员大量体力的问题,设置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可以使得放线架本身自己转动,具有节省工作人员体力的优点。2、本技术通过设置电推杆和润滑箱,解决了现有的放线架在放线时,人工拖动电铜线向前移动,电铜线与底面不断摩擦,会造成电铜线损耗,甚至电铜线损坏的问题,设置的电推杆和润滑箱可以减少电铜线与地面的摩擦力,具有保护电铜线的优点。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电铜线生产用自动放线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三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润滑箱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工字轮,2-第一转轴,3-第一支撑架,4-第一齿轮,5-第一电机,6-第二齿轮,7-第二支撑架,8-电推杆,9-第三支撑架,10-第一弹簧,11-第一固定架,12-第二电机,13-第二转轴,14-第一传动辊,15-第二弹簧,16-第二固定架,17-第三转轴,18-第二传动辊,19-润滑箱,20-第三电机,21-第三齿轮,22-第四齿轮,23-第四转轴,24-毛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电铜线生产用自动放线架,包括工字轮1,工字轮1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2;第一转轴2周侧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架3;工字轮1周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4;第一支撑架3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6;第二齿轮6周侧面与第一齿轮4周侧面啮合;第一支撑架3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架7;第二支撑架7一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电推杆8;两个电推杆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架9;第三支撑架9一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弹簧10;两个第一弹簧10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架11;第一固定架11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2;第二电机12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13;第二转轴13贯穿第一固定架11且与第一固定架11转动连接;第二转轴13周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辊14;第三支撑架9一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弹簧15;两个第二弹簧15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架16;第二固定架16内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17;第三转轴17周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辊18;第三支撑架9一表面固定连接有一润滑箱19;润滑箱19内表面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20;第三电机20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21;第三齿轮21周侧面啮合有第四齿轮22;第四齿轮22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四转轴23;第四转轴23一端贯穿润滑箱19底部且与润滑箱19底部且固定连接有一毛刷24。其中如图1所示,第四转轴23为中空结构;第四转轴23周侧面开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位于润滑箱19内部;毛刷24一表面开有漏液口。其中如图3所示,第一传动辊14和第二传动辊18均为工字形结构;第一传动辊14周侧面和第二传动辊18周侧面间隙配合。其中如图1所示,第三电机20输出轴端设有防水层;第四转轴23周侧面通过防水轴承与润滑箱19下表面转动连接。其中如图2所示,第一齿轮4位于工字轮1外侧。其中如图1所示,毛刷24下表面位于第一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铜线生产用自动放线架,包括工字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轮(1)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2);所述第一转轴(2)周侧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架(3);所述工字轮(1)周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4);所述第一支撑架(3)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6);所述第二齿轮(6)周侧面与第一齿轮(4)周侧面啮合;所述第一支撑架(3)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架(7);所述第二支撑架(7)一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电推杆(8);若干所述电推杆(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架(9);所述第三支撑架(9)一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弹簧(10);若干所述第一弹簧(10)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架(11);所述第一固定架(11)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2);所述第二电机(12)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13);所述第二转轴(13)贯穿第一固定架(11)且与第一固定架(1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3)周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辊(14);所述第三支撑架(9)另一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弹簧(15);若干所述第二弹簧(15)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架(16);所述第二固定架(16)内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17);所述第三转轴(17)周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辊(18);所述第三支撑架(9)一表面固定连接有一润滑箱(19);所述润滑箱(19)内表面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20);所述第三电机(20)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21);所述第三齿轮(21)周侧面啮合有第四齿轮(22);所述第四齿轮(22)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四转轴(23);所述第四转轴(23)一端贯穿润滑箱(19)底部且与润滑箱(19)底部且固定连接有一毛刷(2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铜线生产用自动放线架,包括工字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轮(1)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2);所述第一转轴(2)周侧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架(3);所述工字轮(1)周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4);所述第一支撑架(3)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6);所述第二齿轮(6)周侧面与第一齿轮(4)周侧面啮合;所述第一支撑架(3)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架(7);所述第二支撑架(7)一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电推杆(8);若干所述电推杆(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架(9);所述第三支撑架(9)一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弹簧(10);若干所述第一弹簧(10)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架(11);所述第一固定架(11)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2);所述第二电机(12)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13);所述第二转轴(13)贯穿第一固定架(11)且与第一固定架(1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3)周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辊(14);所述第三支撑架(9)另一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弹簧(15);若干所述第二弹簧(15)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架(16);所述第二固定架(16)内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17);所述第三转轴(17)周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辊(18);所述第三支撑架(9)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锐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