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4245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童车,包括车架、分别绕后轮轴转动地连接在车架后部左右两侧的两个后轮,每个后轮与车架之间均设有刹车机构,刹车机构包括开设在后轮上的多个刹车槽、能够绕转动轴旋转地设于车架上的刹车块,刹车块具有能够配合地插入刹车槽中的刹车端,刹车块与车架之间还设有使得刹车端具有朝向刹车槽转动趋势的弹性件,刹车机构具有刹车状态与解刹状态,当刹车机构处于刹车状态时,刹车端插设在其中一个刹车槽中,当刹车机构处于解刹状态时,刹车端脱离刹车槽,车架上还设有用于驱使两侧的刹车机构在刹车状态与解刹状态之间转换的操作件。刹车机构的结构更为简单,操作也很简单。

A baby carriag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hildren's car,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two rear wheels rotationally connected to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rear frame respectively around the rear axle, each of which has a brake mechanism between the rear wheel and the frame. The brake mechanism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brake grooves arranged on the rear wheel, a brake block rotationally arranged on the brake frame around the rotating axle, and the brake block has a brake groove that can be inserted into the brake groove in coordination. At the brake end, there are elastic parts between the brake block and the brake frame that make the brake end turn towards the brake groove. The brake mechanism has the brake state and the release state. When the brake mechanism is in the brake state, the brake end is inserted in one of the brake grooves. When the brake mechanism is in the release state, the brake end is separated from the brake groove and the brake frame is also equipped with brakes for driving both sides. Operating parts of the braking mechanism that change between the braking state and the unblocking state. The structure of the brake mechanism is simpler and the operation is simp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童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童车。
技术介绍
如儿童推车等童车,由于其能够为人们携带较小的儿童进行户外活动提供了较大的便利。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CN204309872U所公开的儿童推车中的刹车机构,其通常包括刹车杆和具有多个刹车槽的刹车盘,通过驱动机构驱使刹车杆沿水平方向运动而插入刹车槽中或脱离刹车槽中而实现刹车与解刹。这样的结构形式仍然较为复杂,尤其是其往往需要设置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横杆来安装后轮,导致车架不能进行横向收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新型后轮刹车机构的童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童车,包括车架、分别绕后轮轴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车架后部左右两侧的两个后轮,每个所述后轮与所述车架之间均设有刹车机构,所述刹车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后轮上的多个刹车槽、能够绕转动轴旋转地设于所述车架上的刹车块,所述刹车块具有能够配合地插入所述刹车槽中的刹车端,所述刹车块与所述车架之间还设有使得所述刹车端具有朝向所述刹车槽转动趋势的弹性件,所述刹车机构具有刹车状态与解刹状态,当所述刹车机构处于刹车状态时,所述刹车端插设在其中一个所述刹车槽中,当所述刹车机构处于解刹状态时,所述刹车端脱离所述刹车槽,所述车架上还设有用于驱使两侧的所述刹车机构在所述刹车状态与解刹状态之间转换的操作件。优选地,所有的所述刹车槽沿周向间隔地设置,所有的所述刹车槽的槽口均朝向所述后轮轴。进一步地,所述后轮包括环形的轮圈,所有的所述刹车槽沿周向均匀间隔地设置在所述轮圈的内侧周部上。优选地,所述刹车块还具有解刹端,所述解刹端与所述刹车端分设于所述转动轴的相异两侧,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解刹端与所述车架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用于驱使所述解刹端绕所述转动轴向下转动的压簧,所述刹车端绕所述转动轴向上转动时配合地插入所述刹车槽。进一步地,所述操作件包括绕旋转轴左右摆动地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刹车板,每侧所述刹车块的所述解刹端与所述刹车板之间均连接有牵引索,所述牵引索与所述刹车板连接的位置偏离所述旋转轴。更进一步地,所述刹车板具有通过左右摆动而切换的第一工作位置与第二工作位置,当所述刹车板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牵引索被释放,所述刹车机构处于刹车状态;当所述刹车板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牵引索被张紧,所述刹车机构处于解刹状态。更进一步地,所述刹车板与所述车架之间还设置有用于使得所述刹车板保持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或第二工作位置下的阻尼结构。优选地,所述车架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个后支架,两个所述后轮分别绕所述后轮轴转动地连接在对应侧所述后支架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车架还包括连接在两侧所述后支架之间且能够沿左右方向收折的横杆组件,所述横杆组件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杆和分设于所述横杆左右两侧的两根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枢轴连接在所述横杆的端部上且其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后支架上,所述操作件设于所述横杆上。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的童车,其中通过采用新型结构的后轮刹车机构,刹车机构的结构更为简单,设置也更为方便,该刹车机构的设置还不会影响童车沿左右方向的收折。操作者在童车的后方推行车辆的过程中,可方便地通过脚踩刹车板使其向左翻转或者向右翻转,就可以使得两侧的刹车机构同步地在刹车状态与解刹状态之间进行转换,操作较为便利。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实施例的童车展开状态下的立体图;附图2为附图1中A部放大示意图;附图3为本实施例中控制件与两侧刹车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刹车机构处于刹车状态;附图4为本实施例中刹车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刹车机构处于刹车状态;附图5为附图4中B部放大示意图;附图6为本实施例中控制件与两侧刹车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刹车机构处于解刹状态;附图7为本实施例中刹车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刹车机构处于解刹状态;附图8为附图7中C部放大示意图;其中:10、后支架;20、横杆组件;201、横杆;202、连接杆;30、后轮;301、后轮轴;302、刹车槽;303、轮圈;1、转动轴;2、刹车块;21、刹车端;22、解刹端;3、压簧;4、牵引索;5、旋转轴;6、操作件(刹车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参见图1所示的童车,其包括车架和分别绕后轮轴301转动地连接在车架后部左右两侧的两个后轮30,每个后轮30与车架之间均设有刹车机构。本实施例中,车架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个后支架10,两个后轮30分别绕后轮轴301转动地连接在对应侧后支架10的底部,各侧的后支架10与后轮30之间均设有一组刹车机构。参见图2至图8所示,刹车机构包括开设在后轮30上的多个刹车槽302、能够绕转动轴1旋转地设于后支架10上的刹车块2,该刹车块2具有能够配合地插入刹车槽302中的刹车端21,刹车块2与后支架10之间还设有用于使得刹车端21具有朝向刹车槽302转动趋势的弹性件3。该刹车机构具有刹车状态与解刹状态,当刹车机构处于刹车状态时,刹车端21插设在其中一个刹车槽21中;当刹车机构处于解刹状态时,刹车端21脱离刹车槽302。车架上还设有用于驱使两侧的刹车机构在刹车状态与解刹状态之间转换的操作件6。具体地,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后轮30包括环形的轮圈303,所有的刹车槽302沿周向均匀间隔地设置在轮圈303的内侧周部上,且所有的刹车槽302的槽口均朝向后轮轴301地设置。参见图4、图5、图7及图8所示,刹车块2还具有解刹端22,该解刹端22与刹车端21分设于转动轴1的相异两侧,弹性件3设于解刹端22与车架之间。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为用于驱使解刹端22绕转动轴1向下转动的压簧,刹车端21绕转动轴1向上转动时则配合地插入刹车槽302中而实现刹车。设置时,刹车块2与压簧3均设于后支架10的管腔中,后支架10上具有供刹车端21穿出并提供其绕转动轴1上下摆动时导向的导向槽(图中未标示)。参见图1、图3、图4、图6及图7所示,操作件6包括绕旋转轴5左右摆动地设置在车架上的刹车板6,每侧的刹车块2的解刹端22与刹车板6之间均连接有牵引索4,牵引索4与刹车板6连接的位置偏离旋转轴5,这样,在驱使刹车板6绕旋转轴5向左或向右摆动时,便可使得牵引索4被张紧或被释放,从而使得解刹端21脱离刹车槽302而解刹或使得刹车端21插入刹车槽302而刹车。本实施例中,刹车板6具有通过左右摆动而切换的第一工作位置与第二工作位置,当刹车板6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两侧的牵引索4均被释放,两侧的刹车块2分别在对应侧压簧3的作用下其刹车端21配合地插设在其中一个刹车槽302中,使得两侧的刹车机构处于刹车状态;当刹车板6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两侧的牵引索4均被张紧,两侧刹车块2的解刹端22被牵引索4提拉而克服压簧3的作用力向上摆动,从而使得刹车端21从刹车槽302中脱离出来,使得两侧的刹车机构转换为解刹状态。刹车板6与车架之间还设置有用于使得刹车板6保持在上述第一位置下或第二位置下的阻尼结构(图中未示出),这样,在踩踏刹车板6后,刹车机构即能够保持在刹车状态或者解刹状态。本实施例中,第一工作位置为刹车板6向左偏摆的左位,第二工作位置为刹车板6向右偏摆的右位,亦即,将刹车板6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童车,包括车架、分别绕后轮轴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车架后部左右两侧的两个后轮,每个所述后轮与所述车架之间均设有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后轮上的多个刹车槽、能够绕转动轴旋转地设于所述车架上的刹车块,所述刹车块具有能够配合地插入所述刹车槽中的刹车端,所述刹车块与所述车架之间还设有使得所述刹车端具有朝向所述刹车槽转动趋势的弹性件,所述刹车机构具有刹车状态与解刹状态,当所述刹车机构处于刹车状态时,所述刹车端插设在其中一个所述刹车槽中,当所述刹车机构处于解刹状态时,所述刹车端脱离所述刹车槽,所述车架上还设有用于驱使两侧的所述刹车机构在所述刹车状态与解刹状态之间转换的操作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童车,包括车架、分别绕后轮轴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车架后部左右两侧的两个后轮,每个所述后轮与所述车架之间均设有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后轮上的多个刹车槽、能够绕转动轴旋转地设于所述车架上的刹车块,所述刹车块具有能够配合地插入所述刹车槽中的刹车端,所述刹车块与所述车架之间还设有使得所述刹车端具有朝向所述刹车槽转动趋势的弹性件,所述刹车机构具有刹车状态与解刹状态,当所述刹车机构处于刹车状态时,所述刹车端插设在其中一个所述刹车槽中,当所述刹车机构处于解刹状态时,所述刹车端脱离所述刹车槽,所述车架上还设有用于驱使两侧的所述刹车机构在所述刹车状态与解刹状态之间转换的操作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刹车槽沿周向间隔地设置,所有的所述刹车槽的槽口均朝向所述后轮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包括环形的轮圈,所有的所述刹车槽沿周向均匀间隔地设置在所述轮圈的内侧周部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块还具有解刹端,所述解刹端与所述刹车端分设于所述转动轴的相异两侧,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解刹端与所述车架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用于驱使所述解刹端绕所述转动轴向下转动的压簧,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荣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