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俯卧治疗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3346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31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适应俯卧治疗枕,包括治疗枕本体,所述治疗枕本体包括治疗枕主体和一次性枕套,所述一次性枕套上设置弹性带,所述一次性枕套通过弹性带固定套设在治疗枕主体的顶部,所述治疗枕主体包括高弹性泡棉枕体和底座,所述高弹性泡棉枕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环形连接块,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环形安装槽,所述环形安装槽底部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环形连接块的底部穿过环形安装槽的开口端并与弹簧的顶部形成固定连接,所述高弹性泡棉枕体和底座上分别开设有脸部盛放孔一和脸部盛放孔二,该自适应俯卧治疗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自适应不同脸形的患者。

An Adaptive Prone Therapeutic Pillow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daptive prone therapeutic pillow, which comprises a therapeutic pillow body. The therapeutic pillow body comprises a therapeutic pillow body and a disposable pillow sleeve. The disposable pillow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n elastic belt. The disposable pillow sleeve is fixed on the top of the therapeutic pillow body by an elastic belt. The therapeutic pillow body includes a high elastic foam pillow body and a base, and the high elastic foam pillow body. The bottom of the ring connecting block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n annular connecting block, and the top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n annular installation groove. The inner wall of the bottom of the annular installation groov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spring. The bottom of the annular connecting block passes through the opening end of the annular installation groove and forms a fixed connection with the top of the spring. The high elastic foam pillow body and the bas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ace opening and a face opening. Kong2, the adaptive prone treatment pillow is reasonable in design, easy to use, and can adapt to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facial shap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俯卧治疗枕
本技术涉及医用护理设备
,具体为一种自适应俯卧治疗枕。
技术介绍
在眼科手术中,治疗视网膜脱离手术,需要向视网膜玻璃体内注入气体或者硅油在裂孔处,使得裂孔尽快封闭,由于术后要求病人必须采用俯卧位俯卧至少十四天,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特殊的体位,导致手术患者俯卧位不适应,在心理生理上受到影响,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在骨科手术中,如脊柱后路手术等后背手术,需要病人长时间处于俯卧位,容易影响正常呼吸以及体位性疲劳等,给病人造成不适,而现有俯卧枕分为两类,分别为普通俯卧枕和凝胶类俯卧枕,普通俯卧枕存在不抗压、弹性差、不同患者脸形适应度差压以及柔软性不足等多个问题,凝胶类俯卧枕价格非常贵,病人的经济压力难以承受,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自适应俯卧治疗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自适应俯卧治疗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自适应不同脸形的患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适应俯卧治疗枕,包括治疗枕本体,所述治疗枕本体包括治疗枕主体和一次性枕套,所述一次性枕套上设置弹性带,所述一次性枕套通过弹性带固定套设在治疗枕主体的顶部,所述治疗枕主体包括高弹性泡棉枕体和底座,所述高弹性泡棉枕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环形连接块,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环形安装槽,所述环形安装槽底部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环形连接块的底部穿过环形安装槽的开口端并与弹簧的顶部形成固定连接,所述高弹性泡棉枕体和底座上分别开设有脸部盛放孔一和脸部盛放孔二,所述脸部盛放孔一与高弹性泡棉枕体顶部的衔接处设置有总弧形面,所述总弧形面包括前额骨弧形面、左脸颊骨弧形面、右脸颊骨弧形面和颌骨弧形面,所述高弹性泡棉枕体一侧的底部和底座一侧的顶部均开设有左通气孔一和左通气孔二,所述高弹性泡棉枕体另一侧的底部和底座另一侧的顶部均开设有右通气孔一和右通气孔二。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脸部盛放孔一与脸部盛放孔二的位置相对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高弹性泡棉枕体的后侧开设有通氧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左通气孔一与右通气孔一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左通气孔二和右通气孔二的位置相对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弹性带的数量为2个。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一次性枕套与高弹性泡棉枕体的上表面相吻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左脸颊骨弧形面和右脸颊骨弧形面的位置相对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自适应俯卧治疗枕,包括治疗枕主体、脸部盛放孔一、总弧形面、前额骨弧形面、左脸颊骨弧形面、右脸颊骨弧形面、颌骨弧形面、左通气孔一、右通气孔一、左通气孔二、右通气孔二、一次性枕套、高弹性泡棉枕体、底座、弹性带、通氧孔、环形安装槽、弹簧和环形连接块。1.此自适应俯卧治疗枕的高弹性泡棉枕体的材质为优质的弹性泡棉,通过膜内发泡自结皮技术一次性成型,弹性好,重量低、柔软性好、价格适中、可以针对不同脸形的患者自适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高弹性泡棉枕体的上表面根据人体的面部构造,结合人体工学理论,设置了符合人脸感官舒适度要求的总弧形面。2.此自适应俯卧治疗枕上的左通气孔一与左通气孔二分别和右通气孔一与右通气孔二相互对称,并且通气孔与外界相通,使用时患者的鼻子处在治疗枕主体两侧的通气孔中间位置,这样既提高了呼吸的舒适度,在俯卧时又能够保证脸部盛放孔一和脸部盛放孔二内的空气流动顺畅性,同时,一次性枕套能够使高弹性泡棉枕体保持清洁并避免患者发生感染和交叉感染,安全可靠。3.并且此自适应俯卧治疗枕的高弹性泡棉枕体与底座之间通过环形连接块和环形安装槽连接,环形连接块和环形安装槽之间设置了弹簧,弹簧能够使高弹性泡棉枕体在受力时得到缓冲,一方面,能够起到减震的作用,提高患者的使用体验度,另一方面,能够延长高弹性泡棉枕体的使用使命,并且,当需要时能够通过通氧孔通入氧气,方便快捷,总弧形面的横向尺寸略宽于双眼颞侧之间的距离,可以保证双眼悬空,提高患者的舒适度。4.该自适应俯卧治疗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自适应不同脸形的患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自适应俯卧治疗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自适应俯卧治疗枕的治疗枕主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自适应俯卧治疗枕的高弹性泡棉枕体与底座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治疗枕主体、2-脸部盛放孔一、3-总弧形面、4-前额骨弧形面、5-左脸颊骨弧形面、6-右脸颊骨弧形面、7-颌骨弧形面、8-左通气孔一、9-右通气孔一、10-左通气孔二、11-右通气孔二、12-一次性枕套、13-高弹性泡棉枕体、14-底座、15-弹性带、16-通氧孔、17-环形安装槽、18-弹簧、19-环形连接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适应俯卧治疗枕,包括治疗枕本体,所述治疗枕本体包括治疗枕主体1和一次性枕套12,所述一次性枕套12上设置弹性带15,所述一次性枕套12通过弹性带15固定套设在治疗枕主体1的顶部,所述治疗枕主体1包括高弹性泡棉枕体13和底座14,所述高弹性泡棉枕体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环形连接块19,所述底座14的顶部开设有环形安装槽17,所述环形安装槽17底部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弹簧18,所述环形连接块19的底部穿过环形安装槽17的开口端并与弹簧18的顶部形成固定连接,所述高弹性泡棉枕体13和底座14上分别开设有脸部盛放孔一2和脸部盛放孔二,所述脸部盛放孔一2与高弹性泡棉枕体13顶部的衔接处设置有总弧形面3,所述总弧形面3包括前额骨弧形面4、左脸颊骨弧形面5、右脸颊骨弧形面6和颌骨弧形面7,所述高弹性泡棉枕体13一侧的底部和底座14一侧的顶部之间开设有左通气孔一8和左通气孔二10,所述高弹性泡棉枕体13另一侧的底部和底座14另一侧的顶部之间开设有右通气孔一9和右通气孔二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脸部盛放孔一2与脸部盛放孔二的位置相对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高弹性泡棉枕体13的后侧开设有通氧孔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左通气孔一8与右通气孔一9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左通气孔二10和右通气孔二11的位置相对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弹性带15的数量为2个。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一次性枕套12与高弹性泡棉枕体13的上表面相吻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左脸颊骨弧形面5和右脸颊骨弧形面6的位置相对应。工作原理:在患者需要处于俯卧状态时,使患者的面部朝下贴合在此自适应俯卧治疗枕的总弧形面3上,使患者的前额骨贴合在总弧形面3的前额骨弧形面4上,左脸颊骨贴合在总弧形面3的左脸颊骨弧形面5上,右脸颊骨贴合在总弧形面3的右脸颊骨弧形面6上,颌骨贴合在总弧形面3的颌骨弧形面7上,此自适应俯卧治疗枕的高弹性泡棉枕体13材质为优质的弹性泡棉,通过膜内发泡自结皮技术一次性成型,弹性好,重量低、柔软性好、价格适中、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俯卧治疗枕,包括治疗枕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枕本体包括治疗枕主体(1)和一次性枕套(12),所述一次性枕套(12)上设置弹性带(15),所述一次性枕套(12)通过弹性带(15)固定套设在治疗枕主体(1)的顶部,所述治疗枕主体(1)包括高弹性泡棉枕体(13)和底座(14),所述高弹性泡棉枕体(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环形连接块(19),所述底座(14)的顶部开设有环形安装槽(17),所述环形安装槽(17)底部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弹簧(18),所述环形连接块(19)的底部穿过环形安装槽(17)的开口端并与弹簧(18)的顶部形成固定连接,所述高弹性泡棉枕体(13)和底座(14)上分别开设有脸部盛放孔一(2)和脸部盛放孔二,所述脸部盛放孔一(2)与高弹性泡棉枕体(13)顶部的衔接处设置有总弧形面(3),所述总弧形面(3)包括前额骨弧形面(4)、左脸颊骨弧形面(5)、右脸颊骨弧形面(6)和颌骨弧形面(7),所述高弹性泡棉枕体(13)一侧的底部和底座(14)一侧的顶部之间开设有左通气孔一(8)和左通气孔二(10),所述高弹性泡棉枕体(13)另一侧的底部和底座(14)另一侧的顶部之间开设有右通气孔一(9)和右通气孔二(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俯卧治疗枕,包括治疗枕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枕本体包括治疗枕主体(1)和一次性枕套(12),所述一次性枕套(12)上设置弹性带(15),所述一次性枕套(12)通过弹性带(15)固定套设在治疗枕主体(1)的顶部,所述治疗枕主体(1)包括高弹性泡棉枕体(13)和底座(14),所述高弹性泡棉枕体(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环形连接块(19),所述底座(14)的顶部开设有环形安装槽(17),所述环形安装槽(17)底部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弹簧(18),所述环形连接块(19)的底部穿过环形安装槽(17)的开口端并与弹簧(18)的顶部形成固定连接,所述高弹性泡棉枕体(13)和底座(14)上分别开设有脸部盛放孔一(2)和脸部盛放孔二,所述脸部盛放孔一(2)与高弹性泡棉枕体(13)顶部的衔接处设置有总弧形面(3),所述总弧形面(3)包括前额骨弧形面(4)、左脸颊骨弧形面(5)、右脸颊骨弧形面(6)和颌骨弧形面(7),所述高弹性泡棉枕体(13)一侧的底部和底座(14)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莹曾蕾董江苏婷柯丽莎王力臣席卷维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医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