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平腕立指针刺手法的针灸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3103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31 2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平腕立指针刺手法的针灸治疗仪,包括机体、第一电源存储器、计算机、针灸控制处理器、机械臂、针灸器、毫针、治疗床、第二电源存储器和三维扫描成像装置,第一电源存储器设在机体内部,第二电源存储器设在治疗床的下方,机体顶部竖向设置有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的上端连接有水平杆,水平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水平滑轨,水平滑轨滑动连接有滑动台,针灸控制处理器与滑动台的底部转动连接,机械臂的上端与针灸控制处理器连接,针灸器与机械臂的下端连接,毫针固定于针灸器,治疗床设在针灸器的下方,三维扫描成像装置滑动安装于治疗床上部。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机械代替人工针刺,实现了“平腕立指针刺手法”针灸治疗的智能化和规范化。

A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eutic Instrument Based on Flat Wrist and Standing Pointer Pun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eutic instrument based on the manipulation of flat-wrist and vertical needle needling, which comprises an organism, a first power memory, a computer, an acupuncture control processor, a mechanical arm, an acupuncture device, a millineedle, a treatment bed, a second power memory and a three-dimensional scanning and imaging device. The first power memory is located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organism, the second power memory is located below the treatment bed and the top of the organism. The first telescopic rod is vertically arranged, the upper end of the first telescopic rod is connected with a horizontal rod, the other end of the horizontal rod is connected with a horizontal sliding rail, the horizontal sliding rail is connected with a sliding platform, the bottom of the sliding platform is rotationally connected with the acupuncture control processor, the upper end of the mechanical arm is connected with the acupuncture control processor, the acupuncture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end of the mechanical arm, and the filiform needle is fixed on the acupuncture device, and the treatment bed is set up. Under the acupuncture device, the three-dimensional scanning imaging device slides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treatment bed. The invention replaces manual needling with machinery, realizes the intellectu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 with \flat wrist and erect needle needling manipu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平腕立指针刺手法的针灸治疗仪
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灸治疗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平腕立指针刺手法的针灸治疗仪。
技术介绍
针灸疗法是我国中医针灸学特有的防治疾病手段,其通过经络、腧穴、刺灸方法的作用,实现并获得针刺治疗效应。针刺疗法是通过手法的针法操作刺激机体相应的经络腧穴,以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阴阳、扶正祛邪及防治疾病的目的。针刺方法,是针刺操作的关键技术,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其操作、步骤及量化标准是针灸技术规范化取得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针灸治病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针对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综合病变发生在何经脉,何脏腑,何器官部位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做出明确诊断,确立治疗原则、治疗方法,选取治疗穴位及配穴,进行针灸操作治疗。“平腕立指针刺手法”是将针刺进针、提插捻转、单式补泻及复式补泻手法融为一体,相互衔接,自如运用的一种创新针刺手法;具体操作方式为:在进行针刺操作时,针灸医师刺手(右手)腕力与指力并用,将提插捻转针法有机衔接,使提插捻转融为一体,协同作用于毫针,发挥进针、运针(行针)和补泻手法操作组合针刺效应的针刺手法。现有的针灸治疗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针刺手法的智能化和规范化,但仍存以下缺陷及不足:1)现有的针灸治疗仪只能完成传统的针刺手法,在进行机械运针时,仅仅只是将提插或捻转单一作用于毫针,并不能实现平腕立指针刺手法的智能化和规范化:2)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和人工运针等因素的影响,对于相同病症所选取的腧穴,针灸医师难以做到每一次施针操作的针刺参数(针刺提插深度、捻转角度和捻转频率)都相同,而现有的针灸治疗仪又无法实现平腕立指针刺手法的智能化和规范化,因此,在平腕立指针刺手法的研究方面尚缺乏一个规范的量化指标,限制了针灸疗法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平腕立指针刺手法的针灸治疗仪,以机械运针代替人工针刺,实现了“平腕立指针刺手法”针灸治疗的智能化和规范化。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于平腕立指针刺手法的针灸治疗仪,包括机体、第一电源存储器、计算机、针灸控制处理器、机械臂、针灸器、毫针、治疗床、第二电源存储器和三维扫描成像装置,所述第一电源存储器设在所述机体内部,所述机体背面设有第一外接电源连接线,所述第一外接电源连接线与所述第一电源存储器电连;所述第二电源存储器设在所述治疗床的下方,所述治疗床的床头设有第二外接电源连接线,所述第二外接电源连接线与所述第二电源存储器电连;所述机体顶部竖向设置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上端连接有水平杆,所述水平杆远离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连接有水平滑轨,所述水平滑轨滑动连接有滑动台,所述滑动台侧面设有滑动台移动伺服电机;所述针灸控制处理器设在所述滑动台的下方并通过第一旋转体与所述滑动台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针灸控制处理器的侧面设有以太网触摸屏,所述针灸控制处理器与所述第一电源存储器和计算机电连,所述滑动台的上方设有第一转动电机,以驱动所述针灸控制处理器转动;所述机械臂的上端与所述针灸控制处理器的底部连接,所述针灸器与所述机械臂的下端连接,所述毫针插设于所述针灸器,所述治疗床设在所述针灸器的下方,所述三维扫描成像装置滑动安装于所述治疗床上部;所述第一伸缩杆、滑动台移动伺服电机和第一转动电机均与所述针灸控制处理器电连;所述机械臂包括第一转臂、第二转臂、电动伸缩杆和气缸,所述第一转臂的上端与所述针灸控制处理器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转臂的上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臂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端部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以驱动第二转臂转动;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上端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臂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端部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以驱动电动伸缩杆转动;所述气缸的上端通过第二旋转体与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体上方设有第二转动电机,以驱动第二旋转体转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气缸、电动伸缩杆和第二转动电机均与所述针灸控制处理器电连;所述针灸器包括锁套、连接头、弹性夹板和弹性体,所述连接头的上端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连接头的下端边缘位置处呈环形阵列分布有至少四块所述弹性夹板,至少四块所述弹性夹板的下端均向外倾斜、下表面中部均设有一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与所述针灸控制处理器电连;所述锁套套设于至少四块所述弹性夹板外侧并通过连接柱与所述气缸的缸筒连接,所述弹性体设在至少四块所述弹性夹板内侧,所述弹性体沿轴向设有一与所述毫针的针柄适配的安装孔,所述毫针的针柄插设于所述安装孔。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三维扫描成像装置包括弧形滑轨、滑轨移动伺服电机、三维扫描仪、扫描仪控制处理器和扫描仪移动伺服电机;所述滑轨移动伺服电机安装在所述弧形滑轨的底部外侧,所述扫描仪控制处理器安装在所述三维扫描仪上,所述弧形滑轨上设有滑槽,所述三维扫描仪上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滑动安装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扫描仪移动伺服电机安装在所述扫描仪上,以驱动所述滚轮滚动;所述第二电源存储器、滑轨移动伺服电机、扫描仪移动伺服电机、三维扫描仪均与所述扫描仪控制处理器电连。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体一侧设有控制台,所述计算机安装在所述控制台上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均采用可动转盘。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体采用医用橡胶制成。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治疗床的下端四角设有四个可锁死的万向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针灸控制处理器的底部设有LED灯。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以机械运针代替人工针刺,实现了“平腕立指针刺手法”针灸治疗的智能化和规范化,解决了现有的针灸治疗仪只能完成传统的针刺手法,在进行机械运针时,仅仅只是将提插或捻转单一作用于毫针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以机械运针代替人工针刺,为中医针灸针刺方法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客观、规范的量化指标,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医针灸特色优势;3.本专利技术以机械运针代替人工针刺,在面对大量需要针刺治疗的患者时,针灸医师只需进行辅助控制即可,减轻了针灸医师的工作负担,有利于针灸疗法的广泛使用和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针灸器位置处的局部分解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控制原理框图。图中:1、机体;11、第一外接电源连接线;12、第一伸缩杆;13、水平杆;14、水平滑轨;15、滑动台;16、滑动台移动伺服电机;17、第一旋转体;18、第一转动电机;2、计算机;21、控制台;3、针灸控制处理器;31、以太网触摸屏;32、LED灯;4、机械臂;41、第一转臂;411、第一转轴;412、第一伺服电机;42、第二转臂;421、第二转轴;422、第二伺服电机;43、电动伸缩杆;431、第二转动电机;432、第二旋转体;44、气缸;45、连接柱;5、针灸器;51、锁套;52、连接头;53、弹性夹板;54、弹性体;55、距离传感器;6、毫针;7、治疗床;71、第二外接电源连接线;72、万向轮;81、弧形滑轨;82、滑轨移动伺服电机;83、滑槽;84、三维扫描仪;85、扫描仪控制处理器;86、滚轮;87、扫描仪移动伺服电机;88、第二电源存储器。具体实施方式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平腕立指针刺手法的针灸治疗仪,包括机体(1)、第一电源存储器、计算机(2)、针灸控制处理器(3)、机械臂(4)、针灸器(5)、毫针(6)、治疗床(7)、第二电源存储器(88)和三维扫描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存储器设在所述机体(1)内部,所述机体(1)背面设有第一外接电源连接线(11),所述第一外接电源连接线(11)与所述第一电源存储器电连;所述第二电源存储器(88)设在所述治疗床(7)的下方,所述治疗床(7)的床头设有第二外接电源连接线(71),所述第二外接电源连接线(71)与所述第二电源存储器(88)电连;所述机体(1)顶部竖向设置有第一伸缩杆(12),所述第一伸缩杆(12)的上端连接有水平杆(13),所述水平杆(13)远离所述第一伸缩杆(12)的一端连接有水平滑轨(14),所述水平滑轨(14)滑动连接有滑动台(15),所述滑动台(15)侧面设有滑动台移动伺服电机(16);所述针灸控制处理器(3)设在所述滑动台(15)的下方并通过第一旋转体(17)与所述滑动台(15)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针灸控制处理器(3)的侧面设有以太网触摸屏(31),所述针灸控制处理器(3)与所述第一电源存储器和计算机(2)电连,所述滑动台(15)的上方设有第一转动电机(18),以驱动所述针灸控制处理器(3)转动;所述机械臂(4)的上端与所述针灸控制处理器(3)的底部连接,所述针灸器(5)与所述机械臂(4)的下端连接,所述毫针(6)插设于所述针灸器(5),所述治疗床(7)设在所述针灸器(5)的下方,所述三维扫描成像装置滑动安装于所述治疗床(7)上部;所述第一伸缩杆(12)、滑动台移动伺服电机(16)和第一转动电机(18)均与所述针灸控制处理器(3)电连;所述机械臂(4)包括第一转臂(41)、第二转臂(42)、电动伸缩杆(43)和气缸(44),所述第一转臂(41)的上端与所述针灸控制处理器(3)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转臂(42)的上端通过第一转轴(411)与所述第一转臂(41)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411)的端部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412),以驱动第二转臂(42)转动;所述电动伸缩杆(43)的上端通过第二转轴(421)与所述第二转臂(42)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421)的端部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422),以驱动电动伸缩杆(43)转动;所述气缸(44)的上端通过第二旋转体(432)与所述电动伸缩杆(43)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体(432)上方设有第二转动电机(431),以驱动第二旋转体(432)转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12)、第二伺服电机(422)、气缸(44)、电动伸缩杆(43)和第二转动电机(431)均与所述针灸控制处理器(3)电连;所述针灸器(5)包括锁套(51)、连接头(52)、弹性夹板(53)和弹性体(54),所述连接头(52)的上端与所述气缸(44)的活塞杆连接,所述连接头(52)的下端边缘位置处呈环形阵列分布有至少四块所述弹性夹板(53),至少四块所述弹性夹板(53)的下端均向外倾斜、下表面中部均设有一距离传感器(55),所述距离传感器(55)与所述针灸控制处理器(3)电连;所述锁套(51)套设于至少四块所述弹性夹板(53)外侧并通过连接柱(45)与所述气缸(44)的缸筒连接,所述弹性体(54)设在至少四块所述弹性夹板(53)内侧,所述弹性体(54)沿轴向设有一与所述毫针(6)的针柄适配的安装孔,所述毫针(6)的针柄插设于所述安装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平腕立指针刺手法的针灸治疗仪,包括机体(1)、第一电源存储器、计算机(2)、针灸控制处理器(3)、机械臂(4)、针灸器(5)、毫针(6)、治疗床(7)、第二电源存储器(88)和三维扫描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存储器设在所述机体(1)内部,所述机体(1)背面设有第一外接电源连接线(11),所述第一外接电源连接线(11)与所述第一电源存储器电连;所述第二电源存储器(88)设在所述治疗床(7)的下方,所述治疗床(7)的床头设有第二外接电源连接线(71),所述第二外接电源连接线(71)与所述第二电源存储器(88)电连;所述机体(1)顶部竖向设置有第一伸缩杆(12),所述第一伸缩杆(12)的上端连接有水平杆(13),所述水平杆(13)远离所述第一伸缩杆(12)的一端连接有水平滑轨(14),所述水平滑轨(14)滑动连接有滑动台(15),所述滑动台(15)侧面设有滑动台移动伺服电机(16);所述针灸控制处理器(3)设在所述滑动台(15)的下方并通过第一旋转体(17)与所述滑动台(15)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针灸控制处理器(3)的侧面设有以太网触摸屏(31),所述针灸控制处理器(3)与所述第一电源存储器和计算机(2)电连,所述滑动台(15)的上方设有第一转动电机(18),以驱动所述针灸控制处理器(3)转动;所述机械臂(4)的上端与所述针灸控制处理器(3)的底部连接,所述针灸器(5)与所述机械臂(4)的下端连接,所述毫针(6)插设于所述针灸器(5),所述治疗床(7)设在所述针灸器(5)的下方,所述三维扫描成像装置滑动安装于所述治疗床(7)上部;所述第一伸缩杆(12)、滑动台移动伺服电机(16)和第一转动电机(18)均与所述针灸控制处理器(3)电连;所述机械臂(4)包括第一转臂(41)、第二转臂(42)、电动伸缩杆(43)和气缸(44),所述第一转臂(41)的上端与所述针灸控制处理器(3)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转臂(42)的上端通过第一转轴(411)与所述第一转臂(41)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411)的端部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412),以驱动第二转臂(42)转动;所述电动伸缩杆(43)的上端通过第二转轴(421)与所述第二转臂(42)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421)的端部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422),以驱动电动伸缩杆(43)转动;所述气缸(44)的上端通过第二旋转体(432)与所述电动伸缩杆(43)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体(432)上方设有第二转动电机(431),以驱动第二旋转体(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昆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中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