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倒电线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2165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9 0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线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倒电线杆,它包括电线、支撑机构、电线杆机构、钢绳、大树、第二缠绕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设计的电线杆在受到地震或者电线杆下方发生塌方时能够自动调节,通过捆绑其它物质来固定;防止电线杆下坠对缠绕在其上的电线造成影响;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当电线杆下外壳、电线杆上外壳、驱动环和弧形刀片向靠近大树的一侧移动的过程中;电线会遇到树枝;此时电线很容易会被接触短路;而支撑外壳在移动过程中就会移动到短路的电线附近;从而就可以通过支撑外壳对四股电线进行分离使得被树枝短路附近的四股电线之间的间距相对较大;进而防止四股电线缠绕在一起而造成电线短路影响供电。

A kind of anti-inversion pole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ire poles, in particular to an anti-collapse wire pole, which includes wire, support mechanism, wire pole mechanism, steel rope, tree and second winding wheel. The designed wire pole in the invention can automatically adjust when it collapses under an earthquake or a wire pole, and can be fixed by binding other substances to prevent the falling of the wire pole to the wires winding on it. In the present invention, when the lower housing of the pole, the upper housing of the pole, the driving ring and the arc blade move to the side near the tree, the wire will encounter branches; at this time, the wire will easily be contacted with short circuit; while the supporting housing will move to the vicinity of short circuit wires during the moving process; thus, the four wires can be separated by the supporting housing so as to be subjected to short circui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our wires near the branch short circuit is relatively large, which prevents the four wires from winding together and causing the short circuit of the wires to affect the power supp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倒电线杆所属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线杆
,尤其涉及一种防倒电线杆。
技术介绍
目前山崖上使用的电线杆在受到地震或者电线杆下方发生塌方时;电线杆就会向下坠落;电线杆向下拉动缠绕在其上的电线;使得电线断裂;如果人们在未知情况下与断裂的电线接触就会使得人们触电;进而对生命造成影响。而且如果电线中火线与零线接触时就会发生连电现象;造成电线短路;影响供电;所以设计一种在受到地震或者电线杆下方发生塌方时能够自动调节,通过捆绑其它物质来固定的电线杆是非常有必要的。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防倒电线杆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倒电线杆,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防倒电线杆,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电线、支撑机构、电线杆机构、钢绳、大树、第二缠绕轮,其中电线杆机构的上侧安装有四个第二缠绕轮;四个第二缠绕轮中其中一个第二缠绕轮位于其它三个第二缠绕轮上侧;四个第二缠绕轮中相邻的两个第二缠绕轮之间的间距相等;四股电线分别缠绕在四个第二缠绕轮上;支撑机构位于四股电线之间,且支撑机构在初始状态下靠近电线杆机构一侧;电线杆机构与大树之间通过三股钢绳缠绕连接,且电线杆机构的轴线与大树轴线所组成的平面与四股电线各自的轴线相互垂直。上述电线杆机构包括电线杆下外壳、第一转轴、第一支撑、第一缠绕轮、电线杆上外壳、弧形刀片、第一弹簧、驱动环、第二支撑、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飞轮、连接支撑、第三转轴、第二转轴、第三支撑、第四转伸缩轴、上环形连接槽、圆环槽、环形连接、下环形连接槽、第四轴孔、下连接环、上连接环、第五转轴、马达轴、第三齿轮、固定圆环、环形重块、导槽、导块、螺栓、限位块、中间轴、第一连接块、导轨板、第二连接块、导向槽、第三连接板、第四连接块、第五连接块,其中电线杆下外壳的上端具有下连接环;电线杆下外壳上端的外圆面上开有两个第四轴孔;电线杆下外壳下端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四个第二连接块;驱动环内圆面的下端开有圆环槽;驱动环内圆面的上端具有周向均匀分布的磁铁块;驱动环下端的外圆面上安装有环形连接;环形连接的外圆面上安装有许多弧形刀片;环形连接的上端开有上环形连接槽;环形连接的下端开有下环形连接槽;驱动环通过下环形连接槽与下连接环的配合安装在电线杆下外壳上端;电线杆上外壳的下端具有上连接环;电线杆上外壳内侧的上端面上开有导槽;电线杆上外壳通过上连接环与上环形连接槽的配合安装在驱动环的上端;中间轴的上端安装在电线杆上外壳内侧上端面上的圆形孔中;中间轴的下端具有螺纹;环形重块上端的内圆面上安装有螺栓;环形重块位于电线杆下外壳与中间轴之间,且螺栓与中间轴上的螺纹配合;固定圆环安装在中间轴上,且固定圆环位于螺栓上侧;第一飞轮安装在中间轴的上端;第一飞轮外圆面上具有齿牙;导块安装在第五转轴上;第五转轴通过导块与导槽的配合安装在电线杆上外壳内侧上端面上;第二齿轮安装在第五转轴上,且位于第五转轴上端;第二齿轮与第一飞轮上的齿牙配合;第三齿轮安装在第五转轴上,且位于第五转轴下端;导轨板上具有导向槽;两个导轨板安装在电线杆下外壳上端的内侧;第三连接板一端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第四连接块;第三连接板通过两个第四连接块与两个导向槽的配合安装在两个导轨板之间;第三连接板与固定圆环之间安装有第一弹簧;第五连接块的一端安装在第三连接板的下侧;限位块的上端安装在第五连接块的另一端;限位块与环形重块和电线杆下外壳配合;第二转轴通过第二支撑安装在第三连接板的一侧;第一齿轮安装在第二转轴的上端;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五转轴下端与第二转轴上端之间通过连接支撑连接;第二转轴下端的两侧所安装结构完全相同;对于其中任意一侧;第三转轴通过第三支撑安装在第三连接板上安装有第二支撑的一侧;第三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通过锥齿配合连接;第四转伸缩轴安装在第四轴孔内;第四转伸缩轴与第三转轴之间通过锥齿配合连接;第四转伸缩轴上与第三转轴连接的一端的外圆面上安装有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的一端安装在第二连接块上;第一连接块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撑连接;第一转轴的上下两端通过两个第一支撑安装在电线杆下外壳的外圆面上;第一转轴与第四转伸缩轴之间通过锥齿配合连接;第一转轴上均匀安装有三个第一缠绕轮。上述支撑机构包括弧形限位块、第六转轴、离心开关内环、第二飞轮、离心开关支撑、离心开关、支撑外壳、第一轴孔、第一方形缺口、第二方形缺口、第六转轴孔、滑动结构、第七转轴、第八转轴、离心槽、第四弹簧、离心弧块、滑动输入轴、支撑轴、圆形通孔,其中支撑外壳一端的壁面上开有第六转轴孔;支撑外壳的上端具有第一方形缺口;支撑外壳的下端具有第二方形缺口;第一方形缺口上具有第一轴孔;支撑外壳下端的两侧、第一方形缺口中和第二方形缺口中均安装有一个滑动结构;安装在第一方形缺口中的滑动结构上安装有滑动输入轴,且滑动输入轴穿过第一轴孔;四股电线分别穿过四个滑动结构;第六转轴安装在第六转轴孔内,且第六转轴的两端分别位于支撑外壳内外两侧;第二飞轮安装在第六转轴的一端,且第二飞轮位于支撑外壳内侧;第七转轴的一端安装在第二飞轮上;离心开关外壳通过离心开关支撑安装在支撑外壳内侧;离心开关外壳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安装有许多弧形限位块;离心开关外壳的外侧壁面上安装有第八转轴;离心开关内环安装在离心开关外壳内侧,且离心开关内环的一端与第七转轴连接;离心开关内环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许多离心槽,且离心槽与弧形限位块配合;离心槽内所安装结构完全相同,对于其中一个;离心槽内安装有支撑轴;离心弧块的一端具有圆形通孔;离心弧块通过支撑轴与圆形通孔的配合安装在离心槽内;离心弧块与离心槽之间安装有第四弹簧;第六转轴与中间轴之间通过软传动轴连接;安装在第一方形缺口中的滑动结构上安装的滑动输入轴与第八转轴之间通过软传动轴连接。上述第二齿轮的齿牙内具有磁铁块,且该磁铁块与驱动环内圆面上端相对应磁铁块的连线成三角形状且三块磁铁块相互配合;位于第二齿轮齿牙内的磁铁块两端的磁性与驱动环内圆面上端相对应两个磁铁块相对应一端的磁性相互排斥。上述电线杆机构与大树之间的三股钢绳中任意一股钢绳的一端逆时针缠绕在第一缠绕轮上,另一端绕过大树逆时针缠绕在相对应的另一个第一缠绕轮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滑动结构包括滑动轮、滑动板,其中两个滑动板分别安装在两个滑动轮的两端,且两个滑动轮分别位于两个滑动板的上下两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安装在第一方形缺口中的滑动结构上安装的滑动输入轴与滑动结构中位于上侧的滑动轮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弹簧为拉伸弹簧;第四连接板为压缩弹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作为三个第一缠绕轮的替换方案为四个第一缠绕轮或五个第一缠绕轮。相对于传统的电线杆技术,本专利技术中设计的电线杆在受到地震或者电线杆下方发生塌方时能够自动调节,通过捆绑其它物质来固定;防止电线杆下坠对缠绕在其上的电线造成影响。本专利技术中中间轴的上端安装在电线杆上外壳内侧上端面上的圆形孔中;中间轴的下端具有螺纹;环形重块上端的内圆面上安装有螺栓;固定圆环安装在中间轴上,且固定圆环位于螺栓上侧;环形重块位于电线杆下外壳内侧,且螺栓与中间轴上的螺纹配合;第一飞轮安装在中间轴的上端;当环形重块向下移动时会带动螺栓向下移动;因为螺栓与中间轴之间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倒电线杆,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电线、支撑机构、电线杆机构、钢绳、大树、第二缠绕轮,其中电线杆机构的上侧安装有四个第二缠绕轮;四个第二缠绕轮中其中一个第二缠绕轮位于其它三个第二缠绕轮上侧;四个第二缠绕轮中相邻的两个第二缠绕轮之间的间距相等;四股电线分别缠绕在四个第二缠绕轮上;支撑机构位于四股电线之间,且支撑机构在初始状态下靠近电线杆机构一侧;电线杆机构与大树之间通过三股钢绳缠绕连接,且电线杆机构的轴线与大树轴线所组成的平面与四股电线各自的轴线相互垂直;上述电线杆机构包括电线杆下外壳、第一转轴、第一支撑、第一缠绕轮、电线杆上外壳、弧形刀片、第一弹簧、驱动环、第二支撑、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飞轮、连接支撑、第三转轴、第二转轴、第三支撑、第四转伸缩轴、上环形连接槽、圆环槽、环形连接、下环形连接槽、第四轴孔、下连接环、上连接环、第五转轴、马达轴、第三齿轮、固定圆环、环形重块、导槽、导块、螺栓、限位块、中间轴、第一连接块、导轨板、第二连接块、导向槽、第三连接板、第四连接块、第五连接块,其中电线杆下外壳的上端具有下连接环;电线杆下外壳上端的外圆面上开有两个第四轴孔;电线杆下外壳下端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四个第二连接块;驱动环内圆面的下端开有圆环槽;驱动环内圆面的上端具有周向均匀分布的磁铁块;驱动环下端的外圆面上安装有环形连接;环形连接的外圆面上安装有许多弧形刀片;环形连接的上端开有上环形连接槽;环形连接的下端开有下环形连接槽;驱动环通过下环形连接槽与下连接环的配合安装在电线杆下外壳上端;电线杆上外壳的下端具有上连接环;电线杆上外壳内侧的上端面上开有导槽;电线杆上外壳通过上连接环与上环形连接槽的配合安装在驱动环的上端;中间轴的上端安装在电线杆上外壳内侧上端面上的圆形孔中;中间轴的下端具有螺纹;环形重块上端的内圆面上安装有螺栓;环形重块位于电线杆下外壳与中间轴之间,且螺栓与中间轴上的螺纹配合;固定圆环安装在中间轴上,且固定圆环位于螺栓上侧;第一飞轮安装在中间轴的上端;第一飞轮外圆面上具有齿牙;导块安装在第五转轴上;第五转轴通过导块与导槽的配合安装在电线杆上外壳内侧上端面上;第二齿轮安装在第五转轴上,且位于第五转轴上端;第二齿轮与第一飞轮上的齿牙配合;第三齿轮安装在第五转轴上,且位于第五转轴下端;导轨板上具有导向槽;两个导轨板安装在电线杆下外壳上端的内侧;第三连接板一端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第四连接块;第三连接板通过两个第四连接块与两个导向槽的配合安装在两个导轨板之间;第三连接板与固定圆环之间安装有第一弹簧;第五连接块的一端安装在第三连接板的下侧;限位块的上端安装在第五连接块的另一端;限位块与环形重块和电线杆下外壳配合;第二转轴通过第二支撑安装在第三连接板的一侧;第一齿轮安装在第二转轴的上端;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五转轴下端与第二转轴上端之间通过连接支撑连接;第二转轴下端的两侧所安装结构完全相同;对于其中任意一侧;第三转轴通过第三支撑安装在第三连接板上安装有第二支撑的一侧;第三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通过锥齿配合连接;第四转伸缩轴安装在第四轴孔内;第四转伸缩轴与第三转轴之间通过锥齿配合连接;第四转伸缩轴上与第三转轴连接的一端的外圆面上安装有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的一端安装在第二连接块上;第一连接块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撑连接;第一转轴的上下两端通过两个第一支撑安装在电线杆下外壳的外圆面上;第一转轴与第四转伸缩轴之间通过锥齿配合连接;第一转轴上均匀安装有三个第一缠绕轮;上述支撑机构包括弧形限位块、第六转轴、离心开关内环、第二飞轮、离心开关支撑、离心开关、支撑外壳、第一轴孔、第一方形缺口、第二方形缺口、第六转轴孔、滑动结构、第七转轴、第八转轴、离心槽、第四弹簧、离心弧块、滑动输入轴、支撑轴、圆形通孔,其中支撑外壳一端的壁面上开有第六转轴孔;支撑外壳的上端具有第一方形缺口;支撑外壳的下端具有第二方形缺口;第一方形缺口上具有第一轴孔;支撑外壳下端的两侧、第一方形缺口中和第二方形缺口中均安装有一个滑动结构;安装在第一方形缺口中的滑动结构上安装有滑动输入轴,且滑动输入轴穿过第一轴孔;四股电线分别穿过四个滑动结构;第六转轴安装在第六转轴孔内,且第六转轴的两端分别位于支撑外壳内外两侧;第二飞轮安装在第六转轴的一端,且第二飞轮位于支撑外壳内侧;第七转轴的一端安装在第二飞轮上;离心开关外壳通过离心开关支撑安装在支撑外壳内侧;离心开关外壳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安装有许多弧形限位块;离心开关外壳的外侧壁面上安装有第八转轴;离心开关内环安装在离心开关外壳内侧,且离心开关内环的一端与第七转轴连接;离心开关内环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许多离心槽,且离心槽与弧形限位块配合;离心槽内所安装结构完全相同,对于其中一个;离心槽内安装有支撑轴;离心弧块的一端具有圆形通孔;离心弧块通过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倒电线杆,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电线、支撑机构、电线杆机构、钢绳、大树、第二缠绕轮,其中电线杆机构的上侧安装有四个第二缠绕轮;四个第二缠绕轮中其中一个第二缠绕轮位于其它三个第二缠绕轮上侧;四个第二缠绕轮中相邻的两个第二缠绕轮之间的间距相等;四股电线分别缠绕在四个第二缠绕轮上;支撑机构位于四股电线之间,且支撑机构在初始状态下靠近电线杆机构一侧;电线杆机构与大树之间通过三股钢绳缠绕连接,且电线杆机构的轴线与大树轴线所组成的平面与四股电线各自的轴线相互垂直;上述电线杆机构包括电线杆下外壳、第一转轴、第一支撑、第一缠绕轮、电线杆上外壳、弧形刀片、第一弹簧、驱动环、第二支撑、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飞轮、连接支撑、第三转轴、第二转轴、第三支撑、第四转伸缩轴、上环形连接槽、圆环槽、环形连接、下环形连接槽、第四轴孔、下连接环、上连接环、第五转轴、马达轴、第三齿轮、固定圆环、环形重块、导槽、导块、螺栓、限位块、中间轴、第一连接块、导轨板、第二连接块、导向槽、第三连接板、第四连接块、第五连接块,其中电线杆下外壳的上端具有下连接环;电线杆下外壳上端的外圆面上开有两个第四轴孔;电线杆下外壳下端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四个第二连接块;驱动环内圆面的下端开有圆环槽;驱动环内圆面的上端具有周向均匀分布的磁铁块;驱动环下端的外圆面上安装有环形连接;环形连接的外圆面上安装有许多弧形刀片;环形连接的上端开有上环形连接槽;环形连接的下端开有下环形连接槽;驱动环通过下环形连接槽与下连接环的配合安装在电线杆下外壳上端;电线杆上外壳的下端具有上连接环;电线杆上外壳内侧的上端面上开有导槽;电线杆上外壳通过上连接环与上环形连接槽的配合安装在驱动环的上端;中间轴的上端安装在电线杆上外壳内侧上端面上的圆形孔中;中间轴的下端具有螺纹;环形重块上端的内圆面上安装有螺栓;环形重块位于电线杆下外壳与中间轴之间,且螺栓与中间轴上的螺纹配合;固定圆环安装在中间轴上,且固定圆环位于螺栓上侧;第一飞轮安装在中间轴的上端;第一飞轮外圆面上具有齿牙;导块安装在第五转轴上;第五转轴通过导块与导槽的配合安装在电线杆上外壳内侧上端面上;第二齿轮安装在第五转轴上,且位于第五转轴上端;第二齿轮与第一飞轮上的齿牙配合;第三齿轮安装在第五转轴上,且位于第五转轴下端;导轨板上具有导向槽;两个导轨板安装在电线杆下外壳上端的内侧;第三连接板一端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第四连接块;第三连接板通过两个第四连接块与两个导向槽的配合安装在两个导轨板之间;第三连接板与固定圆环之间安装有第一弹簧;第五连接块的一端安装在第三连接板的下侧;限位块的上端安装在第五连接块的另一端;限位块与环形重块和电线杆下外壳配合;第二转轴通过第二支撑安装在第三连接板的一侧;第一齿轮安装在第二转轴的上端;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五转轴下端与第二转轴上端之间通过连接支撑连接;第二转轴下端的两侧所安装结构完全相同;对于其中任意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保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启澄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