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杯注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1692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8 2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杯注液装置,包括电池托盘、高压腔体、注液嘴、下杯体、下杯体上盖、气控三通球阀、上杯体底座、上杯体及连通管;电池托盘和高压腔体合围成具有高压内腔的高压组件,所述高压腔体用于放置被注液电池;下杯体与下杯体上盖配合组成具有下杯体内腔的下杯体组件,下杯体下部具有下杯体延伸部且所述下杯体延伸部伸入到高压组件的高压内腔中,所述注液嘴安装在下杯体延伸部的下端并用于将电解液注入被注液电池的内腔中,所述下杯体内腔与被注液电池的内腔连通。该种双杯注液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实施方便、实施成本低、注液效率高、电池注液质量好等现有技术所不具备的优点。

A Double-cup Injec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ouble-cup liquid injec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attery tray, a high-pressure chamber, a liquid injection nozzle, a lower cup body, an upper cover of the lower cup body, a pneumatic three-way ball valve, an upper cup body base, an upper cup body and a connecting pipe; a battery tray and a high-pressure chamber are enclosed into a high-pressure component with a high-pressure inner chamber, the high-pressure chamber is used for placing the injected battery; a matching group of the lower cup body and the upper cover of the lower cup body. The lower cup body has an extension part of the lower cup body and the extension part of the lower cup body extends into the high-pressure inner cavity of the high-pressure component. The injection nozzle is install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extension part of the lower cup body and is used to inject electrolyte into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injected battery.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lower cup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injected battery. The double cup injection devic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implementation, low implementation cost, high injection efficiency and good quality of battery injection,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杯注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池加工生产领域,特别是一种双杯注液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行业不断发展,电池的应用越来越多,在电池生产过程中,电池内注入电解液是电池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序,实现将电解液注入电池的装置称为注液装置。传统的注液装置存在结构复杂、实施成本高、故障频率高等缺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维护难度较高,极大降低了生产效率,也影响电池的注液质量,间接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所述种种缺陷严重限制了本领域进一步向前发展和推广应用。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存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双杯注液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结构复杂、故障频率高、实施及维护成本高、降低生产效率等技术缺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杯注液装置,包括电池托盘、高压腔体、注液嘴、下杯体、下杯体上盖、气控三通球阀、上杯体底座、上杯体及连通管;所述电池托盘和高压腔体合围成具有高压内腔的高压组件,所述高压内腔用于放置被注液电池;所述下杯体与下杯体上盖配合组成具有下杯体内腔的下杯体组件,下杯体下部具有下杯体延伸部且所述下杯体延伸部伸入到高压组件的高压内腔中,所述注液嘴安装在下杯体延伸部的下端并用于将电解液注入被注液电池的内腔中,所述下杯体内腔与被注液电池的内腔连通;所述上杯体底座与上杯体配合组成具有上杯体内腔的上杯体组件,所述上杯体底座设置在上杯体的下部;所述气控三通球阀具有三个接口,气控三通球阀的第三个接口连接在下杯体上盖的上端并与下杯体组件的下杯体内腔及被注液电池的内腔连通,气控三通球阀的第一个接口连接到上杯体底座的下端并与上杯体组件的上杯体内腔连通;所述连通管的一端连接到高压组件并与高压组件内部的高压内腔连通,连通管的另一端连接到气控三通球阀的第二个接口;所述高压组件在其侧部设置有真空连接管、高压连接管及常压连接管,所述真空连接管、高压连接管及常压连接管均与高压组件的高压内腔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气控三通球阀包括阀座及设置在所述阀座内部的阀芯,所述阀座内部设置有阀座第一通道、阀座第二通道及阀座第三通道,所述阀芯内部开设有阀芯第一通道及阀芯第二通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座第一通道、阀座第三通道为同轴通道,阀座第二通道垂直于阀座第一通道、阀座第三通道,阀芯第一通道垂直于阀芯第二通道;所述阀座第一通道连接在所述上杯体底座的下部并与上杯体组件的上杯体内腔连通,阀座第二通道与所述连通管的一个接口连接,阀座第三通道连接在所述下杯体上盖的上部并与下杯体组件的下杯体内腔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高压腔体上开设有连接口、气源口及下杯体安装通孔,所述连接口与所述连通管的一个接口连通,所述气源口连接有与高压组件的高压内腔连通的四通管,所述四通管的第一个接口连接在所述气源口处,所述下杯体延伸部安装在所述下杯体安装通孔中,所述四通管的第二个接口连接到所述真空连接管,四通管的第三个接口连接到所述高压连接管,四通管的第四个接口连接到所述常压连接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四通管的第二个接口与所述真空连接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二通阀,四通管的第三个接口与所述高压连接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二通阀,四通管的第四个接口与所述常压连接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二通阀。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注液嘴内部设置有注液嘴通孔,所述被注液电池具有注液电池孔,所述注液嘴下端对接被注液电池的注液电池孔的入口;所述下杯体延伸部内部具有锥形导流通道,所述锥形导流通道的上端与下杯体组件的下杯体内腔连通,锥形导流通道的下端与注液嘴的注液嘴通孔连通;所述下杯体上盖内部具有上盖通孔,所述上盖通孔的上部与所述气控三通球阀的第三个接口连接,上盖通孔的下部与下杯体组件的下杯体内腔连通,所述上杯体底座内部具有底座通孔,所述底座通孔的下部与气控三通球阀的第一个接口连通,底座通孔的上部与注上杯体组件的上杯体内腔连通,所述上杯体下部具有上杯体通孔,所述上杯体通孔下部与上杯体底座的底座通孔连通,上杯体通孔上部与上杯体组件的上杯体内腔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高压腔体为具有下部开口的中空件,高压腔体下沿与电池托盘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下杯体延伸部侧壁与高压腔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下杯体与下杯体上盖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所述下杯体上盖与气控三通球阀的第三个接口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圈,所述气控三通球阀的第一个接口与上杯体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五密封圈,所述上杯体底座与上杯体之间设置有第六密封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托盘内部设置有电池限位板,所述电池限位板配合所述电池托盘形成用于固定被注液电池的电池容纳位。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配合上杯体使用的打液针及电解液连接管,所述电解液连接管用于与外部的电解液供应设备连接,所述打液针与电解液连接管的连接处设置有注液泵,所述注液泵配合打液针、电解液连接管将电解液注入上杯体组件的上杯体内腔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杯注液装置,该种双杯注液装置设置有上杯体组件、下杯体组件、气控三通球阀及高压组件,通过所述上杯体组件、下杯体组件、气控三通球阀及高压组件可快速实现电池注液工作,具有注液效率高,注液质量好的优点;另外,该种注液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实施方便的优点,可大幅度降低实施及维护成本。总之,该种双杯注液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结构复杂、故障频率高、实施及维护成本高、降低生产效率等技术缺陷。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在第一状态下的装配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在第二状态下的装配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在注液过程中第一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在注液过程中第二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在注液过程中第三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在注液过程中第四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在注液过程中第一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7。具体参照图1、图2,一种双杯注液装置,包括电池托盘11、高压腔体12、注液嘴21、下杯体22、下杯体上盖23、气控三通球阀3、上杯体底座41、上杯体42及连通管5;所述电池托盘11和高压腔体12合围成具有高压内腔10的高压组件,所述高压内腔10用于放置被注液电池13;所述下杯体22与下杯体上盖23配合组成具有下杯体内腔20的下杯体组件,下杯体22下部具有下杯体延伸部24且所述下杯体延伸部24伸入到高压组件的高压内腔10中,所述注液嘴21安装在下杯体延伸部24的下端并用于将电解液注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杯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托盘(11)、高压腔体(12)、注液嘴(21)、下杯体(22)、下杯体上盖(23)、气控三通球阀(3)、上杯体底座(41)、上杯体(42)及连通管(5);所述电池托盘(11)和高压腔体(12)合围成具有高压内腔(10)的高压组件,所述高压内腔(10)用于放置被注液电池(13);所述下杯体(22)与下杯体上盖(23)配合组成具有下杯体内腔(20)的下杯体组件,下杯体(22)下部具有下杯体延伸部(24)且所述下杯体延伸部(24)伸入到高压组件的高压内腔(10)中,所述注液嘴(21)安装在下杯体延伸部(24)的下端并用于将电解液注入被注液电池(13)的内腔中,所述下杯体内腔(20)与被注液电池(13)的内腔连通;所述上杯体底座(41)与上杯体(42)配合组成具有上杯体内腔(40)的上杯体组件,所述上杯体底座(41)设置在上杯体(42)的下部;所述气控三通球阀(3)具有三个接口,气控三通球阀(3)的第三个接口连接在下杯体上盖(23)的上端并与下杯体组件的下杯体内腔(20)及被注液电池(13)的内腔连通,气控三通球阀(3)的第一个接口连接到上杯体底座(41)的下端并与上杯体组件的上杯体内腔(40)连通;所述连通管(5)的一端连接到高压组件并与高压组件内部的高压内腔(10)连通,连通管(5)的另一端连接到气控三通球阀(3)的第二个接口;所述高压组件在其侧部设置有真空连接管(15)、高压连接管(16)及常压连接管(17),所述真空连接管(15)、高压连接管(16)及常压连接管(17)均与高压组件的高压内腔(10)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杯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托盘(11)、高压腔体(12)、注液嘴(21)、下杯体(22)、下杯体上盖(23)、气控三通球阀(3)、上杯体底座(41)、上杯体(42)及连通管(5);所述电池托盘(11)和高压腔体(12)合围成具有高压内腔(10)的高压组件,所述高压内腔(10)用于放置被注液电池(13);所述下杯体(22)与下杯体上盖(23)配合组成具有下杯体内腔(20)的下杯体组件,下杯体(22)下部具有下杯体延伸部(24)且所述下杯体延伸部(24)伸入到高压组件的高压内腔(10)中,所述注液嘴(21)安装在下杯体延伸部(24)的下端并用于将电解液注入被注液电池(13)的内腔中,所述下杯体内腔(20)与被注液电池(13)的内腔连通;所述上杯体底座(41)与上杯体(42)配合组成具有上杯体内腔(40)的上杯体组件,所述上杯体底座(41)设置在上杯体(42)的下部;所述气控三通球阀(3)具有三个接口,气控三通球阀(3)的第三个接口连接在下杯体上盖(23)的上端并与下杯体组件的下杯体内腔(20)及被注液电池(13)的内腔连通,气控三通球阀(3)的第一个接口连接到上杯体底座(41)的下端并与上杯体组件的上杯体内腔(40)连通;所述连通管(5)的一端连接到高压组件并与高压组件内部的高压内腔(10)连通,连通管(5)的另一端连接到气控三通球阀(3)的第二个接口;所述高压组件在其侧部设置有真空连接管(15)、高压连接管(16)及常压连接管(17),所述真空连接管(15)、高压连接管(16)及常压连接管(17)均与高压组件的高压内腔(10)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杯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控三通球阀(3)包括阀座(31)及设置在所述阀座(31)内部的阀芯(32),所述阀座(31)内部设置有阀座第一通道(311)、阀座第二通道(312)及阀座第三通道(313),所述阀芯(32)内部开设有阀芯第一通道(321)及阀芯第二通道(3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杯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第一通道(311)、阀座第三通道(313)为同轴通道,阀座第二通道(312)垂直于阀座第一通道(311)、阀座第三通道(313),阀芯第一通道(321)垂直于阀芯第二通道(322);所述阀座第一通道(311)连接在所述上杯体底座(41)的下部并与上杯体组件的上杯体内腔(40)连通,阀座第二通道(312)与所述连通管(5)的一个接口连接,阀座第三通道(313)连接在所述下杯体上盖(23)的上部并与下杯体组件的下杯体内腔(20)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杯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腔体(12)上开设有连接口(121)、气源口(122)及下杯体安装通孔(123),所述连接口(121)与所述连通管(5)的一个接口连通,所述气源口(122)连接有与高压组件的高压内腔(10)连通的四通管(14),所述四通管(14)的第一个接口连接在所述气源口(122)处,所述下杯体延伸部(24)安装在所述下杯体安装通孔(1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虎忠袁学才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嘉拓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