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刺针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1222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8 2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穿刺针固定装置,包括粘贴层和固定装置,粘贴层包括医用胶布层,医用胶布层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穿刺圈,穿刺圈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十字标,穿刺圈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一导流槽,第一导流槽的两侧连通布置有第二导流槽,第二导流槽的末端延伸至医用胶布层的两端,且第二导流槽的末端设置有积液槽;固定装置包括定位夹,定位夹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靠近定位夹的一端设置套圈,定位夹的外侧周向等距间隔设置有固定柱,固定杆通过套圈设置在固定柱上,固定杆远离定位夹的一端设置有吸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穿刺针固定不稳给患者造成痛苦以及穿刺点渗漏导致腹水外渗的问题。

A fixing device for puncture need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uncture needle fix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ticking layer and a fixing device. The sticking layer comprises a medical adhesive layer.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the medical adhesive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puncture ring,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puncture ring is provided with a cross mark, the edge of the puncture ring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diversion groove, the two sides of the first diversion groove are connected with a second diversion groove, and the end of the second diversion groove is extended The fixing device includes a positioning clamp, a fixed rod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positioning clamp, a ring is arranged near the end of the positioning clamp, a fixed column is arranged at the outer circumferential equidistant interval of the positioning clamp, a fixed rod is arranged on the fixed column through a ring, and a suction cup is arranged at the end of the fixed rod far from the positioning clamp.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safe and convenient use, and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pain caused by unstable fixation of puncture needles in the prior art and ascites exosmosis caused by leakage of puncture poi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刺针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穿刺针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肝硬化腹水俗称肝腹水,正常人腹腔内有少量的游离腹水,一般为50mL左右,起着维持脏器间润滑作用,当腹腔内出现过多游离液体时,称为腹水。肝硬化腹水患者需要做腹腔穿刺,腹腔穿刺可以抽取少量腹腔积液进行腹腔积液常规、生化及细菌培养等检查以便查明腹腔积液性质,同时还可以对由各种原因引起大量腹腔积液而导致胸闷、呼吸困难、腹胀难忍的患者进行穿刺放液可以减少其痛苦,以及能够明确腹腔积液的性质及是否有感染从而可以对症下药。但是在临床过程中,腹膜穿刺由于患者腹部随呼吸运动,使穿刺针无法固定,通常操作需要两人,在腹部皮肤消毒后,由一位医生用手术钳固定腹部针头以防脱出,另一人放液,操作麻烦并且需要两人协助完成,另外穿刺针容易摆动,固定不稳,往往会伤及腹腔,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最后穿刺点的渗漏会导致穿刺部位的纱布甚至棉被被外渗的腹水浸湿,容易造成腹腔的污染。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综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穿刺针固定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穿刺针固定不稳给患者造成痛苦以及穿刺点渗漏导致腹水外渗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穿刺针固定装置,包括粘贴层和固定装置,所述粘贴层包括医用胶布层,所述医用胶布层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穿刺圈,所述穿刺圈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十字标,所述穿刺圈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的两侧连通布置有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二导流槽的末端延伸至医用胶布层的两端,且第二导流槽的末端设置有积液槽,所述医用胶布层靠近皮肤的一侧设置有粘胶保护膜,医用胶布层远离皮肤的一侧设置有防渗表层;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定位夹,所述定位夹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靠近定位夹的一端设置套圈,所述定位夹的外侧周向等距间隔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杆通过套圈设置在所述固定柱上,所述固定杆远离定位夹的一端设置有吸盘,所述定位夹的夹面上对称设置有硅胶层,所述硅胶层上设置有各凹槽。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与定位夹的夹口方向垂直布置,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大小不一的半圆形。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固定柱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固定柱的外径小于所述套圈的内径。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第一导流槽为圆环形,第二导流槽为条形。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防渗表层以及吸盘均采用聚氯乙烯材料制成。更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固定杆为可伸缩杆。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穿刺针固定装置,设置有粘贴层和固定装置,通过在粘贴层上设置穿刺圈和导流槽,医护人员能对穿刺点的位置进行快速确定,并且利用导流槽对腹水浸出液进行收集,能有效避免渗液污染床单被罩等;通过定位夹(定位夹内侧设置的硅胶层,并在硅胶层上设置大小不一的凹槽)、设置在定位夹周侧的固定柱以及固定杆进行定位,将穿刺针的端部固定好,避免出现摆动和固定不稳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穿刺针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粘贴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定位夹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医用胶布层;11、防渗表层;12、粘胶保护膜;2、穿刺圈;21、第一导流槽;22、十字标;23、第二导流槽;24、积液槽;3、定位夹;31、固定柱;32、硅胶层;33、凹槽;4、穿刺针;5、固定杆;51、套圈;52、吸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技术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技术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图1~3所示,一种穿刺针固定装置,包括粘贴层和固定装置,所述粘贴层包括医用胶布层1,所述医用胶布层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穿刺圈2,所述穿刺圈2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十字标22,具体实施,穿刺圈可采用透明结构,便于对穿刺点的观察,所述穿刺圈2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一导流槽21,所述第一导流槽21的两侧连通布置有第二导流槽23,所述第二导流槽23的末端延伸至医用胶布层1的两端,且第二导流槽23的末端设置有积液槽24,上述第一导流槽、第二导流槽以及积液槽均设置在防渗表层的上层,其中未设置导流槽和积液槽的防渗表层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通孔,以便于患者皮肤的透气;所述医用胶布层1靠近皮肤的一侧设置有粘胶保护膜12,医用胶布层1远离皮肤的一侧设置有防渗表层11;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定位夹3,所述定位夹3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靠近定位夹3的一端设置套圈51,所述定位夹3的外侧周向等距间隔设置有固定柱31,所述固定杆5通过套圈51设置在所述固定柱31上,所述固定杆5远离定位夹3的一端设置有吸盘52,具体实施时,固定杆5为可伸缩杆,可以为外管内管抽拉式的伸缩结构,该结构能够小幅度调节固定杆的长度,根据穿刺针的固定位置到皮肤的距离确定,使固定杆稳固设置,即可保证穿刺针的稳定;所述定位夹3的夹面上对称设置有硅胶层32,所述硅胶层32上设置有各凹槽33,将定位夹固定夹设在穿刺针4上,利用定位夹周侧设置的固定杆对穿刺针进行固定。如图3所示,凹槽33的长度方向与定位夹3的夹口方向垂直布置,所述凹槽33的横截面为大小不一的半圆形,两个半圆形的凹槽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可对不同管径的穿刺针或导流管进行固定夹持,以实现穿刺针的固定效果。具体地,固定柱3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凹槽33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固定柱31的外径小于所述套圈51的内径,将固定柱按照图1中放置布置,可有效防止固定杆在横向方向的移动,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穿刺针固定装置的稳定性。具体实施时,第一导流槽21为圆环形,第二导流槽23为条形;穿刺圈在具体设置时可以为医用胶布上开孔,上覆防渗表层,这样既可以保证穿刺圈的透明,又能防止腹水积液外渗,环形的第一导流槽设置在穿刺点的周侧,对穿刺点周侧进行引流,能有效避免渗液渗往其它位置,最后通过条形的第二导流槽进入医用胶布层两端的积液槽,有效避免了渗液的外渗,保证患处处于干燥的环境中。更为具体的方案为,所述防渗表层11以及吸盘52均采用聚氯乙烯材料制成,吸盘可快速稳固地吸附在防渗表层上,吸附牢靠稳固,能有效对穿刺针进行定位。总之,本技术提供的穿刺针固定装置,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单人便可以实现对穿刺针的固定,利用粘贴层对渗液进行引流,有效解决了腹水渗漏造成的纱布或棉被外渗问题;通过定位夹和可伸缩调节长度的固定杆吸盘对穿刺针进行固定,解决现有的穿刺针容易摆动给患者造成痛苦的问题。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获知本技术中记载内容后,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其作出若干同等变换和替代,这些同等变换和替代也应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刺针固定装置,包括粘贴层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层包括医用胶布层(1),所述医用胶布层(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穿刺圈(2),所述穿刺圈(2)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十字标(22),所述穿刺圈(2)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一导流槽(21),所述第一导流槽(21)的两侧连通布置有第二导流槽(23),所述第二导流槽(23)的末端延伸至医用胶布层(1)的两端,且第二导流槽(23)的末端设置有积液槽(24),所述医用胶布层(1)靠近皮肤的一侧设置有粘胶保护膜(12),医用胶布层(1)远离皮肤的一侧设置有防渗表层(11);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定位夹(3),所述定位夹(3)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靠近定位夹(3)的一端设置套圈(51),所述定位夹(3)的外侧周向等距间隔设置有固定柱(31),所述固定杆(5)通过套圈(51)设置在所述固定柱(31)上,所述固定杆(5)远离定位夹(3)的一端设置有吸盘(52),所述定位夹(3)的夹面上对称设置有硅胶层(32),所述硅胶层(32)上设置有各凹槽(3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刺针固定装置,包括粘贴层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层包括医用胶布层(1),所述医用胶布层(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穿刺圈(2),所述穿刺圈(2)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十字标(22),所述穿刺圈(2)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一导流槽(21),所述第一导流槽(21)的两侧连通布置有第二导流槽(23),所述第二导流槽(23)的末端延伸至医用胶布层(1)的两端,且第二导流槽(23)的末端设置有积液槽(24),所述医用胶布层(1)靠近皮肤的一侧设置有粘胶保护膜(12),医用胶布层(1)远离皮肤的一侧设置有防渗表层(11);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定位夹(3),所述定位夹(3)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靠近定位夹(3)的一端设置套圈(51),所述定位夹(3)的外侧周向等距间隔设置有固定柱(31),所述固定杆(5)通过套圈(51)设置在所述固定柱(31)上,所述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江波黄菊许萍朱丹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