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管端自动X射线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08682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5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管端自动X射线检测装置,涉及无损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用于输送钢管的输送机构和布置在钢管一端的第一检测机构,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包括可提供底片的第一底片运输装置、夹持底片移动的第一机器人以及至少一台用于产生X射线的第一X射线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具有第一机器人的第一检测机构,在钢管管端处实现了取放底片动作自动化,从而免去了人工放置底片所需要的时间和人力。

An Automatic X-ray Detection Device for Steel Tube En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X-ray detecting device for steel pipe end,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 device, including a conveying mechanism for conveying steel pipe and a first detecting mechanism arranged at one end of steel pipe. The first detect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first negative conveying device which can provide negative film, a first robot which can clamp negative film and at least one X-ray generating device. The first X-ray device. By designing the first detection mechanism with the first robot,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e automation of film taking and placing at the end of the steel pipe, thereby eliminating the time and manpower required for manual film plac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管端自动X射线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损检测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钢管管端自动X射线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焊管在制作完成后,需要对焊缝进行无损检测,通常是采用X射线检测,以便判断焊管焊缝内部是否存在缺陷。传统X射线机,用于检测多种长度或多种管径的焊管焊缝时,需要操作频繁移动和调整X射线机,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常常出现对焦效果不准的现象,影响检测的效率和胶片的效果。另外,在检测过程中,操作者需要频繁开闭检测门进行置换底片操作,效率低下,且操作者劳动强度大,特别是钢管需要进行周向拍片时,置换底片操作的次数更加频繁。鉴于此,有必要设计自动化的调整装置,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X射线检测焊缝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管管端自动X射线检测装置,能够对钢管管端进行全自动化X射线检测,提高检测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钢管管端自动X射线检测装置,包括用于输送钢管的输送机构和布置在钢管一端的第一检测机构,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包括可提供底片的第一底片运输装置、夹持底片移动的第一机器人以及至少一台用于产生X射线的第一X射线装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机器人包括第一基座以及可在该第一基座上移动的第一机械手,所述第一基座布置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机械手布置有与该第一齿条啮合的第一驱动齿轮以及驱动该第一驱动齿轮转动的第一电机。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第一X射线装置包括第二基座以及可在该第二基座上移动的第一X射线机,所述第二基座布置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X射线机布置有与该第二齿条啮合的第二驱动齿轮以及驱动该第二驱动齿轮转动的第二电机。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定位钢管的挡板装置,该挡板装置包括支撑架、与支撑架连接的气缸、通过转轴与该支撑架铰接的转臂以及布置在该转臂端部上的挡板,所述气缸的缸座与所述支撑架铰接,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转臂铰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至少一台用于转动钢管的升降旋转辊架,各所述升降旋转辊架包括第七基座、布置在该第七基座上的升降机、通过该升降机可上下移动的升降台以及布置在该升降台上的若干根旋转辊,所述升降台布置有驱动部分所述旋转辊转动的第五电机,所述第七基座与所述升降台之间布置有若干根导柱。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布置在钢管另一端的第二检测机构,所述第二检测机构包括可提供底片的第二底片运输装置、夹持底片移动的第二机器人以及至少一台用于产生X射线的第二X射线装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底片运输装置和所述第二底片运输装置均包括第三基座、可在该第三基座上移动的支撑台以及布置在该支撑台上的底片盒,所述第三基座布置有第三齿条,所述支撑台布置有与该第三齿条啮合的第三驱动齿轮以及驱动该第三驱动齿轮转动的第三电机。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多个输送辊架,所述输送辊架包括第四基座以及布置在该第四基座上的输送辊,所述第四基座安装有驱动所述输送辊转动的第四电机。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同轴线转动的相邻两个所述输送辊共用一台第四电机,共用的所述第四电机通过联轴器分别与相应的所述输送辊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机器人包括第五基座以及固定在该第五基座上的第二机械手,各所述第二X射线装置均包括第六基座以及固定在该第六基座上的第二X射线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计具有第一机器人的第一检测机构,在钢管管端处实现了取放底片动作自动化,从而免去了人工放置底片所需要的时间和人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第一底片运输装置和第二底片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第一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第二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第一X射线装置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中第一X射线装置的正视图;图8是本技术中第二X射线装置的正视图;图9是本技术中挡板装置的正视图;图10是本技术中挡板装置的俯视图;图11是本技术中输送辊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中升降旋转辊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参照图1和图2,一种钢管管端自动X射线检测装置,包括用于输送钢管的输送机构和布置在钢管一端的第一检测机构,第一检测机构包括可提供底片的第一底片运输装置1、夹持底片移动的第一机器人7以及两台用于产生X射线的第一X射线装置8。还包括布置在钢管另一端的第二检测机构,第二检测机构包括可提供底片的第二底片运输装置4、夹持底片移动的第二机器人3以及两台用于产生X射线的第二X射线装置6。结合图2,本实施例可同时对两根钢管进行管端X射线探伤,在第一检测机构中,每台第一X射线装置8可移至钢管管端处,第一机器人7则将底片防止于钢管管端内壁处。而第二检测机构的原理与第一检测机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机器人3和两台第二X射线装置6不可沿钢管轴线方向移动。即各钢管一端需按照设定位置摆放,使用第二检测机构对各钢管管端进行X射线检测,而第一检测机构可根据不同长度的钢管,对各钢管另一端进行X射线检测。进一步的,参照图3,第一底片运输装置1和第二底片运输装置4均包括第三基座41、可在第三基座41上移动的支撑台42以及布置在支撑台上的底片盒46,第三基座41布置有第三齿条43,支撑台42布置有与第三齿条43啮合的第三驱动齿轮44以及驱动第三驱动齿轮44转动的第三电机45。进一步的,参照图4,第一机器人7包括第一基座71以及可在第一基座71上移动的第一机械手72,第一基座71布置有第一齿条73,第一机械手72布置有与第一齿条73啮合的第一驱动齿轮74以及驱动第一驱动齿轮74转动的第一电机75。参照图5,第二机器人3包括第五基座31以及固定在第五基座31上的第二机械手32。第一机械手72和第二机械手32可选择六轴机械手。进一步的,参照图6和图7,各第一X射线装置8包括第二基座81以及可在第二基座81上移动的第一X射线机85,第二基座81布置有第二齿条82,第一X射线机85布置有与第二齿条82啮合的第二驱动齿轮83以及驱动第二驱动齿轮83转动的第二电机84。参照图8,各第二X射线装置6均包括第六基座61以及固定在第六基座61上的第二X射线机62。进一步的,参照图9和图10,还包括用于定位钢管的挡板装置2,挡板装置2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管端自动X射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输送钢管的输送机构和布置在钢管一端的第一检测机构,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包括可提供底片的第一底片运输装置(1)、夹持底片移动的第一机器人(7)以及至少一台用于产生X射线的第一X射线装置(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管端自动X射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输送钢管的输送机构和布置在钢管一端的第一检测机构,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包括可提供底片的第一底片运输装置(1)、夹持底片移动的第一机器人(7)以及至少一台用于产生X射线的第一X射线装置(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管端自动X射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器人(7)包括第一基座(71)以及可在该第一基座(71)上移动的第一机械手(72),所述第一基座(71)布置有第一齿条(73),所述第一机械手(72)布置有与该第一齿条(73)啮合的第一驱动齿轮(74)以及驱动该第一驱动齿轮(74)转动的第一电机(7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管端自动X射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X射线装置(8)包括第二基座(81)以及可在该第二基座(81)上移动的第一X射线机(85),所述第二基座(81)布置有第二齿条(82),所述第一X射线机(85)布置有与该第二齿条(82)啮合的第二驱动齿轮(83)以及驱动该第二驱动齿轮(83)转动的第二电机(8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管端自动X射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定位钢管的挡板装置(2),该挡板装置(2)包括支撑架(21)、与该支撑架连接的气缸(24)、通过转轴(23)与该支撑架(21)铰接的转臂(22)以及布置在该转臂(22)端部上的挡板(25),所述气缸(24)的缸座与所述支撑架(21)铰接,所述气缸(24)的活塞杆与所述转臂(22)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管端自动X射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台用于转动钢管的升降旋转辊架(9),各所述升降旋转辊架(9)包括第七基座(91)、布置在该第七基座(91)上的升降机(94)、通过该升降机(94)可上下移动的升降台(92)以及布置在该升降台(92)上的若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健辉黄杰生孔伟周罗骏任静
申请(专利权)人:帕博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