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流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0764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5 03:39
在节流装置(10)中,在低差压至高差压的较大的范围内,能够得到最佳的过热度,并且防止异物等的堵塞。在阀座部件(12)形成将一次室(11A)与二次室(11B)之间连通的阀口(121)。在沿阀口(121)的轴线(L)移动的针阀(14)设置直径朝向二次室(11B)侧逐渐缩小的圆锥状的针状部(143)、和直径比阀口(121)的内径小的圆柱状的圆柱部(142)。针阀(14)配置成从针状部(143)至圆柱部(142)在阀口(121)内进退。构成为阀开口面积随着一次室(11A)侧与二次室(11B)侧的差压的增加而变小。构成为即使差压增加,一次室(11A)和二次室(11B)也始终连通。

Throttle device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system

In the throttling device (10), the optimum superheat can be obtained within a wide range from low differential pressure to high differential pressure, and the blockage of foreign bodies can be prevented. A valve opening (121) connecting the primary chamber (11A) and the secondary chamber (11B) is formed in the seat component (12). A needle valve (14) moving along the axis (L) of the valve orifice (121) is provided with a conical needle section (143) with a diameter gradually narrowing towards the side of the secondary chamber (11B) and a cylindrical section (142) with a diameter smaller than the inner diameter of the valve orifice (121). The needle valve (14) is configured to move forward and backward from the needle part (143) to the cylinder part (142) within the valve opening (121). The valve opening area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differential pressure between primary chamber (11A) side and secondary chamber (11B) side. Even if the differential pressure increases, the primary chamber (11A) and the secondary chamber (11B) are always connec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节流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设于空调机等的冷冻循环系统的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节流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使用毛细管等固定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系统,例如有日本特开2014-031915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在此使用的固定节流装置是开口面积充分小的细管,由此构成为使利用冷冻循环系统中的冷凝器冷凝的制冷剂减压膨胀。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03191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如专利文献1的冷冻循环系统那样使用了恒定速度的压缩机和固定节流装置的空调机中,节流装置的开口面积与冷冻循环系统的状态无关地为恒定,因此有在低负载时,过热度变大,系统效率下降之类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在低差压至高差压的较大的范围内能够得到最佳的过热度的节流装置以及冷冻循环系统。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方案1的节流装置设置在冷冻循环系统的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在与上述冷凝器连接的一次室和与上述蒸发器连接的二次室之间对制冷剂进行减压并向上述蒸发器送出,上述节流装置的特征在于,构成为:使将上述一次室和上述二次室之间连通的阀口与阀芯的间隙即阀开口面积随着上述一次室侧的制冷剂的压力与上述二次室侧的制冷剂的压力的差压的增加而变小,并且构成为:即使上述差压增加,上述一次室与上述二次室也始终连通。方案2的节流装置根据方案1所述的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为:上述阀开口面积随着上述差压的增加而变小并成为预定的值,在上述差压进一步增加时,上述阀开口面积变大。方案3的节流装置设置在冷冻循环系统的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在与上述冷凝器连接的一次室和与上述蒸发器连接的二次室之间对制冷剂进行减压并向上述蒸发器送出,上述节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阀座部件,其形成有将上述一次室和上述二次室之间连通的阀口;以及阀芯,其沿上述阀口的轴线移动,且使上述阀口与该阀芯的间隙即阀开口面积可变,上述阀芯具有:圆锥状的针状部,其直径朝向上述二次室侧逐渐缩小;以及圆柱状的圆柱部,其形成于上述针状部的上述一次室侧,并且直径比上述阀口的内径小,该阀芯配置为从上述针状部至上述圆柱部在上述阀口内进退。方案4的节流装置根据方案3所述的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阀芯具有在导向部件的导向孔内被引导的滑动部,上述圆柱部插通于上述阀口内时的上述阀口与上述圆柱部的间隙被设定为比由上述滑动部和上述导向孔形成的间隙大。方案5的冷冻循环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对作为流体的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以及连接于上述冷凝器与上述蒸发器之间的方案1至4任一项中所述的节流装置。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方案1至4的节流装置,构成为阀开口面积随着差压的增加而变小,并且构成为从差压成为预定的值的时刻起,即使差压进一步增加,一次室和二次室也始终连通,因此能够在低差压至高差压的较大的范围内得到最佳的过热度。因此,能够提供效率良好的冷冻循环系统。另外,由于即使差压增加,一次室和二次室也始终连通,即使由于冷冻循环系统的异常等而差压变大,通过节流装置的制冷剂量也不会成为零,不会使一次侧的压力进一步成为异常高压而导致压缩机停止。根据方案4的节流装置,针阀与阀口不接触,也不会产生反复的动作引起的阀口的磨损,不会产生流量变化。根据方案5的冷冻循环系统,能得到与方案1至4相同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节流装置的纵剖视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节流装置的无差压时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节流装置的最大行程时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节流装置的差压-阀开口面积特性的一个例子的图。图5是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系统的概略结构图。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针阀的变形例的图。图7是表示变形例中的差压-阀开口面积特性的一个例子的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节流装置的纵剖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节流装置的纵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节流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节流装置的纵剖视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节流装置的无差压时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节流装置的最大行程时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节流装置的差压-阀开口面积特性的一个例子的图,图5是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系统的概略结构图。首先,对图5的冷冻循环系统进行说明。此外,在图5中,对节流装置10的主要的构成要素仅标注符号。该冷冻循环系统具有压缩机100、冷凝器110、实施方式的节流装置10、以及蒸发器120。由压缩机100压缩的制冷剂被供给至冷凝器110,由该冷凝器110冷却的制冷剂被送到节流装置10。节流装置10如后文所述那样使制冷剂膨胀减压并送到蒸发器120。并且,室内通过该蒸发器120冷却,得到制冷的功能。由蒸发器120蒸发的制冷剂向压缩机100循环。此外,在图5中图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节流装置10,但后述的变形例以及各实施方式的节流装置10也同样地构成冷冻循环系统。如图1至图3所示,节流装置10具备由铜管等金属管构成的主体外壳11、阀座部件12、导向部件13、作为“阀芯”的针阀14、弹簧支架15、螺旋弹簧16、以及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的限位部17。此外,阀座部件12和导向部件13通过金属材料的切削等而形成为一体。主体外壳11是以轴线L为中心的圆筒状的形状,构成与上述冷凝器110连接的一次室11A和与上述蒸发器120连接的二次室11B。阀座部件12是与主体外壳11的内表面一致的大致圆柱形状。在阀座部件12的外周面形成有铆接槽12a,通过在该铆接槽12a的位置铆接主体外壳11,从而阀座部件12(以及导向部件13)固定在主体外壳11内。另外,在阀座部件12形成有以轴线L为中心的圆形的阀口121,并且形成有从阀口121向二次室11B侧开口的开放孔122。导向部件13从阀座部件12竖立设置在一次室11A内,在该导向部件13形成有以轴线L为中心的圆筒状的导向孔131、和将阀口121与一次室11A连通的横孔132。另外,导向部件13的弹簧支架15侧的端面成为针对该弹簧支架15的限位面133。针阀14具有:插通于导向部件13的导向孔131内的圆柱状的滑动部141;直径比滑动部141小的圆柱状的圆柱部142;直径从圆柱部142朝向二次室11B侧逐渐缩小的圆锥状的针状部143;形成于滑动部141的与圆柱部142相反侧的固定部144;以及形成于固定部144的端部的圆锥台状的抵接部145。圆柱部142的外径比阀口121的内径小。弹簧支架15具有:与针阀14嵌合的圆筒状的筒部151;以及形成于筒部151的外周的凸缘部152。通过使筒部151与针阀4嵌合,并且将固定部144旋入筒部151内,从而该弹簧支架15安装于针阀14,通过在固定部144的铆接槽144a的位置铆接筒部151,从而弹簧支架15固定于针阀14。螺旋弹簧16以压缩的状态配设在导向部件13与弹簧支架15的凸缘部152之间。由此,螺旋弹簧16对针阀14向其圆柱部142远离阀口121的方向施力。限位部17呈有底圆筒状的形状。该限位部17嵌合于导向部件13的外周,通过铆接在导向部件13的铆接槽13a的位置而固定于导向部件13。限位部17的底面成为供针阀14的抵接部145抵接的限位面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流装置,其设置在冷冻循环系统的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在与上述冷凝器连接的一次室和与上述蒸发器连接的二次室之间对制冷剂进行减压并向上述蒸发器送出,上述节流装置的特征在于,构成为:使将上述一次室和上述二次室之间连通的阀口与阀芯的间隙即阀开口面积随着上述一次室侧的制冷剂的压力与上述二次室侧的制冷剂的压力的差压的增加而变小,并且构成为:即使上述差压增加,上述一次室与上述二次室也始终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1.02 JP 2016-2152101.一种节流装置,其设置在冷冻循环系统的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在与上述冷凝器连接的一次室和与上述蒸发器连接的二次室之间对制冷剂进行减压并向上述蒸发器送出,上述节流装置的特征在于,构成为:使将上述一次室和上述二次室之间连通的阀口与阀芯的间隙即阀开口面积随着上述一次室侧的制冷剂的压力与上述二次室侧的制冷剂的压力的差压的增加而变小,并且构成为:即使上述差压增加,上述一次室与上述二次室也始终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为:上述阀开口面积随着上述差压的增加而变小并成为预定的值,在上述差压进一步增加时,上述阀开口面积变大。3.一种节流装置,其设置在冷冻循环系统的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在与上述冷凝器连接的一次室和与上述蒸发器连接的二次室之间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田裕正当山雄一郎新井义久横田纯一石黑元康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