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衔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0289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5 0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结构衔接结构,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螺纹槽,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支撑柱、壳体、底板、螺纹槽、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压板、凸块、通孔、螺纹杆、固定螺母、滑套、支撑块、第一固定块、第一伸缩杆、第一螺纹调节杆、第二固定块、第二伸缩杆、第二螺纹调节杆和螺纹调节套的相互配合,达到了衔接处安全性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钢结构衔接结构衔接处安全性低的问题,不会造成钢结构出现脱落,不会出现安全事故,提高了钢结构衔接结构的实用性。

A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Steel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eel structure connection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support column, the top of which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shell,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shell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bottom plate, both sides of the top of the bottom plate are provided with threaded grooves, and the top of the bottom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necting rod and a second connecting rod. The utility model achieves the connection by setting a support column, a shell, a bottom plate, a thread groove, a first connecting rod, a second connecting rod, a pressure plate, a convex block, a through hole, a thread rod, a fixed nut, a sliding sleeve, a support block, a first fixing block, a first expansion rod, a first thread adjusting rod, a second fixing block, a second expansion rod, a second thread adjusting rod and a thread adjusting sleeve. The advantages of high safety at the joint solved the problem of low safety at the joint of the existing steel structure, did not cause the steel structure to fall off, did not cause safety accidents, and improved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e joint structure of the steel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结构衔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钢结构
,具体为一种钢结构衔接结构。
技术介绍
钢结构是主要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一般钢结构的稳定性较高,但是还是存在薄弱部分,就是相邻两根钢结构杆件之间的衔接处,目前现有的钢结构衔接结构,衔接处安全性低,容易导致焊接部分出现开裂,造成钢结构出现脱落,导致出现安全事故,降低了钢结构衔接结构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结构衔接结构,具备衔接处安全性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钢结构衔接结构衔接处安全性低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结构衔接结构,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螺纹槽,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顶部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压板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螺纹槽的内腔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部贯穿至通孔的顶部并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表面均套接有滑套,所述滑套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滑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底部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调节杆。优选的,所述壳体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外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调节杆。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调节杆和第二螺纹调节杆的表面均螺纹连接有螺纹调节套。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调节杆和第二螺纹调节杆的表面分别设置有螺纹一和螺纹二,所述螺纹调节套的内腔设置有与螺纹一和螺纹二配合使用的螺纹三。(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结构衔接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支撑柱、壳体、底板、螺纹槽、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压板、凸块、通孔、螺纹杆、固定螺母、滑套、支撑块、第一固定块、第一伸缩杆、第一螺纹调节杆、第二固定块、第二伸缩杆、第二螺纹调节杆和螺纹调节套的相互配合,达到了衔接处安全性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钢结构衔接结构衔接处安全性低的问题,不会导致焊接部分出现开裂,不会造成钢结构出现脱落,不会出现安全事故,提高了钢结构衔接结构的实用性。2、本技术通过设置螺纹调节套,对第一螺纹调节杆和第二螺纹调节杆起到了可以调节支撑力度的作用,解决了第一螺纹调节杆和第二螺纹调节杆不可以调节支撑力度的问题,通过设置滑套,对第一螺纹调节杆和第二螺纹调节杆起到了固定稳定的作用,解决了第一螺纹调节杆和第二螺纹调节杆在使用中出现脱落的问题,通过设置壳体,对第一螺纹调节杆和第二螺纹调节杆的衔接处起到了方便安装的作用,解决了第一螺纹调节杆和第二螺纹调节杆的衔接处不方便安装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壳体结构右侧剖面图。图中:1支撑柱、2壳体、3底板、4螺纹槽、5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压板、8凸块、9通孔、10螺纹杆、11固定螺母、12滑套、13支撑块、14第一固定块、15第一伸缩杆、16第一螺纹调节杆、17第二固定块、18第二伸缩杆、19第二螺纹调节杆、20螺纹调节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钢结构衔接结构,包括支撑柱1,支撑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壳体2,壳体2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7,第二固定块17的外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杆18,第二伸缩杆1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调节杆19,通过设置壳体2,对第一螺纹调节杆16和第二螺纹调节杆19的衔接处起到了方便安装的作用,解决了第一螺纹调节杆16和第二螺纹调节杆19的衔接处不方便安装的问题,壳体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3,底板3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螺纹槽4,底板3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的顶部设置有压板7,压板7的底部与底板3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凸块8,压板7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9,螺纹槽4的内腔设置有螺纹杆10,螺纹杆10的顶部贯穿至通孔9的顶部并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11,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的表面均套接有滑套12,通过设置滑套12,对第一螺纹调节杆16和第二螺纹调节杆19起到了固定稳定的作用,解决了第一螺纹调节杆16和第二螺纹调节杆19在使用中出现脱落的问题,滑套12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3,滑套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4,第一固定块14的底部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第一伸缩杆15,第一伸缩杆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调节杆16,第一螺纹调节杆16和第二螺纹调节杆19的表面均螺纹连接有螺纹调节套20,通过设置螺纹调节套20,对第一螺纹调节杆16和第二螺纹调节杆19起到了可以调节支撑力度的作用,解决了第一螺纹调节杆16和第二螺纹调节杆19不可以调节支撑力度的问题,第一螺纹调节杆16和第二螺纹调节杆19的表面分别设置有螺纹一和螺纹二,螺纹调节套20的内腔设置有与螺纹一和螺纹二配合使用的螺纹三,通过设置支撑柱1、壳体2、底板3、螺纹槽4、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6、压板7、凸块8、通孔9、螺纹杆10、固定螺母11、滑套12、支撑块13、第一固定块14、第一伸缩杆15、第一螺纹调节杆16、第二固定块17、第二伸缩杆18、第二螺纹调节杆19和螺纹调节套20的相互配合,达到了衔接处安全性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钢结构衔接结构衔接处安全性低的问题,不会导致焊接部分出现开裂,不会造成钢结构出现脱落,不会出现安全事故,提高了钢结构衔接结构的实用性。使用时,人们首先将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衔接处稳定在壳体2内的底板3上,通过通孔9将压板7套设在螺纹槽4内螺纹杆10的表面上,然后通过固定螺母11将压板7和底板3紧固在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的表面,再将滑套12在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的表面滑动至合适的支撑位置后,通过螺纹调节套20开始对第一螺纹调节杆16和第二螺纹调节杆19进行支撑力度调节,使第一伸缩杆15、第二伸缩杆18、第一固定块14和第二固定块17的相互配合对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进行固定支撑,从而达到了衔接处安全性高的优点。本申请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本申请文件中所有的部件,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在此不再作出具体叙述。综上所述,该钢结构衔接结构,通过支撑柱1、壳体2、底板3、螺纹槽4、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6、压板7、凸块8、通孔9、螺纹杆10、固定螺母11、滑套12、支撑块13、第一固定块14、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结构衔接结构,包括支撑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壳体(2),所述壳体(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3),所述底板(3)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螺纹槽(4),所述底板(3)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所述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的顶部设置有压板(7),所述压板(7)的底部与底板(3)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凸块(8),所述压板(7)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9),所述螺纹槽(4)的内腔设置有螺纹杆(10),所述螺纹杆(10)的顶部贯穿至通孔(9)的顶部并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11),所述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的表面均套接有滑套(12),所述滑套(12)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3),所述滑套(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衔接结构,包括支撑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壳体(2),所述壳体(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3),所述底板(3)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螺纹槽(4),所述底板(3)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所述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的顶部设置有压板(7),所述压板(7)的底部与底板(3)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凸块(8),所述压板(7)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9),所述螺纹槽(4)的内腔设置有螺纹杆(10),所述螺纹杆(10)的顶部贯穿至通孔(9)的顶部并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11),所述第一连接杆(5)和第二连接杆(6)的表面均套接有滑套(12),所述滑套(12)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3),所述滑套(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天瑞吕金炭吕明铅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荣盛钢结构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