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0123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5 0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数据处理方法包括获取户籍人口所属区划及城乡分类记录和户籍人口基本信息记录,户籍人口所属区划及城乡分类记录中包含人口标识、第一地址数据和城乡分类标识,户籍人口基本信息记录包含人口标识、城乡分类标识和第二地址数据;根据户籍人口所属区划及城乡分类记录和户籍人口基本信息记录确定并生成标准地址记录,标准地址记录包含第三地址数据和城乡分类标识。该数据处理方法能够确定地址的城乡分类属性。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The data processing method includes obtaining the zoning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population and the basic information records of urban and rural classifications and household registration population. The zoning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population and the classification records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contain the population identification, the first address data and the classification marks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basic information records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population include the population identification, the classification marks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he second address data. And urban and rural classification records and household registration basic information records to determine and generate standard address records, standard address records include the third address data and urban and rural classification identification. The data processing method can determine the urban and rural classification attributes of address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依据公安部《关于配合户籍制度改革中期评估开展人口信息数据分析有关工作意见的报告》、以及《人口管理大数据应用级建模技术研究需求分析报告》和《人口管理大数据应用级建模技术研究需求评审》,分析2016年以来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变动情况。户籍人口城乡分类信息由地方各级公安机关人口管理部门进行人工标识、上报。由于各省级单位使用的人口管理信息系统不一,人口基本信息维护与业务变动备案尚未建立相互校验,以及户籍业务信息中城乡分类人工标识等诸多原因,使得人口数据质量问题较大,户籍迁移城乡分类信息标识完整性、准确性不高,其他变动信息城乡分类信息尚未标识,同时户籍地址更新的时效性远远落后于实际地址的变动,使得不便于统计人口城镇化率,人口城镇化率的统计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地址的城乡分类属性不确定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获取户籍人口所属区划及城乡分类记录和户籍人口基本信息记录,户籍人口所属区划及城乡分类记录中包含人口标识、第一地址数据和城乡分类标识,户籍人口基本信息记录包含人口标识、城乡分类标识和第二地址数据;根据户籍人口所属区划及城乡分类记录和户籍人口基本信息记录确定并生成标准地址记录,标准地址记录包含第三地址数据和城乡分类标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户籍人口所属区划及城乡分类记录和户籍人口基本信息记录,户籍人口所属区划及城乡分类记录中包含人口标识、第一地址数据和城乡分类标识,户籍人口基本信息记录包含人口标识、城乡分类标识和第二地址数据;第一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户籍人口所属区划及城乡分类记录和户籍人口基本信息记录确定并生成标准地址记录,标准地址记录包含第三地址数据和城乡分类标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过本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案,可以确定各个地址对应的城乡分类属性,这对后续进行户籍城镇化和乡村转移城镇统计分析很有帮助,为其提供了分析基础。尤其是对于一些缺少城乡分类属性的数据对象,可以根据其地址确定其城乡分类属性,进而进行户籍城镇化和乡村转移城镇统计分析,使得分析结果准确度更高,统计和分析效果更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获取户籍人口所属区划及城乡分类记录和户籍人口基本信息记录,户籍人口所属区划及城乡分类记录中包含人口标识、第一地址数据和城乡分类标识,户籍人口基本信息记录包含人口标识、城乡分类标识和第二地址数据。户籍人口所属区划及城乡分类记录中记录了户籍人口的人口标识、第一地址数据、及城乡分类标识。其中,人口标识用于识别和区分户籍人口,其可以是身份证号、姓名等。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唯一编号等。第一地址数据用于记录户籍人口的所属区划。第一地址数据的详细度可以根据需求确定,例如,可以记录户籍人口的所属区划的省市县区地址、乡镇街道地址、村委会或居委会地址、和/或详细地址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地址数据中记录户籍人口所属区划的省市县区地址、乡镇街道地址、和村委会或居委会地址,并且以存储省市县区代码、乡镇街道代码、和村委会或居委会代码的方式记录。城乡分类标识用于标识户籍人口的城乡分类属性,例如:城镇属性或乡村属性。城乡分类属性可以以代码、文字或其他方式记录,在本实施例中,城乡分类标识中存储代码。例如,某一户籍人口的城乡分类属性为城镇,则城乡分类标识可以为100。另一户籍人口的城乡分类属性为乡村,则其对应的城乡分类标识可以为200。若某一户籍人口的城乡分类属性不明或无法确定,则其对应的城乡分类标识可以为300。户籍人口基本信息记录用于记录户籍人口的基本信息,其包括人口标识、和第二地址数据。当然,根据需要户籍人口基本信息记录中还可以包括出生日期、性别等数据。人口标识用于识别和区分户籍人口,其可以是身份证号、姓名等。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唯一编号等。在本实施例中,户籍人口所属区划及城乡分类记录和户籍人口基本信息记录中的人口标识均为身份证号和姓名,根据姓名和身份证号可以实现户籍人口基本信息记录与户籍人口所属区划及城乡分类记录关联。第二地址数据用于记录户籍人口所在地址,这一地址可以是户籍地址。第二地址数据的详细度可以根据需要确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地址数据记录了对应户籍人口的省市县区数据、乡镇街道数据、村委会或居委会数据、及详细地址数据。其中,省市县区数据、乡镇街道数据、村委会或居委会数据以省市县区代码、乡镇街道代码、村委会或居委会代码的方式记录,详细地址数据以文字方式记录。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记录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地址数据可以以其他方式记录地址。户籍人口基本信息记录的城乡分类标识用于记录该户籍人口的城乡分类属性,例如城镇或乡村等。可能存在某些户籍人口基本信息记录中的城乡分类标识不准确或为空的情况。若利用这些户籍人口基本信息进行城镇化分析则可能造成分析结果不准确的问题。S102:根据户籍人口所属区划及城乡分类记录和户籍人口基本信息记录确定并生成标准地址记录,标准地址记录包含第三地址数据和城乡分类标识。由于户籍人口所属区划及城乡分类记录中记录了户籍人口的地址和城乡分类,而户籍人口所属区划及城乡分类记录可以通过人口标识(身份证号和/或姓名)与户籍人口基本信息记录关联,因此可以通过分析户籍人口所属区划及城乡分类记录、和户籍人口基本信息记录确定每个地址的城乡分类属性概率,从而确定每个地址的城乡分类,以生成标准地址记录。标准地址记录用于记录地址的城乡分类属性。其中,标准地址记录中包含第三地址数据和对应的城乡分类标识。第三地址数据中记录需要确定城乡分类属性的地址,例如记录省市县区数据、乡镇街道数据、村委会或居委会数据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地址数据中记录有省市县区代码、乡镇街道代码、村委会或居委会代码。城乡分类标识用于标示对应的第三地址数据的城乡分类属性。例如,若对应的第三地址数据的城乡分类属性为城镇,则城乡分类标识可以为100。若对应的第三地址数据的城乡分类属性为乡村,则城乡分类标识可以为200。通过本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户籍人口所属区划及城乡分类记录和户籍人口基本信息记录,户籍人口所属区划及城乡分类记录中包含人口标识、第一地址数据和城乡分类标识,所述户籍人口基本信息记录包含人口标识、城乡分类标识和第二地址数据;根据所述户籍人口所属区划及城乡分类记录和所述户籍人口基本信息记录确定并生成标准地址记录,所述标准地址记录包含第三地址数据和城乡分类标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户籍人口所属区划及城乡分类记录和户籍人口基本信息记录,户籍人口所属区划及城乡分类记录中包含人口标识、第一地址数据和城乡分类标识,所述户籍人口基本信息记录包含人口标识、城乡分类标识和第二地址数据;根据所述户籍人口所属区划及城乡分类记录和所述户籍人口基本信息记录确定并生成标准地址记录,所述标准地址记录包含第三地址数据和城乡分类标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地址记录还包括城镇人口数和乡村人口数,根据所述户籍人口所属区划及城乡分类记录和所述户籍人口基本信息记录确定并生成标准地址记录,包括:所述根据所述户籍人口所属区划及城乡分类记录的第一地址数据确定所述标准地址记录的第三地址数据;根据所述户籍人口所属区划及城乡分类记录的人口标识、城乡分类标识以及户籍人口基本信息记录的人口标识和第二地址数据确定各所述第三地址数据对应的城镇人口数和乡村人口数;根据各所述第三地址数据对应的城镇人口数和乡村人口数确定对应的城乡分类标识;根据所述第三地址数据、城镇人口数、乡村人口数和城乡分类标识生成标准地址记录。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标准地址记录和行政区划记录生成地址区划城乡属性记录,所述行政区划记录包含行政区划名称、和对应的行政区划代码,所述地址区划城乡属性记录包含第四地址数据、城镇人口数、乡村人口数、城镇地址数、乡村地址数及城乡分类标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行政区划记录和所述地址区划城乡属性记录生成行政区划城乡分类记录,所述行政区划城乡分类记录包含第五地址数据和对应的城乡分类标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行政区划记录和所述地址区划城乡属性记录生成行政区划城乡分类记录,所述行政区划城乡分类记录包含第五地址数据和对应的城乡分类标识,包括:获取所述行政区划记录的行政区划代码的省市县区数据,确定所述地址区划城乡属性记录中与所述省市县区数据对应的城镇地址数并确定与所述省市县区数据对应的城乡分类标识;或者,获取所述行政区划记录的行政区划代码中的乡镇街道数据,确定所述地址区划城乡属性记录中与所述乡镇街道数据对应的城镇地址数和乡村地址数,并确定与所述乡镇街道数据对应的城乡分类标识;或者,获取所述行政区划记录的行政区划代码中的村委会或居委会数据,确定所述地址区划城乡属性记录中与所述村委会或居委会数据对应的城镇人口数和乡村人口数,并确定与所述村委会或居委会数据对应的城乡分类标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行政区划记录和所述地址区划城乡属性记录生成行政区划城乡分类记录,还包括:根据所述行政区划记录中的行政区划名称和行政区划代码确定所述行政区划城乡分类记录中的第五地址数据;根据所述行政区划记录中的省市县区数据对应的城乡分类标识、乡镇街道数据对应的城乡分类标识、和/或村委会或居委会数据对应的城乡分类标识确定各所述第五地址数据对应的城乡分类标识;根据所述第五地址数据和各所述第五数据对应的城乡分类标识生成所述行政区划城乡分类记录。7.一种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威张鹏范英康凯郝瑞朝邹继文王鑫顾智海袁新武田浩
申请(专利权)人: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