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曲率可变的体外预应力筋多用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9546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5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曲率可变的体外预应力筋多用转向装置,包括支承系统和可变曲率转向系统,所述支承系统包括支承主体以及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支承主体上;在所述支承主体上设置有若干位移调节槽;所述可变曲率转向系统包括转向组件、第一紧固装置以及第二紧固装置,所述转向组件由若干个转向单元构成,在每个转向单元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放置预应力筋的凹槽;所述第一紧固装置和第二紧固装置均与所述转向组件连接,通过调节不同转向单元在所述位移调节槽上的位置,实现不同的转向半径。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多用转向装置具有安全可靠、转向半径可调节、适用于多种直径的体外预应力筋、便于运输、安装方便等优点。

A Multi-purpose Steering Device for External Prestressed Tendons with Variable Curva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ulti-purpose steering device for external prestressing tendons with variable curvature, which comprises a support system and a variable curvature steering system. The support system comprises a support body and a support plate, which are fixed on the support body; a number of displacement adjustment grooves are arranged on the support body; and the variable curvature steering system comprises a steering component and a first fastening. The first fastening device and the second fastening device are connected with the steering component to realize different steering radius by adjusting the position of different steering units on the displacement adjustment groove. The multi-purpose steering device disclosed by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afety and reliability, adjustable steering radius, suitable for external prestressing tendons of various diameters,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and installation,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曲率可变的体外预应力筋多用转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曲率可变的体外预应力筋多用转向装置,属于结构工程领域。更具体的,本专利技术在对现有桥梁、房屋建筑等采用体外预应力筋进行加固时,或者在新结构中使用体外预应力技术时,该多用转向装置可以很好地实现多种体外预应力筋的转向。
技术介绍
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是结构工程中一项先进的、有广阔发展空间的技术。近年来,我国预应力混凝土技术获得了迅速发展。普通预应力结构设计及施工方面已发展得较为全面,而在体外预应力结构上的研究应用则相对较少。相比于普通预应力结构,体外预应力结构具有预应力摩阻损失小、施工方便、易于检测和换索方便等优点。另外由于体外预应力筋布置在结构外部减轻了结构自重,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和经济效益。故体外预应力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转向装置是体外预应力结构的一项关键技术,这方面的研究也很丰富,转向装置有鞍座型转向装置和圆盘/圆管滚动型转向装置。也有的研究者提出了可以调节转向块高度的转向装置,还有研究者提出既可以实现转向块竖向位置变化,也可以实现转向块水平位置变化的转向装置。然而,体外预应力筋转向装置作为体外预应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有的转向装置转向半径不可以任意改变,即体外预应力筋的转向半径不能灵活控制,特定转向半径的转向块需定制,不同转向半径的转向装置无法实现通用。因此研发出一种曲率可变的多用转向装置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既有体外预应力筋转向装置存在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曲率可变的体外预应力筋多用转向装置,该转向装置构造简单、施工简易,既能为体外预应力筋提供可靠转向,又适用于多种直径的体外预应力筋,是一种多用的体外预应力筋转向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曲率可变的体外预应力筋多用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系统和可变曲率转向系统,其中:所述支承系统包括支承主体以及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支承主体上;在所述支承主体上设置有若干位移调节槽;所述可变曲率转向系统包括转向组件、第一紧固装置以及第二紧固装置,所述转向组件由若干个转向单元构成,每个转向单元的底部均设置有用于放置预应力筋的凹槽;相邻两个所述转向单元连接点对应一个所述位移调节槽。所述第一紧固装置和第二紧固装置均与所述转向组件连接;所述第一紧固装置将所述转向组件可调节地固定在所述支承主体上,所述第二紧固装置将所述转向组件可调节地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通过调节不同转向单元在所述位移调节槽上的位置,实现不同的转向半径。所述转向单元包括若干个楔形转向单元。所述楔形转向单元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耳,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耳,所述相邻两楔形转向单元通过贯穿所述第一连接耳与第二连接耳的连接件连接。所述支承主体为一侧板;在所述侧板上设置所述位移调节槽;部分所述位移调节槽成圆弧形且长度沿所述侧板宽度方向从一端向另一端增大。在所述侧板的侧面还设置有多个用于侧板固定在梁侧面的侧板腰形孔。在所述侧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支撑板连接的加劲板。在所述支承主体上设置有一用于顶托在梁体底部的底板,底板上布置了多个底板腰形孔。在所述支撑板上布置了多个支撑板腰形孔,所述第二紧固装置连接在所述支撑板腰形孔上。本专利技术一种曲率可变的体外预应力筋多用转向装置,能在不更换转向块的情况下,实现多种转向半径,能满足不同直径体外预应力筋的转向需要。荷载由底板和侧板共同承受,受力合理,不必使用大量混凝土锚栓等连接件。钻孔工作量小,降低了对原结构的损伤,避免了梁体受过大剪切力的作用,能有效实现体外预应力筋的转向。该多用转向装置各部件工厂化生产,可在工厂或现场进行组装,具有运输方便、施工操作灵活和经济效益高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曲率可变的体外预应力筋多用转向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曲率可变的体外预应力筋多用转向装置的左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承系统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承系统的左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可变曲率转向系统主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可变曲率转向系统左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可变曲率转向系统楔形转向单元的主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可变曲率转向系统楔形转向单元的左视图。图9本专利技术一种曲率可变的体外预应力筋多用转向装置大转向半径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曲率可变的体外预应力筋多用转向装置小转向半径的示意图。图中有:1、侧板;2、底板;3、支撑板;4、加劲板;5、侧板腰形孔;6、底板腰形孔;7、支撑板腰形孔;8、长圆弧形孔;11、楔形转向单元;12、半螺纹螺栓;13、支撑螺杆;11-1、楔形转向单元主体;11-2、第一连接耳;11-3、第二连接耳;11-4、螺栓孔;11-5、弧状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一种曲率可变的体外预应力筋多用转向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支承系统和可变曲率转向系统,其中:支承系统包括支承主体以及支撑板3,支撑板3通过焊接或其他方式固定在支承主体上;在支承主体上设置有若干位移调节槽;可变曲率转向系统包括转向组件、第一紧固装置以及第二紧固装置,转向组件由若干个转向单元构成,在每个转向单元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放置预应力筋的凹槽;相邻两个所述转向单元连接点对应一个所述位移调节槽;第一紧固装置和第二紧固装置均与所述转向组件连接;第一紧固装置将转向组件可调节地固定在所述支承主体上,第二紧固装置将转向组件可调节地固定在支撑板上;通过调节不同转向单元在位移调节槽上的位置,实现不同的转向半径。第一紧固装置和第二紧固装置均可采用螺栓紧固件。可变曲率转向系统由楔形转向单元、半螺纹螺栓和支撑螺杆构成。支承主体由侧板1构成,在侧板1上分别焊接底板2、支撑板3和加劲板4。侧板1的主体为矩形板。底板2也为矩形板。底板2的上表面顶托在梁体底面。底板2焊接在侧板1内表面。支撑板3焊接在侧板1外表面,并采用加劲板4将支撑板3可靠固定在侧板1上。通过在侧板3布置侧板腰形孔5,在底板2布置底板腰形孔6,从而能够通过锚栓将侧板1、底板2固定在梁体结构上,实现了多用转向装置和梁体的连接,确保预应力筋转向的可靠性。通过在侧板1布置位移调节槽,位移调节槽采用长圆弧形孔8,用于楔形转向单元位置的变换及固定,从而实现不同的转向半径。长圆弧形孔8内侧宽度与作为第一紧固装置的半螺纹螺栓头部外径同宽,内侧厚度比半螺纹螺栓头部厚度稍大;长圆弧形孔外侧宽度比半螺纹螺栓杆部直径稍大,保证半螺纹螺栓能在长圆弧形孔8内平顺滑动并防止脱出。在支撑板3上布置位移调节缝,位移调节缝采用支撑板腰形孔7,用于作为第二紧固装置的支撑螺杆13的固定。可变曲率转向系统的楔形转向单元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耳,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耳,所述相邻两楔形转向单元通过贯穿所述第一连接耳与第二连接耳的连接件连接。本专利技术多用转向装置包括:1)布置一块侧板、一块底板,底板顶托在梁体底面,侧板通过锚栓固定在梁侧面,转向力通过底板和侧板传递到梁上,通过挤压和剪切共同传力;2)在侧板上焊接一块支撑板,并用多块加劲板将支撑板可靠固定在侧板上;3)在侧板、底板和支撑板上分别布置侧板腰形孔、底板腰形孔和支撑板腰形孔;4)在侧板上布置长圆弧形孔,长圆弧形孔内侧宽度与半螺纹螺栓头部外径同宽,内侧厚度比半螺纹螺栓头部厚度稍大,孔外侧宽度比半螺纹螺栓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曲率可变的体外预应力筋多用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系统和可变曲率转向系统,其中:所述支承系统包括支承主体以及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支承主体上;在所述支承主体上设置有若干位移调节槽;所述可变曲率转向系统包括转向组件、第一紧固装置以及第二紧固装置,所述转向组件由若干个转向单元构成,在每个转向单元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放置预应力筋的凹槽;相邻两个所述转向单元的连接点对应一个所述位移调节槽;所述第一紧固装置和第二紧固装置均与所述转向组件连接;所述第一紧固装置将所述转向组件可调节地固定在所述支承主体上,所述第二紧固装置将所述转向组件可调节地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通过调节不同转向单元在所述位移调节槽上的位置,实现不同的转向半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率可变的体外预应力筋多用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系统和可变曲率转向系统,其中:所述支承系统包括支承主体以及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支承主体上;在所述支承主体上设置有若干位移调节槽;所述可变曲率转向系统包括转向组件、第一紧固装置以及第二紧固装置,所述转向组件由若干个转向单元构成,在每个转向单元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放置预应力筋的凹槽;相邻两个所述转向单元的连接点对应一个所述位移调节槽;所述第一紧固装置和第二紧固装置均与所述转向组件连接;所述第一紧固装置将所述转向组件可调节地固定在所述支承主体上,所述第二紧固装置将所述转向组件可调节地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通过调节不同转向单元在所述位移调节槽上的位置,实现不同的转向半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率可变的体外预应力筋多用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单元包括若干个楔形转向单元;所述楔形转向单元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耳,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耳,所述相邻两楔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昕吴智深刘长源史健喆朱中国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