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桂莲专利>正文

儿童创伤救援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8914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4 2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儿童创伤救援担架,包括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帆布,所述帆布背面的两侧与竖杆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横杆、竖杆、第二横杆、帆布、第一固定带、定位板、连接杆、第二固定带、连接件、第一卡块、光杆、滑环、移动板、弹簧、传动杆、第二卡块、空心柱、圆柱、拉杆和移动杆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救援担架不具有固定儿童功能的问题,该儿童创伤救援担架,具备固定儿童的优点,运输儿童时不会产生晃动,不易造成二次伤害。

Child Trauma Rescue Stretch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retcher for child trauma rescu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horizontal bar, which is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a vertical bar on both sides of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horizontal bar. The bottom of the vertical bar is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a second horizontal bar, the front of the first horizontal bar and the second horizontal bar is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canvas, the two sides of the back of the canvas are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of the vertical bar, and the front of the first horizontal bar is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canvas. There is a first fixing band.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rescue stretcher does not have the function of fixing children by setting the first horizontal bar, the vertical bar, the second horizontal bar, canvas, the first fixed belt, the positioning plate, the connecting rod, the second fixed belt, the connecting piece, the first clamp, the smooth bar, the sliding ring, the moving plate, the spring, the transmission rod, the second clamp, the hollow column, the cylinder, the pull rod and the moving rod. The child trauma rescue stretcher has the advantage of fixing the child. It will not shake when transporting the child, and it is not easy to cause secondary inju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儿童创伤救援担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儿童创伤救援担架。
技术介绍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其目的是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妊娠控制;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儿童创伤后需要对其进行救护,救护时需要用到救援担架,但是,现有的救援担架不具有固定儿童的功能,运输儿童时会产生晃动,容易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儿童创伤救援担架,具备固定儿童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救援担架不具有固定儿童功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儿童创伤救援担架,包括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帆布,所述帆布背面的两侧与竖杆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第二横杆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二固定带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杆的底部贯穿连接件并延伸至连接件的内部,所述连接杆位于连接件内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所述连接件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光杆,所述光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环,所述滑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右端与连接件内壁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卡块配合使用的第二卡块,所述连接件内壁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空心柱,所述空心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圆柱,所述圆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右端依次贯穿空心柱和连接件并延伸至连接件的外部,所述滑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底部与拉杆的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背面设置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表面的两侧均套接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帆布的背面与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和竖杆的正面均通过铆钉进行连接。优选的,所述光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滑环相互配合使用。优选的,所述拉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拉盘,所述拉盘与拉杆相互配合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横杆、竖杆、第二横杆、帆布、第一固定带、定位板、连接杆、第二固定带、连接件、第一卡块、光杆、滑环、移动板、弹簧、传动杆、第二卡块、空心柱、圆柱、拉杆和移动杆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救援担架不具有固定儿童功能的问题,该儿童创伤救援担架,具备固定儿童的优点,运输儿童时不会产生晃动,不易造成二次伤害。2、本技术通过设置支撑腿,能够增加支撑腿底部与地面的摩擦力,防止担架移动,通过设置防滑套,能够增加救护人员手部与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的摩擦力,防止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从手中脱落,避免对儿童造成二次伤害,通过设置限位块,能够对滑环滑动的位置进行限制,防止滑环与光杆脱落,通过设置拉盘,能够便于救护人员通过拉盘拉动拉杆,提高了拉盘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连接件的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图1的结构仰视图。图中:1第一横杆、2竖杆、3第二横杆、4帆布、5第一固定带、6定位板、7连接杆、8第二固定带、9连接件、10第一卡块、11光杆、12滑环、13移动板、14弹簧、15传动杆、16第二卡块、17空心柱、18圆柱、19拉杆、20移动杆、21支撑腿、22防滑套、23限位块、24拉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儿童创伤救援担架,包括第一横杆1,第一横杆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杆2,竖杆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杆3,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3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1,支撑腿21的背面设置有防滑纹,通过设置支撑腿21,能够增加支撑腿21底部与地面的摩擦力,防止担架移动,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3表面的两侧均套接有防滑套22,防滑套22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通过设置防滑套22,能够增加救护人员手部与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3的摩擦力,防止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3从手中脱落,避免对儿童造成二次伤害,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帆布4,帆布4背面的两侧与竖杆2的正面固定连接,帆布4的背面与第一横杆1、第二横杆3和竖杆2的正面均通过铆钉进行连接,第一横杆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带5,第一固定带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板6,定位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第二横杆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带8,第二固定带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件9,连接杆7的底部贯穿连接件9并延伸至连接件9的内部,连接杆7位于连接件9内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10,连接件9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光杆11,光杆1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3,限位块23与滑环12相互配合使用,通过设置限位块23,能够对滑环12滑动的位置进行限制,防止滑环12与光杆11脱落,光杆11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环12,滑环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13,移动板1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弹簧14,弹簧14的右端与连接件9内壁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移动板1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杆15,传动杆1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卡块10配合使用的第二卡块16,第一卡块10和第二卡块16的形状均为梯形,连接件9内壁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空心柱17,空心柱1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圆柱18,圆柱1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拉杆19,拉杆19的右端依次贯穿空心柱17和连接件9并延伸至连接件9的外部,拉杆19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拉盘24,拉盘24与拉杆19相互配合使用,通过设置拉盘24,能够便于救护人员通过拉盘24拉动拉杆19,提高了拉盘24的实用性,滑环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杆20,移动杆20的底部与拉杆19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横杆1、竖杆2、第二横杆3、帆布4、第一固定带5、定位板6、连接杆7、第二固定带8、连接件9、第一卡块10、光杆11、滑环12、移动板13、弹簧14、传动杆15、第二卡块16、空心柱17、圆柱18、拉杆19和移动杆20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救援担架不具有固定儿童功能的问题,该儿童创伤救援担架,具备固定儿童的优点,运输儿童时不会产生晃动,不易造成二次伤害。使用时,救护人员通过拉盘24拉动拉杆19,拉杆19带动圆柱18在空心柱17的内部滑动,拉杆19通过移动杆20带动滑环12在光杆11的表面滑动,滑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儿童创伤救援担架,包括第一横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杆(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杆(2),所述竖杆(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杆(3),所述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帆布(4),所述帆布(4)背面的两侧与竖杆(2)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带(5),所述第一固定带(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板(6),所述定位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所述第二横杆(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带(8),所述第二固定带(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件(9),所述连接杆(7)的底部贯穿连接件(9)并延伸至连接件(9)的内部,所述连接杆(7)位于连接件(9)内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10),所述连接件(9)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光杆(11),所述光杆(11)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环(12),所述滑环(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13),所述移动板(1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的右端与连接件(9)内壁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1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杆(15),所述传动杆(1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卡块(10)配合使用的第二卡块(16),所述连接件(9)内壁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空心柱(17),所述空心柱(1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圆柱(18),所述圆柱(1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拉杆(19),所述拉杆(19)的右端依次贯穿空心柱(17)和连接件(9)并延伸至连接件(9)的外部,所述滑环(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杆(20),所述移动杆(20)的底部与拉杆(19)的顶部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儿童创伤救援担架,包括第一横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杆(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杆(2),所述竖杆(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杆(3),所述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帆布(4),所述帆布(4)背面的两侧与竖杆(2)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带(5),所述第一固定带(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板(6),所述定位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所述第二横杆(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带(8),所述第二固定带(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件(9),所述连接杆(7)的底部贯穿连接件(9)并延伸至连接件(9)的内部,所述连接杆(7)位于连接件(9)内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10),所述连接件(9)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光杆(11),所述光杆(11)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环(12),所述滑环(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板(13),所述移动板(1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的右端与连接件(9)内壁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1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杆(15),所述传动杆(1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卡块(10)配合使用的第二卡块(16),所述连接件(9)内壁左侧的底部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桂莲
申请(专利权)人:杜桂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