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8869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4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装置,包括针主体、针头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2‑4条支撑腿和套筒;套筒为圆环形用于将针主体套入,2‑4条支撑腿均匀且等距离的设置在套筒的表面,与套筒轴连接。所述支撑架可折叠,其底端的下表面设有粘连层,用于固定在患者皮肤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带有支撑架,方便固定,减轻操作人员的负担;2、在入针过程中更加稳定,方便拿捏,不易晃动;3、安全性高,具有消毒功能,防止交叉污染;4、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Interventional therapy device for oncolog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device for internal oncology, which comprises a needle body, a needle and a support frame. The support frame comprises two or four supporting legs and a sleeve; the sleeve is circular for sleeving the needle body, and the two or four supporting legs are evenly and equidistantly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sleeve and connected with the sleeve shaft. The support frame can be folded, and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bottom end of the support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n adhesive layer for fixing on the skin of the patient.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the utility model are as follows: 1. With a support frame, it is convenient to fix and lighten the burden of the operator; 2. It is more stable in the process of needle insertion, convenient to hold and not easy to shake; 3. It has high safety, disinfection function and prevents cross-contamination; 4. It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is easy to manufa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treatment),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简单的讲,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的方法,介入治疗其特点是创伤小、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和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介入治疗相对与内科治疗优点在于: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不仅可大大提高病变部位药物浓度,还可大大减少药物用量,减少药物副作用;它无需开刀暴露病灶,一般只需几毫米的皮肤切口,就可完成治疗,表皮损伤小、外表美观;大部分病人只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麻醉的危险性;损伤小、恢复快、效果满意,对身体正常器官的影响小;对于治疗难度大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而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部分肿瘤在介入治疗后相当于外科切除,目前,现有技术的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针,就是普通的通用型注射穿刺针,在为病人进行肿瘤介入治疗时不方便捏持,稍有不慎,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给医护人员增加了工作的难度,且在治疗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医护人员一直握住治疗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在穿刺过程中的进针平稳度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操作人员手扶针头穿刺易发生交叉感染,特别是在操作的过程中由于针体的长度的关系,操作人员需要通过经验将针体插进皮下组织内,但是,插入过长或过短都会造成安全隐患,现有的在针体上标识刻度,但是针体细长,插入过程中还需观察针体,就更易造成插入晃动,不易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装置,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装置,包括针主体1、针头2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2-4条支撑腿和套筒3;套筒为圆环形用于将针主体1套入,2-4条支撑腿均匀且等距离的设置在套筒3的表面,与套筒轴连接。所述支撑腿包括:上支撑腿4、下支撑腿5和底座6;所述上支撑腿4与下支撑腿5轴连接,下支撑腿5的另一端和底座6轴连接,上支撑腿4的另一端和套筒3轴连接,上述轴连接点都设有紧固装置,用于固定支撑腿4、下支撑腿5和底座6之间的弯曲角度;所述底座6的下表面设有粘连层,用于固定在患者皮肤上。作为优选,所述针主体1表面,靠近针头2位置设有方便拿捏的指环7。作为优选,所述针主体1与针头2的连接处设有消毒软垫8,用于针头完全进入患者体内后接触皮肤,具有消毒杀菌的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带有支撑架,方便固定,减轻操作人员的负担。2、在入针过程中更加稳定,方便拿捏,不易晃动。3、安全性高,具有消毒功能,防止交叉污染。4、结构简单、易于制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装置,包括针主体1、针头2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2条支撑腿和套筒3;套筒为圆环形用于将针主体1套入,2条支撑腿均匀且等距离的设置在套筒3的表面,与套筒轴连接。所述支撑腿包括:上支撑腿4、下支撑腿5和底座6;所述上支撑腿4与下支撑腿5轴连接,下支撑腿5的另一端和底座6轴连接,上支撑腿4的另一端和套筒3轴连接,上述轴连接点都设有紧固装置,用于固定支撑腿4、下支撑腿5和底座6之间的弯曲角度;所述底座6的下表面设有粘连层,用于固定在患者皮肤上。所述针主体1表面,靠近针头2位置设有方便拿捏的指环7。所述针主体1与针头2的连接处设有消毒软垫8,消毒软垫8用于针头完全进入患者体内后接触皮肤,具有消毒杀菌的功能。在使用时,将支撑架放在患者皮肤上固定,操作人员通过指环7拿捏,操作针主体1方向,此时支撑架会根据针主体1移动方向而完整,当想要固定针主体1位置时,利用紧固装置固定支撑架的弯折即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技术的实施方法,应被理解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技术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技术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装置,包括针主体(1)和针头(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2‑4条支撑腿和套筒(3);套筒为圆环形用于将针主体(1)套入,2‑4条支撑腿均匀且等距离的设置在套筒(3)的表面,与套筒轴连接;所述支撑腿包括:上支撑腿(4)、下支撑腿(5)和底座(6);所述上支撑腿(4)与下支撑腿(5)轴连接,下支撑腿(5)的另一端和底座(6)轴连接,上支撑腿(4)的另一端和套筒(3)轴连接,上述轴连接点都设有紧固装置,用于固定支撑腿(4)、下支撑腿(5)和底座(6)之间的弯曲角度;所述底座(6)的下表面设有粘连层,用于固定在患者皮肤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肿瘤内科用介入治疗装置,包括针主体(1)和针头(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2-4条支撑腿和套筒(3);套筒为圆环形用于将针主体(1)套入,2-4条支撑腿均匀且等距离的设置在套筒(3)的表面,与套筒轴连接;所述支撑腿包括:上支撑腿(4)、下支撑腿(5)和底座(6);所述上支撑腿(4)与下支撑腿(5)轴连接,下支撑腿(5)的另一端和底座(6)轴连接,上支撑腿(4)的另一端和套筒(3)轴连接,上述轴连接点都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志红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