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86378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4 2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属于雨具技术领域。一种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制备作为基层的布料层,取用聚丙烯酸甲酯纤维、铜氨纤维和聚酰亚胺纤维作为原材料进行混纺得到纱线并通过机器制成布料层备用;S2、然后取用环己六醇六磷酸脂、消泡剂、磷酸胺和锌黄作为涂料层原料,先将锌黄按照质量分数比例倒入环己六醇六磷酸脂中进行加热搅拌10‑20min,然后再向其混合液中加入消泡剂和磷酸胺并持续搅拌20‑25min,最后将搅拌好的涂料分成等量的多份,每份中添加入一个感温变色材料,每份中的感温变色材料的颜色不同,然后搅拌,搅拌至没有泡沫出现,即可得到多种不同的涂料。

A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Variable Colour Umbrella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a variable color umbrella,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raingear.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a variable-color umbrella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ollowing steps: S1. Firstly, the fabric layer is prepared as the base layer, the yarn is blended with polyacrylic acid methyl ester fiber, copper-ammonia fiber and polyimide fiber as raw materials, and the fabric layer is made by machine for reserve; S2. Then, cyclohexanol hexaphosphate, defoamer, phosphate amine and zinc yellow are used as coatings. First, zinc yellow is poured into cyclohexanol hexaphosphate according to the mass fraction ratio and stirred for 10 to 20 minutes. Then defoamer and phosphate amine are added into the mixture and stirred continuously for 20 to 25 minutes. Finally, the stirred coatings are divided into multiple parts of the same amount. One thermochromic material is added in each part, and the color of thermochromic material is different in each part. Stir and stir until no foam appears, and you can get many different coat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雨具
,特别是一种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伞是一种遮阳或遮蔽雨、雪的工具。一般用油纸、油布或塑料布等做成。雨伞的英文Umbrella来自拉丁文的Umbra,有遮阳、阴影处的意思。伞的制作材料通常包括了具延展性的布料,和其他可用作骨架的材料与缠线。使用时以手将之举起,虽然伞在最初专利技术时的主要目的,是用来阻挡阳光,但是现在最常被当作雨天挡雨的工具。雨伞的其它作用包括作为装饰物,还有其他很多作用。现有的雨伞外形比较单一,只能作为遮阳或者遮雨的效果,不具有什么新颖性,对此,设计出一种可变色雨伞,同时可在雨伞不断变色的过程中,提高对别人的警示度,防止发发生车祸。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具有伞面可变色、样式多样美观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制备作为基层的布料层,取用聚丙烯酸甲酯纤维、铜氨纤维和聚酰亚胺纤维作为原材料进行混纺得到纱线并通过机器制成布料层备用;S2、然后取用环己六醇六磷酸脂、消泡剂、磷酸胺和锌黄作为涂料层原料,先将锌黄按照质量分数比例倒入环己六醇六磷酸脂中进行加热搅拌10-20min,然后再向其混合液中加入消泡剂和磷酸胺并持续搅拌20-25min,最后将搅拌好的涂料分成等量的多份,每份中添加入一个感温变色材料,每份中的感温变色材料的颜色不同,然后搅拌,搅拌至没有泡沫出现,即可得到多种不同的涂料;S3、将S1中的伞布分成多份,每份伞布上丝网印刷上不同的涂料,温度控控制在35-38℃,然后取出烘干;S4、将S3中制得的伞布缝合成伞面;S5、将伞面放置在缝合装置中,然后将伞骨放置到缝合装置中,然后进行伞面与伞骨的连接缝合;S6、将组合好的雨伞进行检验,合格品打包入库。在上述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中,原材料为50-75%的聚丙烯酸甲酯纤维、20-40%的铜氨纤维、其余为聚酰亚胺纤维,按质量分数计。在上述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中,涂料层原料为环己六醇六磷酸脂40-60%、消泡剂15-25%、磷酸胺10-15%、其余为锌黄10-20%,按质量分数计。在上述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中,在步骤S3后,放置在可变温输送箱内进行烘干检测,可变温输送箱的温度从进入口至出口依次升高。在上述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中,缝合装置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固定有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上转动设置有转动台,转动台与带其转动的驱动机构相连,转动台上固定有支撑台,支撑台中部固定有定位柱,支撑台上具有若干支撑伞面和伞骨架的支撑环块一和支撑环块二,支撑环块一等距周向排布,支撑环块二等距周向排布,支撑环块一与支撑环块二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的支撑架上固定有转盘,所述的转盘下部固定有机械手,机械手处于转盘中心位置,转盘与转动台同心设置,所述的支撑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挤压伞布的挤压机构,挤压机构能将位于支撑环块一和支撑环块二两侧的伞布向下挤压。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将伞面平铺放置在支撑环块一和支撑环块二上,伞面中心位置放置在定位柱上进行定位,然后将伞骨架的杆放置在伞面上,伞柄通过机械手固定,启动挤压机构,将伞面向下压,使处于支撑环块一和支撑环块二上的伞面向上凸出,该凸出位置为伞面的拼接处,然后进行手工缝合,缝合完毕后,使挤压机构放松伞面,转动转动台,使伞面与伞骨架同时转动,然后再次启动挤压后机构,将伞面向下压,然后缝合,循环往复,直至伞面与伞骨架缝合完毕。该设计能够将伞面的拼接处凸起,且使伞面完全展开,展开后方便伞面与伞骨架对整齐,防止在缝合时歪斜,避免返工。在上述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中,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齿轮一、齿轮二和第一电机,所述的齿轮一同轴固定在转动台上,所述的第一电机固定在支撑架上,所述的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下,齿轮二同轴固定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齿轮一与齿轮二啮合。第一电机启动,带动齿轮二转动,齿轮二带动齿轮一转动,齿轮一带动转动台转动。在上述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中,所述的支撑架上固定有保护壳,保护壳位于第一电机处。保护壳能有效保护电机,同时防止工人工作时受伤。在上述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中,所述的支撑环块一上具有若干凸台一,凸台一上固定有与伞骨契合的放置台一,所述的支撑环块二上具有若干凸台二,凸台二上固定有与伞骨契合的放置台二。凸台一和凸台二均能将伞面的拼接处凸起,方便工人缝合骨架。在上述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中,所述的挤压机构包括挤压块一、挤压块二、升降板、螺杆、滑轨、限位块和第二电机,所述的螺杆竖直转动连接在支撑架上,所述的第二电机固定在支撑架上,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螺杆相连并能带其转动,所述的滑轨固定在支撑架上,升降板滑动安装在滑轨上,升降板能够向上或者向下移动,升降板上开设有螺孔,螺杆穿入螺孔内,限位板固定在螺杆与滑轨下端,所述的挤压块一和挤压块二分别固定在升降板的下表面。第二电机启动,调动升降板下降,升降板下降至限位块处,升降板带动挤压块一和挤压块二下降,挤压块一和挤压块二将伞面的拼接处两端压紧,使伞面拼接处两侧向下凹陷,从而使拼接处向上凸出,方便工人缝合。在上述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中,所述的限位板的上表面固定有橡胶垫。在上述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中,所述的支撑架上固定有外壳,外壳包覆第二电机。外壳能够增加第二电机的使用寿命。在上述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中,所述的间距的大小为40-50cm。在上述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中,所述的机械手为气动式机械手,机械手能够固定住伞柄。气动式机械手能够较好的固定伞柄,同时不会对伞柄造成损伤。在上述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中,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用于脚动控制转动台转动的脚压开关。工人在缝合完一根伞骨后,只需要用脚踩一下脚压开关即可,转动台自动转动。在上述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中,所述的支撑架端部设置有控制器和红外线探头,红外线探头与控制相连,控制器能切断控制电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加工工艺中的组分合理,具有防紫外线的效果,效果较好,表面的感温变色材料在下雨天时,温度变化,伞面颜色变化多样,样式新型。2、本专利技术能够将伞面的拼接处凸起,且使伞面完全展开,展开后方便伞面与伞骨架对整齐,防止在缝合时歪斜,避免返工。3、挤压块一和挤压块二将伞面的拼接处两端压紧,使伞面拼接处两侧向下凹陷,从而使拼接处向上凸出,方便工人缝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挤压机构启动后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转动台上的俯视图。图中,1、底座;2、支撑架;3、转动台;4、支撑台;5、支撑环块一;6、支撑环块二;7、间距;8、转盘;9、机械手;10、齿轮一;11、齿轮二;12、第一电机;13、保护壳;14、凸台一;15、放置台一;16、凸台二;17、放置台二;18、挤压块一;19、挤压块二;20、升降板;21、螺杆;22、滑轨;23、限位块;24、第二电机;25、外壳;26、脚压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一种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制备作为基层的布料层,取用聚丙烯酸甲酯纤维、铜氨纤维和聚酰亚胺纤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制备作为基层的布料层,取用聚丙烯酸甲酯纤维、铜氨纤维和聚酰亚胺纤维作为原材料进行混纺得到纱线并通过机器制成布料层备用;S2、然后取用环己六醇六磷酸脂、消泡剂、磷酸胺和锌黄作为涂料层原料,先将锌黄按照质量分数比例倒入环己六醇六磷酸脂中进行加热搅拌10‑20min,然后再向其混合液中加入消泡剂和磷酸胺并持续搅拌20‑25min,最后将搅拌好的涂料分成等量的多份,每份中添加入一个感温变色材料,每份中的感温变色材料的颜色不同,然后搅拌,搅拌至没有泡沫出现,即可得到多种不同的涂料;S3、将S1中的伞布分成多份,每份伞布上丝网印刷上不同的涂料,温度控控制在35‑38℃,然后取出烘干;S4、将S3中制得的伞布缝合成伞面;S5、将伞面放置在缝合装置中,然后将伞骨放置到缝合装置中,然后进行伞面与伞骨的连接缝合;S6、将组合好的雨伞进行检验,合格品打包入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制备作为基层的布料层,取用聚丙烯酸甲酯纤维、铜氨纤维和聚酰亚胺纤维作为原材料进行混纺得到纱线并通过机器制成布料层备用;S2、然后取用环己六醇六磷酸脂、消泡剂、磷酸胺和锌黄作为涂料层原料,先将锌黄按照质量分数比例倒入环己六醇六磷酸脂中进行加热搅拌10-20min,然后再向其混合液中加入消泡剂和磷酸胺并持续搅拌20-25min,最后将搅拌好的涂料分成等量的多份,每份中添加入一个感温变色材料,每份中的感温变色材料的颜色不同,然后搅拌,搅拌至没有泡沫出现,即可得到多种不同的涂料;S3、将S1中的伞布分成多份,每份伞布上丝网印刷上不同的涂料,温度控控制在35-38℃,然后取出烘干;S4、将S3中制得的伞布缝合成伞面;S5、将伞面放置在缝合装置中,然后将伞骨放置到缝合装置中,然后进行伞面与伞骨的连接缝合;S6、将组合好的雨伞进行检验,合格品打包入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材料为50-75%的聚丙烯酸甲酯纤维、20-40%的铜氨纤维、其余为聚酰亚胺纤维,按质量分数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涂料层原料为环己六醇六磷酸脂40-60%、消泡剂15-25%、磷酸胺10-15%、其余为锌黄10-20%,按质量分数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后,放置在可变温输送箱内进行烘干检测,可变温输送箱的温度从进入口至出口依次升高。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缝合装置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固定有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上转动设置有转动台,转动台与带其转动的驱动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明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高盛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