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书森专利>正文

背坐旅行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825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旅行中使用的可盛纳物品的包袋,它包括包体和背带,在包体的底部开有四个通孔,带有脚轮和支承柱的支撑架穿过通孔与包体相连接,这样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包袋不能肩背、手提、拖拉兼备,且人体不能坐、压的缺陷。(*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旅行中使用的可盛纳物品的包袋。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旅行包,通常都有一个包体,一类是背式,有一个或两个背带,可以用肩背,但是往往又不能拖拉;另一类是手提式,手提包不仅容纳物品少而且易使人感觉沉重;还有一类是拖拉式,大的行李包一般都有脚轮,适合拖拉,但是拖拉易使人劳累。上述各种旅行包在旅行中皆有不足之处,且还有一共同的缺陷,即不能坐。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适合旅行使用的可以提、拖、背、坐的旅行包。本技术是在已有技术基础上改进实现的,它包括包体和背带,在包体的底部开有四个通孔,带有脚轮和支承柱的支撑架穿过通孔与包体相连接。支撑架由内、外骨架,连接轴,支承板,螺母,脚轮和支承柱组成,其中内、外骨架呈框架形并交叉通过连接轴固定,内外骨架和支承板上对应位置开有两对螺孔,一对螺孔处通过螺母连接一对脚轮,另一对螺孔通过螺母连接一对支承柱。内、外骨架和支承板位于包体内,脚轮和支承柱位于包体底部的四个通孔外。采用本技术,因有背带、脚轮,可以肩背、手提和拖拉,同时由于设置了支撑架,且支撑架下固定有支承柱,两个支承柱和两个脚轮共同作用,包体顶部可以承受人体的重量,由此,具备了可坐的功能,为使用者外出旅行带来更大的方便。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参见图1,它包括包体1和背带2,在包体1的底部开有四个通孔,有一支撑架穿过通孔与包体1相连接。支撑架由内骨架3、外骨架4、连接轴5、支承板6、螺母7、脚轮8和支承柱9组成,其中内、外骨架3、4呈框架形并交叉通过连接轴5固定,内外骨架3、4和支承板6上对应位置开有两对螺孔,一对螺孔处通过螺母7连接一对脚轮8,另一对螺孔通过螺母7连接一对支承柱9。内、外骨架3、4和支承板6位于包体1内,脚轮8和支承柱9位于包体底部的四个通孔外。使用时,首先将支承板6放入包体1底部,再将连接后的内外骨架3、4放入包体1内,恰好内外骨架3、4、支承板6、包体1底部的螺孔和通孔完全对应,这样用螺母7将支承柱9和脚轮8固定在包体1底部外,由此包体1顶部成为坐垫。这种结构的旅行包还具有可盛放怕挤压物品的功能。权利要求1.一种背坐旅行包,包括包体和背带,其特征在于在包体的底部开有四个通孔,有一支撑架穿过通孔与包体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坐旅行包,其特征在于支撑架由内、外骨架,连接轴,支承板,螺母,脚轮和支承柱组成,其中内、外骨架呈框架形并交叉通过连接轴固定,内外骨架和支承板上对应位置开有两对螺孔,一对螺孔处通过螺母连接一对脚轮,另一对螺孔通过螺母连接一对支承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坐旅行包,其特征在于内、外骨架、支承板位于包体内,脚轮和支承柱位于包体底部的四个通孔外。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在旅行中使用的可盛纳物品的包袋,它包括包体和背带,在包体的底部开有四个通孔,带有脚轮和支承柱的支撑架穿过通孔与包体相连接,这样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包袋不能肩背、手提、拖拉兼备,且人体不能坐、压的缺陷。文档编号A45C13/38GK2291060SQ97232938公开日1998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1997年5月5日 优先权日1997年5月5日专利技术者刘书森 申请人:刘书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坐旅行包,包括包体和背带,其特征在于在包体的底部开有四个通孔,有一支撑架穿过通孔与包体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书森
申请(专利权)人:刘书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