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以及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7794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1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用于向受电装置传送电力,该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具备:支撑体,载置受电装置;线圈,配置于支撑体的下方,通过被供给高频电流而产生高频磁场;通信装置,配置于支撑体的下方,与受电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第1防磁部件,由导电体形成,配置于通信装置与线圈之间;以及第2防磁部件,由导电体或者磁性体形成,配置于通信装置的下表面及侧面的至少一方。

Contactless Power Transfer Device and Contact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The non-contact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is used for transmitting power to the electric receiv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upport body and an electric receiving device; a coil, arranged below the support body, generates a high-frequency magnetic field by supplying a high-frequency current; a communication device, arranged below the support body, communicates with the electric receiving de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a first anti-magnetic component, consisting of a supporting body and a supporting body. Conductor formation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the coil, and the second antimagnetic component is formed by a conductor or a magnet, which is arranged on at least one side of the lower surface and side of the communic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以及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向受电装置传送电力的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以及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
技术介绍
在以往的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中,提出了具备进行预定的信号的发送接收的加热侧发送接收部(供电侧发送接收部)并在与非接触受电装置的受电侧发送接收部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094174号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中,隔着顶板而对置地配置有供电侧发送接收部和受电侧发送接收部。另外,供电侧发送接收部配置于向受电线圈供给电力的加热线圈(一次线圈)的外侧。然而,由于从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的一次线圈产生高频磁场,所以存在由于该高频磁场的影响而在供电侧发送接收部与受电侧发送接收部之间的无线通信中易于产生故障这样的问题点。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得到一种能够抑制受电装置与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的故障的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以及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用于向受电装置传送电力,所述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具备:支撑体,载置所述受电装置;线圈,配置于所述支撑体的下方,通过被供给高频电流而产生高频磁场;通信装置,配置于所述支撑体的下方,与所述受电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第1防磁部件,由导电体形成,配置于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线圈之间;以及第2防磁部件,由导电体或者磁性体形成,配置于所述通信装置的下表面及侧面的至少一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具备:第1防磁部件,配置于通信装置与线圈之间;以及第2防磁部件,配置于通信装置的下表面及侧面的至少一方。因此,能够抑制受电装置与通信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的故障。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感应加热线圈的平面图。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非接触供电装置)以及在该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顶板上载置的受电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驱动电路和受电装置的电路结构的图。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防磁板的变形例的示意图。图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受电装置的防磁板的变形例的示意图。图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以及受电装置的防磁板的变形例的示意图。图8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以及受电装置的防磁板的变形例的示意图。图9是示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防磁板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0是示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防磁板的变形例的俯视图。图11是示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防磁板的变形例的纵剖面图。图12是示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防磁板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3是示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防磁板的变形例的俯视图。图14是示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防磁板的变形例的纵剖面图。图15是示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一次侧通信装置的位置的俯视图。图16是示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感应加热线圈的配置位置的变形例的俯视图。图17是示意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一次侧通信装置的位置的俯视图。图18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非接触供电装置)以及在该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顶板上载置的受电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符号说明)1:第一感应加热口;2:第二感应加热口;3:第三感应加热口;4:顶板;5:被加热物;11:第一感应加热线圈;11-1~11-4:线圈;11a:内周线圈;11d:外周线圈;12:第二感应加热线圈;13:第三感应加热线圈;21:交流电源;22:直流电源电路;22a:二极管桥;22b:电抗器;22c:平滑电容器;23:输入电流检测单元;24:供电侧谐振电容器;25:线圈电流检测单元;32a:防磁板;32b:防磁板;33a:防磁板;33b:防磁板;40:操作部;40a:操作部;40b:操作部;40c:操作部;41:显示部;41a:显示部;41b:显示部;41c:显示部;43:操作显示部;45:控制部;46:负载判定部;47:一次侧通信装置;48:存储器;50:驱动电路;60a:磁性体;60b:烹调台;61:上表面加热器;62:受电侧谐振电容器;63:温度传感器;65:受电线圈;70:端子板;71:布线;72:布线;75:防磁环;75a:延伸部;75b:凸缘部;76:防磁环;77:区域;78:区域;81:受电电路;82:负载电路;83:二次控制部;84:显示操作部;85:二次侧通信装置;90:第1框体;91:第2框体;95:被烹调物;100:感应加热烹调器;123:逆变器电路;123a:IGBT;123b:IGBT;123c:二极管;123d:二极管;200:受电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结构)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所示,在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上部,具有载置锅等被加热物5的顶板4。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中,如利用图3等后述那样,在顶板4上还载置受电装置200。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作为向受电装置200传送电力的非接触电力装置发挥功能。在顶板4中,作为用于对被加热物5进行感应加热的加热口,具备第一感应加热口1以及第二感应加热口2。在顶板4的跟前侧,横向地排列设置有第一感应加热口1以及第二感应加热口2。另外,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还具备第三感应加热口3作为第3个加热口。第三感应加热口3设置于第一感应加热口1以及第二感应加热口2的里侧、且顶板4的横向的大致中央位置。在第一感应加热口1、第二感应加热口2以及第三感应加热口3各自的下方,设置有对载置于加热口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第一感应加热线圈11、第二感应加热线圈12以及第三感应加热线圈13。第一感应加热线圈11、第二感应加热线圈12以及第三感应加热线圈13通过驱动电路50而被供给高频电力。通过被驱动电路50供给高频电力,从第一感应加热线圈11、第二感应加热线圈12以及第三感应加热线圈13产生高频磁场。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第一感应加热线圈11、第二感应加热线圈12以及第三感应加热线圈13不进行区分而还称为“感应加热线圈”。另外,第一感应加热线圈11的布线71经由端子板70而与驱动电路50的布线连接。此外,虽然未图示,但设置有将第二感应加热线圈12的布线和驱动电路50的布线进行连接的端子板、以及将第三感应加热线圈13的布线和驱动电路50的布线进行连接的端子板。此外,在后面说明驱动电路50的详细结构。在第一感应加热线圈11的外周,设置有环状地形成的防磁环75。另外,在第二感应加热线圈12的外周,设置有环状地形成的防磁环76。虽然未图示,但在第三感应加热线圈13的外周,设置有环状地形成的防磁环。顶板4整体由耐热强化玻璃或者结晶化玻璃等使红外线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用于向受电装置传送电力,所述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具备:支撑体,载置所述受电装置;线圈,配置于所述支撑体的下方,通过被供给高频电流而产生高频磁场;通信装置,配置于所述支撑体的下方,与所述受电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第1防磁部件,由导电体形成,配置于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线圈之间;以及第2防磁部件,由导电体或者磁性体形成,配置于所述通信装置的下表面及侧面的至少一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用于向受电装置传送电力,所述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具备:支撑体,载置所述受电装置;线圈,配置于所述支撑体的下方,通过被供给高频电流而产生高频磁场;通信装置,配置于所述支撑体的下方,与所述受电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第1防磁部件,由导电体形成,配置于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线圈之间;以及第2防磁部件,由导电体或者磁性体形成,配置于所述通信装置的下表面及侧面的至少一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其中,所述第1防磁部件是环状地形成并包围所述线圈的外周的防磁环。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其中,所述第2防磁部件配置于所述通信装置的与所述线圈对置的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其中,所述第2防磁部件构成为包围所述通信装置的侧面。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其中,所述第2防磁部件配置于所述通信装置的侧面,所述第2防磁部件的上端配置于比所述线圈的上端靠上的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其中,所述第2防磁部件配置于所述通信装置的侧面,所述第2防磁部件的下端配置于比所述线圈的下端靠下的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其中,所述第1防磁部件和所述第2防磁部件被一体形成。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其中,所述通信装置配置于从所述线圈产生的所述高频磁场的强度小于与所述受电装置的无线通信中的电波强度的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其中,所述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具备多个所述线圈,所述通信装置配置于从多个所述线圈的各个线圈产生的所述高频磁场的强度的合计小于与所述受电装置的无线通信中的电波强度的位置。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其中,所述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具备:逆变器电路,对所述线圈供给高频电流;以及端子板,连接所述线圈的布线和所述逆变器电路的布线,所述通信装置配置于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端子板不重叠的位置。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其中,所述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具备:多个所述通信装置;以及控制装置,根据多个所述通信装置中的至少1个所述通信装置的通信信息,控制该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的动作。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非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菅郁朗文屋润朝仓良太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三菱电机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