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装的塑钢缠绕管用对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7695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拆装的塑钢缠绕管用对接装置,包括第一塑钢缠绕管、第二塑钢缠绕管、外凸纹、螺栓孔、紧固螺钉和EAV发泡板,所述第一塑钢缠绕管通过第一对接卡环和第二对接卡环与第二塑钢缠绕管相连接,且第一塑钢缠绕管和第二塑钢缠绕管的外侧均设置有外凸纹,并且第一对接卡环和第二对接卡环的内侧均胶粘有EAV发泡板,所述第一对接卡环和第二对接卡环卡套在第一塑钢缠绕管和第二塑钢缠绕管的接连处,且第一对接卡环的两端和第二对接卡环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块,并且连接块上开设有螺栓孔。该便于拆装的塑钢缠绕管用对接装置,可避免第一塑钢缠绕管和第二塑钢缠绕管接口处泄露。

A docking device for easy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of plastic-steel winding pip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utting device for easy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of plastic-steel winding pipe, which comprises the first plastic-steel winding pipe, the second plastic-steel winding pipe, external ribs, bolt holes, fastening screws and EAV foaming plate. The first plastic-steel winding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plastic-steel winding pipe through the first butt clamp ring and the second butt clamp ring,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first plastic-steel winding pipe and the second plastic-steel winding pipe are both. The inner side of the first docking clasp and the second docking clasp are glued with EAV foaming plate. The first docking clasp and the second docking clasp are sleeved at the joint of the first plastic steel winding pipe and the second plastic steel winding pipe. The two ends of the first docking clasp and the second docking clasp are both provided with connecting blocks, and bolt holes are arranged on the connecting blocks. The docking device for easy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of the plastic-steel winding pipe can avoid leakage at the interface of the first plastic-steel winding pipe and the second plastic-steel winding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拆装的塑钢缠绕管用对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钢缠绕管
,具体为一种便于拆装的塑钢缠绕管用对接装置。
技术介绍
缠绕管是一种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原料,经缠绕焊接成型的一种管材,由于缠绕管管材具有其它管材不具备的独特的环保功能,经常是用在各种管路中,为污染防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而缠绕管之间常用不锈钢卡箍连接。但现有的缠绕管,在使用不锈钢卡箍连接时,易造成两个缠绕管之间接口处的泄露,不仅提高维护的成本,且给维修人员带来维修难度,不利于两个缠绕管之间紧密接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装的塑钢缠绕管用对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缠绕管,在使用不锈钢卡箍连接时,易造成两个缠绕管之间接口处的泄露,不仅提高维护的成本,且给维修人员带来维修难度,不利于两个缠绕管之间紧密接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装的塑钢缠绕管用对接装置,包括第一塑钢缠绕管、第二塑钢缠绕管、外凸纹、螺栓孔、紧固螺钉和EAV发泡板,所述第一塑钢缠绕管通过第一对接卡环和第二对接卡环与第二塑钢缠绕管相连接,且第一塑钢缠绕管和第二塑钢缠绕管的外侧均设置有外凸纹,并且第一对接卡环和第二对接卡环的内侧均胶粘有EAV发泡板,同时第一对接卡环和第二对接卡环内侧的中间部位胶粘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的两侧均设置有内部密封圈,且内部密封圈的外侧设置有顶紧装置,并且顶紧装置通过固定块和紧固螺钉与第一对接卡环相连接,同时顶紧装置外侧第一对接卡环上胶粘有外部密封圈,所述顶紧装置的内部开设有连接槽,且连接槽的内部放置有压缩弹簧,并且压缩弹簧的外端与支撑柱相连接,同时支撑柱的外端设置有顶紧头,所述第一对接卡环和第二对接卡环卡套在第一塑钢缠绕管和第二塑钢缠绕管的接连处,且第一对接卡环的两端和第二对接卡环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块,并且连接块上开设有螺栓孔,同时第一对接卡环和第二对接卡环之间通过连接块和紧固螺栓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塑钢缠绕管和第二塑钢缠绕管的结构相同,且第一塑钢缠绕管的中心线和第二塑钢缠绕管的中心线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优选的,所述第一对接卡环和第二对接卡环的形状结构均为圆弧状结构,且第一对接卡环的材质和第二对接卡环的材质均为不锈钢材质,并且第一对接卡环和连接块之间与第二对接卡环和连接块之间均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的,所述密封块、外部密封圈和内部密封圈三者的材质均为橡胶材质,且外部密封圈和内部密封圈的厚度均小于密封块的厚度,并且外部密封圈和内部密封圈均关于密封块的中心呈轴对称安装,同时密封块、外部密封圈和内部密封圈的外端均位于第一对接卡环和第二对接卡环外端的外侧。优选的,所述顶紧装置均匀分布在第一对接卡环和第二对接卡环的内侧,且顶紧装置的最大厚度均小于外部密封圈和内部密封圈的厚度。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与顶紧头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支撑柱和顶紧头之间互为垂直安装。优选的,所述顶紧头外端的形状结构为圆弧状结构,且顶紧头的外端面为倾斜平面,并且顶紧头的外端面与相应外凸纹的倾斜角度相同。优选的,所述固定块采用焊接的方式与顶紧装置相连接,且顶紧装置位于外部密封圈和内部密封圈之间。优选的,所述连接槽的槽宽大于支撑柱的直径,且连接槽的开口位于内部密封圈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拆装的塑钢缠绕管用对接装置,可使对接后第一塑钢缠绕管和第二塑钢缠绕管的接口处进行固定连接,可避免第一塑钢缠绕管和第二塑钢缠绕管的接口处的泄露;1、在第一对接卡环和第二对接卡环内侧的中间部位均设置有密封块,起到使第一塑钢缠绕管和第二塑钢缠绕管之间的接口处与密封块的侧面之间紧密接触的作用,进而使第一塑钢缠绕管和第二塑钢缠绕管之间的接口处密封连接,避免第一塑钢缠绕管和第二塑钢缠绕管之间接口处的泄露;2、在外部密封圈和内部密封圈之间设置有顶紧装置,起到对通过顶紧装置上的顶紧头对第一塑钢缠绕管和第二塑钢缠绕管外侧外凸纹进行顶紧的作用,进而使第一塑钢缠绕管和第二塑钢缠绕管之间的接口处对密封块的侧面进行顶紧,且顶紧头外端的形状结构为圆弧状结构,顶紧头的外端面与相应外凸纹的倾斜角度相同,这样设置可方便顶紧头卡在外凸纹上;3、将顶紧装置的最大厚度设置均小于外部密封圈和内部密封圈的厚度,这样设置起到在第一对接卡环和第二对接卡环对第一塑钢缠绕管和第二塑钢缠绕管卡紧时,避免顶紧装置与第一塑钢缠绕管或第二塑钢缠绕管外侧的接触,且密封块、外部密封圈和内部密封圈的外端均位于第一对接卡环和第二对接卡环外端的外侧,这样设置有利于第一对接卡环和第二对接卡环内侧密封块、外部密封圈和内部密封圈之间的紧密接触,进而提升第一塑钢缠绕管和第二塑钢缠绕管接口处的密封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便于拆装的塑钢缠绕管用对接装置的第一塑钢缠绕管和第二塑钢缠绕管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便于拆装的塑钢缠绕管用对接装置的第一塑钢缠绕管和第一对接卡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便于拆装的塑钢缠绕管用对接装置的第一对接卡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便于拆装的塑钢缠绕管用对接装置的第一对接卡环仰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便于拆装的塑钢缠绕管用对接装置的图4中A-A部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便于拆装的塑钢缠绕管用对接装置的图1中A点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塑钢缠绕管;2、第二塑钢缠绕管;3、第一对接卡环;4、第二对接卡环;5、连接块;6、紧固螺栓;7、外凸纹;8、密封块;9、外部密封圈;10、内部密封圈;11、顶紧装置;12、螺栓孔;13、压缩弹簧;14、支撑柱;15、顶紧头;16、固定块;17、紧固螺钉;18、EAV发泡板;19、连接槽。具体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装的塑钢缠绕管用对接装置,包括第一塑钢缠绕管1、第二塑钢缠绕管2、第一对接卡环3、第二对接卡环4、连接块5、紧固螺栓6、外凸纹7、密封块8、外部密封圈9、内部密封圈10、顶紧装置11、螺栓孔12、压缩弹簧13、支撑柱14、顶紧头15、固定块16、紧固螺钉17、EAV发泡板18和连接槽19,第一塑钢缠绕管1通过第一对接卡环3和第二对接卡环4与第二塑钢缠绕管2相连接,且第一塑钢缠绕管1和第二塑钢缠绕管2的外侧均设置有外凸纹7,并且第一对接卡环3和第二对接卡环4的内侧均胶粘有EAV发泡板18,同时第一对接卡环3和第二对接卡环4内侧的中间部位胶粘有密封块8,密封块8的两侧均设置有内部密封圈10,且内部密封圈10的外侧设置有顶紧装置11,并且顶紧装置11通过固定块16和紧固螺钉17与第一对接卡环3相连接,同时顶紧装置11外侧第一对接卡环3上胶粘有外部密封圈9,顶紧装置11的内部开设有连接槽19,且连接槽19的内部放置有压缩弹簧13,并且压缩弹簧13的外端与支撑柱14相连接,同时支撑柱14的外端设置有顶紧头15,第一对接卡环3和第二对接卡环4卡套在第一塑钢缠绕管1和第二塑钢缠绕管2的接连处,且第一对接卡环3的两端和第二对接卡环4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块5,并且连接块5上开设有螺栓孔12,同时第一对接卡环3和第二对接卡环4之间通过连接块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拆装的塑钢缠绕管用对接装置,包括第一塑钢缠绕管(1)、第二塑钢缠绕管(2)、外凸纹(7)、螺栓孔(12)、紧固螺钉(17)和EAV发泡板(1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钢缠绕管(1)通过第一对接卡环(3)和第二对接卡环(4)与第二塑钢缠绕管(2)相连接,且第一塑钢缠绕管(1)和第二塑钢缠绕管(2)的外侧均设置有外凸纹(7),并且第一对接卡环(3)和第二对接卡环(4)的内侧均胶粘有EAV发泡板(18),同时第一对接卡环(3)和第二对接卡环(4)内侧的中间部位胶粘有密封块(8),所述密封块(8)的两侧均设置有内部密封圈(10),且内部密封圈(10)的外侧设置有顶紧装置(11),并且顶紧装置(11)通过固定块(16)和紧固螺钉(17)与第一对接卡环(3)相连接,同时顶紧装置(11)外侧第一对接卡环(3)上胶粘有外部密封圈(9),所述顶紧装置(11)的内部开设有连接槽(19),且连接槽(19)的内部放置有压缩弹簧(13),并且压缩弹簧(13)的外端与支撑柱(14)相连接,同时支撑柱(14)的外端设置有顶紧头(15),所述第一对接卡环(3)和第二对接卡环(4)卡套在第一塑钢缠绕管(1)和第二塑钢缠绕管(2)的接连处,且第一对接卡环(3)的两端和第二对接卡环(4)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块(5),并且连接块(5)上开设有螺栓孔(12),同时第一对接卡环(3)和第二对接卡环(4)之间通过连接块(5)和紧固螺栓(6)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拆装的塑钢缠绕管用对接装置,包括第一塑钢缠绕管(1)、第二塑钢缠绕管(2)、外凸纹(7)、螺栓孔(12)、紧固螺钉(17)和EAV发泡板(1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钢缠绕管(1)通过第一对接卡环(3)和第二对接卡环(4)与第二塑钢缠绕管(2)相连接,且第一塑钢缠绕管(1)和第二塑钢缠绕管(2)的外侧均设置有外凸纹(7),并且第一对接卡环(3)和第二对接卡环(4)的内侧均胶粘有EAV发泡板(18),同时第一对接卡环(3)和第二对接卡环(4)内侧的中间部位胶粘有密封块(8),所述密封块(8)的两侧均设置有内部密封圈(10),且内部密封圈(10)的外侧设置有顶紧装置(11),并且顶紧装置(11)通过固定块(16)和紧固螺钉(17)与第一对接卡环(3)相连接,同时顶紧装置(11)外侧第一对接卡环(3)上胶粘有外部密封圈(9),所述顶紧装置(11)的内部开设有连接槽(19),且连接槽(19)的内部放置有压缩弹簧(13),并且压缩弹簧(13)的外端与支撑柱(14)相连接,同时支撑柱(14)的外端设置有顶紧头(15),所述第一对接卡环(3)和第二对接卡环(4)卡套在第一塑钢缠绕管(1)和第二塑钢缠绕管(2)的接连处,且第一对接卡环(3)的两端和第二对接卡环(4)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块(5),并且连接块(5)上开设有螺栓孔(12),同时第一对接卡环(3)和第二对接卡环(4)之间通过连接块(5)和紧固螺栓(6)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塑钢缠绕管用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钢缠绕管(1)和第二塑钢缠绕管(2)的结构相同,且第一塑钢缠绕管(1)的中心线和第二塑钢缠绕管(2)的中心线在同一水平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塑钢缠绕管用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卡环(3)和第二对接卡环(4)的形状结构均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吉李良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珑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