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叠合梁整体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7084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梁整体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结构、两个顶托装置和四个三角滑架,支撑结构由两排两列立杆以及固定连接两相邻立杆的横杆组成,每根立杆高度可调节,通过调节立杆高度可精准控制安装标高,支撑结构呈立体矩阵结构,顶托装置位于所述立杆之上,在每一个顶托装置上安装有两个三角滑架,两个三角滑架之间的间距可调,叠合梁放置于顶托装置上,并放置于每一个顶托装置上的两个三角滑架之间,利用顶托装置上的两个三角滑架固定所述叠合梁的平面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整体支撑装置,构造简单,拆装简便、快速,便于现场施工,整体支撑稳定性较好。

An Integrated Support Device for Assembled Composite Beam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integral support device for an assembled composite beam, which comprises a support structure, two jacking devices and four triangular sliding frames. The support structure consists of two rows of two rows of upright poles and cross poles fixed to connect two adjacent upright poles. The height of each upright pole can be adjusted. The installation elevation can be precisely controlled by adjusting the height of the upright pole. The support structure is a three-dimensional matrix structure,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jacking device can be adjusted. On the vertical pole, two triangular sliding frames are installed on each supporting device. The spacing between the two triangular sliding frames is adjustable. The composite beam is placed on the supporting device and between the two triangular sliding frames on each supporting device. The plane position of the composite beam is fixed by two triangular sliding frames on the supporting device. The integral support devic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simple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fast speed, convenient on-site construction and good overall support s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叠合梁整体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装配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梁整体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对于叠合梁支撑体系而言,通常采用满堂脚手架或独立支撑杆件。满堂脚手架安装耗时、耗工,安装和拆卸都不方便,现场扣件易丢失,不便于现场管理;对于独立支撑杆件整体稳定性不好,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装配式叠合梁整体支撑装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叠合梁整体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结构、两个顶托装置和四个三角滑架,所述支撑结构由两排两列立杆以及固定连接两相邻立杆的横杆组成,所述立杆和所述横杆采用盘扣式节点连接,每根立杆的高度可调节,通过调节所述立杆的高度可精准控制安装标高,所述支撑结构呈立体矩阵结构,所述顶托装置位于所述立杆之上,在每一个所述顶托装置上安装有两个三角滑架,两个三角滑架之间的间距可调,叠合梁放置于顶托装置上,并放置于每一个所述顶托装置上的两个三角滑架之间,利用所述顶托装置上的两个三角滑架固定所述叠合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整体支撑装置,构造简单,拆装简便、快速,便于现场施工,整体支撑稳定性较好。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的,所述顶托装置包括工字钢梁、两个加强垫板、两根套管和两根圆管,两个所述加强垫板对称焊接在所述工字钢梁的底部,在每一个所述加强垫板上焊接有一根套管,每一根所述套管内套入一根对应的圆管,且所述圆管与对应的所述套管焊接连接,所述圆管的另一端套入对应的立杆中,其中,每两根立杆支撑一个所述顶托装置,所述支撑结构支撑两个所述顶托装置。进一步的,每一个所述三角滑架包括两个立板、两个斜撑固定板、上部加强板、下部加强板、两个上端滑板、两个下端滑板和连接滑板,其中,两个所述立板、两个所述斜撑固定板、两个所述上端滑板和两个所述下端滑板均为相同的对称结构,两个所述立板分别焊接固定在所述上部加强板的两侧、所述下部加强板的两侧以及两个下端滑板的两侧,每一个所述上端滑板焊接在对应的所述下端滑板之上,所述上端滑板与所述下端滑板之间的间隙形成滑槽,两个所述斜撑固定板的上端与所述上部加强板焊接固定,两个所述斜撑固定板的下端与所述上端滑板的底部焊接,所述连接滑板与两个所述上端滑板侧边、两个所述下端滑板端部以及两个斜撑固定板焊接固定。进一步的,所述上端滑板和所述下端滑板均为L型角钢,两块所述上端滑板和两块所述下端滑板均通过焊接方式拼接,每一个所述上端滑板的外侧面分别焊接在对应的所述下端滑板的内侧面,所述上端滑板的底部与所述下端滑板的底部距离一定高度,所述下端滑板的底部和所述上端滑板的底部间距形成滑槽;每个三角滑架通过所述滑槽安装在工字钢梁上端,两个所述三角滑架之间的间距在工字钢梁上端长度方向上可任意调节。进一步的,在每一个所述下端滑板的底部分别开设有一个定位孔,在每个所述定位孔上焊接有一个螺母,定位螺杆穿过所述螺母和所述定位孔直至与所述工字钢梁的上端面接触,紧固所述定位螺杆使得所述定位螺杆与所述工字钢梁的上端面形成挤压连接,从而使三角滑架固定在工字钢梁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装配式叠合梁整体支撑装置结构图;图2为图1中顶托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三角滑架结构示意图;图4为三角滑架中上端滑板和下端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三角滑架中下端滑板的底部示意图;图6为三角滑架和顶托装置之间安装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名称如下:1、立杆,2、横杆,3、顶托装置,300、工字钢梁,301、加强垫板,302、套管,303、圆管,4、三角滑架,400、立板,401、斜撑固定板,402、下部加强板,403、上部加强板,404、下端滑板,405、上端滑板,406、定位孔,407、螺母,408、定位螺杆,409、连接滑板,5、叠合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参见图1,提供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装配式叠合梁整体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结构、两个顶托装置3和四个三角滑架4,支撑结构由两排两列立杆1以及固定连接两相邻立杆1的横杆2组成,立杆1和横杆2采用盘扣式节点连接,每根立杆1的高度可调节,通过调节立杆1的高度可精准控制安装标高。支撑结构呈立体矩阵结构,顶托装置3位于所述立杆1之上,在每一个顶托装置3上安装有两个三角滑架4,两个三角滑架4之间的间距可调,叠合梁5放置于顶托装置3上,并位于每一个顶托装置3上的两个三角滑架4之间,利用顶托装置3上的两个三角滑架4固定所述叠合梁5。其中,4根立杆1排列成两排两列,在立杆1不同的高度上采用两组(每组4根)横杆2对相邻的两根立杆1进行固定,其中,立杆1和横杆2之间采用盘扣式节点连接,通过两组横杆2固定4根立杆1,使得4根立杆1形成稳定的单个支撑结构。每个立杆1的底部焊接有底座,使得单个支撑结构能够平稳放置,其中,每一根立杆1上设置有标高调节结构,可以对立杆1的高度进行调节,进而调节整体支撑装置的安装标高。其中,参见图2,顶托装置3包括工字钢梁300、两个加强垫板301、两根套管302和两根圆管303,两个加强垫板301对称焊接在工字钢梁300的底部,在每一个加强垫板301上焊接有一根套管302,每一根套管302内套入一根对应的圆管303,且圆管303与对应的套管302焊接连接,每一根圆管303的另一端套入对应的立杆1中。其中,一个工字钢梁300下对应有两根圆管303,两个圆管303对应套入两根立杆1中,则两根立杆1承载一个工字钢梁300,即每两根立杆1支撑一个顶托装置3,支撑结构支撑两个顶托装置3。参见图3,其中的每一个三角滑架4包括两个立板400、两个斜撑固定板401、上部加强板403、下部加强板402、两个上端滑板405、两个下端滑板404和连接滑板409。其中,两个立板400、两个斜撑固定板401、两个上端滑板405和两个下端滑板404均为相同的对称结构。两个立板400分别焊接固定在上部加强板403的两侧、下部加强板402的两侧以及两个下端滑板404的两侧。其中,上部加强板403和下部加强板402均为L型角钢,上部加强板403和下部加强板402间距一定高度对称放置,两个加强筋的一侧焊接一块立板400,两个加强筋的另一侧焊接一块立板400。每一个上端滑板405焊接在对应的下端滑板404之上,上端滑板405与下端滑板404之间的间隙形成滑槽。两个斜撑固定板401的上端与上部加强板403焊接固定,两个斜撑固定板401的下端与上端滑板405的底部焊接,连接滑板409与两个上端滑板405侧边、两个下端滑板404端部以及两个斜撑固定板401焊接固定。参见图4,具体的,上端滑板405和下端滑板404均为L型角钢,两块上端滑板405和两块下端滑板404均通过焊接方式拼接。每一个上端滑板405的侧面分别焊接在对应的下端滑板404的侧面内,即其中一个上端滑板405的外侧面焊接在其中一个下端滑板404的内侧面,另一个上端滑板405的外侧面焊接在另一个下端滑板404的内侧面。上端滑板405的底部与下端滑板404的底部距离一定高度,下端滑板404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叠合梁整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结构、两个顶托装置(3)和四个三角滑架(4),所述支撑结构由两排两列立杆(1)以及固定连接两相邻立杆(1)的横杆(2)组成,所述立杆(1)和所述横杆(2)采用盘扣式节点连接,每根立杆(1)的高度可调节,通过调节所述立杆(1)的高度可精准控制安装标高,所述支撑结构呈立体矩阵结构,所述顶托装置(3)位于所述立杆(1)之上,在每一个所述顶托装置(3)上安装有两个三角滑架(4),两个三角滑架(4)之间的间距可调,叠合梁(5)放置于顶托装置(3)上,并放置于每一个所述顶托装置(3)上的两个三角滑架(4)之间,利用所述顶托装置(3)上的两个三角滑架(4)固定所述叠合梁(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叠合梁整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结构、两个顶托装置(3)和四个三角滑架(4),所述支撑结构由两排两列立杆(1)以及固定连接两相邻立杆(1)的横杆(2)组成,所述立杆(1)和所述横杆(2)采用盘扣式节点连接,每根立杆(1)的高度可调节,通过调节所述立杆(1)的高度可精准控制安装标高,所述支撑结构呈立体矩阵结构,所述顶托装置(3)位于所述立杆(1)之上,在每一个所述顶托装置(3)上安装有两个三角滑架(4),两个三角滑架(4)之间的间距可调,叠合梁(5)放置于顶托装置(3)上,并放置于每一个所述顶托装置(3)上的两个三角滑架(4)之间,利用所述顶托装置(3)上的两个三角滑架(4)固定所述叠合梁(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梁整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托装置(3)包括工字钢梁(300)、两个加强垫板(301)、两根套管(302)和两根圆管(303),两个所述加强垫板(301)对称焊接在所述工字钢梁(300)的底部,在每一个所述加强垫板(301)上焊接有一根套管(302),每一根所述套管(302)内套入一根对应的圆管(303),且所述圆管(303)与对应的所述套管(302)焊接连接,所述圆管(303)的另一端套入对应的立杆(1)中,其中,每两根立杆(1)支撑一个所述顶托装置(3),所述支撑结构支撑两个所述顶托装置(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梁整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三角滑架(4)包括两个立板(400)、两个斜撑固定板(401)、上部加强板(403)、下部加强板(402)、两个上端滑板(405)、两个下端滑板(404)和连接滑板(409),其中,两个所述立板(400)、两个所述斜撑固定板(401)、两个所述上端滑板(405)和两个所述下端滑板(404)均为相同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旭王磊兴张浪刘红罗锐张贺相福生
申请(专利权)人:美好建筑装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