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围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6943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围护结构,涉及基坑围护领域,包括底座、与底座顶端的两侧铰接的连接板以及连接底座两侧连接板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两端与连接板滑移连接;所述支撑组件滑移后,连接板的一端与基坑的侧壁抵接;连接板与底座铰接,通过支撑组件带动连接板转动,从而使连接板与基坑的侧壁抵接,从而对基坑进行支护,连接板和支撑组件形成三角形结构,从而能够增加连接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当施工完成后,通过支撑组件带动连接板转动,从而进行拆除,从而便于在基坑内安装和拆卸,从而便于减少施工时间。

A kind of retaining structure for foundation pi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oundation pit enclosure structure,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foundation pit enclosure, including a base, a connecting plate hi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top of the base and a supporting component connecting the connecting plates on both sides of the base. The two ends of the supporting component are sliding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plates; after the sliding of the supporting component, one end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ide wall of the foundation pit; and the connecting plate is hinged with the base through the sliding connection. The supporting component drives the connecting plate to rotate, so that the connecting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ide wall of the foundation pit, thus supporting the foundation pit, forming a triangular structure between the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supporting component, which can increase the connecting strength between the connecting plates. When the construction is completed, the connecting plate is driven to rotate by the supporting component, so as to be dismantled, so as to facilitate installation and disassembly in the foundation pit, thus facilitating the installation and disassembly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Reduce construction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围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基坑围护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基坑围护结构。
技术介绍
基坑围护结构主要承受基坑开挖卸荷所产生的水压力和土压力,并将此压力传递到支撑,是稳定基坑的一种施工临时挡墙结构。现有技术可参照授权公告号为CN103806449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旋喷桩和内插于旋喷桩中的双排桩结构;其中,旋喷桩为形成在基坑周边土体上的高强水泥土桩体,多跟旋喷桩相互搭接形成加固区;双排桩结构包括第一排灌注桩、第二排灌注桩和连接第一排灌注桩和第二排灌注桩顶部的连梁,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该基坑支护结构需要灌注混凝土,在施工完毕后需要进行拆除,增加了施工的时间,从而不便于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围护结构,其优点是能够便于安装和拆卸,从而减少施工时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坑围护结构,包括底座、与底座顶端的两侧铰接的连接板以及连接底座两侧连接板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两端与连接板滑移连接;所述支撑组件滑移后,连接板的一端与基坑的侧壁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与底座铰接,通过支撑组件带动连接板转动,从而使连接板与基坑的侧壁抵接,从而对基坑进行支护,连接板和支撑组件形成三角形结构,从而能够增加连接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当施工完成后,通过支撑组件带动连接板转动,从而进行拆除,从而便于在基坑内安装和拆卸,从而便于减少施工时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螺杆以及与螺杆两端螺纹配合的连接筒,所述螺杆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朝向底座的滑槽,所述连接筒远离螺杆的一端铰接有工字块,所述连接筒通过工字块与连接板上的滑槽滑移连接;所述连接筒上设置有将连接筒固定在连接板上的固定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螺杆,从而使连接筒与螺杆相对转动,从而改变螺杆与连接筒之间距离,从而改变连接筒之间的长度,从而便于带动连接板转动,从而便于连接板与基坑的侧壁抵接和脱离,从而便于对基坑进行支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铰接在工字块上的固定板以及固接在固定板朝向连接板一侧的固定柱,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供固定柱插接的插接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与基坑的侧壁抵接后,固定板上的固定柱与连接板上的插接孔插接,从而将连接筒固定在连接板上,从而减少基坑围护时连接板的运动,从而便于对基坑进行围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柱上套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固定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工字块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位弹簧能够将固定柱限制在插接孔中,从而减少固定柱脱离插接孔的情况,从而便于对连接筒和连接板之间的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杆的中部固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底座上固接有限位柱,且限位柱穿过限位块上的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柱穿过限位块上的通孔,从而在调节连接筒之间的距离时能够对螺杆进行竖直方向的导向,使连接板转动的角度一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与基坑的侧壁抵接后形成容纳空间,所述连接板靠近容纳空间的一侧设置有气囊,所述连接板远离容纳空间的一侧设置有与气囊连通的进气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囊充气后与基坑的侧壁和连接板抵接,从而加强连接板与基坑侧壁之间的连接,同时气囊能够便于进行缓冲,从而在发生危险时减少对连接板的冲击,从而便于对基坑进行围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囊远离连接板的一侧固接有耐磨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囊上设置耐磨层,从而减少气囊与基坑侧壁之间的磨损,从而对气囊进行保护,从而便于对基坑进行围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磨层上固接有若干连接柱,所述气囊充气后,所述连接柱与基坑的侧壁插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囊充气之后,连接柱与基坑的侧壁插接,从而加强气囊与及肯侧壁之间的连接,从而便于对基坑的侧壁进行围护。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连接板与底座铰接,通过支撑组件带动连接板转动,从而使连接板与基坑的侧壁抵接,从而对基坑进行支护,连接板和支撑组件形成三角形结构,从而能够增加连接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当施工完成后,通过支撑组件带动连接板转动,从而进行拆除,从而便于在基坑内安装和拆卸,从而便于减少施工时间;2.转动螺杆,从而使连接筒与螺杆相对转动,从而改变螺杆与连接筒之间距离,从而改变连接筒之间的长度,从而便于带动连接板转动,从而便于连接板与基坑的侧壁抵接和脱离,从而便于对基坑进行支护;3.连接板与基坑的侧壁抵接后,固定板上的固定柱与连接板上的插接孔插接,从而将连接筒固定在连接板上,从而减少基坑围护时连接板的运动,从而便于对基坑进行围护。附图说明图1是体现本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体现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体现工字块的示意图;图4是体现螺杆和限位块配合的分解示意图。图中:1、底座;2、连接板;21、滑槽;22、插接孔;3、支撑组件;31、螺杆;32、连接筒;33、工字块;4、固定组件;41、固定板;42、固定柱;43、复位弹簧;5、限位块;6、限位柱;7、气囊;71、进气孔;8、耐磨层;81、连接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一种基坑围护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底座1、两个分别设置在底座1顶端两侧的连接板2以及连接两个连接板2的支撑组件3,连接板2与底座1接触的一侧与底座1铰接;在使用时,将底座1放置在基坑的底端,通过支撑组件3带动连接板2在底座1上转动,从而使连接板2抵接在基坑的侧壁上。支撑组件3包括螺杆31以及与螺杆31两端螺纹配合的连接筒32,螺杆31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连接筒32远离螺杆31的一端铰接有工字块33(如图3所示),连接板2上开设有朝向底座1的滑槽21,连接筒32通过工字块33与连接板2上的滑槽21滑移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筒32上设置有固定组件4,固定组件4包括设置在工字块33靠近连接筒32一侧的固定板41以及固接在固定板41靠近连接板2一侧的固定柱42,工字块33上开设有供固定柱42穿过的通孔;连接板2上沿滑槽21方向开设有若干插接孔22,固定板41上的固定柱42与插接孔22插接;固定柱42上套接有复位弹簧43,复位弹簧43的一端与固定柱4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工字块33固定连接;复位弹簧43提供弹力,使固定板41上的固定柱42与连接板2上的插接孔22插接;通过拉动固定板41,能够使固定板41上的固定柱42与连接板2上的插接孔22分离,从而便于调节连接筒32之间的距离。螺杆31的中部转动连接有限位块5,限位块5上开设有通孔,底座1的中部竖直固接有限位柱6,限位柱6穿过限位块5上的通孔。如图4所示,连接板2与基坑的侧壁抵接后,连接板2与基坑的侧壁之间形成容纳空间,连接板2靠近容纳空间的一侧固接有气囊7,连接板2远离容纳空间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孔71(如图1所示),进气孔71上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与底座(1)顶端的两侧铰接的连接板(2)以及连接底座(1)两侧连接板(2)的支撑组件(3),所述支撑组件(3)的两端与连接板(2)滑移连接;所述支撑组件(3)滑移后,连接板(2)的一端与基坑的侧壁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与底座(1)顶端的两侧铰接的连接板(2)以及连接底座(1)两侧连接板(2)的支撑组件(3),所述支撑组件(3)的两端与连接板(2)滑移连接;所述支撑组件(3)滑移后,连接板(2)的一端与基坑的侧壁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螺杆(31)以及与螺杆(31)两端螺纹配合的连接筒(32),所述螺杆(31)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连接板(2)上开设有朝向底座(1)的滑槽(21),所述连接筒(32)远离螺杆(31)的一端铰接有工字块(33),所述连接筒(32)通过工字块(33)与连接板(2)上的滑槽(21)滑移连接;所述连接筒(32)上设置有将连接筒(32)固定在连接板(2)上的固定组件(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4)包括铰接在工字块(33)上的固定板(41)以及固接在固定板(41)朝向连接板(2)一侧的固定柱(42),所述连接板(2)上开设有供固定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晨晨杨涛洪魏研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岩土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