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膜及发声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6814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振膜,其包括振动部和盖设固定于所述振动部的球顶,所述球顶包括中间层和分别粘贴固定于所述中间层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所述中间层为纤维增强层,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中的至少一个为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所述振膜。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振膜的制造工艺简单且具有高比模量、高比强度及低密度的特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声器件的灵敏度高且高频声学性能好。

Vibrating diaphragm and sound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vibration film, which comprises a vibration part and a spherical top fixed to the vibration part. The spherical top comprises an intermediate layer and a first and a second substrate layers respectively affixed to the opposite sides of the intermediate layer. The intermediate layer is a fiber reinforced layer, and at least one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substrate layers is a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resin matrix composite. Material layer.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 sound generator, which comprises the vibration film. Compared with the related technology,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the vibration film of the invention is simple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specific modulus, high specific strength and low density. The sound generator of the invention has high sensitivity and good high frequency acoustic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振膜及发声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声转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振膜及发声器件。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而在众多移动设备之中,手机无疑是最常见、最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目前,手机的功能极其多样,其中之一便是高品质的音乐功能,因此,用于播放声音的发声器件被大量应用到现在的智能移动设备之中。相关技术的发声器件包括盆架和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驱动所述振膜振动的音圈,所述振膜包括振动部和由所述振动部的周缘延伸的折环部以及盖设固定于所述振动部的球顶,所述球顶包括依次叠设固定的第一层、第二层及第三层,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三层为金属制成,所述第二层为泡沫制成。然而,相关技术中所述振膜的所述球顶为金属、泡沫及金属构成的复合材料,该球顶厚度大且力学性能较差,与理想状态下要求的所述球顶的刚度大和质量轻的要求有一定差距,从而使所述发声器件的高频声学性能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发声器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的高比模量、高比强度及低密度的振膜及灵敏度高且高频声学性能好的发声器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振膜,其包括振动部和盖设固定于所述振动部的球顶,所述球顶包括中间层和分别粘贴固定于所述中间层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所述中间层为纤维增强层,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中的至少一个为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层。更优的,所述中间层为纤维织物或纤维毡。更优的,所述纤维织物为机织物、针织物、编织物及无纺织物中的至少一种。更优的,所述中间层的所述纤维材料为碳纤维、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硼纤维及有机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更优的,所述中间层分别与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通过粘胶剂或树脂固化的方式粘贴固定。更优的,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的厚度均为10μm至120μm。更优的,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或所述第二基材层为单向延伸碳纤维预浸料同向排布固化而形成的单层结构;或者,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或所述第二基材层包括至少一层由碳纤维束相互交叉编织形成的碳纤维布层,所述碳纤维布层的编织结构为平纹编织结构、斜纹编织及缎纹编织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更优的,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或所述第二基材层包括交替层叠设置的第一碳纤维层和第二碳纤维层,所述第一碳纤维层及所述第二碳纤维层分别呈由单向延伸的碳纤维束排布形成的单层结构,所述第一碳纤维层的碳纤维束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碳纤维层的碳纤维束的延伸方向的夹角范围为0°。更优的,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均为碳纤维编织布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层,该碳纤维编织布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层为单层或两层及以上碳纤维编织布预浸料热压固化成型,所述碳纤维编织布为平纹编织布、斜纹编织布及缎纹编织布中的任意一种。本专利技术还同时提供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振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振膜包括所述球顶,所述球顶由依次粘贴固定的所述第一基材层、所述中间层及所述第二基材层构成,而其中所述中间层为纤维增强层,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中的至少一个为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层。该结构使所述球顶具有高比模量、高比强度及低密度的特性。本专利技术还同时提供一种发声器件,所述发声器件包括所述振膜。所述球顶低密度,即质量轻,使提高了所述振膜的灵敏度,改善了所述发声器件的瞬态特性;所述球顶的高比模量和高比强度,即所述球顶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提高所述发声器件的高频性能和耐湿热性能;所述球顶的复合结构厚度较小,从而使所述发声器件的内部空间相对变大,从而使所述发声器件的设计空间变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振膜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图1中B所示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振膜的球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振膜实施例中的中间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振膜实施例中的第一基材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振膜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基材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发声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振膜100和应用所述振膜100的一种发声器件200。请参阅图1-2,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振膜100包括振动部1、由所述振动部11的周缘弯折延伸的折环部2、由所述折环部2向所述盆架10方向延伸的固定部3以及盖设固定于所述振动部1的球顶4。所述球顶4用于加强振膜100振动的刚性,刚性的所述球顶4可以减弱所述发声器件200在高频阶段的分割振动,提高所述发声器件200的高频音效。请参阅图3,具体的,所述球顶4包括中间层41和分别粘贴固定于所述中间层41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基材层42和第二基材层43。所述中间层41不仅可以起到固定第一基材层101和第二基材层103的作用所述中间层41为纤维增强层,其质量轻密度小成本低,可以提高所述振膜100整体的振动性能,减轻所述球顶4的质量并降低成本。请参阅图4,具体的,所述中间层41为纤维织物或纤维毡的任意一种。其中,所述纤维织物为机织物、针织物、编织物及无纺织物中的中的至少一个一种。所述中间层的所述纤维材料为为碳纤维、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硼纤维及有机纤维中的中的至少一个一种。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间层41分别与所述第一基材层42和所述第二基材层43通过粘胶剂或树脂固化的方式粘贴固定,即所述中间层41与所述第一基材层42和所述第二基材层43之间通过设置一个胶层,通过粘接剂粘接固定,也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基材层42和所述第二基材层43中的树脂直接固化粘接。当然,不限于此,还可以通过其他的粘贴方式进行固定都可以。所述第一基材层42粘贴固定于所述振动部1。所述第一基材层42和所述第二基材层43均为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层。该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比强度和比模量高,所述第一基材层42和所述第二基材层43均采用该材料可以在有效减轻所述球顶4质量的同时,保证所述球顶4具有较高的横向强度,并提高所述发声器件200的灵敏性并拓宽其的高频振动的范围,显著的提高所述发声器件200的灵敏度、耐热性、高频特性和可靠性。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材层42和所述第二基材层43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基材层42和所述第二基材层43的厚度均为10μm至120μm。当然,所述第一基材层42和所述第二基材层43的厚度不相同也是可以的,具体的选择可以根据所述振膜100的振动需求进行调节。以下分别通过两个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所述第一基材层42和所述第二基材层43的结构。实施例一: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材层542和/或所述第二基材层(图未示)为单向延伸碳纤维预浸料同向排布固化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振膜,其包括振动部和盖设固定于所述振动部的球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顶包括中间层和分别粘贴固定于所述中间层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所述中间层为纤维增强层,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中的至少一个为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膜,其包括振动部和盖设固定于所述振动部的球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顶包括中间层和分别粘贴固定于所述中间层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所述中间层为纤维增强层,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中的至少一个为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为纤维织物或纤维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织物为机织物、针织物、编织物及无纺织物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的所述纤维材料为碳纤维、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硼纤维及有机纤维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分别与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通过粘胶剂或树脂固化的方式粘贴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的厚度均为10μm至120μ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或所述第二基材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远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