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光方法及终端技术

技术编号:2116756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补光方法及终端。其中,该终端包括:间隔设置在电路板上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上方的透镜;其中,所述透镜朝向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的一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光源对应的第一纹路和与所述第二光源对应的第二纹路;所述第一光源到所述第一纹路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光源到所述第二纹路的垂直距离。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终端,能够更好的兼顾补光需求与距离之间的问题,使补光效果更好。

A Light Supplementary Method and Terminal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light supplementing method and a terminal. The terminal includes: a first light source and a second light source spaced on a circuit board; a lens arranged above the first light source and the second light source; where the lens is directed towards one side of the first light source and the second light source, and a first ridge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light source and a second ridge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light source; and the first light source. The vertical distance to the first ridge is smaller than the vertical distance from the second light source to the second ridge. The terminal provided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can give better consideration to the problem between the demand for supplementary light and the distance, so that the effect of supplementary light is be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补光方法及终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补光方法及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和普及,智能手机的功能日益强大,拍照是最常用的功能之一。在环境光比较弱时,一般需要闪光灯补光拍照。有时候拍照的景物距离手机很远,想用手机拍清楚较远物体的局部或者一个比较小的物体,这个时候需要闪光灯的光线尽可能的集中,打到想要拍照的区域,这样才能拍清楚物体。有时候拍照的景物距离手机很近,这个时候又希望闪光灯的光线尽可能的发散,不能集中,否则会过曝严重。传统的闪光灯光学设计很难兼容这种距离与拍照的需求矛盾,补光效果比较差。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红外补光上面。现有的智能手机除了拍照功能,人脸识别的普及度也越来越高。在环境光比较弱时,可以通过红外补光灯进行补光。但如果人脸距离红外灯过近,可能造成人脸图像中心过曝,影响人脸轮廓图像识别。如果人脸距离红外灯过远,红外光能量不足,人脸图像模糊不清,亮度不够,噪点多,也会造成识别问题。传统的补光灯光学设计也很难兼容这种距离与补光的需求矛盾,补光效果比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补光方法及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终端补光效果差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间隔设置在电路板上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上方的透镜;其中,所述透镜朝向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的一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光源对应的第一纹路和与所述第二光源对应的第二纹路;所述第一光源到所述第一纹路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光源到所述第二纹路的垂直距离。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补光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终端,所述终端包括至少一个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设置于所述终端的同一侧;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检测被拍摄的目标对象与拍摄所述目标对象的摄像头之间的第一距离;在所述第一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启动所述第一光源;在所述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启动所述第二光源。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如上所述的终端,所述终端还包括至少一个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设置于所述终端的同一侧;其中,所述终端还包括: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被拍摄的目标对象与拍摄所述目标对象的摄像头之间的第一距离;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启动所述第一光源;在所述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启动所述第二光源。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补光方法的步骤。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补光方法的步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终端内设置有两组补光灯,其中一组补光灯中的光源(即第一光源),由于与透镜上的纹路(即第一纹路)之间的距离较近,因此该组补光灯形成的补光,中心亮度会低一些,中心周围的亮度高一些,适用于被拍摄的目标对象到摄像头的距离较近的情况。另一组补光灯中的光源(即第二光源),由于与透镜上的纹路(即第二纹路)之间的距离较远,因此该组补光灯形成的补光,相比于前述补光灯,中心亮度会高一些,中心周围的亮度低一些,适用于被拍摄的目标对象到摄像头的距离较远的情况。这样,在需要补光时,可以根据被拍摄的目标对象到摄像头的距离,确定具体使用哪个补光灯进行补光,从而更好的兼顾补光需求与距离之间的问题,使补光效果更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透镜上的纹路的示意图;图4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5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补光方法的流程图;图6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人脸解锁场景的流程图;图7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拍照场景的流程图;图8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框图之一;图9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框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且能够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等)、台式电脑或智能电视等。该终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摄像头,用于获取外界图像。如图1和图2所示,该终端还包括:间隔设置在电路板101上的第一光源102和第二光源103以及设置于第一光源102和第二光源103上方的透镜104。透镜104朝向第一光源102和第二光源103的一面,设置有与第一光源102对应的第一纹路1041和与第二光源103对应的第二纹路1042。其中,第一光源102到第一纹路1041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二光源103到第二纹路1042的垂直距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补光结构主要用于补光,如在光照条件差的环境下进行人脸解锁或拍照时,对人脸进行补光,从而便于摄像头获取更加清晰的外界图像。其中,第一纹路1041和第二纹路1042的主要作用在于:对照射于其上的光线进行整形优化,如调整光线在光束的中心区域和中心周围区域的分布。第一光源102发出的光线照射于第一纹路1041上,穿过透镜104后,形成第一补光。第二光源103发出的光线照射于第二纹路1042上,穿过透镜104后,形成第二补光。由于第一光源102到第一纹路1041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二光源103到第二纹路1042的垂直距离,因此第一补光的中心亮度小于第二补光的中心亮度,第一补光的中心周围的亮度大于第二补光的中心周围的亮度。其中,第一光源102和第二光源103为相同的光源,其供电电流和电压也相同。众所周知,同一个光源,在电流一定的情况下,其发出的光线形成的光束的能量也是一定的。如果光束的中心区域的亮度比较高,那中心区域周围的亮度会比较低,此时,如果被补光的目标对象距离终端过近,可能会出现过曝的问题。如果降低光束的中心区域的亮度,此时,如果被补光的目标对象距离终端过远,则可能会出现目标对象光照不足的问题。由此可知,现有技术中的补光灯难以同时兼顾补光需求与距离之间的问题,补光效果欠佳。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终端内设置有两组补光灯,其中一组补光灯中的光源(即第一光源),由于与透镜上的纹路(即第一纹路)之间的距离较近,因此该组补光灯形成的补光,中心亮度会低一些,中心周围的亮度高一些,适用于被拍摄的目标对象到摄像头的距离较近的情况。由于目标对象距离摄像头较近,整体光照亮度已足够,这时候要求照射在目标对象上的补光的中心区域亮度低一些,光线尽可能的打散,将照射的区域增大,避免中心区域过亮,导致图像过暴问题。另一组补光灯中的光源(即第二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在电路板上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上方的透镜;其中,所述透镜朝向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的一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光源对应的第一纹路和与所述第二光源对应的第二纹路;所述第一光源到所述第一纹路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光源到所述第二纹路的垂直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在电路板上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上方的透镜;其中,所述透镜朝向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的一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光源对应的第一纹路和与所述第二光源对应的第二纹路;所述第一光源到所述第一纹路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光源到所述第二纹路的垂直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纹路与所述第二纹路为相同纹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纹路与所述第二纹路为不同纹路。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均为红外灯或闪光灯。5.一种补光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终端,所述终端还包括至少一个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设置于所述终端的同一侧;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检测被拍摄的目标对象与拍摄所述目标对象的摄像头之间的第一距离;在所述第一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启动所述第一光源;在所述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启动所述第二光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被拍摄的目标对象与拍摄所述目标对象的摄像头之间的第一距离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环境光的亮度;在所述环境光的亮度低于预设亮度值时,执行检测被拍摄的目标对象与拍摄所述目标对象的摄像头之间的第一距离的步骤。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被拍摄的目标对象与拍摄所述目标对象的摄像头之间的第一距离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用户输入的预设指令;其中,所述预设指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攀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