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简单的抱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6618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结构简单的抱闸结构。现有抱闸结构复杂,容易因零件丢失或失效而影响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机座、刹车片、衔铁以及电磁铁,衔铁与电磁铁间设复位弹簧,衔铁可在抱闸工位和松闸工位间切换,抱闸结构包括手动松闸组件,手动松动松闸组件包括手动支架和松闸杆,通过手动支架驱使松闸杆向前移动,以使衔铁由抱闸工位向前移动并切换至松闸工位。将衔铁与刹车片间的脱离方式由顶针推挤方式改为松闸杆拉拽方式,手动支架通过松闸杆来拉拽衔铁远离刹车片,有效简化手动松闸组件的结构,既有效提高其工作稳定性,防止因部件失效或脱落而导致手动松闸组件失效的情况,还降低了加工难度,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A simple lock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ock structure with simple structure. The existing brake holder structure is complex and easy to be affected by the loss or failure of parts.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machine base, brake pads, armature and electromagnet. A reset spring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armature and electromagnet. The armature can be switched between the holding position and the loosening position. The holding structure includes a manual loosening brake assembly, and the manual loosening brake assembly includes a manual brake support and a loosening brake rod. The loosening brake rod is driven forward by a manual brake to move and switch the armature from the holding position to the loosening position. To the loosening gate station. The way of separation between armature and brake pad is changed from Jack pin pushing to loosening brake rod pulling. Manual bracket pulls armature away from brake pad by loosening brake rod, effectively simplifies the structure of manual loosening brake assembly, effectively improves its working stability, prevents the failure of manual loosening brake assembly caused by component failure or shedding, and reduces the difficulty of processing, thereby reducing the generation of manual loosening brake assembly. Cost of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简单的抱闸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抱闸结构。
技术介绍
电梯已被人们广泛使用,在多层或高层建筑内,电梯用于承担输送人和物的工作。现有的厢式电梯包括竖置的井道、设于井道内的导轨、可在井道内沿导轨升降的轿厢以及驱动轿厢升降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带卷筒的卷扬机、钢丝绳、滑轮组以及用于制动的抱闸结构,卷扬机通过卷筒收放钢丝绳实现轿厢升降,抱闸结构包括依次叠置的机座、刹车片、衔铁以及电磁铁,衔铁与电磁铁间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通过弹性回复力驱使衔铁切换至与刹车片贴合的抱闸工位,所述电磁铁通过轴向磁吸实现衔铁切换至与刹车片分离的松闸工位,抱闸结构上还设有手动松闸组件,所述手动松闸组件包括设于机座外侧壁上且可摆动的手动支架、与手动支架配合且带弹簧的顶针,顶针先穿越机座再搭接在衔铁朝向机座侧壁面上,机座上设有供弹簧嵌置的变径孔,顶杆端部设有卡置弹簧的限位块,弹簧套置在顶针上,弹簧一端与变径孔内的台阶换抵触,另一端与限位块抵触,顶针在弹簧作用下与衔铁脱离,在使用时,使用者通过拨动手动支架来驱使顶针朝向衔铁移动,并通过顶针推挤衔铁与刹车片脱离,实现松闸操作。这种结构存在以下缺陷:顶针和弹簧均插置套接的活动部件,顶针需要利用弹簧实现复位,当弹簧失效或脱离顶针时,顶针将无法复位,导致抱闸结构无法正常使用,此外,需要为顶针和弹簧设置限位用的限位块和台阶环,既提高了加工难度,增加了加工成本,还容易因弹簧脱落或失效而影响顶针复位,影响抱闸结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抱闸结构,将衔铁与刹车片间的脱离方式由顶针推挤方式改为松闸杆拉拽方式,通过简化松闸杆处的结构,既确保抱闸结构的工作稳定性,还降低加工难度。本技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结构简单的抱闸结构,包括由后至前依次叠置的机座、刹车片、衔铁以及电磁铁,衔铁与电磁铁间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通过弹性回复力驱使衔铁切换至与刹车片贴合的抱闸工位,所述电磁铁通过轴向磁吸实现衔铁切换至与刹车片分离的松闸工位,所述抱闸结构包括手动松闸组件,所述手动松动松闸组件包括设于电磁铁前侧壁上的手动支架以及驱使衔铁向前移动的松闸杆,通过手动支架驱使松闸杆向前移动,以使衔铁由抱闸工位向前移动并切换至松闸工位。将衔铁与刹车片间的脱离方式由顶针推挤方式改为松闸杆拉拽方式,并将手动松闸组件设置在电磁铁侧,手动支架通过松闸杆来拉拽衔铁远离刹车片,且衔铁在复位弹簧作用下由松闸工位切换至抱闸工位时,松闸杆也随着衔铁自动复位,有效简化手动松闸组件的结构,既有效提高其工作稳定性,防止因部件失效或脱落而导致手动松闸组件失效的情况,还降低了加工难度,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作为优选,所述松闸杆前端设有前置限位块,所述松闸杆的后端依次穿越手动支架、电磁铁以及衔铁后与后置限位块固接,所述手动支架包括一手动施力端以及一可抵触在电磁铁外侧壁上的支点端,手动支架以支点端为中线向前摆动并通过松闸杆驱使衔铁向前移动。前置限位块和后置限位块分别固接在松闸杆的两端上,有效限制手动支架和衔铁的活动空间,进而确保手动支架在摆动时能通过后置限位块拉拽衔铁。松闸杆穿置在手动支架的中部,使用者掰动手动支架的施力端,手动支架以支点端为中心进行摆动,并通过联动的松闸杆拉拽衔铁,实现衔铁由抱闸工位切换至松闸工位。作为优选,所述手动支架中段开设供松闸杆穿置的前置穿孔,所述前置限位块与松闸杆前端固接并通过与所述前置穿孔的孔口周缘搭接实现限位。支点端到施力端的距离大于支点端到前置穿孔的距离,通过力臂差异来减轻手动松闸所需的力度,上述距离差距越大,使用者需要施加的力越小,触发手动松闸组件越轻松。在使用时,手动支架通过推挤前置限位块来拉拽松闸杆。作为优选,所述电磁铁上开设供松闸杆穿置的中置穿孔,所述衔铁上开设与供松闸杆穿置的后置穿孔,所述后置限位块与松闸杆后端固接并通过与所述后置穿孔的孔口周缘搭接实现限位。前置穿孔、中置穿孔以及后置穿孔为同轴设置,既方便松闸杆依次穿越,方便安装,还确保中置穿孔和前置穿孔可以相对松闸杆进行滑动,确保拉拽动作顺利进行。作为优选,所述松闸杆为松闸螺杆,所述松闸螺杆的螺头形成所述前置限位块,所述后置限位块为螺接在松闸螺杆上的松闸螺母。松闸螺母螺接在松闸螺杆上,螺头和螺母间形成供衔铁、电磁铁以及手动支架活动的空间,确保手动支架通过螺头拉拽松闸螺杆,并通过松闸螺母驱使衔铁与刹车片脱离。此外,松闸螺杆和松闸螺母配合实现手动支架、衔铁以及电磁铁连接,确保手动支架始终位于电磁铁的前方,防止手动支架脱落的情况发生。作为优选,所述机座、刹车片、衔铁以及电磁铁均呈圆盘状且同轴线设置,所述机座和电磁铁均径向向外延伸形成轴向对应的围边。刹车片隐入机座和衔铁间的空间,既防止刹车片与外界接触,起到保护的作用,还为间距调节组件提供安装空间。作为优选,所述机座和电磁铁的对应围边间设有间距调节组件,间距调节组件包括限位螺杆、开设在机座上的调节孔以及夹设在机座和电磁铁间的调节弹簧,限位螺杆自前向后穿越电磁铁、调节弹簧后螺接在所述调节孔内,调节弹簧被夹持在机座和电磁铁间,限位螺杆通过控制与调节孔的螺接深度来调节机座和电磁铁间距离。调节孔内设有螺纹,限位螺杆和调节孔配合来限定机座和电磁铁间的允许活动范围,在通过调节弹簧来确保电磁铁的前侧壁始终与限位螺杆的螺头抵触,进而确保电磁铁和机座间的距离始终维持在允许活动范围的最大值,确保电磁铁和机座间预留容纳刹车片和衔铁的空间以及供衔铁活动的空间。作为优选,所述限位螺杆上螺接有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被夹持在调节孔孔口周缘与调节弹簧之间。锁紧螺母通过与调节孔孔口周缘抵触来防止限位螺杆相对调节孔转动,进而确保电磁铁与机座间距离满足使用要求。作为优选,所述手动支架呈Y形,包括设于竖杆底端的施力端以及设于两个斜杆顶部的支点端,所述手动松闸组件包括分别与所述斜杆对应的松闸杆,手动支架以两支点端连线为中心向前摆动并驱使两松闸杆同步运动。松闸杆为两根,且分置在电磁铁的两侧,通过增加松闸杆数量来增加对衔铁施力的点,确保衔铁能整体同步脱离刹车片,防止衔铁因局部脱离刹车片而影响松闸效果的情况。手动支架为一体结构,确保松闸杆能同步动作。作为优选,所述电磁铁外侧壁上隆起形成与支点端搭接的凸块,凸块具有球面状。凸块对支点端起到支撑的作用,使得手动支架与电磁铁间具有供使用者抓握施力端的间隙,方便操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将衔铁与刹车片间的脱离方式由顶针推挤方式改为松闸杆拉拽方式,并将手动松闸组件设置在电磁铁侧,手动支架通过松闸杆来拉拽衔铁远离刹车片,且衔铁在复位弹簧作用下由松闸工位切换至抱闸工位时,松闸杆也随着衔铁自动复位,有效简化手动松闸组件的结构,既有效提高其工作稳定性,防止因部件失效或脱落而导致手动松闸组件失效的情况,还降低了加工难度,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座,2、刹车片,3、衔铁,4、电磁铁,5、复位弹簧,6、手动支架,7、松闸杆,8、前置限位块,9、后置限位块,10、施力端,11、支点端,12、前置穿孔,13、中置穿孔,14、后置穿孔,15、限位螺杆,16、调节弹簧,17、调节孔,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构简单的抱闸结构,包括由后至前依次叠置的机座(1)、刹车片(2)、衔铁(3)以及电磁铁(4),衔铁(3)与电磁铁(4)间设有复位弹簧(5),复位弹簧(5)通过弹性回复力驱使衔铁(3)切换至与刹车片(2)贴合的抱闸工位,所述电磁铁(4)通过轴向磁吸实现衔铁(3)切换至与刹车片(2)分离的松闸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抱闸结构包括手动松闸组件,所述手动松闸组件包括设于电磁铁(4)前侧壁上的手动支架(6)以及驱使衔铁(3)向前移动的松闸杆(7),通过手动支架(6)驱使松闸杆(7)向前移动,以使衔铁(3)由抱闸工位向前移动并切换至松闸工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简单的抱闸结构,包括由后至前依次叠置的机座(1)、刹车片(2)、衔铁(3)以及电磁铁(4),衔铁(3)与电磁铁(4)间设有复位弹簧(5),复位弹簧(5)通过弹性回复力驱使衔铁(3)切换至与刹车片(2)贴合的抱闸工位,所述电磁铁(4)通过轴向磁吸实现衔铁(3)切换至与刹车片(2)分离的松闸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抱闸结构包括手动松闸组件,所述手动松闸组件包括设于电磁铁(4)前侧壁上的手动支架(6)以及驱使衔铁(3)向前移动的松闸杆(7),通过手动支架(6)驱使松闸杆(7)向前移动,以使衔铁(3)由抱闸工位向前移动并切换至松闸工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简单的抱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松闸杆(7)前端设有前置限位块(8),所述松闸杆(7)的后端依次穿越手动支架(6)、电磁铁(4)以及衔铁(3)后与后置限位块(9)固接,所述手动支架(6)包括一手动施力端(10)以及一可抵触在电磁铁(4)外侧壁上的支点端(11),手动支架(6)以支点端(11)为中线向前摆动并通过松闸杆(7)驱使衔铁(3)向前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构简单的抱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支架(6)中段开设供松闸杆(7)穿置的前置穿孔(12),所述前置限位块(8)与松闸杆(7)前端固接并通过与所述前置穿孔(12)的孔口周缘搭接实现限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结构简单的抱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4)上开设供松闸杆(7)穿置的中置穿孔(13),所述衔铁(3)上开设与供松闸杆(7)穿置的后置穿孔(14),所述后置限位块(9)与松闸杆(7)后端固接并通过与所述后置穿孔(14)的孔口周缘搭接实现限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构简单的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承志朱展鹏殷静渊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昌隆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