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6463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9:05
提供能改进杆的组装性的连接器。连接器具备:阴壳体(11)以及阳壳体(12),其能相互嵌合;以及杆(16),其能转动地被支承于阳壳体(12)的轴部(43)。阳壳体(12)在一对侧面的外侧具有壁部(55)。杆(16)具有:一对板部(74),其从杆操作部(73)彼此对置地突出;以及在各板部(74)分别设置的壁卡合部(93)。壁卡合部(93)构成为通过一对板部(74)分别与阳壳体(12)的侧面对置且轴部(43)与杆(16)的轴承部(81)嵌合,从而以能进入的方式与壁部(55)的内侧的进入空间(65)面对,而通过一对板部(74)各自与不对应的阳壳体(12)的侧面错误地对置,从而从外侧与壁部(55)抵接。

Connector

Provide connectors that improve the assembly of rods. Connectors are provided with: a cathode case (11) and a Yang case (12), which can be embedded with each other; and a rod (16), which can be rotatably supported on the shaft part (43) of the Yang case (12). The positive housing (12) has a wall (55) on the outer side of a pair of sides. The rod (16) has a pair of plate parts (74), whose slave rod operation parts (73) stand out against each other, and wall clamping parts (93)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each plate part (74). The wall clamping part (93) is composed of a pair of plates (74) opposite to the side of the Yang housing (12) and a bearing part (81) embedded with the shaft (43) and the rod (16), so as to face the entry space (65)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wall (55) in an accessible manner, and a pair of plates (74) misaligned with the side of the corresponding Yang housing (12), thereby joining the outer side with the wall (5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具备:阳壳体和阴壳体,其能相互嵌合;以及杆,其能在转动初始位置与转动完成位置之间转动地组装于阴壳体。杆由操作部以及从操作部彼此对置地突出的一对臂部构成。在各臂部分别设置有轴承部以及凸轮槽,并且在各臂部的外周缘设置有嵌入部。在阳壳体,与各凸轮槽对应地设置有一对凸轮销。在阴壳体,与各轴承部对应地设置有一对轴部。另外,在阴壳体的与各嵌入部对应的位置各设置有一对防张开壁,所述防张开壁与该阴壳体的侧外表面隔开间隔对置。当进行杆的组装时,在各轴部嵌入各轴承部且各臂部与阴壳体的侧外表面面对的状态下,杆被阴壳体支承。当进行两壳体的嵌合时,各凸轮销进入各凸轮槽的入口,杆从转动初始位置向转动完成位置转动。于是,各凸轮销在各凸轮槽的槽面滑动,阳壳体被牵引至阴壳体,从而两壳体被正规地嵌合。在两壳体的嵌合过程中,各嵌入部进入阴壳体的侧外表面与防张开壁之间。通过各嵌入部分别与对应的防张开壁抵接,从而能防止因两壳体的嵌合阻力而使得各臂部发生张开变形。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28537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上述的情况下,当进行杆组装时,各臂部骑到各轴部而挠曲变形,在各臂部弹性地复位之后,各轴与各轴承部嵌合而被支承。但是,当各轴部位于与各轴承部对应的位置时,各嵌入部也骑上各防张开壁,各臂部的扩开状态有可能不能被解除。另一方面,通过当进行杆的组装时,各嵌入部设定为不与各防张开壁干涉,从而能顺利地进行杆的组装,但杆也有可能以错误的姿势组装到阴壳体,期待进一步的改进。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上述事情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改进杆的组装性的连接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一种连接器,其具备对方壳体、壳体以及杆,在所述对方壳体设置有一对凸轮从动件,所述壳体能与所述对方壳体嵌合,所述壳体具有一对侧面、在所述一对侧面分别突出设置的轴部以及配置于所述一对侧面的外侧的壁部,所述杆具备:杆操作部,其用于进行转动操作;一对板部,其从所述杆操作部彼此对置地突出,在所述一对板部设置有通过所述一对板部转动而与所述一对凸轮从动件分别卡合的凸轮槽;在所述一对板部分别设置的轴承部;以及在所述一对板部分别设置的壁卡合部,所述壁卡合部构成为通过所述一对板部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侧面对置且所述轴部与所述轴承部嵌合,从而以能沿转动方向进入的方式与所述壁部的内侧的进入空间面对,另一方面,通过所述一对板部分别与不对应的所述侧面错误地对置,从而使所述一对板部以挠曲的状态从外侧与所述壁部抵接。专利技术效果通过壁卡合部进入空间而能从内侧与壁部抵接,从而能防止一对板部张开。另外,因为当杆采取误组装的姿势时,成为壁卡合部从外侧与壁部抵接而使一对板部挠曲的状态,所以轴部不能与轴承部嵌合,从而能防止杆以误组装姿势的状态安装于壳体。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杆相对于阳壳体被保持于安装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杆相对于阳壳体被保持于嵌合开始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图4是示出杆相对于阳壳体被保持于嵌合完成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图5是示出杆相对于阴壳体处于误组装姿势且安装被限制的状态的侧视图。图6是示出从阴壳体侧观察嵌合状态的连接器的主视图。图7是示出嵌合状态的连接器的俯视图。图8是示出嵌合状态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移动板被收纳于罩部内,且杆处于嵌合开始位置的主视图。图10是示出移动板被收纳于罩部内,且杆处于嵌合开始位置的俯视图。图11是示出移动板的操作部与罩部的凹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图12是示出阳壳体的俯视图。图13是示出阳壳体的侧视图。图14是示出阴壳体的俯视图。图15是示出阴壳体的主视图。图16是示出阴壳体的侧视图。图17是示出杆的俯视图。图18是示出杆的主视图。图19是示出移动板的主视图。图20是示出移动板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1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实施例1的连接器具备:能相互嵌合的阴壳体11以及阳壳体12、装配于阴壳体11的阴前保持件13、装配于阳壳体12的阳前保持件14、装配于阳壳体12的移动板15以及装配于阳壳体12的杆16。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前后方向中,以阴阳的两壳体11、12嵌合开始时彼此面对面的面侧为前侧,上下方向以除了图7、图10、图12、图14以及图17以外的各图为基准。阴壳体11是合成树脂制,整体呈方块状。如图16所示,阴壳体11在前表面具有嵌合面17,在后表面具有电线引出面18,在周围具有朝向分别与电线引出面18以及嵌合面17正交(交叉)的方向的侧面19。侧面19由上下表面以及左右的面构成。如图15所示,阴壳体11具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多个阴腔体21。如图8所示,阴端子零件22分别从后方插入并收纳于各阴腔体21。各阴端子零件22是导电金属制,与电线23的末端部连接。各电线23从电线引出面18向后方引出。如图15所示,在各阴腔体21中的阴壳体11的左右中央侧的上部设置有直径比周围的阴腔体21大的大径腔24。大径腔24沿上下排列配置,大型的阴端子零件22分别插入于大径腔24。如图15所示,阴壳体11在上下表面的左右端侧具有多个防止别紧部25,在左右面的下侧具有一对解除部26。各防止别紧部25以及各解除部26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出的板片状的形态。在阴壳体11的左右面的上下中央侧分别成对地突出设置有凸轮从动件27。各凸轮从动件27形成为沿前后方向扁平的截面形状。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阴壳体11在上表面的左右中央侧的后部具有杆锁定部28。杆锁定部28具有一对侧壁部29和连结壁部31,一对侧壁部29从阴壳体11的上表面向上方立起,连结壁部31沿着左右方向延伸且将两侧壁部29连接。连结壁部31具有在后表面的上部向后方突出的爪状的杆锁定突起32。如图16所示,杆锁定突起32形成为比周围高出一截地突出的形态。如图14所示,杆锁定部28以整体在俯视时收敛于阴壳体11的上表面的范围内的方式配置于大径腔24的上方。由此,杆锁定部28不具有从阴壳体11的电线引出面18向后方突出的部分,从而能避免与从电线引出面18引出的各电线23接触。如图15所示,杆锁定部28在作为与阴壳体11的上表面面对的根部部分(基端部分)的一对侧壁部29与连结壁部31之间具有退避部34,退避部34向前方开口。退避部34沿宽度方向以扁平狭缝状开口,除了后侧的左右中央部以外沿前后贯通。如图8所示,阴前保持件13是合成树脂制,以将阴壳体11的嵌合面17覆盖的方式从前方组装于阴壳体11。各阴端子零件22通过阴前保持件13而以防脱状态被保持于各阴腔体21内。如图1、图8、图12以及图13所示,阳壳体12是合成树脂制,由方块状的端子收纳部35和从端子收纳部35的前端外缘向前方突出的方筒状的罩部36构成。如图12所示,端子收纳部35在左右面的上端部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突条部37。另外,如图1所示,端子收纳部35具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多个阳腔体38。各阳腔体38配置于与各阴腔体21对应的位置。如图8所示,阳端子零件39分别从后方插入并收纳到各阳腔体38。各阳端子零件39是导电金属制,各阳端子零件39具有向前方突出的突出片41,且在后部与电线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其具备对方壳体、壳体以及杆,在所述对方壳体设置有一对凸轮从动件,所述壳体能与所述对方壳体嵌合,所述壳体具有一对侧面、在所述一对侧面分别突出设置的轴部以及配置于所述一对侧面的外侧的壁部,所述杆具备:杆操作部,其用于进行转动操作;一对板部,其从所述杆操作部彼此对置地突出,在所述一对板部设置有通过所述一对板部转动而与所述一对凸轮从动件分别卡合的凸轮槽;在所述一对板部分别设置的轴承部;以及在所述一对板部分别设置的壁卡合部,所述壁卡合部构成为通过所述一对板部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侧面对置且所述轴部与所述轴承部嵌合,从而以能沿转动方向进入的方式与所述壁部的内侧的进入空间面对,另一方面,通过所述一对板部分别与不对应的所述侧面错误地对置,从而使所述一对板部以挠曲的状态从外侧与所述壁部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1.14 JP 2017-2192521.一种连接器,其具备对方壳体、壳体以及杆,在所述对方壳体设置有一对凸轮从动件,所述壳体能与所述对方壳体嵌合,所述壳体具有一对侧面、在所述一对侧面分别突出设置的轴部以及配置于所述一对侧面的外侧的壁部,所述杆具备:杆操作部,其用于进行转动操作;一对板部,其从所述杆操作部彼此对置地突出,在所述一对板部设置有通过所述一对板部转动而与所述一对凸轮从动件分别卡合的凸轮槽;在所述一对板部分别设置的轴承部;以及在所述一对板部分别设置的壁卡合部,所述壁卡合部构成为通过所述一对板部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侧面对置且所述轴部与所述轴承部嵌合,从而以能沿转动方向进入的方式与所述壁部的内侧的进入空间面对,另一方面,通过所述一对板部分别与不对应的所述侧面错误地对置,从而使所述一对板部以挠曲的状态从外侧与所述壁部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杆能取得组装于所述壳体的组装姿势、从所述组装姿势转动而成为所述凸轮从动件能进入所述凸轮槽的入口的嵌合开始姿势以及从所述嵌合开始姿势转动以使得所述凸轮从动件移动到所述凸轮槽的底侧的嵌合完成姿势,所述壁卡合部在所述组装姿势下与所述壁部的内侧的进入口面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壁卡合部构成为在遍及从所述嵌合开始姿势移位到所述嵌合完成姿势的整个范围进入所述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壁部形成为相对于穿过所述轴部的沿所述两壳体的嵌合方向的虚拟轴成非对称的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落合渉今井裕次郎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