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翻身护理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5111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翻身护理床,包括底板和支脚,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四角均设有支脚,所述支脚的下端设有第一转轮,所述圆孔的下方设有扣盖,所述扣盖的内部设有圆盘,所述圆盘的圆周设有第二转轮,所述扣盖的下表面设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贯穿扣盖与底板相连,且第一螺栓与底板螺纹相连,所述圆盘的下表面圆心焊接有丝扣,且丝扣与丝杠螺纹相连,所述丝扣的下部外表面圆周设有手轮。该多功能翻身护理床,使用者可以通过转动手轮,通过手轮的转动带动丝扣进行转动,通过丝杠带动顶板进行转动,通过顶板转动倾斜可以方便顶板上表面的患者翻身,从而减轻了使用者的负担,方便了使用者对患者进行翻身。

A Multifunctional Turn-over Nursing Be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ulti-functional turning nursing bed, which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nd a supporting foot.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supporting foot is provided with a supporting foot at four corners. The lower end of the supporting foo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runner, the lower end of the supporting foot is provided with a buckle cover, the inner part of the buckle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disc,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disc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runner, and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buckle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The first bolt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read of the bottom plate.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disc is welded with a screw, and the screw is connected with the screw thread. The lower outer surface of the screw is circumferentially provided with a handwheel. The multi-functional turning nursing bed can rotate the handwheel, drive the screw through the rotation of the handwheel, and rotate the roof through the screw. The turning inclination of the roof can facilitate the turning of the patients on the surface of the roof, thus reducing the burden of the users and facilitating the users to turn over the pati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翻身护理床
本技术涉及多功能翻身护理床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翻身护理床。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护工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打工者走进了护工这个行业,在医院、社区或家庭,很多病人接受了护工提供的服务。前瞻中国医疗护理行业服务模式与投资服务的内容主要是照料病人的起居生活。由于护工服务的对象是人群中的老弱病残--弱势群体,护工貌似简单的照料工作中包含着很多人为和技术的因素,目前市场上缺少一种方便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翻身的多功能翻身护理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翻身护理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翻身护理床,包括底板和支脚,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四角均设有支脚,所述支脚的下端设有第一转轮,所述底板的左右两端上表面均焊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内侧表面均焊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上方设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下表面设有支座,所述支座的内部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套设在第一转杆的外表面,所述顶板的前侧下表面设有垫片,所述垫片的下表面设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贯穿垫片与顶板,且第二螺栓与顶板螺纹相连,所述垫片的内侧表面设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外表面圆筒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与第二转杆间隙配合,所述底板的表面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内部设有丝杠,所述丝杠的上端与套筒焊接相连,所述圆孔的下方设有扣盖,所述扣盖的内部设有圆盘,所述圆盘的圆周设有第二转轮,所述扣盖的下表面设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贯穿扣盖与底板相连,且第一螺栓与底板螺纹相连,所述圆盘的下表面圆心焊接有丝扣,且丝扣与丝杠螺纹相连,所述丝扣的下部外表面圆周设有手轮。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上表面焊接有圆筒,所述圆筒的内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设有滑块,所述弹簧与滑块相贴合,所述滑块的上表面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焊接有垫板,所述垫板的上表面设有橡胶垫。优选的,所述顶板的上表面设有海绵垫。优选的,所述手轮的外表面圆周设有橡胶套。优选的,所述滑块的下表面设有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多功能翻身护理床,使用者可以通过转动手轮,通过手轮的转动带动丝扣进行转动,通过丝扣的转动可以带动丝杠进行上下运动,通过丝杠带动顶板进行转动,通过顶板转动倾斜可以方便顶板上表面的患者翻身,从而减轻了使用者的负担,方便了使用者对患者进行翻身。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底板、扣盖和圆盘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圆筒、弹簧和滑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顶板、垫片和第二转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的顶板、支座和第一转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海绵垫,3、垫片,4、第一转杆,5、顶板,6、支座,7、滑块,8、手轮,9、丝扣,10、丝杠,11、圆筒,12、弹簧,13、第一转轮,14、支脚,15、挡板,16、圆孔,17、圆盘,18、第二转轮,19、橡胶套,20、扣盖,21、第一螺栓,22、垫板,23、凹槽,24、连接杆,25、橡胶垫,26、第二转杆,27、第二螺栓,28、套筒,29、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翻身护理床,包括底板1和支脚14,底板1的下表面四角均设有支脚14,支脚14用来支撑底板1,底板1的左右两侧上表面焊接有圆筒11,圆筒11的内部设有弹簧12,弹簧12的上端设有滑块7,弹簧12向上抵住滑块7,滑块7的下表面设有凹槽23,凹槽23可以将弹簧12固定在滑块7的下表面,弹簧12与滑块7相贴合,滑块7的上表面焊接有连接杆24,连接杆24的上端焊接有垫板22,通过弹簧12推动滑块7向上进行运动,垫板22可以对顶板5进行支撑,从而可以避免顶板5转动时向下进行运动的距离过大,垫板22的上表面设有橡胶垫25,橡胶垫25可以减少垫板22与顶板5之间的撞击力,支脚14的下端设有第一转轮13,第一转轮13可以方便使用者推动,底板1的左右两端上表面均焊接有挡板15,挡板15的内侧表面均焊接有第一转杆4,第一转杆4的上方设有顶板5,顶板5的上表面设有海绵垫2,海绵垫2可以使顶板5的上表面舒适,顶板5的下表面设有支座6,支座6的内部设有轴承29,轴承29套设在第一转杆4的外表面,顶板5可以围绕第一转杆4进行转动,顶板5的前侧下表面设有垫片3,垫片3的下表面设有第二螺栓27,第二螺栓27贯穿垫片3与顶板5,且第二螺栓27与顶板5螺纹相连,垫片3的内侧表面设有第二转杆26,第二转杆26的外表面圆筒设有套筒28,套筒28与第二转杆26间隙配合,套筒28可以在第二转杆26的外表面进行转动,底板1的表面设有圆孔16,圆孔16的内部设有丝杠10,丝杠10的上端与套筒28焊接相连,圆孔16的下方设有扣盖20,扣盖20的内部设有圆盘17,圆盘17的圆周设有第二转轮18,扣盖20的下表面设有第一螺栓21,第一螺栓21贯穿扣盖20与底板1相连,且第一螺栓21与底板1螺纹相连,圆盘17的下表面圆心焊接有丝扣9,且丝扣9与丝杠10螺纹相连,丝扣9的下部外表面圆周设有手轮8,手轮8可以方便使用者转动丝扣9,手轮8的外表面圆周设有橡胶套19。在使用者需要对患者进行翻身时,使用者通过转动手轮8,通过手轮8带动丝扣9进行转动,通过丝扣9进行转动可以带动丝杠10进行运动,通过丝杠10向上进行运动可以推动顶板5进行运动,顶板5受到丝杠10的推动可以围绕第一转杆4进行转动,当顶板5围绕第一转杆4进行转动后顶板5的上表面发生倾斜,此时躺在顶板上方的患者可以跟随顶板5的倾斜在顶板5的上表面进行翻转,从而方便使用者对患者进行翻身,当使用者将患者翻身后,使用者可以通过反向转动手轮8,通过手轮8带动丝扣9进行转动,通过丝扣9带动丝杆10向下进行运动,从带动顶板5进行转动,从而使顶板5的表面平整,从而患者可以舒适的躺在顶板5的上表面。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翻身护理床,包括底板(1)和支脚(14),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四角均设有支脚(1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14)的下端设有第一转轮(13),所述底板(1)的左右两端上表面均焊接有挡板(15),所述挡板(15)的内侧表面均焊接有第一转杆(4),所述第一转杆(4)的上方设有顶板(5),所述顶板(5)的下表面设有支座(6),所述支座(6)的内部设有轴承(29),所述轴承(29)套设在第一转杆(4)的外表面,所述顶板(5)的前侧下表面设有垫片(3),所述垫片(3)的下表面设有第二螺栓(27),所述第二螺栓(27)贯穿垫片(3)与顶板(5),且第二螺栓(27)与顶板(5)螺纹相连,所述垫片(3)的内侧表面设有第二转杆(26),所述第二转杆(26)的外表面圆筒设有套筒(28),所述套筒(28)与第二转杆(26)间隙配合,所述底板(1)的表面设有圆孔(16),所述圆孔(16)的内部设有丝杠(10),所述丝杠(10)的上端与套筒(28)焊接相连,所述圆孔(16)的下方设有扣盖(20),所述扣盖(20)的内部设有圆盘(17),所述圆盘(17)的圆周设有第二转轮(18),所述扣盖(20)的下表面设有第一螺栓(21),所述第一螺栓(21)贯穿扣盖(20)与底板(1)相连,且第一螺栓(21)与底板(1)螺纹相连,所述圆盘(17)的下表面圆心焊接有丝扣(9),且丝扣(9)与丝杠(10)螺纹相连,所述丝扣(9)的下部外表面圆周设有手轮(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翻身护理床,包括底板(1)和支脚(14),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四角均设有支脚(1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14)的下端设有第一转轮(13),所述底板(1)的左右两端上表面均焊接有挡板(15),所述挡板(15)的内侧表面均焊接有第一转杆(4),所述第一转杆(4)的上方设有顶板(5),所述顶板(5)的下表面设有支座(6),所述支座(6)的内部设有轴承(29),所述轴承(29)套设在第一转杆(4)的外表面,所述顶板(5)的前侧下表面设有垫片(3),所述垫片(3)的下表面设有第二螺栓(27),所述第二螺栓(27)贯穿垫片(3)与顶板(5),且第二螺栓(27)与顶板(5)螺纹相连,所述垫片(3)的内侧表面设有第二转杆(26),所述第二转杆(26)的外表面圆筒设有套筒(28),所述套筒(28)与第二转杆(26)间隙配合,所述底板(1)的表面设有圆孔(16),所述圆孔(16)的内部设有丝杠(10),所述丝杠(10)的上端与套筒(28)焊接相连,所述圆孔(16)的下方设有扣盖(20),所述扣盖(20)的内部设有圆盘(17),所述圆盘(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学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安康美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