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跟腱缝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5031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跟腱缝合器,包括导向器,导向器包括支架、第一内臂和第二内臂,支架呈U型,包括相向设置的第一外臂和第二外臂,第一外臂和第二外臂分别具有自由端,该第一外臂的自由端和第二外臂的自由端用于插入跟腱和腱鞘之间,第一外臂的自由端和第二外臂自由端分别位于支架长度方向的同一端,第一内臂和第二内臂位于第一外臂和第二外臂之间,第一内臂和第一外臂相对设置,第二内臂与第二外臂相对设置,并且,第一内臂和第二内臂能够沿着支架的宽度方向且朝相反方向移动,进而实现第一内臂和第二内臂对跟腱夹紧或松开。

A Kind of Achilles Tendon Sutur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chilles tendon suture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guide device. The guide device comprises a bracket, a first inner arm and a second inner arm. The bracket is U-shaped, including a first outer arm and a second outer arm arranged in opposite directions. The first outer arm and a second outer arm have free ends, respectively. The free ends of the first outer arm and the second outer arm are used for inserting between the Achilles tendon and the tendon sheath, and the freedom of the first outer arm. The free end of the end and the second outer arm are located at the same end of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bracket respectively. The first inner arm and the second inner arm are located between the first outer arm and the second outer arm. The first inner arm and the first outer arm are relatively arranged. The second inner arm and the second outer arm are relatively arranged. Moreover, the first inner arm and the second inner arm can move along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bracket and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thus realizing the first inner arm and the second inner arm. The second inner arm clamps or loosens the Achilles tend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跟腱缝合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跟腱缝合器。
技术介绍
跟腱断裂通常是由运动损伤或者刀伤等引起的跟腱组织的断裂,传统跟腱缝合手术为开放手术,需要在显露出的跟腱部位,以通过缝合方法将缝合线固定在跟腱部位上,其存在如下缺点:切口较大,手术时间长,神经容易损伤,还有,其在手术过程中还需将腱鞘剥离,因此跟腱组织的血运破坏严重,容易出现切口皮肤坏死、感染和不愈合等并发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跟腱缝合器,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困难,开创了一种使用方便、且术后缝合效果好的跟腱缝合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跟腱缝合器,包括导向器,所述导向器包括支架、第一内臂和第二内臂,所述支架呈U型,包括相向设置的第一外臂和第二外臂,所述第一外臂和所述第二外臂分别具有自由端,其中,所述第一外臂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外臂自由端分别位于所述支架长度方向的同一端,所述第一内臂和所述第二内臂位于所述第一外臂和所述第二外臂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内臂和所述第一外臂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内臂与所述第二外臂相对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内臂和所述第二内臂能够沿着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且朝相反方向移动。进一步,所述导向器还包括滑杆、螺杆和滚轮,所述滑杆和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外臂和所述第二外臂,其中,所述滑杆的轴线和所述螺杆的轴线分别与所示支架的宽度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一内臂和所述第二内臂分别套设在所述滑杆上,且所述第一内臂和所述第二内臂还分别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所述螺杆上与所述第一内臂配合的螺纹和所述螺杆上与所述第二内臂配合的螺纹为相反方向的螺纹,所述螺杆还上设置有带动所述螺杆转动的滚轮。进一步,所述滚轮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螺杆的中间,另一个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外臂或所述第二外臂的外侧。进一步,所述第一内臂的自由端朝所述第一外壁方向弯曲,并且所述第一内臂自由端的端面呈尖端设置;所述第二内臂的自由端朝所述第二外臂方向弯曲,并且所述第二内臂自由端的端面呈尖端设置。进一步,所述跟腱缝合器还包括穿线针,所述第一外臂上设置有所述穿线针穿过的导针孔,所述第一内臂上设置有所述穿线针穿过的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二内臂上设置有所述穿线针穿过的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二外臂上设置有所述穿线针穿过的第三避让孔。进一步,所述导针孔的数量为九个,九个所述导针孔沿着所述第一外臂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进一步,所述跟腱缝合器还包括按压件,所述按压件第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按压件第二端的直径,其中,所述按压件第二端的端面设置有与所述穿线针配合的插孔,所述按压件第一端呈球状。进一步,所述按压件呈把手状。进一步,所述跟腱缝合器还包括手柄,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手柄配合的插槽,所述插槽位于所述支架长度方向的一端的端面上,其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插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内臂的自由端为两个相反的方向,所述插槽包括第一槽和第二槽,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相连通,所述第一槽位于外侧,所述第二槽位于内侧,其中,所述第一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槽的宽度,所述手柄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槽配合的卡块,以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槽配合的圆杆。进一步,所述支架上设置插槽的一端翘起。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导针孔的设计可提供两种不同的穿线方式,包括平行穿线和交叉穿线,增加了使用效率,且为手术提供方便。2)增加手柄,以带动跟腱缝合器拉出或推入,更容易把持,同时手柄采用可拆卸的方式,满足不同医生的手术习惯。3)具有两个能够带动第一内臂和第二内臂打开或关闭的滚轮,其中一个滚轮位于螺杆的中间,另一个滚轮位于第一外臂或第二外臂的外侧,医生可根据使用习惯进行选取,为使用带来了方便。4)第一内臂和第二内臂的自由端均为尖端设置,便于其插入跟腱和腱鞘之间,另外,第一内臂和第二内臂可采用不锈钢材质,强度高,不易损坏,有效延长使用寿命。5)跟腱缝合器可循环使用,有效节省手术费用。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跟腱缝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导向器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导向器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插槽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穿线针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穿线针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所述按压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述按压件的背面图;图10为本技术所述按压件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所述持钳夹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所述弯穿线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所述直穿线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跟腱缝合器包括导向器100、手柄200、穿线针300和按压件400。如图2所示,所述导向器100包括支架110、第一内臂120、第二内臂130、滑杆140、螺杆150和滚轮160。支架110呈U型,包括相向设置的第一外臂111和第二外臂112,其中,滑杆140和螺杆15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外臂111和第二外臂112,且滑杆140和螺杆150相互平行设置,第一内臂120和第二内臂130分别位于第一外臂111和第二外臂112之间,且第一内臂120与第一外臂111相对应,第二内臂130与第二外臂112相对应,还有,第一内臂120和第二内臂130分别套设在滑杆140上,且第一内臂120和第二内臂130还分别与螺杆150螺纹连接,该螺杆150上与第一内臂120配合的螺纹为左旋螺纹,螺杆150上与第二内臂130配合的螺纹为右旋螺纹,这样,转动螺杆150可使第一内臂120和第二内臂130沿着滑杆140轴线方向且朝相反方向移动,在此基础上,螺杆150上设置有带动螺杆150转动的滚轮160,因此,使用者转动滚轮160可以带动螺杆150转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滚轮160的数量为一个,且该滚轮160位于螺杆150的中间,或者该滚轮160位于第一外臂111或第二外臂112的外侧;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滚轮160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滚轮160位于螺杆150的中间,另一滚轮160位于第一外臂111或第二外臂112的外侧,通过转动该两个滚轮160中的任何一个均能带动螺杆150转动。第一内臂120、第二内臂130、第一外臂111和第二外臂112分别具有自由端,该自由端分别位于支架110长度方向上的同一端,其中,第一内臂120的自由端和第二内臂130的自由端用于插入跟腱和腱鞘之间,此时通过转动滚轮160,可使第一内臂120和第二内臂130加紧或松开跟腱,其中,第一内臂120的自由端朝第一外壁111方向弯曲,另外,第一内臂120自由端的端面呈尖端设置,以便于插入,其中第一内臂120由自由端向后逐渐增宽,以提供必要的强度,该第一内臂120存在弹力,有效分解张力,避免二次损伤,合理的弹力提供皮肤有效的支撑。同理,第二内臂130的自由端朝第二外臂112方向弯曲,该第二内臂130自由端的端面呈尖端设置,第二内臂120由自由端向后逐渐增宽,并且,第二内臂130存在弹力。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内臂120的避让孔121和第二内臂130的避让孔131可以为封闭式而不存在弹力。另外,滑杆140轴线和螺杆1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跟腱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器、穿线针和按压件,所述导向器包括支架、第一内臂和第二内臂,所述支架呈U型,包括相向设置的第一外臂和第二外臂,所述第一外臂和所述第二外臂分别具有自由端,其中,所述第一外臂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外臂自由端分别位于所述支架长度方向的同一端,所述第一内臂和所述第二内臂位于所述第一外臂和所述第二外臂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内臂和所述第一外臂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内臂与所述第二外臂相对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内臂和所述第二内臂能够沿着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且朝相反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外臂上设置有所述穿线针穿过的导针孔,所述导针孔沿着所述第一外臂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所述导针孔的数量为九个,所述导针孔包括七个直孔和两个斜孔,所述第一内臂上设置有所述穿线针穿过的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二内臂上设置有所述穿线针穿过的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二外臂上设置有所述穿线针穿过的第三避让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跟腱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器、穿线针和按压件,所述导向器包括支架、第一内臂和第二内臂,所述支架呈U型,包括相向设置的第一外臂和第二外臂,所述第一外臂和所述第二外臂分别具有自由端,其中,所述第一外臂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外臂自由端分别位于所述支架长度方向的同一端,所述第一内臂和所述第二内臂位于所述第一外臂和所述第二外臂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内臂和所述第一外臂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内臂与所述第二外臂相对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内臂和所述第二内臂能够沿着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且朝相反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外臂上设置有所述穿线针穿过的导针孔,所述导针孔沿着所述第一外臂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所述导针孔的数量为九个,所述导针孔包括七个直孔和两个斜孔,所述第一内臂上设置有所述穿线针穿过的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二内臂上设置有所述穿线针穿过的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二外臂上设置有所述穿线针穿过的第三避让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跟腱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器还包括滑杆、螺杆和滚轮,所述滑杆和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外臂和所述第二外臂,其中,所述滑杆的轴线和所述螺杆的轴线分别与所示支架的宽度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一内臂和所述第二内臂分别套设在所述滑杆上,且所述第一内臂和所述第二内臂还分别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所述螺杆上与所述第一内臂配合的螺纹和所述螺杆上与所述第二内臂配合的螺纹为相反方向的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凌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创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