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云波专利>正文

一种眼袋眶脂释放手术拉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5031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眼袋眶脂释放手术拉钩,包括手柄和分别设置在手柄两端的两个拉钩,所述拉钩包括与手柄连接的拉钩体、以及与拉钩体连接的拉钩头,拉钩体与手柄之间的夹角为80°~100°,拉钩头与拉钩体之间的夹角为100°~170°,拉钩头位于手柄所在的一侧;所述拉钩体和拉钩头自其两侧到中部位置向手柄所在的一侧呈弧面形凸起,构成弧形面结构;两个拉钩分为宽短拉钩和细长拉钩。针对眼袋眶脂释放手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宽短拉钩有利于剥离眶下缘头侧的眶隔前间隙,细长拉钩则有利于剥离眶下缘尾侧的颧前间隙并向尾侧充分暴露该间隙;拉钩弧形面结构设计可以分散拉钩对下睑睑缘的卡压力,同时还能够引导持针器将缝针从剥离的眶下区间隙尾侧端穿出。

An orbital fat release hook for eye bag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orbital fat releasing operation hook for eye bags, which comprises a handle and two hooks respectively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handle. The hook includes a hook body connected with the handle and a hook head connected with the hook body. The angle between the hook body and the handle is 80 to 100 degrees, and the angle between the hook head and the hook body is 100 to 170 degrees. The hook head is located in one of the handle. The hook body and the hook head are arc-shaped protruding from both sides to the middle part of the hook to the side where the handle is located, forming an arc-shaped structure; the two hooks are divided into broad and short hooks and slender hooks. For orbital fat release surgery, the wide and short hook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advantageous to peel off the anterior orbital septum space at the head side of the lower orbital margin, while the slender hook is advantageous to peel off the anterior zygomatic space at the tail side of the lower orbital margin and fully expose the space to the tail side; the arc face structure of the hook can disperse the clamping pressure of the hook on the lower eyelid margin, and can also guide the needle holder to peel off the anterior orbital space from the lower eyelid margin. The tail end of the gap passes throu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眼袋眶脂释放手术拉钩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眼袋眶脂释放手术拉钩。
技术介绍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部很容易出现眼袋、泪沟和中面部凹陷等,这会严重影响面容,让患者看起来衰老、不美丽,从而带来不自信等问题。因此,很多人都会选择眼袋手术来改善这一问题。目前,最常见的眼袋手术是直接进行眶脂切除,虽然能改善眼袋问题,但同时并发的泪沟和中面部凹陷等症状并不能获得有效改善,术后眼周衰老整体改善效果有限。为了获得泪沟和中面部凹陷改善,通常需二期脂肪或填充剂注射充填。脂肪充填脂肪成活率个体差异大,通常需多次手术;填充剂为异物且维持时间有限,有排异风险并需定期注射维持疗效。是否存在一种术式,能一次性改善眼袋、泪沟和中面部凹陷问题成为医生和患者共同的兴趣。眼袋眶脂释放手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即在眼袋手术时,将传统眼袋手术需切除的眶脂保留,释放至眶下缘尾侧,填充泪沟和中面部凹陷。眶脂有正常血运,将完全成活,且为自体组织,没有排异风险。因此该术式可有效减少患者手术次数,避免排异风险和降低手术费用。眼袋眶脂释放手术的关键操作在于将释放的眶隔脂肪充分移位跨越眶下缘至眶下区,获得改善眼袋、泪沟和中面部凹陷的疗效。该手术需跨域眶下缘,较常规眼袋手术位置深,但切口与常规眼袋手术切口相同,因此手术视野小、操作时应用常规眼袋拉钩无法直视至眶下区颧前间隙尾侧端,影响手术效果可靠性。为此,需要设计出一种针对眼袋眶脂释放手术辅助使用的手术拉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眼袋眶脂释放手术拉钩,能够有利于将剥离的眶下区颧前间隙向尾侧充分暴露并留出操作空间;同时可以分散拉钩对下睑睑缘的卡压力,防止下睑睑缘组织损伤;还能够引导持针器将缝针从剥离的眶下区间隙尾侧端穿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眼袋眶脂释放手术拉钩,包括手柄和分别设置在手柄两端的两个拉钩,所述拉钩包括与所述手柄连接的拉钩体、以及与拉钩体连接的拉钩头,拉钩体与手柄之间的夹角为80°~100°,拉钩头与拉钩体之间的夹角为100°~170°,拉钩头位于手柄所在的一侧;所述拉钩体和所述拉钩头自其两侧到中部位置向所述手柄所在的一侧呈弧面形凸起,构成弧形面结构;两个拉钩分为宽短拉钩和细长拉钩;所述宽短拉钩的长度为0.8cm~2.2cm、宽度为1cm~2cm;所述细长拉钩的长度为2cm~4cm、宽短为0.5cm~0.9cm。优选的,所述拉钩头的端部呈圆弧型设置。优选的,所述拉钩头的厚度自与所述拉钩体连接的一端到其另一端逐渐变薄。优选的,所述拉钩还包括固定部,所述拉钩体通过固定部设置在所述手柄的端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手柄直线型固定连接,所述拉钩体垂直于所述固定部。优选的,所述拉钩为一个条型整体,拉钩具有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的固定端、以及与所述固定端相对的自由端,拉钩上靠近固定端的位置呈直角弯折出所述拉钩体,拉钩体上靠近自由端的位置向所述手柄所在的一侧弯折出所述拉钩头。优选的,所述宽短拉钩与所述细长拉钩分别位于所述手柄的两侧。优选的,所述宽短拉钩和所述细长拉钩与所述手柄为一体式。优选的,所述宽短拉钩的长度为2.0cm、宽度为1.2cm,其中,宽短拉钩上拉钩体的长度为1.5cm、宽短拉钩上拉钩头长度为0.5cm;所述细长拉钩的长度为3.0cm、宽度为0.8cm,其中,细长拉钩上拉钩体的长度为2.5cm,细长拉钩上拉钩头的长度为0.5cm。优选的,所述手柄上具有防滑纹路或者防滑结构或者防滑表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宽短拉钩有利于剥离眶下缘头侧的眶隔前间隙,细长拉钩则有利于剥离眶下缘尾侧的颧前间隙并向尾侧充分暴露该间隙;拉钩弧形面结构设计可以分散拉钩对下睑睑缘的卡压力,防止下睑睑缘损伤;同时弧形面结构设计还能够引导持针器将缝针从剥离的眶下区间隙尾侧端穿出。本技术将释放的眶脂充分移位跨越眶下缘至眶下区的关键操作变得简便可靠,大大提高眼袋眶脂释放手术的效率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眼袋眶脂释放手术拉钩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眼袋眶脂释放手术拉钩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眼袋眶脂释放手术拉钩上拉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手柄;2、宽短拉钩;3、细长拉钩;4、拉钩体;5、固定部;6、拉钩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包括:实施例1:一种眼袋眶脂释放手术拉钩,包括手柄1和分别设置在手柄1两端的两个拉钩。所述手柄1上具有防滑纹路,以便于手持。所述拉钩为一个条型整体,拉钩具有与所述手柄1固定连接的固定端、以及与所述固定端相对的自由端,拉钩上靠近固定端的位置呈直角弯折出拉钩体4,拉钩体4为远离固定端的部分;所述拉钩上相对拉钩体4的另一端,即固定端所在的弯折端为固定部5;所述拉钩体4上靠近自由端的位置向所述手柄1所在的一侧弯折出拉钩头6,拉钩头6为自由端所在的部分,拉钩上的固定部5与所述手柄1连接。所述拉钩体4与固定部5之间的夹角为90°,拉钩头6与拉钩体4之间的夹角为150°。所述拉钩体4和所述拉钩头6自其两侧到中部位置向所述手柄1所在的一侧呈弧面形凸起,构成弧形面结构,当其与下睑睑缘软组织接触时,能够分散拉钩对下睑睑缘的卡压力,防止下睑睑缘出现卡痕。所述拉钩头6的端部呈圆弧型设置,可以避免直角对眼部的划伤等。所述拉钩头6的厚度自与所述拉钩体4连接的一端到其另一端逐渐变薄,使拉钩头端部与组织接触处更精准,但端部的薄度不足以构成刃口;可以增大内部手术空间。两个拉钩按尺寸大小可分为宽短拉钩2和细长拉钩3。所述宽短拉钩2的长度为2.0cm、宽度为1.2cm;其中,宽短拉钩2上拉钩体4的长度为1.5cm,宽短拉钩2上拉钩头6的长度为0.5cm。宽短拉钩2用于对睑缘至眶下缘的相对浅表的解剖暴露;当进行眶下缘弓状缘释放操作时,宽短拉钩2有利于充分暴露弓状缘,防止下斜肌等重要组织损伤。所述细长拉钩3的长度为3.0cm、宽短为0.8cm;其中,细长拉钩3上拉钩体4的长度为2.5cm,细长拉钩3上拉钩头6的长度为0.5cm。细长拉钩3用于眶下区剥离间隙的深部支撑,因切口小,位置深,剥离的眶下区间隙空间有限;细长拉钩3相比现有的眼睑拉钩更长更细,有利于将剥离的眶下区间隙向尾侧充分暴露并留出操作空间,为释放的眶隔脂肪充分移位跨越眶缘至眶下区做好准备,而将释放的眶脂充分移位是眼袋眶脂释放手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所述宽短拉钩2与所述细长拉钩3分别位于所述手柄1的两侧,使用操作更加方便,可以直接旋转切换拉钩。所述宽短拉钩2和所述细长拉钩3与所述手柄1为一体式,结构加工简单、且结构强度高。因剥离的眶下区的颧前间隙深而狭小,将释放的眶脂向颧前间隙尾侧缝合固定操作困难,细长拉钩3弧形面结构的弧形凸面拉起暴露颧前间隙时,其背侧的弧形凹面(弧形凹面和与弧形凸面分别为弧形面结构的两个面),便于引导持针器将缝针从剥离的眶下区间隙尾侧端穿出。细长拉钩3上的弧形面结构应用背侧弧形凹面引导缝针,将释放的眶隔脂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眼袋眶脂释放手术拉钩,包括手柄和分别设置在手柄两端的两个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钩包括与所述手柄连接的拉钩体、以及与拉钩体连接的拉钩头,拉钩体与手柄之间的夹角为80°~100°,拉钩头与拉钩体之间的夹角为100°~170°,拉钩头位于手柄所在的一侧;所述拉钩体和所述拉钩头自其两侧到中部位置向所述手柄所在的一侧呈弧面形凸起,构成弧形面结构;两个拉钩分为宽短拉钩和细长拉钩;所述宽短拉钩的长度为0.8cm~2.2cm、宽度为1cm~2cm;所述细长拉钩的长度为2cm~4cm、宽短为0.5cm~0.9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袋眶脂释放手术拉钩,包括手柄和分别设置在手柄两端的两个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钩包括与所述手柄连接的拉钩体、以及与拉钩体连接的拉钩头,拉钩体与手柄之间的夹角为80°~100°,拉钩头与拉钩体之间的夹角为100°~170°,拉钩头位于手柄所在的一侧;所述拉钩体和所述拉钩头自其两侧到中部位置向所述手柄所在的一侧呈弧面形凸起,构成弧形面结构;两个拉钩分为宽短拉钩和细长拉钩;所述宽短拉钩的长度为0.8cm~2.2cm、宽度为1cm~2cm;所述细长拉钩的长度为2cm~4cm、宽短为0.5cm~0.9c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袋眶脂释放手术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钩头的端部呈圆弧型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眼袋眶脂释放手术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钩头的厚度自与所述拉钩体连接的一端到其另一端逐渐变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袋眶脂释放手术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钩还包括固定部,所述拉钩体通过固定部设置在所述手柄的端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手柄直线型固定连接,所述拉钩体垂直于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云波
申请(专利权)人:金云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