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中下肢力线测量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4993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术中下肢力线测量工具,能够固定下肢和力线杆,避免反复透视测量。包括手术床固定架、力线杆和下肢体位固定器;手术床固定第一固定结构;下肢体位固定器用于固定足踝部,下肢体位固定器的两侧分别设有体位调节器,体位调节器用于将踝关节固定于标准中立位;下肢体位固定器上方设有第二固定结构;使用时,手术床固定架固定在手术床的术侧肢体一侧,下肢体位固定器放置在足踝部对应位置;力线杆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结构固定在手术床固定架上,使该端位于股骨头中心位置上方;力线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结构固定在下肢体位固定器上,使该端位于踝关节中心位置上方。

A Measuring Tool for Lower Limb Force Line During Operation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intraoperative lower limb force line measuring tool, which can fix the lower limb and the force line rod, and avoid repeated perspective measurement. Including the fixed frame of the operating bed, the force rod and the lower limb position fixer; the first fixed structure of the operating bed; the lower limb position fixer is used to fix the foot and ankle; the two sides of the lower limb position fixer are respectively equipped with position regulator, which is used to fix the ankle joint in the standard neutral positi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lower limb position fixer is equipped with a second fixed structure; when used, the fixed frame of the operating bed is used. Fixed on one side of the limb of the operating bed, the lower limb position fixator is placed at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of the foot and ankle; one end of the force rod is fixed on the fixator of the operating bed through the first fixing structure, so that the end is above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the femoral head; the other end of the force rod is fixed on the lower limb position fixator through the second fixing structure, so that the end is above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the ankle joi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术中下肢力线测量工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用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术中下肢力线测量工具。
技术介绍
随着保膝、保髋等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下肢截骨手术被应用于临床,而术中如何准确判断下肢力线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目前多使用简易下肢力线杆,在手术中临时固定于患者肢体,通过透视的方法判断下肢力线,但存在下肢体位难以固定、力线杆固定困难、需反复透视等缺点,术中可重复性较差,因此,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有人使用电刀线代替简易力线杆,但电刀线刚性较差,无法实现力线的一致性,还有人使用电极片固定于下肢的两端力线中点,再配合简易力线杆使用,但术中患者下肢反复活动,易导致力线偏移,术中无法实时调整,可操作性及推广价值不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术中下肢力线测量工具,能够固定下肢和力线杆,避免反复透视测量。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术中下肢力线测量工具,包括手术床固定架、力线杆和下肢体位固定器;手术床固定架上设有第一固定结构;下肢体位固定器用于固定足踝部,下肢体位固定器的两侧分别设有体位调节器,体位调节器用于将踝关节固定于标准中立位;下肢体位固定器上方设有第二固定结构;使用时,手术床固定架固定在手术床的术侧肢体一侧,下肢体位固定器放置在足踝部对应位置;力线杆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结构固定在手术床固定架上,使该端位于股骨头中心位置上方;力线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结构固定在下肢体位固定器上,使该端位于踝关节中心位置上方。优选的,体位调节器为螺栓。优选的,下肢体位固定器由底板、脚底固定板和相对的两个侧壁围成,使用时,底板位于脚踝底部,两个侧壁位于脚踝的内外两侧,脚底固定板与脚底相对。进一步的,下肢体位固定器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支撑体,两支撑体顶部共同固定第二固定结构。进一步的,支撑体与侧壁一体成型,且支撑体与侧壁位于同一弧形面上,该弧形面与足踝结构适配。优选的,手术床固定架包括纵向杆和横向杆,纵向杆的上端安装横向杆,纵向杆的下端设置有手术床连接件,手术床连接件用于将手术床固定架固定在手术床上;第一固定结构安装在横向杆上。进一步的,手术床连接件包括连接块和顶紧螺栓,连接块上设有固定孔、纵向杆穿入孔及与纵向杆穿入孔垂直设置的螺栓孔,纵向杆穿入孔与螺栓孔连通;使用时,连接块通过固定孔穿设固定在手术床的横杆上,纵向杆穿入纵向杆穿入孔中,顶紧螺栓穿入螺栓孔中将纵向杆顶紧。优选的,力线杆为可伸缩结构。优选的,力线杆为四级可伸缩结构。优选的,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均为万向固定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设置手术固定架和下肢体位固定器,使用时,手术床固定架固定在手术床的术侧肢体一侧,下肢体位固定器放置在足踝部对应位置,通过体位调节器将踝关节固定在中立位;力线杆的一端固定在手术床固定架上,另一端固定在下肢体位固定器上,确认位置后便不需要再调整,从而将下肢体位及力线杆均固定,便于透视测量力线,下肢体位固定器及体位调节器的设置可以避免由于下肢移动、踝关节的倾斜而导致的力线偏移、重复性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减少术中透视,适用于各种下肢截骨手术中的力线测量。进一步的,体位调节器采用螺栓,结构简单,便于调节。进一步的,下肢体位固定器的结构与足踝结构适配,底板和两侧壁能够在横向固定足踝部,脚底固定板能够在下肢伸展方向上固定足踝部,从而稳定牢固的固定足踝部,避免其移动。进一步的,支撑体和侧壁位于同一弧形面上,弧形结构与足踝部曲线适配,增加舒适度。进一步的,手术床固定架采用简单的横向杆和纵向杆组成,结构简单,且纵向杆通过连接块固定在手术床上,可以上下调节纵向杆,从而调节力线杆的高度。进一步的,力线杆为可伸缩结构,从而力线杆的长度可以根据患者下肢长度进行调节。并且不使用时,力线杆可以缩回置于手术床固定架上,仍不影响手术的进行。进一步的,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均采用万向固定器,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方向。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手术床固定架和力线杆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下肢体位固定器示意图。其中,手术床固定架10,纵向杆11,横向杆12,连接块13,顶紧螺栓14,横杆15,第一固定结构16,力线杆20,下肢体位固定器30,体位调节器31,支撑体32,第二固定结构3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术中下肢力线测量工具,包括手术床固定架10、力线杆20和下肢体位固定器30三个部分。如图1和2所示,手术床固定架10包括纵向杆11和横向杆12,纵向杆11的上端安装横向杆12,纵向杆11的下端设置有手术床连接件,手术床连接件用于将手术床固定架固定在手术床上。横向杆12上设有第一固定结构16,用于固定力线杆20。手术床连接件包括连接块13和顶紧螺栓14,连接块13上设有固定孔,连接块13通过固定孔穿设在手术床的横杆15上,以将连接块固定在手术床上。连接块13上设有纵向杆穿入孔及与纵向杆穿入孔垂直设置的螺栓孔,纵向杆穿入孔与螺栓孔连通。使用时,纵向杆11穿入纵向杆穿入孔中,顶紧螺栓14穿入螺栓孔中将纵向杆11顶紧。松开顶紧螺栓14,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纵向杆11的高度。如图3所示,下肢体位固定器30用于固定足踝部,下肢体位固定器3两侧分别设有体位调节器31,体位调节器31用于将踝关节固定于标准中立位。下肢体位固定器31两侧还分别设有支撑体32,两支撑体32顶部共同固定有第二固定结构33,第二固定结构33位于标准中立位。本实施例中,下肢体位固定器30由底板、脚底固定板和相对的两个侧壁围成,使用时,底板位于脚踝底部,两个侧壁位于脚踝的内外两侧,脚底固定板与脚底相对。支撑体32设置在下肢体位固定器31的侧壁上,支撑体32与侧壁一体成型,且支撑体32与侧壁位于同一弧形面上。体位调节器31为螺栓,螺栓螺纹连接在下肢体位固定器31的侧壁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结构16和第二固定结构33均为万向固定器。使用时,手术床固定架10固定在手术床的术侧肢体一侧,下肢体位固定器30放置在足踝部对应位置,力线杆20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结构16固定在横向杆12上,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结构33固定在下肢体位固定器30上,使得力线杆20的一端位于股骨头中心位置上方,另一端位于踝关节中心位置上方。力线杆20采用可伸缩结构,使用时根据患者下肢长度进行调节。优选力线杆为四级可伸缩结构,总长为1.6m,最短可调节至40cm。测量工具术中操作步骤:手术中需要进行下肢力线测量时,将无菌的手术床固定架10由台下工作人员固定于手术床靠近术侧肢体一侧,并根据患者骨盆位置加以调整,将可伸缩的力线杆20使用第一固定结构16固定于手术床固定架10的横向杆12上,根据患者股骨头位置,将其固定于股骨头中心位置上方,并贴近患者。根据患者下肢长度调节力线杆20的长度,以满足不同需求。将患者足踝部置入下肢体位固定器30中,将两侧体位调节器31调整至内外踝部位,并通过两侧体位调节器31伸缩调节将踝关节固定于标准中立位。将力线杆20拉出,远端与下肢体位固定器30上方第二固定结构33连接,调节第二固定结构至力线杆20位于踝关节中心位置,并在此位置固定力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术中下肢力线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术床固定架(10)、力线杆(20)和下肢体位固定器(30);手术床固定架(10)上设有第一固定结构(16);下肢体位固定器(30)用于固定足踝部,下肢体位固定器(30)的两侧分别设有体位调节器(31),体位调节器(31)用于将踝关节固定于标准中立位;下肢体位固定器(30)上方设有第二固定结构(33);使用时,手术床固定架(10)固定在手术床的术侧肢体一侧,下肢体位固定器(30)放置在足踝部对应位置;力线杆(20)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结构(16)固定在手术床固定架(10)上,使该端位于股骨头中心位置上方;力线杆(2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结构(33)固定在下肢体位固定器(30)上,使该端位于踝关节中心位置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中下肢力线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术床固定架(10)、力线杆(20)和下肢体位固定器(30);手术床固定架(10)上设有第一固定结构(16);下肢体位固定器(30)用于固定足踝部,下肢体位固定器(30)的两侧分别设有体位调节器(31),体位调节器(31)用于将踝关节固定于标准中立位;下肢体位固定器(30)上方设有第二固定结构(33);使用时,手术床固定架(10)固定在手术床的术侧肢体一侧,下肢体位固定器(30)放置在足踝部对应位置;力线杆(20)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结构(16)固定在手术床固定架(10)上,使该端位于股骨头中心位置上方;力线杆(2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结构(33)固定在下肢体位固定器(30)上,使该端位于踝关节中心位置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中下肢力线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体位调节器(31)为螺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中下肢力线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下肢体位固定器(30)由底板、脚底固定板和相对的两个侧壁围成,使用时,底板位于脚踝底部,两个侧壁位于脚踝的内外两侧,脚底固定板与脚底相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术中下肢力线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下肢体位固定器(31)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支撑体(32),两支撑体(32)顶部共同固定第二固定结构(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建龙时志斌郭宁樊立宏王昊宇党晓谦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