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混合供电的电子开关调节电路及供电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4565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8 0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供电的电子开关调节电路及供电电源,其中电子开关调节电路包括:检测模块、控制模块、调节模块、混合供电模块、电压分压式取电模块和电流耦合式取电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将检测到的火线交流电过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输出调节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调节模块的电子开关以对负载进行调节;所述电压分压式取电模块、电流耦合式取电模块分别与所述混合供电模块相连接以输出电源,所述混合供电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以控制通过所述电压分压式取电模块和/或所述电流耦合式取电模块供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够保证负载的有效容量得以充分发挥,又能够保证所取得的供电电源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混合供电的电子开关调节电路及供电电源
本技术涉及电子开关调节电路
,特别是一种基于混合供电的电子开关调节电路及供电电源。
技术介绍
电子开关根据供电方式的不同可分为“L(火)线-N(零)线”式和单“L(火)线”式两大类,目前,市面上以“L(火)线-N(零)线”式的电子开关居多。但也有很多应用由于供电电源条件的限制其电子开关只能串接于L(火)线中,即单火线式,如典型的调光开关。本专利的“一种电子开关的供电电源”就是一种以单火线供电的电子开关的供电电源的创新,参见图1所示是一种典型的单火线供电的电子开关调节电路原理图,其供电电源的获取现有技术一般采用电压分压式取电方式供电,具体为火线经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引出电源后经第三开关管Q3和第一稳压模块IC1处理后作为供电电源;主要原理为利用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未导通(参见图2所示)或在开通角小、轻载状态(参见图3所示,其中阴影部份t1时段表示已开通、空白部份t2时段表示未开通)的未开通时段分压出来,经第三开关管Q3和第一稳压模块IC1稳压处理作为供电电源,这样当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接近于全导通(参见图4所示),直至全导通(参见图5所示)时,其所取的供电源就很不可靠,甚至是零;如果要保证其所取出供电电源可靠则需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留取一定时段不导通,例如图4中t2要留取一定时段不导通以满足其控制电源的获取,但是如果留取一定时段不导通会使负载的有效容量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出力不足以及浪费负载的有效容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混合供电的电子开关调节电路及供电电源,既能够保证负载的有效容量得以充分发挥,又能够保证所取得供电电源稳定可靠。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技术一种基于混合供电的电子开关调节电路,包括: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和调节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将检测到的火线交流电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输出调节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调节模块的电子开关以对负载进行调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混合供电模块、电压分压式取电模块和电流耦合式取电模块;所述电压分压式取电模块、电流耦合式取电模块分别与所述混合供电模块相连接以输出电源,所述电压分压式取电模块用于从单火线上获取电源,所述电流耦合式取电模块用于从所述调节模块的输出端或输入端获取电源;所述混合供电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以控制通过所述电压分压式取电模块和/或所述电流耦合式取电模块提供供电电源。优选的,所述电流耦合式取电模块包括:取电元件、整流桥堆、DC/DC转换器和第二稳压模块;所述取电元件串接在所述调节模块的输出端与负载之间,或者,所述取电元件串接在所述调节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源之间;所述取电元件通过所述整流桥堆整流后连接至所述DC/DC转换器输入端;所述DC/DC转换器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稳压模块稳压后连接至所述混合供电模块的一输入端。优选的,所述电流耦合式取电模块还包括:第四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稳压模块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混合供电模块的一输入端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取电元件包括电流互感器、大功率电阻或电感。优选的,所述取电元件为电流互感器;所述电流耦合式取电模块还包括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感连接在所述电流互感器与所述整流桥堆之间;所述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连接在所述调节模块的输出端与负载之间,或者,所述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连接在所述调节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源之间;所述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与所述整流桥堆相连接。优选的,所述调节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经电源开关与火线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接收所述调节控制信号,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接收所述调节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流耦合式取电模块和负载与零线端相连接;或者,火线端经电源开关和所述电流耦合式取电模块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接收所述调节控制信号,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接收所述调节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通过负载与零线端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关管包括MOS管、可控硅或晶闸管;所述第二开关管包括MOS管、可控硅或晶闸管。优选的,所述电压分压式取电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电阻、第六电阻、第三开关管、第一电容和第一稳压模块;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于开关与调节模块的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于负载与调节模块的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经所述第三开关管连接至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稳压模块的输入端分别相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稳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混合供电模块的另一输入端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电压分压式取电模块还包括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稳压模块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混合供电模块的另一输入端相连接。另一方面,本技术一种电子开关调节电路的供电电源,包括所述的混合供电模块、电压分压式取电模块和电流耦合式取电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一种基于混合供电的电子开关调节电路,采用电压分压式取电和电流耦合式取电的混合供电方式供电,待机时的开机(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未导通)或轻载(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导通时间短)时由电压分压式获取电源为主,重载或全载(即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接近全导通或全通)及全载时的关机由电流耦合式获取电源为主,即通过电压分压式取电和电流耦合式取电两者混合并联供电的方式进行供电,保证电子开关待机时的开机、轻载、重载、全载和全载时的关机都能获取可靠的控制电源,实现电子开关对负载灵活、可靠的控制,以及对单火线控制系统的开关、电气实现远程及智能化控制所必需的可靠的供电电源的实现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控制单元及射频模块等提供可靠的电源;(2)本技术一种基于混合供电的电子开关调节电路,所述电压分压式取电模块和电流耦合式取电模块分别通过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连接至所述混合供电模块,起到反向保护作用,使得电压分压式取电模块和电流耦合式取电模块互相隔离,保证了各自取电的独立性。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从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列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单火线供电的电子开关调节电路图;图2为电子开关未导通或待机时的波形图;图3为电子开关工作在轻载状态的波形图;图4为电子开关工作在重载状态的波形图;图5为电子开关工作在全载状态的波形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基于混合供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混合供电的电子开关调节电路,包括: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和调节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将检测到的火线交流电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输出调节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调节模块的电子开关以对负载进行调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混合供电模块、电压分压式取电模块和电流耦合式取电模块;所述电压分压式取电模块、电流耦合式取电模块分别与所述混合供电模块相连接以输出电源,所述电压分压式取电模块用于从单火线上获取电源,所述电流耦合式取电模块用于从所述调节模块的输出端或输入端获取电源;所述混合供电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以控制通过所述电压分压式取电模块和/或所述电流耦合式取电模块提供供电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混合供电的电子开关调节电路,包括: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和调节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将检测到的火线交流电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输出调节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调节模块的电子开关以对负载进行调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混合供电模块、电压分压式取电模块和电流耦合式取电模块;所述电压分压式取电模块、电流耦合式取电模块分别与所述混合供电模块相连接以输出电源,所述电压分压式取电模块用于从单火线上获取电源,所述电流耦合式取电模块用于从所述调节模块的输出端或输入端获取电源;所述混合供电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以控制通过所述电压分压式取电模块和/或所述电流耦合式取电模块提供供电电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供电的电子开关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耦合式取电模块包括:取电元件、整流桥堆、DC/DC转换器和第二稳压模块;所述取电元件串接在所述调节模块的输出端与负载之间,或者,所述取电元件串接在所述调节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源之间;所述取电元件通过所述整流桥堆整流后连接至所述DC/DC转换器输入端;所述DC/DC转换器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稳压模块稳压后连接至所述混合供电模块的一输入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混合供电的电子开关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耦合式取电模块还包括:第四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稳压模块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混合供电模块的一输入端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混合供电的电子开关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电元件包括电流互感器、大功率电阻或电感。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混合供电的电子开关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电元件为电流互感器;所述电流耦合式取电模块还包括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感连接在所述电流互感器与所述整流桥堆之间;所述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连接在所述调节模块的输出端与负载之间,或者,所述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连接在所述调节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源之间;所述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与所述整流桥堆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供电的电子开关调节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龙陈元木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力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