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4009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8 0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暖装置。包括热源、保温水箱、循环水泵、居室,热源、保温水箱和循环水泵通过送水管依次串联并且分别设置在居室的外部,居室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睡舱和室内散热装置,睡舱内部设置有舱内散热装置,舱内散热装置、室内散热装置通过送水管和回水管分别与循环水泵和保温水箱连接,保温水箱通过回水管与热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居室进行分区供暖,分区控制舱内以及居室内的热环境,操作简单,易于实现,通过分区控制热环境可以降低居室采暖系统的能耗,提高睡眠时人体的热舒适性,减小热源初始装机容量和运行耗电或耗气量,降低了成本,达到节能降耗和提高居民热舒性的目的。

Hea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暖装置
本技术涉及采暖
,具体是一种采暖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广大农村的采用化石燃料燃烧的方式进行采暖,造成了大气污染,所以农村进行大规模的“煤改电”和“煤改气”工程,但是农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普遍较差,使得热泵和燃气壁挂炉装机容量较大,运行耗电量和耗气量较高,尤其是晚间外界气温较低时,室内热舒适性往往达不到要求,而且对农居围护结构整体进行节能改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对居室进行分区供暖的采暖装置。本技术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暖装置,包括热源、保温水箱、循环水泵、居室,热源、保温水箱和循环水泵通过送水管依次串联并且分别设置在居室的外部,居室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睡舱和室内散热装置,睡舱内部设置有舱内散热装置,舱内散热装置、室内散热装置通过送水管和回水管分别与循环水泵和保温水箱连接,保温水箱通过回水管与热源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分区控制舱内以及居室内的热环境,操作简单,易于实现,通过分区控制热环境可以降低居室采暖系统能耗,提高睡眠时人体的热舒适性,减小热源初始装机容量和运行耗电或耗气量,降低了成本。作为优选,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舱内散热装置与室内散热装置之间为串联连接结构或并联连接结构。睡舱的舱体外壁上设置有保温防火层,舱体的顶端设置有顶灯,舱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推拉门,并且在舱体的一侧开设有睡舱窗户,舱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排风口和进风口,舱体的底部还设置有睡舱轮子,舱体内部还分别设置有温度控制器。热源为热泵、燃气壁挂炉和太阳能热水装置中的一种。保温水箱为混流式或间壁式结构,保温水箱的外壁上设置有保温层。舱内散热装置包括热交换器、辐射盘管、舱内循环水泵,循环水泵通过送水管将热水引入热交换器,热交换器通过舱内循环水泵将热水送入辐射盘管。居室上设置有窗户,室内散热装置安装在窗户下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睡舱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舱内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舱内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热源1;保温水箱2;循环水泵3;睡舱4;排风口4-1;进风口4-2;舱体4-3;保温防火层4-4;推拉门4-5;睡舱窗户4-6;顶灯4-7;睡舱轮子4-8;温度控制器4-9;睡舱内部保暖装饰层4-10;舱内散热装置5;热交换器5-1;辐射盘管5-2;舱内循环水泵5-3;室内散热装置6;窗户7;居室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参见图1、图2、图3、图4,一种采暖装置,包括热源1、保温水箱2、循环水泵3、居室8,热源1、保温水箱2和循环水泵3通过送水管依次串联并且分别设置在居室8的外部,居室8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睡舱4和室内散热装置6,睡舱4内部设置有舱内散热装置5,舱内散热装置5与室内散热装置6之间并联连接并且通过送水管和回水管分别与循环水泵3和保温水箱2连接,保温水箱2通过回水管与热源1连接。睡舱4的舱体4-3外壁上设置有保温防火层4-4,舱体4-3的顶端设置有顶灯4-7,舱体4-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推拉门4-5,并且在舱体4-3的一侧开设有睡舱窗户4-6,舱体4-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排风口4-1和进风口4-2,舱体4-3的底部还设置有睡舱轮子4-8,舱体4-3内部还分别设置有温度控制器4-9和睡舱内部保暖装饰层4-10,舱内散热装置5置于睡舱内部保暖装饰层4-10中。热源1为热泵、燃气壁挂炉和太阳能热水装置中的一种。保温水箱2为混流式或间壁式结构,保温水箱2的外壁上设置有保温层。居室8上设置有窗户7,室内散热装置6安装在窗户7下方。供暖模式为:热源1吸收能量将其储存在保温水箱2中,由循环水泵3提供动力,分别将保温水箱2中的热水通过送水管引入到舱内散热装置5和室内散热装置6中。实施例2:参见图5,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舱内散热装置5包括热交换器5-1、辐射盘管5-2、舱内循环水泵5-3,循环水泵3通过送水管将热水引入热交换器5-1,热交换器5-1通过舱内循环水泵5-3将热水送入辐射盘管5-2,舱体4-3内设置有睡舱内部保暖装饰层4-10,辐射盘管5-2设置在睡舱内部保暖装饰层4-10中。本技术能够对居室8进行分区供暖,分区控制舱内以及居室8内的热环境,操作简单,易于实现,通过分区控制热环境可以降低居室8采暖系统的能耗,提高睡眠时人体的热舒适性,减小热源初始装机容量和运行耗电或耗气量,降低了成本,达到节能降耗和提高居民热舒性的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技术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其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技术的权利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暖装置,包括热源、保温水箱、循环水泵、居室,其特征在于:热源、保温水箱和循环水泵通过送水管依次串联并且分别设置在居室的外部,居室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睡舱和室内散热装置,睡舱内部设置有舱内散热装置,舱内散热装置、室内散热装置通过送水管和回水管分别与循环水泵和保温水箱连接,保温水箱通过回水管与热源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暖装置,包括热源、保温水箱、循环水泵、居室,其特征在于:热源、保温水箱和循环水泵通过送水管依次串联并且分别设置在居室的外部,居室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睡舱和室内散热装置,睡舱内部设置有舱内散热装置,舱内散热装置、室内散热装置通过送水管和回水管分别与循环水泵和保温水箱连接,保温水箱通过回水管与热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舱内散热装置与室内散热装置之间为串联连接结构或并联连接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睡舱的舱体外壁上设置有保温防火层,舱体的顶端设置有顶灯,舱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推拉门,并且在舱体的一侧开设有睡舱窗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迎宋园园陈朋张建军封旭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