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淑华专利>正文

一种污水处理中的泥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3129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8 0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污水处理中的泥水分离装置,承载装置可控制泥水的通断,并且在控制泥水通断的过程中,实现对泥水的过滤;泥水分离装置可对泥水进行分离;通过速率调节装置可以调节泥水分离装置的分离速率;底架可对分离过后的泥浆和水进行收集,当收集的泥浆和水到达一定的质量时,可实现对泥浆和水自动排出。包括承载装置、泥水分离装置、速率调节装置和底架,通过控制两个上侧闭合杆彼此靠近或者同时远离,方便控制泥水水流的通断;当泥水水流流经下侧闭合杆时,通过下侧闭合杆的通断可实现对泥水水流的简单的过滤;通过两个滑杆套簧、两个拉簧和下端推簧之间的连接,可以减缓泥水水流对丁型杆的冲击。

A Mud-Water Separation Device for Sewage Treatmen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sewage treatment, in particular to a mud-water separation device in sewage treatment. The bearing device can control the on-off of mud-water and realize the filtration of mud-water in the process of controlling the on-off of mud-water; the mud-water separation device can separate mud-water; the separation rate of mud-water separation device can be adjusted by a rate regulating device; and the chassis can separate mud-water after the separation. When the collected slurry and water reach a certain quality, the slurry and water can be automatically discharged. Including load-bearing device, mud-water separating device, speed regulating device and chassis, it is convenient to control mud-water flow through controlling two upper closing rods close to each other or away from each other at the same time; when mud-water flow flows through the lower closing rod, simple filtration of mud-water flow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the lower closing rod's interruption; through two sliding rod sleeve springs, two pulling springs and push springs at the lower e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m can alleviate the impact of slurry flow on the D-shaped b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中的泥水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污水处理中的泥水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专利号为CN201810853761.X一种泥水分离装置,该装置包括悬在水面上的吊臂,吊臂上连接有一对相间隔的竖板,各竖板上开设有贯穿槽,位于两竖板之间设有挖掘机构,挖掘机构包括一对十字交叉铰接的连接板,各连接板的下边缘均连接有弧形斗,两弧形斗拼合成用于挖掘的料斗,位于两连接板上端设有双向气缸,双向气缸的一活塞杆与一连接板上边缘铰接,双向气缸的另一活塞杆与另一连接板上边缘铰接,两连接板经水平铰接杆铰接,水平铰接杆各端头插接在对应的贯穿槽内,吊臂上设有直线驱动机构,直线驱动机构的自由端与水平铰接杆连接。由于贯穿槽的存在,挖掘机构沿贯穿槽上下运动,又由于双向气缸与一对铰接的弧形斗相配合,双向气缸驱动弧形斗开合,抓取泥沙,但是该专利技术的缺点是在泥水分离过程中,没有过滤装置,容易使得污物随着水流流入装置中,进而影响分离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中的泥水分离装置,承载装置可控制泥水的通断,并且在控制泥水通断的过程中,实现对泥水的过滤;泥水分离装置可对泥水进行分离;通过速率调节装置可以调节泥水分离装置的分离速率;底架可对分离过后的泥浆和水进行收集,当收集的泥浆和水到达一定的质量时,可实现对泥浆和水自动排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污水处理中的泥水分离装置,包括承载装置、泥水分离装置、速率调节装置和底架,所述承载装置包括承载装置外框、两个上侧推簧、两个上侧闭合杆、两个上侧滑子、两个滑杆套簧、两个拉簧、下端推簧、两个上侧矩形滑腔、两个中端滑杆、下端外框、两个下侧闭合杆、丁型杆、两个连接滑杆、两个滑杆推簧、两个缓冲套管、多个缓冲弹簧、两个缓冲滑杆、丁型杆本体、两个矩形滑块、两个铰接杆、竖杆、横杆、两个横向滑杆和连杆,两个上侧矩形滑腔分别设置在承载装置外框内端的左右两侧,两个上侧闭合杆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上侧矩形滑腔内,两个中端滑杆分别固定连接在承载装置外框内端面的左右两端,两个上侧推簧分别设置在两个上侧矩形滑腔内,下端外框固定连接在承载装置外框内端面的下侧,两个下侧闭合杆分别转动连接在承载装置外框内端面的下侧的左右两端,两个上侧滑子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上侧闭合杆的下端,两个拉簧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下端外框的左右两端,两个拉簧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下侧闭合杆的中端,下端推簧设置在下端外框内端下侧,丁型杆滑动连接在下端外框的内端,两个连接滑杆分别与两个横向滑杆滑动铰接,两个滑杆推簧分别套接在两个横向滑杆上,两个矩形滑块分别固定连接在丁型杆本体上侧的左右两端,两个铰接杆分别固定连接在丁型杆本体下侧的左右两端,竖杆固定连接在丁型杆本体的下端,横杆固定连接在竖杆的下端,两个横向滑杆分别与两个矩形滑块滑动连接,两个缓冲套管分别与两个缓冲滑杆滑动连接,多个缓冲弹簧分别设置在两个缓冲套管和两个缓冲滑杆之间,两个缓冲套管分别铰接连接在下端外框内壁上侧的左右两端,两个缓冲滑杆的下端分别铰接连接在横杆的左右两端;所述泥水分离装置包括分离装置外框、分离推簧一、分离推簧二、转动主轴、固定外框、下侧滑腔、右侧滑框、内端镂空腔、固定外框本体、内端镂空槽、右端转槽、丁型滑杆、丁型滑杆外侧套簧、梯形滑子、丁型滑杆内侧套簧、两个内端矩形连通孔、固定外框内腔、转动主轴主体、主轴矩形滑腔、主轴凹槽、主轴矩形滑槽、V型杆、V型杆凸台、V型杆铰接杆、丁型滑杆、丁型滑杆外套簧、丁型滑杆内推簧和排泥口,下侧滑腔设置在分离装置外框内端的左侧,右侧滑框固定连接在分离装置外框内端的右侧,内端镂空腔设置在分离装置外框内端,分离推簧一和分离推簧二均设置在下侧滑腔内,转动主轴的左端滑动连接在下侧滑腔内,内端镂空槽设置在固定外框本体内端的左侧,右端转槽设置在固定外框本体内端的右侧,内端镂空槽与右侧滑框转动连接,丁型滑杆与固定外框本体固定连接,丁型滑杆外侧套簧套接在丁型滑杆的外端,梯形滑子与丁型滑杆滑动连接,梯形滑子与固定外框本体的内壁间隙配合连接,丁型滑杆内侧套簧套接在丁型滑杆的内端,两个内端矩形连通孔均与固定外框内腔连通,右端转槽通过套筒固定连接在主轴凹槽内,主轴矩形滑腔设置有多个,多个主轴矩形滑腔均设置在转动主轴主体上,主轴矩形滑槽设置有多个,多个主轴矩形滑槽均设置在转动主轴主体上,V型杆凸台固定连接在V型杆上,V型杆凸台与主轴矩形滑腔滑动连接,丁型滑杆内推簧设置在主轴矩形滑槽的内端,丁型滑杆滑动连接在主轴矩形滑槽的内端,丁型滑杆外套簧套接在丁型滑杆上,V型杆铰接杆设置有两个,两个V型杆铰接杆的下端分别铰接连接在V型杆铰接杆的左右两端,两个V型杆铰接杆的上端分别滑动连接在V型杆的左右两端,承载装置外框固定连接在分离装置外框的上端;所述速率调节装置包括速率外框、输入电机、输入锥齿、传动锥齿、高度端子、辊子转轴、传动辊子、联轴器、转轴转孔、连接杆、螺纹杆、滑动套管、手动转杆、传动主杆、驱动辊子、驱动辊子轴套、轴承滑子和主杆滑槽,输入电机通过机架固定连接在速率外框的上端,输入锥齿固定连接在输入电机输出轴上,输入锥齿与传动锥齿啮合传动,传动锥齿与辊子转轴固定连接,高度端子固定连接在速率外框内壁的上端,传动辊子与辊子转轴固定连接,转轴转孔设置在速率外框内壁的左端,连接杆与滑动套管铰接连接,滑动套管与螺纹杆通过螺纹连接,螺纹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速率外框内壁的左右两端,手动转杆固定连接在螺纹杆的右端,传动主杆的右端转动连接在速率外框上,驱动辊子与驱动辊子轴套的外圈过盈配合连接,驱动辊子轴套的内圈与轴承滑子过盈配合连接,轴承滑子与主杆滑槽滑动连接,主杆滑槽设置在传动主杆上,联轴器固定连接在传动主杆的左端,速率外框固定连接在固定外框本体的右端,转动主轴主体的右端间隙配合连接在转轴转孔内,转动主轴主体的右端固定连接在联轴器上,连接杆的上端间隙配合连接在轴承滑子的右端,驱动辊子与传动辊子啮合传动;所述底架包括底架外框、两个底架支架、多个底架铰接杆、多个底架推簧、速率调节装置转框、清理滑杆凸台、清理滑杆、清理滑杆推簧、清理滑子、滑子铰接杆、滑杆滑子、排泥连通孔、排水连通孔、两个U型滑槽、承载外框、两个侧壁卡子、两个卡子推簧、两个侧壁闭合杆、两个闭合槽、上侧推簧、下侧推簧、多个U型卡槽一、镂空腔一、镂空腔二、多个U型卡槽二、底架丁型滑杆和两个铰接滑杆,两个底架支架分别与底架外框固定连接,多个底架铰接杆均与底架外框滑动铰接,多个底架推簧均设置在多个底架铰接杆内,速率调节装置转框固定连接在清理滑杆凸台上,清理滑杆设置在清理滑杆凸台上,清理滑杆推簧套接在清理滑杆上,清理滑子滑动连接在清理滑杆凸台的上端,滑子铰接杆与清理滑子铰接连接,滑子铰接杆的下端与滑杆滑子铰接连接,滑杆滑子与清理滑杆滑动连接,排泥连通孔和排水连通孔分别设置在底架外框的左右两端,两个U型滑槽分别设置在承载外框上,两个侧壁卡子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U型滑槽内,两个卡子推簧分别套接在两个侧壁卡子上,两个卡子推簧分别设置在两个U型滑槽内,底架丁型滑杆与承载外框滑动连接,上侧推簧和下侧推簧均设置在承载外框的下端,两个侧壁闭合杆分别与两个闭合槽间隙配合连接,底架丁型滑杆与底架外框滑动连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中的泥水分离装置,包括承载装置(1)、泥水分离装置(2)、速率调节装置(3)和底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1)包括承载装置外框(1‑1)、两个上侧推簧(1‑2)、两个上侧闭合杆(1‑3)、两个上侧滑子(1‑4)、两个滑杆套簧(1‑5)、两个拉簧(1‑6)、下端推簧(1‑7)、两个上侧矩形滑腔(1‑8)、两个中端滑杆(1‑9)、下端外框(1‑10)、两个下侧闭合杆(1‑11)、丁型杆(1‑12)、两个连接滑杆(1‑13)、两个滑杆推簧(1‑14)、两个缓冲套管(1‑15)、多个缓冲弹簧(1‑16)、两个缓冲滑杆(1‑17)、丁型杆本体(1‑18)、两个矩形滑块(1‑19)、两个铰接杆(1‑20)、竖杆(1‑21)、横杆(1‑22)、两个横向滑杆(1‑23)和连杆(1‑25),两个上侧矩形滑腔(1‑8)分别设置在承载装置外框(1‑1)内端的左右两侧,两个上侧闭合杆(1‑3)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上侧矩形滑腔(1‑8)内,两个中端滑杆(1‑9)分别固定连接在承载装置外框(1‑1)内端面的左右两端,两个上侧推簧(1‑2)分别设置在两个上侧矩形滑腔(1‑8)内,下端外框(1‑10)固定连接在承载装置外框(1‑1)内端面的下侧,两个下侧闭合杆(1‑11)分别转动连接在承载装置外框(1‑1)内端面的下侧的左右两端,两个上侧滑子(1‑4)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上侧闭合杆(1‑3)的下端,两个拉簧(1‑6)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下端外框(1‑10)的左右两端,两个拉簧(1‑6)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下侧闭合杆(1‑11)的中端,下端推簧(1‑7)设置在下端外框(1‑10)内端下侧,丁型杆(1‑12)滑动连接在下端外框(1‑10)的内端,两个连接滑杆(1‑13)分别与两个横向滑杆(1‑23)滑动铰接,两个滑杆推簧(1‑14)分别套接在两个横向滑杆(1‑23)上,两个矩形滑块(1‑19)分别固定连接在丁型杆本体(1‑18)上侧的左右两端,两个铰接杆(1‑20)分别固定连接在丁型杆本体(1‑18)下侧的左右两端,竖杆(1‑21)固定连接在丁型杆本体(1‑18)的下端,横杆(1‑22)固定连接在竖杆(1‑21)的下端,两个横向滑杆(1‑23)分别与两个矩形滑块(1‑19)滑动连接,两个缓冲套管(1‑15)分别与两个缓冲滑杆(1‑17)滑动连接,多个缓冲弹簧(1‑16)分别设置在两个缓冲套管(1‑15)和两个缓冲滑杆(1‑17)之间,两个缓冲套管(1‑15)分别铰接连接在下端外框(1‑10)内壁上侧的左右两端,两个缓冲滑杆(1‑17)的下端分别铰接连接在横杆(1‑22)的左右两端;所述泥水分离装置(2)包括分离装置外框(2‑1)、分离推簧一(2‑2)、分离推簧二(2‑3)、转动主轴(2‑4)、固定外框(2‑5)、下侧滑腔(2‑6)、右侧滑框(2‑7)、内端镂空腔(2‑8)、固定外框本体(2‑9)、内端镂空槽(2‑10)、右端转槽(2‑11)、丁型滑杆(2‑12)、丁型滑杆外侧套簧(2‑13)、梯形滑子(2‑14)、丁型滑杆内侧套簧(2‑15)、两个内端矩形连通孔(2‑16)、固定外框内腔(2‑17)、转动主轴主体(2‑18)、主轴矩形滑腔(2‑19)、主轴凹槽(2‑20)、主轴矩形滑槽(2‑21)、V型杆(2‑22)、V型杆凸台(2‑23)、V型杆铰接杆(2‑24)、丁型滑杆(2‑25)、丁型滑杆外套簧(2‑26)、丁型滑杆内推簧(2‑27)和排泥口(2‑28),下侧滑腔(2‑6)设置在分离装置外框(2‑1)内端的左侧,右侧滑框(2‑7)固定连接在分离装置外框(2‑1)内端的右侧,内端镂空腔(2‑8)设置在分离装置外框(2‑1)内端,分离推簧一(2‑2)和分离推簧二(2‑3)均设置在下侧滑腔(2‑6)内,转动主轴(2‑4)的左端滑动连接在下侧滑腔(2‑6)内,内端镂空槽(2‑10)设置在固定外框本体(2‑9)内端的左侧,右端转槽(2‑11)设置在固定外框本体(2‑9)内端的右侧,内端镂空槽(2‑10)与右侧滑框(2‑7)转动连接,丁型滑杆(2‑12)与固定外框本体(2‑9)固定连接,丁型滑杆外侧套簧(2‑13)套接在丁型滑杆(2‑12)的外端,梯形滑子(2‑14)与丁型滑杆(2‑12)滑动连接,梯形滑子(2‑14)与固定外框本体(2‑9)的内壁间隙配合连接,丁型滑杆内侧套簧(2‑15)套接在丁型滑杆(2‑12)的内端,两个内端矩形连通孔(2‑16)均与固定外框内腔(2‑17)连通,右端转槽(2‑11)通过套筒固定连接在主轴凹槽(2‑20)内,主轴矩形滑腔(2‑19)设置有多个,多个主轴矩形滑腔(2‑19)均设置在转动主轴主体(2‑18)上,主轴矩形滑槽(2‑21)设置有多个,多个主轴矩形滑槽(2‑21)均设置在转动主轴主体(2‑18)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中的泥水分离装置,包括承载装置(1)、泥水分离装置(2)、速率调节装置(3)和底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1)包括承载装置外框(1-1)、两个上侧推簧(1-2)、两个上侧闭合杆(1-3)、两个上侧滑子(1-4)、两个滑杆套簧(1-5)、两个拉簧(1-6)、下端推簧(1-7)、两个上侧矩形滑腔(1-8)、两个中端滑杆(1-9)、下端外框(1-10)、两个下侧闭合杆(1-11)、丁型杆(1-12)、两个连接滑杆(1-13)、两个滑杆推簧(1-14)、两个缓冲套管(1-15)、多个缓冲弹簧(1-16)、两个缓冲滑杆(1-17)、丁型杆本体(1-18)、两个矩形滑块(1-19)、两个铰接杆(1-20)、竖杆(1-21)、横杆(1-22)、两个横向滑杆(1-23)和连杆(1-25),两个上侧矩形滑腔(1-8)分别设置在承载装置外框(1-1)内端的左右两侧,两个上侧闭合杆(1-3)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上侧矩形滑腔(1-8)内,两个中端滑杆(1-9)分别固定连接在承载装置外框(1-1)内端面的左右两端,两个上侧推簧(1-2)分别设置在两个上侧矩形滑腔(1-8)内,下端外框(1-10)固定连接在承载装置外框(1-1)内端面的下侧,两个下侧闭合杆(1-11)分别转动连接在承载装置外框(1-1)内端面的下侧的左右两端,两个上侧滑子(1-4)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上侧闭合杆(1-3)的下端,两个拉簧(1-6)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下端外框(1-10)的左右两端,两个拉簧(1-6)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下侧闭合杆(1-11)的中端,下端推簧(1-7)设置在下端外框(1-10)内端下侧,丁型杆(1-12)滑动连接在下端外框(1-10)的内端,两个连接滑杆(1-13)分别与两个横向滑杆(1-23)滑动铰接,两个滑杆推簧(1-14)分别套接在两个横向滑杆(1-23)上,两个矩形滑块(1-19)分别固定连接在丁型杆本体(1-18)上侧的左右两端,两个铰接杆(1-20)分别固定连接在丁型杆本体(1-18)下侧的左右两端,竖杆(1-21)固定连接在丁型杆本体(1-18)的下端,横杆(1-22)固定连接在竖杆(1-21)的下端,两个横向滑杆(1-23)分别与两个矩形滑块(1-19)滑动连接,两个缓冲套管(1-15)分别与两个缓冲滑杆(1-17)滑动连接,多个缓冲弹簧(1-16)分别设置在两个缓冲套管(1-15)和两个缓冲滑杆(1-17)之间,两个缓冲套管(1-15)分别铰接连接在下端外框(1-10)内壁上侧的左右两端,两个缓冲滑杆(1-17)的下端分别铰接连接在横杆(1-22)的左右两端;所述泥水分离装置(2)包括分离装置外框(2-1)、分离推簧一(2-2)、分离推簧二(2-3)、转动主轴(2-4)、固定外框(2-5)、下侧滑腔(2-6)、右侧滑框(2-7)、内端镂空腔(2-8)、固定外框本体(2-9)、内端镂空槽(2-10)、右端转槽(2-11)、丁型滑杆(2-12)、丁型滑杆外侧套簧(2-13)、梯形滑子(2-14)、丁型滑杆内侧套簧(2-15)、两个内端矩形连通孔(2-16)、固定外框内腔(2-17)、转动主轴主体(2-18)、主轴矩形滑腔(2-19)、主轴凹槽(2-20)、主轴矩形滑槽(2-21)、V型杆(2-22)、V型杆凸台(2-23)、V型杆铰接杆(2-24)、丁型滑杆(2-25)、丁型滑杆外套簧(2-26)、丁型滑杆内推簧(2-27)和排泥口(2-28),下侧滑腔(2-6)设置在分离装置外框(2-1)内端的左侧,右侧滑框(2-7)固定连接在分离装置外框(2-1)内端的右侧,内端镂空腔(2-8)设置在分离装置外框(2-1)内端,分离推簧一(2-2)和分离推簧二(2-3)均设置在下侧滑腔(2-6)内,转动主轴(2-4)的左端滑动连接在下侧滑腔(2-6)内,内端镂空槽(2-10)设置在固定外框本体(2-9)内端的左侧,右端转槽(2-11)设置在固定外框本体(2-9)内端的右侧,内端镂空槽(2-10)与右侧滑框(2-7)转动连接,丁型滑杆(2-12)与固定外框本体(2-9)固定连接,丁型滑杆外侧套簧(2-13)套接在丁型滑杆(2-12)的外端,梯形滑子(2-14)与丁型滑杆(2-12)滑动连接,梯形滑子(2-14)与固定外框本体(2-9)的内壁间隙配合连接,丁型滑杆内侧套簧(2-15)套接在丁型滑杆(2-12)的内端,两个内端矩形连通孔(2-16)均与固定外框内腔(2-17)连通,右端转槽(2-11)通过套筒固定连接在主轴凹槽(2-20)内,主轴矩形滑腔(2-19)设置有多个,多个主轴矩形滑腔(2-19)均设置在转动主轴主体(2-18)上,主轴矩形滑槽(2-21)设置有多个,多个主轴矩形滑槽(2-21)均设置在转动主轴主体(2-18)上,V型杆凸台(2-23)固定连接在V型杆(2-22)上,V型杆凸台(2-23)与主轴矩形滑腔(2-19)滑动连接,丁型滑杆内推簧(2-27)设置在主轴矩形滑槽(2-21)的内端,丁型滑杆(2-25)滑动连接在主轴矩形滑槽(2-21)的内端,丁型滑杆外套簧(2-26)套接在丁型滑杆(2-25)上,V型杆铰接杆(2-24)设置有两个,两个V型杆铰接杆(2-24)的下端分别铰接连接在V型杆铰接杆(2-24)的左右两端,两个V型杆铰接杆(2-24)的上端分别滑动连接在V型杆(2-22)的左右两端,承载装置外框(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淑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淑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