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邹慎春专利>正文

一种呼吸内科用痰液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26267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7 23:26
一种呼吸内科用痰液收集装置,包括集痰瓶支架,所述集痰瓶支架的内部设有集痰瓶本体,所述集痰瓶本体的外侧壁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一上盖,所述第一上盖的上表面中部通过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上盖,所述第一上盖的上表面右侧通过第一通孔连接有第一进痰管,所述第一上盖的上表面前侧通过第二通孔连接有第一消毒液进液管,通过第一进痰管和第一消毒液进液管可实现痰液和消毒液分管进入集痰瓶本体,防止痰液污染外界消毒液试剂,通过旋转第二上盖可实现第一进痰管和第二进痰管、第一消毒液进液管和第二消毒液进液管的连通和封闭,方便集痰、注入消毒液,同时可将集痰瓶本体进行封闭处理,降低细菌病毒流出传染他人的可能性。

A sputum collection device for respiratory medicine

A sputum collecting device for respiratory medicine includes a sputum collecting bottle bracket. The inner part of the sputum collecting bottle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sputum collecting bottle body. The top end of the outer wall of the sputum collecting bottle body is threaded to connect with a first upper cover. The middle part of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first upper cover is rotated by a damper rotating shaft to connect with a second upper cover, and the right side of the first upper cov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putum entering through a first through hole. The upper surface front side of the first upper cover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disinfectant intake pipe through a second through hole, through the first sputum intake pipe and the first disinfectant intake pipe, sputum and disinfectant can be diverted into the body of the sputum collecting bottle to prevent sputum from contaminating the external disinfectant reagent, and by rotating the second upper cover, the first sputum intake pipe and the second sputum intake pipe, the first disinfectant intake pipe and the second elimination can be realized. The connection and closure of the venom intake pipe make it convenient to collect sputum and inject disinfectant. At the same time, the body of the phlegm collection bottle can be sealed to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bacterial and viral outflow infecting oth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内科用痰液收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领域为一种呼吸内科用痰液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呼吸内科为现代西医中的一个科室,常见病症有肺炎、肺气肿、肺结核、哮喘、气管及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呼吸内科病人常分泌大量痰液,而痰液常具有传染性,为了避免呼吸道病人的痰液传播疾病,需要对痰液进行收集消毒处理,然而现有的呼吸内科用痰液收集装置还存在一定问题,现有呼吸内科用痰液收集装置多适合单个病人使用的吸痰式集痰装置,呼吸内科门诊每天收治大量呼吸道疾病病人,而呼吸道病人在就诊期间常产生大量痰液,且病人大多可进行自主吐痰,病人就诊时常将痰液吐入垃圾桶或者卫生纸上丢入垃圾桶,痰液中含有大量细菌病毒,使得各病人易产生交叉感染,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呼吸内科用痰液收集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内科用痰液收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内科用痰液收集装置,包括集痰瓶支架,所述集痰瓶支架的内部设有集痰瓶本体,所述集痰瓶本体的外侧壁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一上盖,所述第一上盖的上表面中部通过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上盖,所述第一上盖的上表面右侧通过第一通孔连接有第一进痰管,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中部设有第一环形限位槽,所述第一进痰管的外侧壁中部设有第一环形卡块,所述第一环形卡块与第一环形限位槽相互卡接,所述第一上盖的上表面前侧通过第二通孔连接有第一消毒液进液管,所述第二上盖的上表面左侧通过第三通孔连接有第二消毒液进液管,所述第三通孔的侧壁中部设有第二环形限位槽,所述第二环形限位槽的内部卡接所述第二消毒液进液管,所述第二上盖的上表面后侧通过第四通孔连接有第二进痰管,所述第二进痰管上表面设有漏斗嘴,所述第一上盖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进痰管的前侧设有第一L形限位件,所述第二上盖的下表面且位于第二进痰管的右侧设有第二L形限位件,所述第一上盖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消毒液进液管的右侧设有第三L形限位件,所述第二上盖的下表面且位于第二消毒液进液管的前侧设有第四L形限位件。优选的,所述第一上盖的外侧壁中部设有环形转动槽,所述环形转动槽滑动连接第二上盖,所述第一上盖的内腔设有环形密封垫。优选的,所述第一进痰管的上下两端均呈圆台形,所述第二进痰管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消毒液进液管的内径。优选的,所述第四通孔的内腔底端设有第三环形限位槽,所述第三环形限位槽的内部卡接所述第二进痰管。优选的,所述第一L形限位件和所述第三L形限位件的上表面均设有第一永磁铁,所述第二L形限位件和所述第四L形限位件的上表面均设有配合所述第一永磁铁使用的第二永磁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呼吸内科用痰液收集装置,通过第一进痰管和第一消毒液进液管可实现痰液和消毒液分管进入集痰瓶本体,防止痰液污染外界消毒液试剂,通过第一上盖、阻尼转轴和第二上盖使得第二上盖可绕第一上盖旋转,通过旋转第二上盖可实现第一进痰管和第二进痰管、第一消毒液进液管和第二消毒液进液管的连通和封闭,方便集痰、注入消毒液,同时可将集痰瓶本体进行封闭处理,降低细菌病毒流出传染他人的可能性,通过阻尼转轴防止不小心碰到第二上盖时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相对转动,提高装置的安全性,通过第一L形限位件、第二L形限位件、第三L形限位件和第四L形限位件可限制第二上盖旋转角度,同时通过第一永磁铁和第二永磁铁可以防止将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进行简单固定,方便吐痰和注入消毒液,适用于呼吸内科门诊收集多个病人吐出的痰液,操作方便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未使用时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未使用时第二上盖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未使用时第一上盖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未使用时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注入消毒液时第一消毒液进液管和第二消毒液进液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集痰瓶支架、2-集痰瓶本体、3-第一上盖、4-阻尼转轴、5-第二上盖、6-第一进痰管、7-第一环形限位槽、8-第一环形卡块、9-第一消毒液进液管、10-第二消毒液进液管、11-第二环形限位槽、12-第二进痰管、13-漏斗嘴、14-第一L形限位件、15-第二L形限位件、16-第三L形限位件、17-第四L形限位件、18-环形转动槽、19-第一永磁铁、20-第二永磁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呼吸内科用痰液收集装置,包括集痰瓶支架1,所述集痰瓶支架1的内部设有集痰瓶本体2,通过集体瓶支架对集痰瓶本体进行固定,所述集痰瓶本体2的外侧壁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一上盖3,既可以将第一上盖固定在集痰瓶本体上,同时方便旋拧下第一上盖对集痰瓶本体进行清理,所述第一上盖3的上表面中部通过阻尼转轴4转动连接有第二上盖5,通过第一上盖、阻尼转轴和第二上盖使得第二上盖可绕第一上盖旋转,通过阻尼转轴防止不小心碰到第二上盖时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相对转动,提高装置的安全性,所述第一上盖3的上表面右侧通过第一通孔连接有第一进痰管6,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中部设有第一环形限位槽7,所述第一进痰管6的外侧壁中部设有第一环形卡块8,所述第一环形卡块8与第一环形限位槽7相互卡接,通过第一环形限位槽和第一环形卡块实现对第一进痰管的固定,所述第一上盖3的上表面前侧通过第二通孔连接有第一消毒液进液管9,所述第二上盖5的上表面左侧通过第三通孔连接有第二消毒液进液管10,所述第三通孔的侧壁中部设有第二环形限位槽11,通过第二环形限位槽实现对第二消毒液进液管的固定,所述第二环形限位槽11的内部卡接所述第二消毒液进液管10,所述第二上盖5的上表面后侧通过第四通孔连接有第二进痰管12,所述第二进痰管12上表面设有漏斗嘴13,通过漏斗嘴增大第二进液管的进口直径,方便患者吐痰,所述第一上盖3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进痰管6的前侧设有第一L形限位件14,所述第二上盖5的下表面且位于第二进痰管12的右侧设有第二L形限位件15,所述第一上盖3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消毒液进液管9的右侧设有第三L形限位件16,所述第二上盖5的下表面且位于第二消毒液进液管10的前侧设有第四L形限位件17通过第一L形限位件、第二L形限位件、第三L形限位件和第四L形限位件可限制第二上盖旋转角度。具体而言,所述第一上盖3的外侧壁中部设有环形转动槽18,所述环形转动槽18滑动连接第二上盖5,所述第一上盖3的内腔设有环形密封垫通过环形转动槽使得第二上盖可绕阻尼转轴旋转,同时提高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封闭性。具体而言,所述第一进痰管6的上下两端均呈圆台形,第一进痰管上下圆台形结构增大进液管内径使得患者吐痰易沿第一进痰管进入集痰瓶本体,所述第二进痰管12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消毒液进液管10的内径,消毒液一次注入量多于一次性痰液进入量。具体而言,所述第四通孔的内腔底端设有第三环形限位槽,所述第三环形限位槽的内部卡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内科用痰液收集装置,包括集痰瓶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痰瓶支架(1)的内部设有集痰瓶本体(2),所述集痰瓶本体(2)的外侧壁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一上盖(3),所述第一上盖(3)的上表面中部通过阻尼转轴(4)转动连接有第二上盖(5),所述第一上盖(3)的上表面右侧通过第一通孔连接有第一进痰管(6),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中部设有第一环形限位槽(7),所述第一进痰管(6)的外侧壁中部设有第一环形卡块(8),所述第一环形卡块(8)与第一环形限位槽(7)相互卡接,所述第一上盖(3)的上表面前侧通过第二通孔连接有第一消毒液进液管(9),所述第二上盖(5)的上表面左侧通过第三通孔连接有第二消毒液进液管(10),所述第三通孔的侧壁中部设有第二环形限位槽(11),所述第二环形限位槽(11)的内部卡接所述第二消毒液进液管(10),所述第二上盖(5)的上表面后侧通过第四通孔连接有第二进痰管(12),所述第二进痰管(12)上表面设有漏斗嘴(13),所述第一上盖(3)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进痰管(6)的前侧设有第一L形限位件(14),所述第二上盖(5)的下表面且位于第二进痰管(12)的右侧设有第二L形限位件(15),所述第一上盖(3)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消毒液进液管(9)的右侧设有第三L形限位件(16),所述第二上盖(5)的下表面且位于第二消毒液进液管(10)的前侧设有第四L形限位件(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内科用痰液收集装置,包括集痰瓶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痰瓶支架(1)的内部设有集痰瓶本体(2),所述集痰瓶本体(2)的外侧壁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一上盖(3),所述第一上盖(3)的上表面中部通过阻尼转轴(4)转动连接有第二上盖(5),所述第一上盖(3)的上表面右侧通过第一通孔连接有第一进痰管(6),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中部设有第一环形限位槽(7),所述第一进痰管(6)的外侧壁中部设有第一环形卡块(8),所述第一环形卡块(8)与第一环形限位槽(7)相互卡接,所述第一上盖(3)的上表面前侧通过第二通孔连接有第一消毒液进液管(9),所述第二上盖(5)的上表面左侧通过第三通孔连接有第二消毒液进液管(10),所述第三通孔的侧壁中部设有第二环形限位槽(11),所述第二环形限位槽(11)的内部卡接所述第二消毒液进液管(10),所述第二上盖(5)的上表面后侧通过第四通孔连接有第二进痰管(12),所述第二进痰管(12)上表面设有漏斗嘴(13),所述第一上盖(3)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进痰管(6)的前侧设有第一L形限位件(14),所述第二上盖(5)的下表面且位于第二进痰管(12)的右侧设有第二L形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慎春
申请(专利权)人:邹慎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