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滞留针固定装置以及滞留针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2579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7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滞留针固定装置以及滞留针。固定装置包括束带一、束带二、束带三、套筒以及卡紧机构。束带一上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压紧装置;束带二的一端与束带一的另一端连接;束带三的一端与束带二的另一端连接,束带三上开设有穿孔二;套筒安装在束带三的外侧壁上,且套筒的上下两端均呈敞口状;卡紧机构位于套筒内用于固定束带三的另一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所述束带一上的压紧装置放置于所述滞留针的上方。然后将所述束带二从所述穿孔一穿出。然后再将所述束带三从患者的大拇指上绕一圈。并将所述束带三远离所述束带二的一端从所述穿孔二穿过,使得所述束带三的一段位于所述套筒内。并利用套筒内的卡紧机构将所述束带三固定住。

A retaining needle fixing device and a retaining need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etaining needle fixing device and a retaining needle. The fixing device includes a belt 1, a belt 2, a belt 3, a sleeve and a clamping mechanism. One end of the belt is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belt; the other end of the belt is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belt; the other end of the belt is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belt,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belt is connected with the perforated two; the sleeve is installed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belt three,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the sleeve are open; the clamping mechanism is located in the sleeve for fixing the other end of the belt three. The invention places a compacting device on one of the bundles above the retaining needle. The band 2 is then pierced from the perforation 1. Then the band three is circled from the patient's thumb. The end of the three belts away from the two belts is passed through the perforation two so that a section of the three belts is located in the sleeve. The fastening mechanism in the sleeve is used to fix the three stra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滞留针固定装置以及滞留针
本专利技术涉及滞留针
,具体为一种滞留针固定装置以及滞留针。
技术介绍
滞留针是一种长期打吊瓶时一次刺入血管、可多次重复使用的针头,可以减轻患者多次注射的痛苦,特别对于出现浮肿的患者、儿童及老年患者。目前,国内滞留针主要是通过医用胶带进行固定,但由于医用胶带粘贴在人体皮肤表面,长时间的滞留会对皮肤产生一定的刺激,特别是皮肤敏感的患者会造成皮肤损伤。而且随着天气的变化,皮肤表面会产生汗液,从而降低了医用胶带的粘性,使得胶带脱离皮肤表面,造成“跑针”;另一方面,对于儿童患者,其活动往往无法顾忌滞留针的存在,也会造成“跑针”,从而造成更大的伤害。同时,生活中患者经常采用卧姿或者睡姿进行输液。因调节输液速度的装置位于输液高的上方,这样当患者想调整输液的速度只能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忙。这样一方面会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会给患者本省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滞留针固定装置以及滞留针,所述滞留针固定装置以解决采用胶带固定的方式,导致滞留针固定不稳以及降低患者舒适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滞留针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束带一,所述束带一上开设有凹槽,且所述束带一的一端开设有穿孔一,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压紧装置用于压住所述滞留针;束带二,所述束带二的一端与所述束带一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束带二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穿孔一,且所述束带二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透气孔;束带三,所述束带三的一端与所述束带二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束带三上开设有穿孔二,所述穿孔二靠近所述束带二;套筒,其安装在所述束带三的外侧壁上,且所述套筒的上下两端均呈敞口状;卡紧机构,其位于所述套筒内用于固定所述束带三的另一端;其中,所述卡紧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插杆,每个所述插杆均滑动插接在所述套筒的侧壁上,每个所述插杆均远离所述束带三,且每个所述插杆位于所述套筒内的一端均开设有插槽;与至少一个插杆相对应的至少一个永磁铁,每个所述永磁铁均安装在所述套筒的内侧壁上,每个所述永磁铁均靠近所述束带三;与至少一个插杆相对应的至少一个铁片,所述铁片安装在相应的插槽内。优选的,所述束带一、束带二以及束带三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的,每个所述插杆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卡紧机构还包括:与至少一个插杆相对应的至少一个滑动杆;与至少一个滑动杆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固定块,每个所述固定块安装在所述套筒的内侧壁上,且所述滑动杆滑动插接在相应的固定块上;与至少一个固定块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压紧弹簧,所述压紧弹簧的一端与相应的滑动杆连接,所述压紧弹簧的另一端与相应的固定块连接,且所述压紧弹簧滑动套接在相应的滑动杆上。优选的,所述压紧装置包括:轻质压块,其滑动设置所述凹槽内,且所述轻质压块的上端面通过至少一个连接弹簧与所述凹槽的内顶壁连接。优选的,每个所述卡槽的内壁均安装有橡胶垫。优选的,所述插槽的内壁上开设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轻质压块为海绵轻质压块。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滞留针,所述滞留针包括延长管,所述延长管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滞留针还包括:环状气囊,其安装在所述环形凹槽内;至少一个调节装置,每个所述调节装置均位于所述延长管上用于调节所述延长管内药液的流动速度。优选的,每个所述调节装置均包括:套筒,其安插在所述延长管上,所述套筒的一端位于所述延长管的外部;滑动板,其滑动设置所述套筒的内部;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滑动板的上端面连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滑动伸出所述套筒的顶端到达所述套筒的外部并位于所述延长管的外部;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一端与相应的套筒的另一端贯通连接,所述通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环状气囊的侧壁贯通连接。优选的,所述推杆与所述套筒为过盈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所述束带一上的压紧装置放置于所述滞留针的上方,然后摁住所述束带一靠近穿孔一的一端。再然后将所述束带二的一段从患者的手心下面绕过并从所述穿孔一穿出。然后再将所述束带三从患者的大拇指上绕一圈。并将所述束带三远离所述束带二的一端从所述穿孔二穿过,使得所述束带三的一段位于所述套筒内。并利用套筒内的卡紧机构将所述束带三固定住。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方法将束带一、束带二以及束带三组合起来形成的滞留针固定装置,能够滞留针固定住,避免了采用胶带固定住滞留针所带来的不稳定以及降低患者舒适度的弊端。2、本专利技术通过手动向下按压推杆,利用滑动板将套筒内的气流通过通气管输入至环状气囊内,使得环状气囊的内径变小,从而降低延长管内药液的流动速动。当提高延长管内药液的流动速动时,向上拉动推杆即可。通过本专利技术中的操作,患者可以自行进行调速,不需要呼叫医务人员。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为患者提供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套筒结构放大剖视图;图3为滞留针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B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延长管1、束带一2、凹槽21、穿孔一22、连接弹簧23、轻质压块24、束带二3、透气孔31、束带三4、穿孔二41、套筒5、插杆6、卡槽61、插槽62、铁片63、永磁铁7、固定块8、滑动杆9、压紧弹簧10、环状气囊11、套筒12、滑动板13、推杆14、通气管1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滞留针固定装置,其包括束带一2、束带二3、束带三4、套筒5以及卡紧机构。其中,束带一2上开设有凹槽21。且束带一2的一端开设有穿孔一22。凹槽21内设置有压紧装置用于压住滞留针。束带二3的一端与束带一2的另一端连接。束带二3的另一端穿过穿孔一22。且束带二3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透气孔31,这样有利于束带一2和患者手背上方的空气流动性,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束带三4的一端与束带二3的另一端连接。束带三4上开设有穿孔二41,穿孔二41靠近束带二3。套筒5安装在束带三4的外侧壁上。且套筒5的上下两端均呈敞口状。卡紧机构位于套筒5内用于固定束带三4的另一端。束带一2、束带二3以及束带三4为一体成型结构。压紧装置包括轻质压块24。轻质压块24滑动设置凹槽21内。轻质压块24为海绵轻质压块24。海绵轻质压块24呈多孔状。这样有利于位于海绵轻质压块24下方的滞留针与患者手背皮肤接触地方的空气得以在凹槽21内流动,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且轻质压块24的上端面通过至少一个连接弹簧23与凹槽21的内顶壁连接。将轻质压块24放置在滞留针的上方。这样在拉动束带二3时,滞留针会向上顶动轻质压块24。滞留针会位于凹槽21。利用连接弹簧23和轻质压块24可以将滞留针稳固的压住。同时,这样也避免仅使用束带一2压紧滞留针时,束带一2发生滑动导致滞留针固定不稳。且利用压紧装置压住滞留针,使得束带一2与患者的手背皮肤不直接接触,束带一2与患者的手背皮肤存在间歇,从而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本实施例中,将束带一2上的压紧装置放置于滞留针的上方,然后摁住束带一2靠近穿孔一22的一端。再然后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滞留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束带一(2),所述束带一(2)上开设有凹槽(21),且所述束带一(2)的一端开设有穿孔一(22),所述凹槽(21)内设置有压紧装置用于压住所述滞留针;束带二(3),所述束带二(3)的一端与所述束带一(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束带二(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穿孔一(22),且所述束带二(3)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透气孔(31);束带三(4),所述束带三(4)的一端与所述束带二(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束带三(4)上开设有穿孔二(41),所述穿孔二(41)靠近所述束带二(3);套筒(5),其安装在所述束带三(4)的外侧壁上,且所述套筒(5)的上下两端均呈敞口状;卡紧机构,其位于所述套筒(5)内用于固定所述束带三(4)的另一端;其中,所述卡紧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插杆(6),每个所述插杆(6)均滑动插接在所述套筒(5)的侧壁上,每个所述插杆(6)均远离所述束带三(4),且每个所述插杆(6)位于所述套筒(5)内的一端均开设有插槽(62);与至少一个插杆(6)相对应的至少一个永磁铁(7),每个所述永磁铁(7)均安装在所述套筒(5)的内侧壁上,每个所述永磁铁(7)均靠近所述束带三(4);与至少一个插杆(6)相对应的至少一个铁片(63),所述铁片(63)安装在相应的插槽(62)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滞留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束带一(2),所述束带一(2)上开设有凹槽(21),且所述束带一(2)的一端开设有穿孔一(22),所述凹槽(21)内设置有压紧装置用于压住所述滞留针;束带二(3),所述束带二(3)的一端与所述束带一(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束带二(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穿孔一(22),且所述束带二(3)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透气孔(31);束带三(4),所述束带三(4)的一端与所述束带二(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束带三(4)上开设有穿孔二(41),所述穿孔二(41)靠近所述束带二(3);套筒(5),其安装在所述束带三(4)的外侧壁上,且所述套筒(5)的上下两端均呈敞口状;卡紧机构,其位于所述套筒(5)内用于固定所述束带三(4)的另一端;其中,所述卡紧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插杆(6),每个所述插杆(6)均滑动插接在所述套筒(5)的侧壁上,每个所述插杆(6)均远离所述束带三(4),且每个所述插杆(6)位于所述套筒(5)内的一端均开设有插槽(62);与至少一个插杆(6)相对应的至少一个永磁铁(7),每个所述永磁铁(7)均安装在所述套筒(5)的内侧壁上,每个所述永磁铁(7)均靠近所述束带三(4);与至少一个插杆(6)相对应的至少一个铁片(63),所述铁片(63)安装在相应的插槽(6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滞留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束带一(2)、束带二(3)以及束带三(4)为一体成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滞留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插杆(6)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卡槽(61),所述卡紧机构还包括:与至少一个插杆(6)相对应的至少一个滑动杆(9);与至少一个滑动杆(9)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固定块(8),每个所述固定块(8)安装在所述套筒(5)的内侧壁上,且所述滑动杆(9)滑动插接在相应的固定块(8)上;与至少一个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燕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