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织修复套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112490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7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织修复套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组织修复套管由聚合物电纺纤维丝构成,且所述组织修复套管两端的内径不同;所述聚合物为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电纺原液:将聚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得到电纺原液;(2)制备神经套管:对所述电纺原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组织修复套管。所述组织修复套管能够与断裂的跟腱等肌腱组织的近远两端高度契合的组织修复套管,避免组织粘连,促进组织修复效果。

A tissue repair sleev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issue repair sleev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 tissue repair sleeve is composed of polymer electrospun fibers, and the inner diameters of both ends of the tissue repair sleeve are different. The polymer is a biodegradable polymer. The preparation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preparing electrospinning stock solution: dissolving polymer in solvent to obtain electrospinning stock solution; (2) preparing nerve casing: electrospinning the stock solution to obtain tissue repair stock. The tissue repair cannula can highly fit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ends of tendon tissue such as ruptured Achilles tendon, avoid tissue adhesion and promote tissue repair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织修复套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用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组织修复套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对肌腱的损伤包括对骨骼肌的急性损伤,例如挫伤、撕裂、局部缺血、劳损、以及完全破裂。这些损伤可引起剧烈的疼痛并且可以使受影响的人丧失能力,妨碍他们工作的能力乃至参与正常日常活动的能力。其中,跟腱的断裂是发生率最高的一种肌腱损伤,多为运动损伤造成,是骨科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后跟腱再断裂的发生几率较高,容易出现跖屈无力,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传统的切开手术是利用组织修复套管将断裂的跟腱进行端对端缝合,对跟腱进行可靠的固定,但该技术还不是十分的成熟,组织修复套管与跟腱组织的近远两端完全契合,导致修复的过程中发生跟腱粘连,延缓跟腱愈合。CN206285127U公开了一种镁基金属肌腱修复套管,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所述肌腱修复套管的主体为圆柱形或扁圆柱形,所述主体上具有多孔结构,所述主体被配置为套设在所述肌腱上,并通过所述多孔结构与所述肌腱采用缝合线固定。本技术所述镁基金属肌腱修复套管能够包绕在损伤断裂的肌腱周围,用镁基金属丝线将肌腱断端缝合在套管上,并且重建在一起,具备抗菌、缝合牢固,降解时间适中,促进肌腱组织修复等特点,但是所述套管难以完全契合,容易造成组织粘连,不利于组织的修复。CN106264633A公开了一种跟腱断裂可吸收接合器,它为一椭圆管型结构,椭圆管管壁设有开孔,椭圆管管壁设有钉孔。在临床跟腱结合手术中可避免采用各种复杂的缝合术,只需将两跟腱断端插入椭圆管后钉入固定钉或使两跟腱断端用本专利技术包绕使两开合端卡接后钉入固定钉或使管壁内延伸出的柱状体刺入跟腱后使两开合端卡接即可完成手术,结构简单合理,易于操作,可大大缩短手术时间,且椭圆型管、柱状体及固定钉均为可降解、可塑形吸收材质,跟腱断端易于准确对位并可保证对位后的牢靠固定,便于断端的术后正常愈合,可避免对患者二次手术,减少了再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也有效降低了术者的体力消耗,但是所述接合器不容易与断裂的跟腱两端完全契合,降低了组织修复的效果。因此,本领域亟待开发一种能够适用于断裂的跟腱等肌腱组织的近远两端契合度高的组织修复套管,避免组织粘连,促进组织修复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织修复套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组织修复套管能够与断裂的跟腱等肌腱组织的近远两端高度契合,避免组织粘连,促进组织修复效果。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织修复套管,所述组织修复套管由聚合物电纺纤维丝构成,且所述组织修复套管两端的内径不同;所述聚合物为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组织修复套管是一种可用于修复断裂的肌腱组织的医疗器械,当组织发生断裂时,利用套管将断裂的两端进行端对端缝合,组织细胞在管内生长,实现肌腱组织的修复。与断裂的神经不同,断裂的肌腱组织两端直径常常不同,特别是跟腱,由上至下逐渐变细,在这种两端肌腱直径有显著差异或需要多方缝合时,本专利技术所提供两端内经不同的组织修复套管可以简化手术步骤,减小过程中产生较大张力带来的损伤,实验结果更精准,在组织再生的过程中,两端内径不同的组织修复套管与断裂两端组织的契合度高,缝合有利于效应器的修复和功能的回复,还避免了组织粘连,简化了手术过程,适应了病理生理结构的变化,利于组织细胞生长,促进组织的修复。所述组织修复套管的外观形状如图1所示。优选地,所述聚合物包括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优选地,所述聚合物包括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的组合。本专利技术选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共混纤维丝,是因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PLCL)无毒性,具有可控的生物降解性,优良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和一些组织细胞有一定的相互作用能力,这两类材料制成的组织修复套管还具备细胞生长及输送营养所必须的孔状结构,以及指导细胞生长所必须的足够的机械强度和韧性,能够使所述组织修复套管具有更好的修复效果,此外,PLCL与PLGA共混可以调节材料的降解周期,刚好能够控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共混纤维丝的降解时间为80-100天左右,与肌腱组织修复的周期(约3个月)相近,几乎在修复完全的同时降解,避免了假体降解太快造成修复不完全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降解时间过长而带来的异物感和二次手术的风险。优选地,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的质量比为1:2。当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质量比为1:2时,能够达到最优的修复效果和降解时间,可以将降解时间控制在90天左右。优选地,所述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00-300000,例如210000、220000、230000、240000、250000、260000、270000、280000或290000等。优选地,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丝的直径为1.5-2.5μm,例如1.6μm、1.7μm、1.8μm、1.9μm、2.0μm、2.1μm、2.2μm、2.3μm或2.4μm等。本专利技术优选直径为1.5-2.5μm,是考虑到组织细胞的直径大约为7-20μm,当纤维丝的直径为1.5-2.5μm时,纤维丝之间形成的空隙大小刚好适用组织细胞在套接管内壁的生长,更有利于组织的修复。直径过大,会导致空隙过大,组织细胞会从空隙中穿越之管外,附着在管外的组织上,造成粘连,直径过小,会导致空隙过小,不利于组织细胞在管内壁的附着,即不利于组织细胞在管内的生长,也就直接影响了损伤组织的修复效果。纤维丝的直径主要由制备纤维丝时所用的电纺原液中聚合物的质量分数有关,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聚合物的质量分数越大,纤维丝的直径越大。优选地,所述组织修复套管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而成。优选地,所述组织修复套管的第一端内径和第二端内径的比例为2:1-10:1,例如3:1、4:1、5:1、6:1、7:1、8:1或9:1等。本专利技术中,将第一端内径和第二端内径按照上述比例范围设置,与断裂的跟腱两端的契合度更好,与传统的肌腱缝合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两端均可在几乎无张力的情况下缝合。(2)肌腱残端间隙很小。这种间隙不影响肌腱再生,提高肌腱再生选择的准确性。(3)套管围绕肌腱外侧。肌腱损伤后,局部组织肿胀并填充间隙,可减少肌腱再生纤维逃逸,减少瘢痕的产生。在缺损肌腱直径差在2:1-10:1的肌腱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内径比的组织修复套管能够起到更好的组织修复效果。当本专利技术的组织修复套管用于修复人类肌腱组织时,考虑的人类肌腱组织,特别是跟腱的尺寸,所述组织修复套管的第一端内径为1-50mm,例如2mm、5mm、10mm、15mm、20mm、25mm、30mm、35mm、40mm、45mm或48mm等,所述组织修复套管的第二端内径为3-80mm,例如4mm、10mm、20mm、30mm、40mm、50mm、60mm、70mm或75mm等,所述第一端内径小于所述第二端内径。优选地,所述组织修复套管的第一端内径为5-10mm,例如6mm、7mm、8mm或9mm等,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织修复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修复套管由聚合物电纺纤维丝构成,且所述组织修复套管两端的内径不同;所述聚合物为生物可降解聚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织修复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修复套管由聚合物电纺纤维丝构成,且所述组织修复套管两端的内径不同;所述聚合物为生物可降解聚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修复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包括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氨酯和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优选地,所述聚合物包括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的组合;优选地,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的质量比为1:2;优选地,所述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00-300000;优选地,所述聚合物电纺纤维丝的直径为1.5-2.5μ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织修复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修复套管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织修复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修复套管的第一端内径和第二端内径的比例为2:1-10:1;优选地,所述组织修复套管的长度>1.5cm,优选2-3cm。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织修复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修复套管的壁厚为0.1-0.3mm。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织修复套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电纺原液:将聚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得到电纺原液;(2)制备神经套管:对所述电纺原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组织修复套管;所述聚合物为生物可降解聚合物。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包括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优选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的组合。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溶剂包括六氟异丙醇和/或二氯甲烷;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聚合物包括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的组合,所述电纺原液中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质量分数为8~12%,优选10%;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聚合物包括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诺滋许杉杉韩志超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光远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