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1915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镜头模块,包括:壳体;可前后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对焦载体;可左右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对焦载体上的防手振载体;设置在所述防手振载体内的透镜组;所述对焦载体包括左侧壁和右侧壁,在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其中一者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性元件,所述第一电性元件的两端固定、中段弯曲,所述第一电性元件与所述防手振载体固定连接。这种镜头模块可以简化结构,同时改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头模块
本技术涉及一种镜头模块。
技术介绍
许多移动设备都配备有镜头模块,随着使用要求越来越高,部分镜头模块已经具备防手振功能。这种镜头模块通常包括框体、可活动设置在框体上的载体、以及设置在载体上的透镜组。载体通过滚珠和弹丝设置在框体上,且通过分别设置在框体和载体上的电磁铁和线圈,来实现载体和框体之间的相对移动。由于需要实现第一方向上的相对运动从而进行对焦、以及第二方向上的相对运动从而防手振,因此整个镜头模块的结构非常复杂,且可靠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镜头模块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镜头模块,其结构简单且可靠性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镜头模块,具有光轴,包括:壳体;可与光轴平行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对焦载体;可与光轴非平行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对焦载体上的防手振载体;设置在所述防手振载体内的透镜组;所述对焦载体包括左侧壁和右侧壁,在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其中一者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性元件,所述第一电性元件的两端固定,所述第一电性元件与所述防手振载体固定连接。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镜头模块,在所述对焦载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其中另一者上还设置有沿着与光轴平行方向延伸的导向孔,在所述防手振载体上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对焦载体上的导向孔滑动配合。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镜头模块,在所述第一电性元件上,设置有向上或/和向下延伸的固定销,在所述防手振载体表面设置有突出的连接部,所述突出的连接部上设置有夹持孔,所述夹持孔与所述第一电性元件上的固定销连接。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镜头模块,所述镜头模块还包括沿着与光轴平行方向延伸的第二电性元件,所述第二电性元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对焦载体固定在所述第二电性元件上。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镜头模块,所述壳体包括壳体底板、以及沿着光轴非平行方向相对设置在壳体底板上的两个壳体主体,在各壳体主体上设置有对应的导向孔,所述第二电性元件的数量为两根,且一端固定于对应的壳体主体上,另一端延伸通过对应的导向孔,所述壳体主体均包括侧板、以及从所述侧板的两端延伸的前板和后板,在所述后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孔对应的孔,在所述后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孔垂直的固定孔,所述第二电性元件的后端设置在所述后板上的所述孔内,并通过所述固定孔内的胶合剂或焊接固定。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镜头模块,所述第二电性元件为螺旋弹簧形状、长方条形状、或者圆柱形状。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镜头模块,所述对焦载体为前后开口的中空立方体形,包括左侧壁和右侧壁,在所述对焦载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设置有沿着与光轴平行方向延伸的通孔,对应的所述第二电性元件从所述通孔中贯穿而过。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镜头模块,在所述对焦载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通孔垂直的固定孔,所述第二电性元件通过所述固定孔内的胶合剂或焊接固定,且中段弯曲。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镜头模块,在所述第一电性元件附近,设置有与其电连通的电极。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镜头模块,在所述第二电性元件附近,设置有与其电连通的电极。实施本技术镜的镜头模块,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不需要复杂的弹丝等结构,也可以省去电磁铁和线圈,可以简化结构,同时改善可靠性。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中镜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镜头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镜头模块的剖视图,此时第一电性元件未通电;图4是本技术中镜头模块的另一剖视图,此时第一电性元件处于通电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1是本技术中镜头模块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镜头模块100的分解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镜头模块100包括壳体101、通过第二电性元件102设置在壳体101上的对焦载体103、通过第一电性元件1036设置在对焦载体103上的防手振载体105、以及设置在防手振载体105内的透镜组106。该镜头模块100具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光轴。其中壳体101包括壳体底板1011、以及沿着光轴非平行方向相对设置在壳体底板1011上的两个壳体主体1012,第二电性元件102的数量为两个,且均沿着与光轴平行方向延伸。该与光轴非平行方向可以是例如与光轴垂直的方向。在各壳体主体1012上设置有对应的导向孔1013,第二电性元件102的一端固定于对应的壳体主体1012上,另一端延伸通过对应的导向孔1013。在第二电性元件102附近,设置有与其电连通的电极,当第二电性元件102通电时,其长度可发生变化。具体而言,壳体主体1012均包括侧板1012a、以及从侧板1012a的两端延伸的前板1012b和后板1012c,在后板1012c上设置有孔,该孔与导向孔1013对应,在后板1012c上还设置有与该孔垂直的固定孔1012d。第二电性元件102的后端设置在后板1012c上的孔内,并通过固定孔1012d内的胶合剂固定。但本技术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固定在固定孔1012d内且与第二电性元件102相抵的销钉来进行固定,或者通过焊接固定。对焦载体103固定在第二电性元件102上,从而可前后移动地设置在壳体101内。该对焦载体103为前后开口的中空立方体形,包括左侧壁1033和右侧壁1034。在对焦载体103的左侧壁1033和右侧壁1034设置有沿着与光轴平行方向延伸的通孔1031,对应的第二电性元件102从通孔1031中贯穿而过。在对焦载体103上还设置有与通孔1031垂直的固定孔1032,第二电性元件102通过固定孔1032内的胶合剂固定。但本技术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固定在固定孔1032内且与第二电性元件102相抵的销钉来进行固定,或者通过焊接固定。由于将对焦载体103固定在第二电性元件102上,当第二电性元件102通电时,会发生长度变化,不通电时,长度会复原,对焦载体103将会随着第二电性元件102的伸缩而沿着与光轴平行方向运动。通过控制通电的电流大小,可以改变第二电性元件102的长度变化的量,从而控制对焦载体103的位移量。该第二电性元件102可以是例如螺旋弹簧形状、长方条形状、或者圆柱形状。结合图3和图4,在对焦载体103的左侧壁1033和右侧壁1034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有第一电性元件1036。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对焦载体103设置在左侧壁1033上,第一电性元件1036设置在右侧壁1034上。第一电性元件1036的两端固定在右侧壁1034的内侧,中段自由且整体弯曲呈弧形。在第一电性元件1036上,设置有向上或/和向下延伸的固定销1037,这些固定销1037最好位于第一电性元件1036的中部。在对焦载体103的左侧壁1033和右侧壁1034的其中另一者上还设置有沿着光轴非平行方向延伸的导向孔1035,该导向孔1035的数量可以是两个。防手振载体105的前后两侧开口,且大致呈中空的立方体形,其内部形成用于容纳透镜组106的容腔1051。在防手振载体105上,设置有导向杆1052,该导向杆10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镜头模块,具有光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可与光轴平行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对焦载体;可与光轴非平行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对焦载体上的防手振载体;设置在所述防手振载体内的透镜组;所述对焦载体包括左侧壁和右侧壁,在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其中一者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性元件,所述第一电性元件的两端固定,所述第一电性元件与所述防手振载体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模块,具有光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可与光轴平行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对焦载体;可与光轴非平行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对焦载体上的防手振载体;设置在所述防手振载体内的透镜组;所述对焦载体包括左侧壁和右侧壁,在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其中一者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性元件,所述第一电性元件的两端固定,所述第一电性元件与所述防手振载体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焦载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其中另一者上还设置有沿着与光轴平行方向延伸的导向孔,在所述防手振载体上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对焦载体上的导向孔滑动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性元件上,设置有向上或/和向下延伸的固定销,在所述防手振载体表面设置有突出的连接部,所述突出的连接部上设置有夹持孔,所述夹持孔与所述第一电性元件上的固定销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块还包括沿着与光轴平行方向延伸的第二电性元件,所述第二电性元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对焦载体固定在所述第二电性元件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壳体底板、以及沿着光轴非平行方向相对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泉
申请(专利权)人: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