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外感应电动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红外感应电动支架。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手机、平板电脑等夹持支架一般都有是通过人工进行夹紧组装或手动锁紧,使用不便;也有通过电动夹紧,如专利CN206682524U的电动夹持支架及其控制系统,但是该电动夹持支架的整体结构不够紧凑,电路板和电机的分布不够合理,造成整体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红外感应电动支架,旨在使整体结构分布更合理紧凑,增强稳定性,使用更方便智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红外感应电动支架,该红外感应电动支架包括具有一个容置腔的壳体、电路板、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的主控器、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的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电机的传动组件、及相对滑动设于所述壳体左右两侧的第一夹持架和第二夹持架,所述电路板、电机及传动组件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一夹持架和第二夹持架部分穿入所述壳体的容置腔并同时连接所述传动组件,所述电机通过传动组件驱动第一夹持架和第二夹持架同时相对靠近或远离,所述容置腔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容置区域和第二容置区域,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电机分别置于所述第一容置区域内和第二容置区域内,所述电路板包括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外感应电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一个容置腔(11)的壳体(10)、电路板(20)、设于所述电路板(20)上的主控器、电性连接所述主控器的电机(90)、驱动连接所述电机(90)的传动组件(30)、及相对滑动设于所述壳体(10)左右两侧的第一夹持架(40)和第二夹持架(50),所述电路板(20)、电机(90)及传动组件(30)置于所述容置腔(11)内,所述第一夹持架(40)和第二夹持架(50)部分穿入所述壳体(10)的容置腔(11)并同时连接所述传动组件(30),所述电机(90)通过传动组件(30)驱动第一夹持架(40)和第二夹持架(50)同时相对靠近或远离,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感应电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一个容置腔(11)的壳体(10)、电路板(20)、设于所述电路板(20)上的主控器、电性连接所述主控器的电机(90)、驱动连接所述电机(90)的传动组件(30)、及相对滑动设于所述壳体(10)左右两侧的第一夹持架(40)和第二夹持架(50),所述电路板(20)、电机(90)及传动组件(30)置于所述容置腔(11)内,所述第一夹持架(40)和第二夹持架(50)部分穿入所述壳体(10)的容置腔(11)并同时连接所述传动组件(30),所述电机(90)通过传动组件(30)驱动第一夹持架(40)和第二夹持架(50)同时相对靠近或远离,所述容置腔(11)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容置区域(111)和第二容置区域(112),所述电路板(20)和所述电机(90)分别置于所述第一容置区域(111)内和第二容置区域(112)内,所述电路板(20)包括红外接收器(23)和红外发射器(24),所述红外接收器(23)和红外发射器(24)电性连接所述主控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感应电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连接所述电机(90)的蜗杆(31)、连接所述蜗杆(31)的齿轮组(32)、同时连接所述齿轮组(32)远离蜗杆(31)一端的第一齿条(33)及第二齿条(34),所述第一齿条(33)和第二齿条(34)水平放置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夹持架(40)包括第一滑动板(41)和凸设于所述第一滑动板(41)一个端部的第一夹持板(42),所述第一滑动板(41)远离所述第一夹持板(42)的一端穿入壳体(10)的容置腔(11)连接于所述第一齿条(33),所述第二夹持架(50)包括第二滑动板(51)和凸设于所述第二滑动板(51)一个端部的第二夹持板(52),所述第二滑动板(51)远离所述第二夹持板(52)的一端穿入壳体(10)的容置腔(11)连接于所述第二齿条(34),所述第一夹持板(42)与所述第二夹持板(52)相对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感应电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11)内的左右两侧分别设于第一滑道(113)和第二滑道(114),所述第一滑动板(41)至少部分置于所述第一滑道(113)内,所述第二滑动板(51)至少部分置于所述第二滑道(114)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感应电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板(41)与所述第二齿条(34)相对的表面设有第一避位缺口(411),所述第二滑动板(51)与所述第一齿条(33)相对的表面设有第二避位缺口(511)。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感应电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感应电动支架还包括第一弹簧(60)和第二弹簧(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玖壹捌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