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土建筑的生土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1291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生土建筑的生土墙结构,包括:生土结构墙体,其夯实连接于基础梁上;木构造柱,其位于生土结构墙体的两端,并与生土结构墙体夯实连接;所述木构造柱的底部与基础梁连接;木圈梁,其位于生土结构墙体的顶部,并与生土结构墙体夯实连接;所述木圈梁的两端分别与生土结构墙体两端的木构造柱的顶部连接;多层土工格栅,其间隔水平铺设在所述生土结构墙体内。生土结构墙体中布置以木构造柱和木圈梁组成的木架体系,能有效加强墙体整体性;在生土结构墙体内间隔平铺土工格栅,可提高生土结构墙体的承载力和抗裂缝能力;土工格栅与木架协同工作,从而有效提高生土墙的抗震性能。

Raw Earth Wall Structure for Raw Earth Archite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生土建筑的生土墙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土建筑的生土墙结构。
技术介绍
据调查显示,至今生土建筑在我国乡村中还是占有很大的比例,遍及各个省份地区。大多依赖居民自住自建、零散建设,一些墙体存在开裂、倾斜、墙体门洞边生土外鼓、墙角受潮剥落等现象,面临着住房质量安全隐患难以消解,不少地方的乡村住宅工程质量粗糙、低劣的情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还存在着质量隐患多、住房使用寿命短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乡村质量通病。生土材料在力学上的缺陷等问题,使传统的生土住房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质量和物质文化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用于生土建筑的生土墙结构,包括:生土结构墙体,其夯实连接于基础梁上;木构造柱,其位于生土结构墙体的两端,并与生土结构墙体夯实连接;所述木构造柱的底部与基础梁连接;木圈梁,其位于生土结构墙体的顶部,并与生土结构墙体夯实连接;所述木圈梁的两端分别与生土结构墙体两端的木构造柱的顶部连接;多层土工格栅,其间隔水平铺设在所述生土结构墙体内。优选的是,所述生土结构墙体的材料为红层黏土,且生土结构墙体为人工重锤夯制;所述基础梁为钢筋混凝土底梁;所述木构造柱和木圈梁均采用松木制成。优选的是,所述木构造柱为方木或圆木;且两根木构造柱分别靠生土结构墙体两端布置且居中,仅一个面未被墙体包裹,木构造柱底部插入基础梁上的凹槽内与基础梁连接。优选的是,所述木圈梁布置于生土结构墙体顶部并居中,仅顶面未被生土结构墙体包裹,木圈梁的长度与生土结构墙体的长度一致。优选的是,所述木构造柱与木圈梁采用卯榫连接,木构造柱的柱顶为榫头,木圈梁的梁端开卯眼,卯榫连接后采用铁钉加固。优选的是,所述土工格栅的网格尺寸为30~60mm×30~60mm,横向断裂强度为20~50KN/m。优选的是,所述土工格栅距墙底200~500mm,相邻的土工格栅间隔250~500mm。优选的是,所述木构造柱朝向生土结构墙体的面上连接有T型竹筋,T型竹筋的末端为具有通孔411的竹筋。优选的是,所述生土结构墙体上均匀布置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嵌有钢管,所述生土墙墙体的一个外表面上布置有多个竹条,所述竹条穿过钢管与另一个外表面上对应的竹条张紧并采用螺栓固定连接。优选的是,多层所述土工格栅由多个土工格栅单体构成,土工格栅单体呈四边形,土工格栅单体的四条边部采用锯齿形筋带,土工格栅单体的四个角部采用空心圆管,锯齿形筋带和空心圆管连成一体,相邻土工格栅单体上的锯齿形筋带和空心圆管共用。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生土墙体材料和木材就地取材,土工格栅容易购买。(2)土墙采用整体夯制,整体性强。(3)木柱梁作为骨架拉结墙体以及在墙体中布置土工格栅,提高了土墙的整体刚度和抗裂性能。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生土墙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生土墙结构中木架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生土墙结构中木架节点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T型竹筋的布置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种生土结构墙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土工格栅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土工格栅的锯齿形筋带和空心圆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用于生土建筑的生土墙结构,包括:生土结构墙体4,其夯实连接于基础梁上;木构造柱2,其位于生土结构墙体4的两端,并与生土结构墙体4夯实连接;所述木构造柱2的底部与基础梁连接;木圈梁1,其位于生土结构墙体4的顶部,并与生土结构墙体4夯实连接;所述木圈梁1的两端分别与生土结构墙体4两端的木构造柱2的顶部连接;多层土工格栅3,其间隔水平铺设在所述生土结构墙体4内。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生土结构墙体中布置以木构造柱和木圈梁组成的木架体系,能有效加强墙体整体性;在生土结构墙体内间隔平铺土工格栅,可提高生土结构墙体的承载力和抗裂缝能力;土工格栅与木架协同工作,从而有效提高生土墙的抗震性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生土结构墙体的材料为红层黏土,且生土结构墙体为人工重锤夯制;所述基础梁为钢筋混凝土底梁;所述木构造柱和木圈梁均采用松木制成,在本技术中,夯土墙完全按民间工艺采用夯锤夯制试件,模具采用定型木模板,先立木构造柱再夯生土结构墙体。每个生土结构墙体的制作过程经历支模板、夯筑墙体、拆模晾干三个步骤,夯筑墙体的过程中,先夯筑一层,然后铺设一层土工格栅,然后再夯筑一层墙体,直至夯筑完成;夯筑墙体采用水平分层夯筑法,在夯制土层的不同分层处,会出现水平裂缝,分层夯筑的生土墙分层部位,分层面被夯锤夯制得比较光滑,缺少和下个夯筑土层的摩擦咬合力,抵抗水平剪力的能力较差,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容易形成水平剪切裂缝。因此,需要在每一土层夯筑完成后,刨毛处理夯筑表面,再铺土夯筑下一层,以增强两夯筑土层的相互粘结力。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木构造柱为方木或圆木;且两根木构造柱分别靠生土结构墙体两端布置且居中,仅一个面未被墙体包裹,木构造柱底部插入基础梁上的凹槽内与基础梁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木圈梁布置于生土结构墙体顶部并居中,仅顶面未被生土结构墙体包裹,木圈梁的长度与生土结构墙体的长度一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木构造柱与木圈梁采用卯榫连接,木构造柱2的柱顶为榫头21,木圈梁1的梁端开卯眼,卯榫连接后采用铁钉加固,采用这种方式,木构造柱和木圈梁组成稳定的木架体系,能有效加强墙体整体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土工格栅的网格尺寸为30~60mm×30~60mm,横向断裂强度为20~50KN/m,采用该方式,土工格栅可咬合土体,增强土体抗剪。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土工格栅距墙底200~500mm,相邻的土工格栅间隔250~500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木构造柱朝向生土结构墙体4的面上连接有T型竹筋41,T型竹筋的末端为具有通孔411的竹筋;采用这种方式,可有效的提高效提高生土墙的抗震性能。通孔的竹筋在施工过程中会被土体颗粒填充密实,可以紧紧地嵌锁土壤,在土体受到外界荷载或者是斜向荷载的分力即水平荷载作用时,土体会因被通孔嵌锁住而无法移动,从而阻止了土体水平方向的移动,防止土体向外扩散,保证了土体的整体稳定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生土结构墙体4上均匀布置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嵌有钢管43,所述生土墙墙体的一个外表面上布置有多个竹条44,所述竹条穿过钢管与另一个外表面上对应的竹条张紧并采用螺栓固定连接,采用该方式,能有效提高生土结构墙体的抗震能力,竹条的抗拉强度相对较高,弥补了土墙抗拉强度较低的缺陷。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层所述土工格栅3由多个土工格栅单体31构成,土工格栅单体31呈四边形,土工格栅单体31的四条边部采用锯齿形筋带311,土工格栅单体的四个角部采用空心圆管312,锯齿形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生土建筑的生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生土结构墙体,其夯实连接于基础梁上;木构造柱,其位于生土结构墙体的两端,并与生土结构墙体夯实连接;所述木构造柱的底部与基础梁连接;木圈梁,其位于生土结构墙体的顶部,并与生土结构墙体夯实连接;所述木圈梁的两端分别与生土结构墙体两端的木构造柱的顶部连接;多层土工格栅,其间隔水平铺设在所述生土结构墙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土建筑的生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生土结构墙体,其夯实连接于基础梁上;木构造柱,其位于生土结构墙体的两端,并与生土结构墙体夯实连接;所述木构造柱的底部与基础梁连接;木圈梁,其位于生土结构墙体的顶部,并与生土结构墙体夯实连接;所述木圈梁的两端分别与生土结构墙体两端的木构造柱的顶部连接;多层土工格栅,其间隔水平铺设在所述生土结构墙体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土建筑的生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土结构墙体的材料为红层黏土,且生土结构墙体为人工重锤夯制;所述基础梁为钢筋混凝土底梁;所述木构造柱和木圈梁均采用松木制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土建筑的生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构造柱为方木或圆木;且两根木构造柱分别靠生土结构墙体两端布置且居中,仅一个面未被墙体包裹,木构造柱底部插入基础梁上的凹槽内与基础梁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土建筑的生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木圈梁布置于生土结构墙体顶部并居中,仅顶面未被生土结构墙体包裹,木圈梁的长度与生土结构墙体的长度一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土建筑的生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构造柱与木圈梁采用卯榫连接,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肖宁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禹焜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