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盖防坠警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12787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盖防坠警示装置,其包括设置于井盖内的防坠网以及连接于防坠网的漂浮组件,漂浮组件放置于防坠网上;防坠网还包括设置于其外周用于与井盖内壁固定连接的固定件;漂浮组件包括连接浮杆以及浮子;连接浮杆的首端连接于防坠网,连接浮杆的尾端与浮子连接;浮子包括若干个浮子单元,若干个浮子单元的端部分别呈圆周分布活动连接于连接浮杆的尾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井盖防坠警示装置,井盖缺失时能更好的保障行人出行安全。

A Fall-proof Warning Device for Well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盖防坠警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井盖防坠警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城市暴雨水浸频率高,由于排水检查井盖丢失导致行人坠井造成伤亡的新闻报道经常出现;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消除井盖丢失给行人以及车辆威胁,确保行人出行安全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井盖防坠警示装置,井盖缺失时能更好的保障行人出行安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井盖防坠警示装置,其包括设置于井盖内的防坠网以及连接于所述防坠网的漂浮组件,所述漂浮组件放置于所述防坠网上;所述防坠网还包括设置于其外周用于与井盖内壁固定连接的固定件;所述漂浮组件包括连接浮杆以及浮子;所述连接浮杆的首端连接于所述防坠网,所述连接浮杆的尾端与所述浮子连接;所述浮子包括若干个浮子单元,若干个所述浮子单元的端部分别呈圆周分布活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浮杆的尾端。上述井盖防坠警示装置中,若干所述浮子单元的截面半椭圆型,若干所述浮子单元的弧形面朝向所述连接浮杆的首端。上述井盖防坠警示装置中,所述防坠网还包括沿其径向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件上,所述连接浮杆的首端与所述支撑杆相接。上述井盖防坠警示装置中,所述连接浮杆的首端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防坠网的中心。上述井盖防坠警示装置中,所述防坠网呈圆型。上述井盖防坠警示装置中,所述连接浮杆包括若干个呈杆状的首尾相接的浮杆单元,所述浮杆单元的长度为5-12cm,直径为2-5cm。上述井盖防坠警示装置中,所述浮子单元的长度与井盖口的半径相同。上述井盖防坠警示装置中,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于井盖内壁的固定销以及连接所述固定销与所述防坠网的闭合口挂环。上述井盖防坠警示装置中,所述浮子单元的数量为4-12个。上述井盖防坠警示装置中,若干所述浮子单元均设置有反光标识。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井盖防坠警示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固定件将防坠网外周展开固定于井盖内壁,在防坠网的保护下能够防止由于井盖丢失行人掉落至井盖下方;当城市发生内涝导致井盖开启时,在连接浮杆的牵引下,浮子漂浮于水面上,由于浮子单元圆周分布活动连接于连接浮杆的尾端,因此浮子单元在浮力的作用下展开,起到危险警示作用;由于有若干个浮子单元的圆周展开,使得警示区域面积接近于井盖口的大小,能够提高行人以及车辆识别井盖位置的准确率,更好的保障行人以及车辆的出行安全,有别于传统单个浮子的装置设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井盖防坠警示装置的上浮展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井盖防坠警示装置的收纳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井盖防坠警示装置的上浮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防坠网,2-固定件,21-固定销,22-闭合口挂环,3-浮子单元,4-连接浮杆,5-浮杆单元,6-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请参阅附图1或3,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井盖防坠警示装置,其包括设置于井盖内的防坠网1以及连接于所述防坠网1的漂浮组件,所述漂浮组件放置于所述防坠网1上;所述防坠网1还包括设置于其外周用于与井盖内壁固定连接的固定件2;所述漂浮组件包括连接浮杆4以及浮子;所述连接浮杆4的首端连接于所述防坠网1,所述连接浮杆4的尾端与所述浮子连接;所述浮子包括若干个浮子单元3,若干个所述浮子单元3的端部分别呈圆周分布活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浮杆4的尾端。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所述固定件2将所述防坠网1外周展开固定于井盖内壁,在防坠网1的保护下能够防止由于井盖丢失行人掉落至井盖下方;当城市发生内涝导致井盖开启时,在所述连接浮杆4的牵引下,所述浮子漂浮于水面上,由于所述浮子单元3圆周分布活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浮杆4的尾端,因此所述浮子单元3在浮力的作用下展开,起到危险警示作用;由于有若干个浮子单元3的圆周展开,使得警示区域面积接近于井盖口的大小,能够提高行人以及车辆识别井盖位置的准确率,更好的保障行人以及车辆的出行安全,有别于传统单个浮子的装置设置。参阅附图2,若干所述浮子单元3的截面半椭圆型,若干所述浮子单元3的弧形面朝向所述连接浮杆4的首端;通过设置呈半椭圆型的所述浮子单元3,使呈弧面的一侧朝向所述连接浮杆4的首端,使在没发生水浸的状态下,可通过端部的折叠使若干个所述浮子单元3折叠成一个类椭圆的浮子,减少占据所述防坠网1的面积,避免阻碍所述防坠网1的使用,本实施例中,所述浮子单元3的一端通过缝合与所述连接浮杆4相接,便于所述浮子单元3的折叠;其中,所述浮子单元3的宽度为7-12cm,长度为30-40cm,优选的,所述浮子单元3的宽度为7.5cm,长度为35cm。所述防坠网1还包括沿其径向设置的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件2上,所述连接浮杆4的首端与所述支撑杆6相接;通过将所述连接浮杆4连接于所述支撑杆6上,避免所述浮子在上浮时带动所述连接浮杆4拉扯所述防坠网1,提高所述防坠网1的稳定性。所述连接浮杆4的首端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防坠网1的中心,使所述浮子单元3上浮展开时,更好的对井盖口位置进行定位,保障行人以及车辆的出行安全。所述防坠网1呈圆型,更好的覆盖井盖的范围。所述连接浮杆4包括若干个呈杆状的首尾相接的浮杆单元5,所述浮杆单元5的长度为5-12cm,直径为2-5cm;通过若干个首尾连接的浮杆单元5,提高所述连接浮杆4的灵活性,便于盘绕,且在水浸时在浮力的作用下便于上浮展开,有别于一般的绳索不易腐烂,及不易打结;优选的,所述浮杆单元5的长度为5cm,宽度为3cm。所述浮子单元3的长度与井盖口的半径相同,使行人或车辆看到所述浮子单元3展开位置区域面积为井盖口开启的位置区域大小,避免由于判断井盖口位置不准确而发生意外的情况发生。所述固定件2包括固定于井盖内壁的固定销21以及连接所述固定销21与所述防坠网1的闭合口挂环22,通过所述闭合口挂环22连接所述防坠网1以及固定销21,提高防坠网1安装的稳定性。所述浮子单元3的数量为4-12个,优选的,所述浮子单元3的数量为8个,提高上浮时的警示效果。若干所述浮子单元3均设置有反光标识,通过设置所述反光标识,提高本装置在夜间的警示效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盖防坠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设置于井盖内的防坠网以及连接于所述防坠网的漂浮组件,所述漂浮组件放置于所述防坠网上;所述防坠网还包括设置于其外周用于与井盖内壁固定连接的固定件;所述漂浮组件包括连接浮杆以及浮子;所述连接浮杆的首端连接于所述防坠网,所述连接浮杆的尾端与所述浮子连接;所述浮子包括若干个浮子单元,若干个所述浮子单元的端部分别呈圆周分布活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浮杆的尾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盖防坠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设置于井盖内的防坠网以及连接于所述防坠网的漂浮组件,所述漂浮组件放置于所述防坠网上;所述防坠网还包括设置于其外周用于与井盖内壁固定连接的固定件;所述漂浮组件包括连接浮杆以及浮子;所述连接浮杆的首端连接于所述防坠网,所述连接浮杆的尾端与所述浮子连接;所述浮子包括若干个浮子单元,若干个所述浮子单元的端部分别呈圆周分布活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浮杆的尾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盖防坠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浮子单元的截面半椭圆型,若干所述浮子单元的弧形面朝向所述连接浮杆的首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盖防坠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坠网还包括沿其径向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件上,所述连接浮杆的首端与所述支撑杆相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炳燕熊秋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