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网格结构多向承载、抗震球铰支座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10880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6: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大跨网格结构多向承载、抗震球铰支座节点,包括上支座、下支座和柔性钢筋组;上支座底座位于上支座的下端部,下支座支撑座位于下支座的上端部;上支座底座的球形凸面与下支座支撑座的球形凹面之间嵌套配合连接。所述上支座与下支座通过柔性钢筋组连接起来;可以允许微小竖向、水平和转动位移,且限制结构出平面的稳定,实现承受竖向压力、拨力、水平力、弯矩、地震力和温度应力等荷载作用。利用结构自身来吸收、消耗地震带来的荷载,简化了支座节点的形式,对上部网格结构有较好的抗震、减震效果,减小复杂荷载对下部结构变形的影响,提高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制作简单,有利于促进装配式空间结构的发展,适宜工程推广应用。

Multi-directional Bearing and Seismic Spherical Hinge Bearing Joints of Long-span Mesh Structure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multi-directional bearing and anti-seismic spherical hinge bearing nodes of large-span grid structure, including upper support, lower support and flexible steel bar group; upper support base is at the lower end of upper support, lower support seat is at the upper end of lower support; and the spherical convex surface of upper support base is nest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spherical concave surface of lower support. The upper support and the lower support are connected by flexible reinforcing bar group, which can allow small vertical, horizontal and rotational displacements, and limit the st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out of the plane, so as to realize the loading effects of vertical pressure, pulling force, horizontal force, bending moment, seismic force and temperature stress. By using the structure itself to absorb and consume the load brought by earthquake, the form of bearing joints is simplified, and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upper grid structure is improved. The effect of complex loads on the deformation of the lower structure is reduced, and the overall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structure is improved. It is easy to make,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ssembly space structure and is suitable for engineering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跨网格结构多向承载、抗震球铰支座节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结构支座的球铰支座
,具体为大跨网格结构多向承载、抗震球铰支座节点。
技术介绍
大跨网格结构节点受力复杂,其中支座节点是连接上、下部结构并传递荷载的关键节点,它的合理设计对网格结构的安全、制作安装、工程进度、以及工程造价等都有直接影响。而且传统支座节点大部分形式复杂,传力结构不明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大跨网格结构多向承载、抗震球铰支座节点,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制作简单,有利于促进装配式空间结构的发展,适宜工程推广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大跨网格结构多向承载、抗震球铰支座节点,主要采用柔性钢筋组连接上、下支座的新型结构形式,利用结构自身来吸收、消耗地震带来的荷载,大大简化了支座节点的形式,能承受重力、抗拨力、水平力、弯矩等复杂应力,对上部网格结构有较好的抗震、减震效果,且可减小复杂荷载对下部结构变形的影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大跨网格结构多向承载、抗震球铰支座节点,包括上支座(1)、下支座(2)和柔性钢筋组(5);所述上支座(1)与下支座(2)通过柔性钢筋组(5)连接起来;可以允许微小竖向、水平和转动位移,且限制结构出平面的稳定,实现承受竖向压力、拨力、水平力、弯矩、地震力和温度应力等荷载作用。利用结构自身来吸收、消耗地震带来的荷载,大大简化了支座节点的形式,对上部网格结构有较好的抗震、减震效果,从而减小复杂荷载对下部结构变形的影响,明显提高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制作简单,有利于促进装配式空间结构的发展,适宜工程推广应用。上支座底座(13)位于上支座(1)的下端部,下支座支撑座(23)位于下支座(2)的上端部;上支座底座(13)的球形凸面(14)与下支座支撑座(23)的球形凹面(24)之间嵌套配合连接。其中,所述上支座(1)和下支座(2)通过柔性钢筋组(5)连接成为网格结构支座节点整体;相比传统复杂结构支座节点,采用柔性钢筋组(5)可以起到横向限位作用,可以承受大跨屋盖结构竖向荷载F、水平V和弯矩荷载M作用,抵抗网格结构在风荷载作用的抗拨力、传递温度应力给下部支撑结构,控制结构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出平面外的倾覆位移。而且能保证大跨网格结构地震、风荷载、竖向荷载及温度应力等复杂应力作用下,发生较小的位移而不破坏结构,有效减小结构震动,保护上部大跨网结构和下部支撑体系,明显提高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利用结构自身来吸收、消耗地震带来的荷载,大大简化了支座节点的形式,对上部网格结构有较好的抗震、减震效果,从而减小复杂荷载对下部结构变形的影响,制作简单,有利于促进装配式空间结构的发展,适宜工程推广应用。作为优选,所述上支座(1)包括上支座顶板(11)和上支座底座(13),所述上支座顶板(11)向下与上支座底座(13)连接成一体,且上支座顶板(11)与上支座底座(13)之间形成两个槽沟(12),这两个槽沟(12)呈对称状地位于上支座(1)的左右两侧边;上支座底座(13)的下侧面呈球形凸面(14);在这两个槽沟(12)内均设置有竖向复位弹簧(3),这2根竖向复位弹簧(3)顶端与上支座顶板(11)底面相抵接,竖向复位弹簧(3)底端与上支座底座(13)的上侧面相抵接;所述下支座(2)包括下支座底板(21)、下支座支撑座(23)和2个下支座耳板(22),下支座底板(21)、下支座支撑座(23)与2个下支座耳板(22)由下往上连接成一体;2个下支座耳板(22)呈对称状地位于下支座支撑座(23)顶端两侧边;下支座支撑座(23)的上侧面呈球形凹面(24),这样上支座底座(13)的球形凸面(14)与下支座支撑座(23)的球形凹面(24)之间嵌套配合连接;2个下支座耳板(22)分别由外向内地卡扣在位于上支座(1)左右两侧的两个槽沟(12)内,且2个下支座耳板(22)顶面与上支座顶板(11)底面相抵接,2个下支座耳板(22)底面与上支座底座(13)相抵接;上支座底座(13)的两侧端(15)分别与下支座(2)上的2个下支座耳板(22)之间形成2个空腔体(25),在这2个空腔体(25)内均设置有水平复位弹簧(4),这2根水平复位弹簧(4)内侧端与上支座底座(13)的侧端(15)相抵接,水平复位弹簧(4)外侧端与下支座耳板(22)的内侧面相抵接。作为优选,上支座底座(13)的球形凸面(14)与下支座支撑座(23)的球形凹面(24)之间连接处间隙内填充有聚四氟乙烯板(6)。作为优选,在下支座耳板(22)的顶面与上支座顶板(11)底面之间连接处间隙内填充有聚四氟乙烯板(6)。作为优选,在下支座耳板(22)的底面与上支座底座(13)之间连接处间隙内填充有聚四氟乙烯板(6)。作为优选,在聚四氟乙烯板(6)中添加有石墨。即在上支座底座(13)的球形凸面(14)与下支座支撑座(23)的球形凹面(24)之间连接处间隙内石墨,这样有利于改善支座接触面材料的阻尼特性,允许上、下支座间发生微小位移和转动,具有弹性性能,可恢复到它原来的形状,能有效减小对网格结构的轴力及释放温度应力等,且可以很好地满足建筑造型、使用要求和结构多向受力等方面要求。所以可提高上支座(1)和下支座(2)之间的摩擦面耐磨性能和阻尼,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能承担网格结构在多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实现小的转动转动位移。本专利技术中:1、在上支座与下支座之间采用球铰支座能满足三维受力要求。大跨屋盖结构竖向承载力F作用于上支座,通过柔性钢筋组传递荷到下支座,共同组成竖向受荷部件,该支座具有较好的竖向承载力;大跨屋盖结构风荷等作用下产生的拉拔问题也通过柔性钢筋组的构造措施来实现;另一方面,柔性钢筋组能够提供一定的水平阻尼,使得此类支座能承受一定的水平荷载,具有良好的减震、隔震能力;采用柔性钢筋组进行减振,其减振机理清晰明确,结构参数稳定,且受力后具有较好的复位功能。2、优化支座接触面的材料。网格结构在较大竖向压力作用下,对可转动球形接触面(即球形凸面(14)与球形凹面(24)之间的接触面)处会产生应力集中,随着接触压力的增加,滑动摩擦系数反而减小,在支座的球形接触处加入石墨,改善支座接触面材料的阻尼特性,一方面在适度的变形能力范围内,可以恢复到它原来的形状,具有弹性性能;另一方面是使支座接触面具有一定的抗剪能力。球形接触面间的弹性填料,可以实现结构的微小转动,能有效减小对网格结构的轴力及释放温度应力等,且可以很好地满足建筑造型、使用要求和结构多向受力等方面要求。所以可提高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间的摩擦面耐磨性能和阻尼,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3、按优化设计多组球铰支座节点,其中一组由四杆件组成的管板结合球铰支座节点受力如图2或图4所示,目的在于平衡汇交于支座节点处杆件内力和支座反力的复杂应力情况。优化设计的球铰支座节点具有良好的力学承载性能和抗震性,在承受重力、温度应力、地震、风、雪等多向、复杂较大载荷作用时,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延性,不会因球铰支座节点破坏造成整体结构失稳,满足结构正常使用状态和极限使用状态的要求。考虑重力荷载、温度应力、风荷载、地震力综合作用,本专利技术球铰支座节点可承受图示压力F(重力,恒、活荷载)、拉拨力(风荷载)F’,水平力V和弯矩M。主要针对复杂内力状态的支座结构,优化设计出一类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大跨网格结构多向承载、抗震球铰支座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座(1)、下支座(2)和柔性钢筋组(5);所述上支座(1)与下支座(2)通过柔性钢筋组(5)连接起来;上支座底座(13)位于上支座(1)的下端部,下支座支撑座(23)位于下支座(2)的上端部;上支座底座(13)的球形凸面(14)与下支座支撑座(23)的球形凹面(24)之间嵌套配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大跨网格结构多向承载、抗震球铰支座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座(1)、下支座(2)和柔性钢筋组(5);所述上支座(1)与下支座(2)通过柔性钢筋组(5)连接起来;上支座底座(13)位于上支座(1)的下端部,下支座支撑座(23)位于下支座(2)的上端部;上支座底座(13)的球形凸面(14)与下支座支撑座(23)的球形凹面(24)之间嵌套配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大跨网格结构多向承载、抗震球铰支座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1)包括上支座顶板(11)和上支座底座(13),所述上支座顶板(11)向下与上支座底座(13)连接成一体,且上支座顶板(11)与上支座底座(13)之间形成两个槽沟(12),这两个槽沟(12)呈对称状地位于上支座(1)的左右两侧边;上支座底座(13)的下侧面呈球形凸面(14);在这两个槽沟(12)内均设置有竖向复位弹簧(3),这2根竖向复位弹簧(3)顶端与上支座顶板(11)底面相抵接,竖向复位弹簧(3)底端与上支座底座(13)的上侧面相抵接;所述下支座(2)包括下支座底板(21)、下支座支撑座(23)和2个下支座耳板(22),下支座底板(21)、下支座支撑座(23)与2个下支座耳板(22)由下往上连接成一体;2个下支座耳板(22)呈对称状地位于下支座支撑座(23)顶端两侧边;下支座支撑座(23)的上侧面呈球形凹面(24),这样上支座底座(13)的球形凸面(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新燕罗安平李建华陈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