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控制扫描振镜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0479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控制扫描振镜的结构,包括:振镜底座,设置在在所述振镜底座上的振镜上盖,设置在所述振镜底座与振镜上盖之间的主控制板、信号传输板、运动控制板,所述主控制板分别与所述信号传输板、运动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主控制板、信号传输板分别与所述传输接头电性连接;所述主控制板安装在所述振镜上盖的顶板上;所述运动控制板与所述振镜底座的表面垂直,所述信号传输板与所述振镜底座的表面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主控制板、运动控制板、传输信号板设置在所述振镜底座与振镜上盖之间的空间的边缘位置,可给X轴振镜电机或Y轴振镜电机提供足够的安装位置,使扫描振镜的控制盒能够小型化,方便安装。

Structure of an Intelligent Controlled Scanning Galvanome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ructure of an intelligent control scanning galvanometer, which comprises a galvanometer base, a galvanometer upper cover arranged on the galvanometer base, a main control board, a signal transmission board and a motion control board arranged between the galvanometer base and the galvanometer upper cover, and the main control board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signal transmission board and the motion control board respectively. The transmission plate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transmission joint, the main control plate is installed on the top plate of the galvanometer upper cover, the motion control plate is vertical to the surface of the galvanometer base, and the signal transmission plate is parallel to the surface of the galvanometer base. The utility model sets the main control board, the motion control board and the transmission signal board at the edge position of the space between the base of the galvanometer and the top cover of the galvanometer, which can provide enough installation position for the X-axis galvanometer motor or the Y-axis galvanometer motor, so that the control box of the scanning galvanometer can be miniaturized and easy to inst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控制扫描振镜的结构
本技术涉及激光扫描振镜
,尤其涉及一种扫描振镜的控制盒结构。
技术介绍
激光打标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对工件进行局部照射,使表层材料汽化或发生颜色变化的化学反应,从而留下永久性标记的一种打标方法。现有扫描振镜的控制盒中的主控制板、信号传输板、运动控制板不能很好的利用控制盒内的空间,导致扫描振镜的的尺寸偏大,不利于安装,不够美观。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控制扫描振镜的结构,充分利用控制盒内的空间,使扫面振镜能够小型化,便于安装。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智能控制扫描振镜的结构,包括:振镜底座,设置在在所述振镜底座上的振镜上盖,设置在所述振镜底座与振镜上盖之间的主控制板、信号传输板、运动控制板,所述主控制板分别与所述信号传输板、运动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振镜上盖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上设置有传输接头,所述振镜底座设置有X轴振镜电机安装位、Y轴振镜电机安装位;所述主控制板、信号传输板分别与所述传输接头电性连接;所述主控制板安装在所述振镜上盖的顶板上;所述运动控制板与所述振镜底座的表面垂直,所述信号传输板与所述振镜底座的表面平行。主控制板、运动控制板、传输信号板设置在所述振镜底座与振镜上盖之间的空间的边缘位置,不阻挡X轴振镜电机安装位和Y轴振镜电机安装位,可给X轴振镜电机或Y轴振镜电机提供足够的安装位置,使扫面振镜的控制盒能够小型化,方便安装。进一步地,所述信号传输板设置有两个第一传输接头。进一步地,所述运动控制板为两个,两个所述运动控制板相互垂直,X轴振镜电机、Y轴振镜电机分别与一块运动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运动控制板设置有第二传输接头,两个所述第一传输接头分别与一块运动板上的第二传输接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运动控制板设置有第一螺丝孔,所述振镜底座设置有第二螺丝孔,所述第一螺丝孔与所述第二螺丝孔匹配。螺丝穿过第一螺丝孔和第二螺丝孔,运动控制板便固定在所述振镜底座上。进一步地,所述振镜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围边,所述振镜上盖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围边,所述第一围边与所述第二围边匹配。第一围边装入第二围边内,振镜上盖便安装在振镜底座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围边上设置有若干第三螺丝孔,所述第二围边的侧面设置有若干第四螺丝孔,所述第三螺丝孔与所述第四螺丝孔匹配。进一步地,所述振镜底座内置红光定位机构,所述振镜底座设置有安装孔、激光输入通道,所述红光定位机构安装在安装孔内,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激光输入通道连通;所述红光定位机构包括:红光基座,分别设置在所述红光基座上的红光灯、合光镜片,所述红光灯朝向所述合光镜片,所述红光基座设置有通孔,所述合光镜片设置在所述通孔上,所述通孔、合光镜片设置在所述激光输入通道的区域内;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激光输入通道正交,所述合光镜片与安装孔、激光输入通道均成45°角。将红光定位机构内置到振镜底座中,进一步优化扫描振镜控制盒的结构,方便安装。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控制扫描振镜的结构,将主控制板、运动控制板、传输信号板设置在所述振镜底座与振镜上盖之间的空间的边缘位置,不阻挡X轴振镜电机安装位和Y轴振镜电机安装位,可给X轴振镜电机或Y轴振镜电机提供足够的安装位置,使扫面振镜的控制盒能够小型化,方便安装。进一步,将红光定位机构内置到振镜底座中,进一步优化扫描振镜的控制盒的结构,方便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的振镜底座、信号传输板和运动控制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振镜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振镜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传输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运动控制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振镜底座与红光定位机构的爆炸图;图9为本技术的红光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图7,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控制扫描振镜的结构,包括:振镜底座10,设置在在所述振镜底座10上的振镜上盖20,设置在所述振镜底座10与振镜上盖20之间的主控制板30、信号传输板40、运动控制板50,所述主控制板30分别与所述信号传输板40、运动控制板50电性连接;所述振镜上盖20设置有若干通孔21,所述通孔21上设置有传输接头,所述振镜底座设置有X轴振镜电机安装位11、Y轴振镜电机安装位12;所述主控制板30、信号传输板40分别与所述传输接头电性连接;所述主控制板30安装在所述振镜上盖20的顶板上;所述运动控制板50与所述振镜底座10的表面垂直,所述信号传输板40与所述振镜底座10的表面平行。主控制板30、运动控制板50、传输信号板40设置在所述振镜底座10与振镜上盖20之间的空间的边缘位置,不阻挡X轴振镜电机安装位11和Y轴振镜电机安装位12,可给X轴振镜电机或Y轴振镜电机提供足够的安装位置,使扫面振镜的控制盒能够小型化,方便安装。所述信号传输板40设置有两个第一传输接头41。所述运动控制板50为两个,两个所述运动控制板50相互垂直,X轴振镜电机、Y轴振镜电机分别与一块运动控制板50电性连接;所述运动控制板50设置有第二传输接头51,两个所述第一传输接头41分别与一块运动板上的第二传输接头51连接。所述运动控制板50设置有第一螺丝孔52,所述振镜底座10设置有第二螺丝孔13,所述第一螺丝孔52与所述第二螺丝孔13匹配。螺丝穿过第一螺丝孔52和第二螺丝孔13,运动控制板50便固定在所述振镜底座10上。所述振镜底座1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围边14,所述振镜上盖2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围边22,所述第一围边14与所述第二围边22匹配。第一围边14装入第二围边22内,振镜上盖20便安装在振镜底座10上。所述第一围边14上设置有若干第三螺丝孔15,所述第二围边22的侧面设置有若干第四螺丝孔23,所述第三螺丝孔15与所述第四螺丝孔23匹配。请参阅图8和图9,所述振镜底座10内置红光定位机构,所述振镜底座10设置有安装孔16、激光输入通道17,所述红光定位机构安装在安装孔16内,所述安装孔16与所述激光输入通道17连通;所述红光定位机构包括:红光基座61,分别设置在所述红光基座61上的红光灯62、合光镜片63,所述红光灯62朝向所述合光镜片63,所述红光基座61设置有通孔64,所述合光镜片63设置在所述通孔64上,所述通孔64、合光镜片63设置在所述激光输入通道17的区域内;所述安装孔16与所述激光输入通道17正交,所述合光镜片63与安装孔16、激光输入通道17均成45°角。将红光定位机构内置到振镜底座10中,进一步优化扫描振镜控制盒的结构,方便安装。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控制扫描振镜的结构,将主控制板、运动控制板、传输信号板设置在所述振镜底座与振镜上盖之间的空间的边缘位置,不阻挡X轴振镜电机安装位和Y轴振镜电机安装位,可给X轴振镜电机或Y轴振镜电机提供足够的安装位置,使扫面振镜的控制盒能够小型化,方便安装。进一步,将红光定位机构内置到振镜底座中,进一步优化扫描振镜的控制盒的结构,方便安装。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控制扫描振镜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振镜底座,设置在在所述振镜底座上的振镜上盖,设置在所述振镜底座与振镜上盖之间的主控制板、信号传输板、运动控制板,所述主控制板分别与所述信号传输板、运动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振镜上盖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上设置有传输接头,所述振镜底座设置有X轴振镜电机安装位、Y轴振镜电机安装位;所述主控制板、信号传输板分别与所述传输接头电性连接;所述主控制板安装在所述振镜上盖的顶板上;所述运动控制板与所述振镜底座的表面垂直,所述信号传输板与所述振镜底座的表面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控制扫描振镜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振镜底座,设置在在所述振镜底座上的振镜上盖,设置在所述振镜底座与振镜上盖之间的主控制板、信号传输板、运动控制板,所述主控制板分别与所述信号传输板、运动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振镜上盖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上设置有传输接头,所述振镜底座设置有X轴振镜电机安装位、Y轴振镜电机安装位;所述主控制板、信号传输板分别与所述传输接头电性连接;所述主控制板安装在所述振镜上盖的顶板上;所述运动控制板与所述振镜底座的表面垂直,所述信号传输板与所述振镜底座的表面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控制扫描振镜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板设置有两个第一传输接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控制扫描振镜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控制板为两个,两个所述运动控制板相互垂直,X轴振镜电机、Y轴振镜电机分别与一块运动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运动控制板设置有第二传输接头,两个所述第一传输接头分别与一块运动板上的第二传输接头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控制扫描振镜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盼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斯凯乐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