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窗帘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99123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5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窗帘控制装置,包括电机、行星齿轮减速器、吸盘电磁铁、第一端面齿盘、滑块装置、第二端面齿盘和拉珠窗帘制头。电机通过行星齿轮减速器与第一端面齿盘联接,吸盘电磁铁设置在行星齿轮减速器上。滑块装置包括壳体、具有磁性的第三端面齿盘、弹簧和第四端面齿盘,壳体中部开设有壳体通孔,第三端面齿盘和第四端面齿盘均可转动设置在壳体通孔内,第三端面齿盘和第四端面齿盘花键联接,弹簧两端分别连接第三端面齿盘和第四端面齿盘。第二端面齿盘的齿牙和第四端面齿盘的齿牙相互啮合,第二端面齿盘与拉珠窗帘制头联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自动窗帘的控制装置在停电时,手动拉动拉珠链比较费力,容易造成拉珠链断裂的问题。

An Automatic Curtain Control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utomatic curtain control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motor, a planetary gear reducer, a sucker electromagnet, a first end gear disc, a slider device, a second end gear disc and a bead curtain head. The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end gear disc through the planetary gear reducer, and the sucker electromagnet is arranged on the planetary gear reducer. The slider device consists of a shell, a magnetic third end-face gear disc, a spring and a fourth end-face gear disc. There are through holes in the middle of the shell. The third end-face gear disc and the fourth end-face gear disc can be rotatably arranged in the through hole of the shell. The third end-face gear disc and the fourth end-face gear disc are splined,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spring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third end-face gear disc and the fourth end-face gear disc. The teeth of the second end-face gear disc and the teeth of the fourth end-face gear disc mesh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second end-face gear disc is connected with the bead curtain head.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when the existing automatic curtain control device is out of power, manual pulling of the bead-pulling chain is laborious and easy to cause the bead-pulling chain to brea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窗帘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自动窗帘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窗帘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在渐渐的发生转变。各种家电也在发生着变化,家电越来越自动化。窗帘也不例外,目前自动窗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自动窗帘分为全自动窗帘和半自动窗帘,全自动窗帘是通过感应日照光线和温度,在设定的光线和温度下自动开启窗帘和关闭窗帘;半自动窗帘的操作是不需要走到窗边手动拉动窗帘,只需要通过手持遥控设备就可以操作,这种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也可以是类似电视遥控器的设备。在我国国内自动窗帘属于较前沿产业,市场广阔,有推广和应用的意义。目前,市面上常见自动窗帘的控制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电机100、行星齿轮减速器200和拉珠窗帘制头300,拉珠窗帘制头300上设置有拉珠链301,拉珠窗帘制头300为现有公知技术,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开号CN103054446A所公开的半自动拉珠窗帘制头。电机100的主轴与行星齿轮减速器200的输入轴联接,行星齿轮减速器200的输出轴与拉珠窗帘制头300联接,行星齿轮减速器200用来降低转速、增大扭矩和降低负载/电机的转动惯量比。当有电的时候,用户通过控制电机100转动带动拉珠窗帘制头300转动从而控制窗帘升降;当停电时,用户手动拉动拉珠链301控制窗帘升降,然而由于拉动拉珠窗帘制头300需要带动给行星齿轮减速器200和电机100转动,因此手动拉动拉珠链301比较费力,容易造成拉珠链301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自动窗帘控制装置,解决现有自动窗帘的控制装置在停电时,手动拉动拉珠链比较费力,容易造成拉珠链断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窗帘控制装置,一种自动窗帘控制装置,包括电机、行星齿轮减速器、吸盘电磁铁、第一端面齿盘、滑块装置、第二端面齿盘和拉珠窗帘制头;所述电机的主轴与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输入轴联接;所述吸盘电磁铁固定设置在行星齿轮减速器上,所述吸盘电磁铁中部开设有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端面齿盘一面间隔设置有复数个齿牙,所述第一端面齿盘另一面连接有第一端面齿盘连接轴,所述第一端面齿盘连接轴穿过吸盘电磁铁的第一通孔与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输出轴联接;所述滑块装置包括圆柱形的壳体、弹簧、第四端面齿盘和具有磁性的第三端面齿盘,所述壳体中部开设有贯穿壳体轴向的壳体通孔,所述壳体通孔内位于右侧内表面设置有一个第一圆环状突起;所述第三端面齿盘可转动设置在壳体通孔内,且第三端面齿盘可在壳体通孔内沿壳体通孔轴向左右滑动,所述第三端面齿盘一面间隔设置有复数个齿牙,所述吸盘电磁铁通电后吸引第三端面齿盘,使第三端面齿盘的齿牙和所述第一端面齿盘的齿牙相互啮合,所述第三端面齿盘另一面连接有内花键;所述第四端面齿盘可转动设置在壳体通孔内,所述第四端面齿盘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圆环状突起相适配的第一圆环状凹槽,所述第一圆环状凹槽扣合在第一圆环状突起上,所述第四端面齿盘一面间隔设置有复数个齿牙,所述第四端面齿盘另一面连接有外花键,所述内花键和外花键花键联接,且外花键可在内花键内左右滑动,所述弹簧套设在内花键上,所述弹簧两端分别连接第三端面齿盘和第四端面齿盘;所述吸盘电磁铁断电后,弹簧收缩将第三端面齿盘的齿牙和所述第一端面齿盘的齿牙分开;所述第二端面齿盘一面间隔设置有复数个齿牙,所述第二端面齿盘的齿牙和所述第四端面齿盘的齿牙相互啮合,所述第二端面齿盘另一面连接有第二端面齿盘连接轴,所述第二端面齿盘连接轴与拉珠窗帘制头联接。进一步的,所述壳体通孔内位于左侧内表面设置有一个第二圆环状突起,所述第三端面齿盘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圆环状突起相适配的第二圆环状凹槽。进一步的,所述拉珠窗帘制头包括制头壳体、拉珠转盘、拉珠链、制头轴心、制头盖体,所述制头壳体下端设置有一个喇叭形出口,所述拉珠转盘设置于制头壳体内,所述制头轴心固定设置在拉珠转盘上,所述拉珠链从喇叭形出口穿入到制头壳体内,且拉珠链环绕制头壳体内的拉珠转盘设置,所述制头盖体与制头壳体相互盖合,所述制头盖体上对应所述制头轴心位置处开设有一个制头盖体通孔,所述第二端面齿盘连接轴穿过制头盖体通孔与制头轴心联接。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端面齿盘连接轴上还套设有轴套型编码器。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有电情况下,本自动窗帘控制装置的吸盘电磁铁通电后吸引第三端面齿盘,使第三端面齿盘的齿牙和第一端面齿盘的齿牙相互啮合,然后可通过电机主轴转动带动第三端面齿盘转动,最终使拉珠窗帘制头的制头轴心转动;当吸盘电磁铁断电后,第三端面齿盘的齿牙和第一端面齿盘的齿牙分开,用户可轻松拉动拉珠链。进一步的,拉珠窗帘制头的制头壳体下端设置有一个喇叭形出口,防止拉珠链卡在制头壳体上。进一步的,第二端面齿盘连接轴上还套设有轴套型编码器,用于精确计算制头轴心转动圈数,从而精确控制窗帘的升降高度。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自动窗帘的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爆炸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吸盘电磁铁断电时本自动窗帘控制装置部分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吸盘电磁铁通电时本自动窗帘控制装置部分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拉珠窗帘制头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电路连接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参考图2~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窗帘控制装置,包括电机1、行星齿轮减速器2、吸盘电磁铁3、端面齿盘4、滑块装置、端面齿盘9、轴套型编码器10和拉珠窗帘制头11。所述滑块装置包括端面齿盘5、圆柱形的壳体6、弹簧7和端面齿盘8。所述电机1采用伺服电机,所述吸盘电磁铁3、轴套型编码器10和拉珠窗帘制头11均为现有公知技术。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2采用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3309034U所公开的行星齿轮减速器。所述电机1的主轴与行星齿轮减速器2的输入轴21联接;所述吸盘电磁铁3固定设置在行星齿轮减速器2上,所述吸盘电磁铁3中部开设有一个通孔31;所述端面齿盘4一面间隔设置有复数个齿牙41,所述端面齿盘4另一面连接有端面齿盘连接轴42,所述端面齿盘连接轴42穿过吸盘电磁铁3的通孔31与行星齿轮减速器2的输出轴22联接。所述壳体6中部开设有贯穿壳体轴向的壳体通孔61,所述壳体通孔61左侧内表面设置有一个圆环状突起62,所述壳体通孔61右侧内表面设置有一个圆环状突起63。所述端面齿盘5一面间隔设置有复数个齿牙51,所述端面齿盘5另一面连接有内花键52,所述端面齿盘5上开设有与所述圆环状突起62相适配的圆环状凹槽53,所述端面齿盘5可转动设置在壳体通孔61内,且端面齿盘5可在壳体通孔61内沿壳体通孔61轴向左右滑动。所述吸盘电磁铁3通电后吸引端面齿盘5使端面齿盘5的齿牙51和所述端面齿盘4的齿牙41相互啮合,且端面齿盘5上的圆环状凹槽53与壳体通孔61内的圆环状突起62扣合。所述端面齿盘8一面间隔设置有复数个齿牙81,所述端面齿盘81另一面连接有外花键82,所述端面齿盘8上开设有与所述圆环状突起63相适配的圆环状凹槽83,所述端面齿盘8可转动设置在壳体通孔61内,且端面齿盘8上的圆环状凹槽83与壳体通孔61内的圆环状突起6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窗帘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行星齿轮减速器、吸盘电磁铁、第一端面齿盘、滑块装置、第二端面齿盘和拉珠窗帘制头;所述电机的主轴与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输入轴联接;所述吸盘电磁铁固定设置在行星齿轮减速器上,所述吸盘电磁铁中部开设有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端面齿盘一面间隔设置有复数个齿牙,所述第一端面齿盘另一面连接有第一端面齿盘连接轴,所述第一端面齿盘连接轴穿过吸盘电磁铁的第一通孔与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输出轴联接;所述滑块装置包括圆柱形的壳体、弹簧、第四端面齿盘和具有磁性的第三端面齿盘,所述壳体中部开设有贯穿壳体轴向的壳体通孔,所述壳体通孔内位于右侧内表面设置有一个第一圆环状突起;所述第三端面齿盘可转动设置在壳体通孔内,且第三端面齿盘可在壳体通孔内沿壳体通孔轴向左右滑动,所述第三端面齿盘一面间隔设置有复数个齿牙,所述吸盘电磁铁通电后吸引第三端面齿盘,使第三端面齿盘的齿牙和所述第一端面齿盘的齿牙相互啮合,所述第三端面齿盘另一面连接有内花键;所述第四端面齿盘可转动设置在壳体通孔内,所述第四端面齿盘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圆环状突起相适配的第一圆环状凹槽,所述第一圆环状凹槽扣合在第一圆环状突起上,所述第四端面齿盘一面间隔设置有复数个齿牙,所述第四端面齿盘另一面连接有外花键,所述内花键和外花键花键联接,且外花键可在内花键内左右滑动,所述弹簧套设在内花键上,所述弹簧两端分别连接第三端面齿盘和第四端面齿盘;所述吸盘电磁铁断电后,弹簧收缩将第三端面齿盘的齿牙和所述第一端面齿盘的齿牙分开;所述第二端面齿盘一面间隔设置有复数个齿牙,所述第二端面齿盘的齿牙和所述第四端面齿盘的齿牙相互啮合,所述第二端面齿盘另一面连接有第二端面齿盘连接轴,所述第二端面齿盘连接轴与拉珠窗帘制头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窗帘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行星齿轮减速器、吸盘电磁铁、第一端面齿盘、滑块装置、第二端面齿盘和拉珠窗帘制头;所述电机的主轴与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输入轴联接;所述吸盘电磁铁固定设置在行星齿轮减速器上,所述吸盘电磁铁中部开设有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端面齿盘一面间隔设置有复数个齿牙,所述第一端面齿盘另一面连接有第一端面齿盘连接轴,所述第一端面齿盘连接轴穿过吸盘电磁铁的第一通孔与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输出轴联接;所述滑块装置包括圆柱形的壳体、弹簧、第四端面齿盘和具有磁性的第三端面齿盘,所述壳体中部开设有贯穿壳体轴向的壳体通孔,所述壳体通孔内位于右侧内表面设置有一个第一圆环状突起;所述第三端面齿盘可转动设置在壳体通孔内,且第三端面齿盘可在壳体通孔内沿壳体通孔轴向左右滑动,所述第三端面齿盘一面间隔设置有复数个齿牙,所述吸盘电磁铁通电后吸引第三端面齿盘,使第三端面齿盘的齿牙和所述第一端面齿盘的齿牙相互啮合,所述第三端面齿盘另一面连接有内花键;所述第四端面齿盘可转动设置在壳体通孔内,所述第四端面齿盘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圆环状突起相适配的第一圆环状凹槽,所述第一圆环状凹槽扣合在第一圆环状突起上,所述第四端面齿盘一面间隔设置有复数个齿牙,所述第四端面齿盘另一面连接有外花键,所述内花键和外花键花键联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德锋况开平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巨将防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